六下第一单元 (2).doc
六下第 一 单元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第 1 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香格 小学 吴新风 设计 教学目标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相关知识我了解1.搜集有关莫高窟、故宫等名胜古迹的图文资料。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2.了解我国古代的的天文仪器和相关天文知识。例如: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我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北京古观象台上安置的天体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体仪,制于清康熙年间,重3850公斤。3. 找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大事的名人的例子。二、书本插图我观察认真观察第一页的插图,分别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1. 2. 3. 4. 三、收获积累我思考1.课文第一页要求我们养成 的学习习惯。它告诉我们 。2. “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的过程,也是 的过程。3.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 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具体行为习惯后,教材更关注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思维习惯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本页这些图片信息量大,主题明确,细细品味会有许多感受。这种以简驭繁、直观醒目的图片吸引着学生,如果教师进一步深入引导,就能将一幅幅图片变成一个个生活场景,变成沸腾的生活,学生就能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导入初解1.导入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疏林远岫图图、高逸图),说说看了图的感受。讲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juàn鄂。(板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2.初解那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预设:“ 读万卷书 ” 意思是多读书, “ 行万里路 ” 是讲多游历。3.过渡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怎样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设计意图:坚持用整体观念整合不同学科之间互渗、互补、互促的因素,发挥其整体效应至关重要。利用董其昌的画导入不仅契合本课的主题,更打破了学科间相互孤立、相互封闭的现状。】二、看图明理(一)看图1.简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第一页的四幅图的主要内容。根据先学情况交流。预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第一幅图是几位小学生参观天文台的古代天文馆,从图上可以看到一些天体的图片。第二幅图是一位老师和两位小学生参观天文台的古代天文仪器。第三幅图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化遗迹莫高窟,有一些游客正前往参观。第四幅图是气势宏伟的故宫。2.交流:你对哪幅图最感兴趣?把你了解到的或者想了解的跟大家谈谈。预设:(1)老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2)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3)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名胜古迹?(4)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介绍?(5) 你们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3.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二)明理1.本页的主题是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两个方面的内容,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页主要是针对哪个的内涵来安排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关于读书习惯的问题,前十一册的教材中已有不少的专题,如:二年级上册的 “ 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 、四年级上册的 “ 读书有选择,读书有记号 ” 、五年级上册的 “ 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 等,而且在学校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阅读书本,即 “ 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则是学校学习生活相对薄弱的环节。2. 通过看图和大家的已有经验,你们觉得“行万里路”有哪些好处和重要性呢?预设:(1)自然界与生活之博大,书是难以言尽的,更何况我们读的书毕竟有限。所以,“行万里路”可以让我们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见多则识广。 (2)人们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 “ 知 ” ,而且人们亲眼见到的真实具体的物象,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还会有许多真切的体验。比如:游北京故宫,当亲见金碧辉煌、金雕玉砌的一座座宫殿和威仪的皇帝宝座,你会感受到什么叫威严、什么叫气势、什么叫富丽堂皇 既印证了书上的描写,又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即孔子讲的 “ 我之游,观其所变 ” 。亲见亲历还可以发现书上谬误,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或学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设计意图:相对于前面十一册教材中一些具体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初期,明理和争取学生的情感认同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不像低年级,要一步步训练他怎样做,也不像中年级那样,告诉他一种方法。这里是要形成一种观念,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 “ 行万里路 ” ,并成为自觉的意识。】三、动情行动1.反例感受实践经验的重要。同学们,光读书不注意实践是不行的,“纸上谈兵”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教师讲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2.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很多人成就了大事。你知道哪些名人的事例?预设:(1)李白 “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即小时候就读了很多书,而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青山,游绿水,因而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才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无尽浪漫;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妙想象,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百结愁肠。(2)徐霞客走遍万水千山,写下徐霞客游记。(3)李时珍遍访名医、乡医,走进深山尝百草,写出本草纲目。3.谈谈你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讨论交流。4.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设计意图:明理不一定会行动,而情感往往支配行动。所以,在指导学生理解时让学生了解历史上 “ 纸上谈兵 ” 的故事,来感受实践经验的重要;说一说只有实践经验而不读书的问题;说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大事的名人的例子,结合自己实际说说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解。当然,更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到社会,走向大自然,进一步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体验,真正地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一)填空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2.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鲁迅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鲁迅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二)实践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加深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体会。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设计意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是一种意识,也是学好语文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而言,这种意识的形成和方法的掌握归根到底是要在实践中实现。这个练习以检测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五、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教学反思:六下第 一 单元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第 2 教时 总第 2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香格 小学 吴新风 设计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重点明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明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书本插图我观察认真观察第二、三页的插图,分别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1. 2. 3. 4. 5. 6. 7. 8. 二、实践运用我先行1“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你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 2. 选择一种语文实践方式,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发展规律。学生在学在用,但是这样的意识并不明确。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可能还不强需要在课堂上提高,在课后运用。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导入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二、看图1.简述:说说几幅图的主要内容。根据先学情况交流。预设:第一行有三幅图,左边的方框图片是两位小学生正在设计自办的小报。另两幅图片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图是控制室,几位同学正在操作电脑把信号送到各班教室;右图是学校的小电视台,两位小学生是播音员,他们正在播音,一位女同学使用摄像机摄像,并把这个信号送到控制室。第二、三行左边共四幅图。上面两幅中,左图是几位同学正在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右图是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一位男同学作为参赛选手正侃侃而谈。下面两幅中,左图是班级古诗文课外活动,表演者是两位女同学;右图是两位同学正在出班级的黑板报,可以看到板报的版面精美,字也写得很漂亮。二、三行的右边只有一幅图片。图上两位同学正在表演课本剧,可以看出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 2.交流:你对哪幅图最感兴趣?把你了解到的或者想了解的跟大家谈谈。预设: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展览以前同学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设计意图:这些图片表达出语文实践的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形象地描画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以图中的情境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图中的学生是怎样解决的,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为学生今后在实践中更充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进行有意识地积累。】三、归纳我们可以组织开展哪些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预设:一是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主题进行宣传活动,如办自己的小报、出黑板报、举行演讲比赛;如植树节,可以举行以 “ 树与人 ” 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结合 “ 雏鹰小队 ” 活动,可以共同创办 “ 雏鹰小报 ” ;结合传统的春节,进行写春联活动等。二是结合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性的活动,如学了半截蜡烛,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学了长江之歌,组织歌词赏析、歌咏比赛活动。也可以开展“话说长江”活动;学了孔子游春,组织“走近孔子”的探究活动等。三是参与学校常规活动,如为红领巾广播站写写稿子,积极参加学校广播台的工作等。【设计意图:在低中年级,主要让学生从细节的观察中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以图为范,照着样子做。而对于这个主题,要综合地看这些图片,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深刻地理解其表达的内涵,抓大放小,延伸拓展。】四、实践1.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我们如何开展实践活动。预设:实践是自主的,要积极参与,大胆地展示自己,如制作小报,在写稿、誊写或打印、排版、插图等都要由我们同学自己完成。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要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创出新意,做出自己的特点来。如写春联,除了写现成的,还可以自己创作;比如表演课本剧、撰写剧本就要写得让同学们爱看,包括服装、舞台的设计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合作,在实践中有许多地方要和同学共同完成的,需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 2.展示根据课前准备选择一两组上台展示。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运用的意义不仅仅是运用,还在于在运用中激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知识经验的发展获得一个新起点。我们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善于抓住机会,就能在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五、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教学反思:六下第 一 单元 课题 1. 长江之歌 第 1 教时 总第 3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香格 小学 吴新风 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地图上找到长江的位置,并说说对它的了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先给带点的生字注音,再写写整个词语的意思。荡涤( ) 灌溉( ) 2.比一比,再组词。溉( ) 概( ) 慨(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从课文的两个诗节,你分别读出了怎样的长江?填上合适的词语。第一诗节:( )的长江 ( )的长江第二诗节:( )的长江 ( )的长江 三、积累资料我先行。查阅资料,填一填关于长江的小常识。长江发源于 ,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 ,全长 ,是我国的第 大河,它与 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学生有一定的朗读诗歌的能力,按对于诗的感情基调和语句之间的语气、停顿少有欠缺。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4.揭示课题:(1)读好课题(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范读课文,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3.出示目标1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5.检查自读情况:(1)生字:哺b 涤dí 埃i 灌uàn 溉ài指导书写:涤 溉(2)词语:灌溉 哺育 尘埃 荡涤 气概 春潮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6.出示目标22.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指导朗读中心句。4.质疑:(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5归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出示目标33.在地图上找到长江的位置,并说说对它的了解。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引读)3这段话在课文中出现两次,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4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我们下节课学习。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六下第 一 单元 课题 1.长江之歌 第 2 教时 总第 4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香格 小学 吴新风 设计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难点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把文中出现两次的句子划下来,并写写对句子的理解。这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 。2.有条件的同学看一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听一听长江之歌这首歌曲。二、拓展积累我准备。背一背:描写长江的诗句。我来写两句!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 3. 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堂上信息的交流,对长江有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对长江的热爱、赞美之情仅仅表现在对课文的理解(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很容易出现就课文讲课文的局面,很难真正明白长江对人们的贡献,很难感受长江之美,领悟这首歌词的意境。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 指名朗读课文。二、品读感悟1.出示目标3. 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2.精读第1节:(1)自由读,提示任务: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展示交流。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3精读第2节。(1)听录音,提示任务: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展示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4练习朗读全诗。(1)出示目标22.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2)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3)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4)练习朗读并背诵(5)出示目标1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学唱歌曲。6补充有关长江的资料。西江月(宋)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泊于长江的杜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词。长江波涛,滚滚东去,千百年来,多少风云一时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涛冲刷淘洗,消失在这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了。作者在这里,不仅面对浩浩长江,抒发了人生有限、历史无情的深沉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建立过辉煌功业的英雄豪杰的深情缅怀。三、检测完善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赞美无穷的源泉 依恋母亲的情怀教学反思: 六下第 一 单元 课题 2.三亚落日 第 1 教时 总第 5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香格 小学 吴新风 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玉屑(xio xiè )树冠(unuàn) 悄(qio qio)然无声摇曳(yàn yè ) 玫瑰(u uì ) 挨到海面(iái)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毫无倦()()然无声硕大无()美妙绝()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我会把握中心:整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文中用直线划下来。2.我会把握内容:课文的第自然段具体描写三亚落日的美景。(填序号)3.我会欣赏插图:分别给课文的两幅插图取个小标题。 三、拓展资料我先行。查查资料,把你认为关于三亚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写下来。 三亚落日是一篇美文,景美、文美、情美,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兴趣,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文字表面的内容,感受作者对三亚、对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但作者如何来表现出三亚落日之美可能关注较少,或体会不深,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写了什么”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一下“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另外,海南、三亚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因此,课前有必要让孩子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壮观。其实日落也很富有诗意的,它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观可谓美妙绝伦!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日落的文章。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遍。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在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伴奏下,教师美读全文,并要求学生)2标段落号。3喜欢的段落前做个记号。4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目标1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5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朋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 (2)指名读,注意“硕”“ 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 搔”是平舌音。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硕大无朋:硕,大;无朋,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6.出示目标22. 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7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出示目标3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3-5节)3.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4.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第一部分(1)点名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第二部分(2)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第三部分(3-5)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