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进展-气滞血瘀证 症状.docx
气滞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进展|气滞血瘀证 症状 中图分类号:R541.4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5-0608-02 气滞血瘀证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临床病症,其病证明质仍属当前中西医结合探讨的热点与创新点。兹将当前对气滞血瘀证客观化探讨的进展综述如下。 1血流淌力学 对气滞血瘀证患者面部、舌尖或甲襞血流图、脉图、心血管功能的观测表明,其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管袢顶部淤血的发生率较高,且管袢横径低、排列紊乱、迂曲畸形1,血管张力和弹性下降2-4,外周血管动脉顺应性减低5;种种血液或血管异样导致外周阻力增大,血流缓慢,影响组织血流的灌流而致血瘀,且瘀血程度较重6,验证气滞血瘀与微循环障碍在肯定程度上是对一个事物的不同描述7。采纳动态心电图技术分析对比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绞痛患者及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8,9,气滞血瘀型以交感与迷走神经平衡失调为主9。 2血液流变学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纤溶系统功能明显低下,表现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则相反10;且t-PA数值根据痰浊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依次上升,而PAI-1数值与t-PA相反11;这反映气滞血瘀证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的异样,血液呈高凝状态。而气滞血瘀证患者CD62p、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明显上升12,13,前列腺素/血栓素A2(PGI2/TXA2)显著下降,均反映气滞血瘀证中发生了血小板活化14,血液处于高聚状态。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血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实力降低、易于聚集15,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低切速全血黏度上升显著,反映气滞血瘀证中血液处于高聚、高黏状态14。以上探讨均体现了气滞血瘀证中血液流变性降低的特点。 3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内分泌功能 内皮细胞(EC)分泌黏附分子改变和冠心病血瘀证中医辨证分型有肯定的相关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中人血浆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明显增高,且以气滞血瘀组最为明显,说明EC损伤激活是冠心病血瘀证病变的基础,尤其与气滞血瘀证亲密相关,气滞可能与EC黏附分子表达增加有关16。且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含量最高,且与其他血瘀证组和比照组差异明显,提示NO可作为血瘀证冠心病的病情改变及药物治疗的视察指标13。还有探讨发觉17,喉癌前病变气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vEGF可考虑作为气滞血瘀证的微观指标。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脑钠肽、肌钙蛋白浓度与中医证型相关18,表现为阳气虚衰>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而对白癜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中神经肽Y(NPY)的检测表明,NPY在白癜风气滞血瘀证型表达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型,可能因情志因素刺激令皮肤含NPY神经纤维增多、大量NPY释放入血,且用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该证型患者效显,治疗后NPY表达水平下调19。 4基因分析 基因技术探讨为中医证候的微观探讨供应了崭新的开拓领域。中医证候多样性及发生频率与特定基因多态性存在某种关联,此关联可能是证候形成与体质类型或先天禀赋差异的分子基础20。且不同基因组的表达以及不同的功能,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证候21。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中白细胞c-fos基因表达明显增加,提示c-fos基因可能参加血瘀证的形成演化;各证型对比以气滞血瘀型为著,反应气滞血瘀证标本俱实,故c-fos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明显增加,c-fos蛋白增加22。血瘀证发生时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高表达,可能与HSP70发挥其对机体和细胞的爱护作用有关;且以气滞血瘀型为最,表明其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和机体对疾病状态的应激反应均处于较高水平,导致HSP70水平的高表达23。4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遗传易患因素,2等位基因则为爱护因素24。而原发性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患者等位基因频率以3最高(73.3%),其次为4(23.3%),最少是2(7.4%)25。 5血脂及炎性标记物 血清脂蛋白谱(SLPG)反映血清脂蛋白整体动态平衡状态,探讨表明SLPG与冠心病痰瘀型、气滞血瘀型、血瘀型、痰浊型、无夹证型5种证型辨证明显相关,其中痰瘀型SLPG异样比例最高,气滞血瘀型最低26。而气滞血瘀证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及气虚血瘀证患者相比较,血载脂蛋白A-(apoA-)明显降低,血载脂蛋白B(apoB)、apoB/apoA-明显上升27。气滞血瘀证存在肯定的血清脂蛋白代谢紊乱,血清脂蛋白可能为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判定供应参考。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凹凸改变与中医的虚实辨证存在着亲密的关系28,白细胞作为炎性标记物与冠脉狭窄程度和冠心病中医证型有关29。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并与中医证型相关,表现为阳气虚衰>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19。以上探讨均证明炎性因子、炎症反应参加气滞血瘀证的病理过程。 高脂血症实证组(痰浊阻遏型和气滞血瘀型)的血hs-CRP和TNF-及IL-6水平显著高于虚证组(脾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表明炎症水平与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肯定的相关性,炎症标记物可以考虑作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之一30。 6细胞化学含量 肝病肝纤维化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单核细胞醋酸萘酯酶(ANAE)、红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和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KP)等细胞化学成分较正常人为低,验证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气滞血瘀组体内有害物质如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等相对较多,可能反射性地刺激机体溶酶体活性加强,所以其酸性磷酸酶(ACP)含量甚至高于正常人31。慢性乙肝纤维化气滞血瘀、脾虚血瘀、瘀血湿热证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亦存在差异,表明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氧自由基也可能是引起不同中医证型表现的内在病理基础32。又有探讨33发觉乙肝后肝硬化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及热郁血瘀型患者的血清透亮质酸(HA)、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型前胶原(PC)水平较健康组显著上升,且与中医证型亲密相关,可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及指导治疗的客观指标。 7结语 到目前为止,对气滞血瘀证的探究探讨虽有所建树,仍存在着不足与空白。现有探讨报道很多理化指标与气滞血瘀证相关,但这些指标在同样的中医证型不同西医病种疾病中有无差别?是否参加了气滞血瘀证的形成演化?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详细作用又是什么?是否能够成为气滞血瘀证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诸多的问题尚须要后来者的探讨工作来一一解析。当前探讨仍需找寻出气滞血瘀证的特异、敏感指标,为气滞血瘀证的科学探讨与临床治疗供应崭新的思路与武器。 参考文献: 1袁肇凯,杨运高,黄献平.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视察分析.中医杂志,1995,36(9):557-559. 2袁肇凯,杨运高,黄献平.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面色及面部血流图视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2):734. 3胡志希,袁肇凯,顾星,等.基于光电血流容积中医色诊脉诊的探讨与对策.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9):782-785. 4袁肇凯,黄献平,范伏元,等.心病气血辨证面部血管容积图检测分析.中医杂志,2001,42(3):173-175. 5张永杰,黄西园,李一祥.冠心病气滞、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比较.辽宁中医杂志,1996,23(9):394-395. 6赖真,郭恕,汪建红,等.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和气滞血瘀的微循环改变.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3):44-46. 7陈可冀,张之南,梁子钧,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探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70-371. 8邢海燕.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江苏中医杂志,1997,18 (10):47-48. 9尹承娥,张宁宁,管琳,等.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相关性探讨.四川中医,2003,21(7):15-16. 10毛以林.冠心病血瘀证证候实质探讨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 (10):45-46. 11王阶,李霁,杨戈.不稳定性心绞痛危急度分层与其中医证型及血清t-PA、PAI的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9):1133-1136. 12孔令钧,李鲁扬,唐占府.老年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患者与CD62p、CD63及TSP关系的临床视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8):588-590. 13沈庆乐,张存琪.血瘀证冠心病的GMP-140、VWF和NO的改变及临床意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55-1856. 14丘瑞香,罗致强,朱雅宜,等.冠心病血瘀症患者血液理化特性与中医证型关系.中山医科高校学报,1996,17:26-28. 15和岚,蒋文跃,毛腾敏.注射肾上腺素模拟气滞复制急、慢性血瘀模型初探.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3):244-246. 16林桂永,王子健.冠心病血瘀证气血辨证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0):856-858. 17彭桂原,李云英.喉癌前病变气滞血瘀证与VEGF的相关性探讨.新中医,2007,39(7):43-44. 18李成林,王庆高,朱智德.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相关性探讨.新中医,2008,40(7):32-33. 19宋文英,朱其杰,周克邦.神经肽Y在白癜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新中医,2005,37(2):17-18. 20宋剑南,陈杲.论载脂蛋白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医痰瘀证候的关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13-15. 21简维雄,袁肇凯.中医证候的组学探讨进展.上海中医药高校学报,2008,22(2):69-72. 22马民,陈利国,屈援,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白细胞c-fos基因表达探讨.新中医,2004,36(5):22-23. 23陈利国,马民,屈援,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白细胞HSP70基因表达探讨.山东中医药高校学报,2005,29(1):21-23. 24Sheehan D,Bennett T,Cashman K.Apolipoprotein E gene polymorphisms and serum cholesterol in healthy Irish adults:A proposed genetic marke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Ir J Med Sci,2000,169:50-54. 25蒋卫民,唐蜀华,王石,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38-41. 26孙锡印,杨雯琳.冠心病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证型间血载脂蛋白的异同及辨治影响.江苏中医,1997,18(6):40-41. 27张,梁东辉,曾昭龙,等.老年冠心病痰瘀辨证与血清脂蛋白谱检测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155-158. 28陈乃光,周青.中性白细胞百分率与虚实辨证的关系.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2):102. 29王阶,李霁,杨戈.外周血白细胞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2):130-132. 30倪永骋,陈江宁.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7-8. 31郭振球,杨运高.微观辨证学之探讨气血辨证与细胞化学含量的关系.生命科学探讨,1998,2(1):56-61. 32邝卫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新中医,2004,36(12):30-31. 33吴嘉庚,张立煌.肝硬化患者中医“证”的实质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279-281. 作者简介:韦薇,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级硕士探讨生(邮编:100091); 徐凤芹(通讯作者),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邮编: 100091)。 (收稿日期:2011-01-11) (本文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