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心理学思想指导小学生写作_测试适不适合学心理学.docx
-
资源ID:61893060
资源大小:16.4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运用现代心理学思想指导小学生写作_测试适不适合学心理学.docx
运用现代心理学思想指导小学生写作_测试适不适合学心理学运用现代心理学思想指导小学生写作上海松江少年宫柳文耀 一、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交往效果最好 美国心理学家T.L.戴尔对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三种交往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口头与书 面相结合的交往效果最好。让学生主动参加的课堂探讨,不仅教学生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同时,这种口头教 学与书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调练,无形中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口头表述实力,都在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对孩子 实力的培育有着明显的好处。我们的详细做法是: 首先,我们在小学生写作起步之初,选择了寓言作为引子。对于寓言,一般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非常熟 悉,而且喜爱。一旦我们在课堂上提出,孩子们立刻会七嘴八舌地,抢着讲解并描述那个他们所熟知的故事。对于他 们来说,这不仅仅便利,而且也能表现自己,所以,在他们眼里,让自己来讲解并描述这样的小故事,是件非常光荣 的事。正是在孩子们感到非常乐意之中,我们的写作教学已经不知不觉地跨出了第一步。 接着,我们接着让大家自由地发挥,绽开探讨,并要求他们相互补充、订正。然后,在形成一个个稍有不 同,又都已经较为完整故事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求每个孩子们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于是,一篇篇由孩子自己 加工、用自己的笔写出来的“作品”就产生了。 然后,我们刚好让孩子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沟通。当他们一个个争相朗读着自己编写的故事,并七嘴 八舌地进行指责之时,学生对写作的爱好就来了。他们会突然感到,写作好象并不非常困难。对于一个初学作 文的孩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为重要呢? 最终,在经过短短的一个阶段的操练后,我们再提高训练难度,要求孩子们把短小的寓言故事进行扩张, 要他们给自己写的简洁的小故事添油加酱,增加一些细微环节,开展一些对人物的描写与刻划。在这绘形绘色的讲 述当中,引导学生尝试着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绽开详细的描绘。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探讨出来的内 容写入文章。因为这样一种从梗概到详细的训练过程,同样也是建筑在饶有童趣的基础之上,所以对孩子依旧 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就在这从动笔的反复练习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已经把不少的写作技巧学到了手。等到 他们能比较自由地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之后,他们已经懂得,怎样把文章写长、写生动,慢慢地也绝不再会为作 文字数发愁了。 二、让儿童学会仿照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仿照为基础 ”,正是这种仿照,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打算”,从而使他们的“表象实力渐渐得到增加”。这对我们是 很有启发的,所以我们在组织小学生作文起步之初非常注意写作的仿照性操练,并围绕以下三个环节绽开仿照 性操练: 第一,我们先引导孩子在现成的寓言、童话中绽开更换人物、角色的探讨。比如,我们让孩子先讲解并描述他们 所知道的天鹅、龙虾和棱子鱼这一外国寓言故事,然后启发他们,能不能把这三个角色换成其它三种动物 ,比如燕子、鲤鱼和青蛙。一旦孩子进入到活动中,他们的爱好就来了。七嘴八舌之间,新的故事也就“创作 ”出来了。但是,只要老师点拨一下,他们也立刻会发觉:他们“编”的故事,还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其次,我们再要求他们把自己仿照的作品中不对的地方找出来,并加以订正。经过探讨,他们会发觉:一 旦人物变了,故事的细微环节也应当发生改变。象原来的故事里,龙虾是倒着拉的,所以帮了倒忙。可是假如改成 青蛙,就得改成一跳一跳,才不能和大伙同心协力。等学生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新的一轮探讨也就已经起先了 。 第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把更换了人物的新的故事写出来。就是这样的反复探讨中,学生 不知不觉中把仿照中的改变学到了手。在这样的训练中,我们还尽可能多地利用现成的资料,比如用龟兔第 二次赛跑作引导,启发他们加深对仿照与改变的理解,然后再尝试、探讨改写龟兔第三次赛跑。我们先 让他们议议,相互启发、补充,最终渐渐悟出些与书本上的故事不同的东西来。在这一训练中,有时会冒出一 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来。 更多的时候,我们拿一些出自孩子之手的作品,请他们出办法,想想法子,进行改编,引导他们从变更时 间、地点、人物,变更事情的经过等方法,探讨出全新的故事来。这样的操练,既饶好玩味,又可以轻轻松松 中,指导学生学会推陈出新、学会创建。比如,我曾经看到一篇题为请太阳公公吃棒冰的想象作文。我就 拿它向学生作介绍,并提示:能不能把太阳公公改成月亮,或者是其它的东西?能不能把请它吃棒冰,改为吃 其它的东西?经过启发、引导,学生很快就“顿悟”过来,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太阳可以改成月亮;有的 说,太阳可以改成星星。有的说,让月亮喝酒;有的说,给星星吃药七嘴八舌中,便出现了象请月亮喝 酒、快把星星擦擦亮、今年的夏天真过瘾这样的一组分别发表在解放日报、童话报和收入 全国征文获奖作品集紫荆花(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主办)的好作品。 心理学家柯里认为:“假如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到处低人一 等,就会丢失信念,缺乏主动性。”所以,仿照中的创新,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发表一篇作品、获一次奖, 它甚至对于学生的人生,有时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让幻想绽开翅膀 只要看过世界童话名著吹牛大王历险记,没有人不会被作者妙笔生花惹得捧腹大笑,当然再也不会有 人来指责: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地写真实的东西,却要信口乱编? 可是,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在须要靠编些故事,来弥补生活阅历不足的刚刚起步学写作文的日子 里,无论老师家长,都不会允许他们在文章里虚构,更不用说是象吹牛大王那样漫无边际地学着吹牛了。或许 ,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写真人真事,才会培育孩子说真话、做醇厚人。至于虚构,这样“胡编乱造”岂不是在培 养小孩从小说谎、吹牛?这样做岂不会危及到孩子的成长?其实,象这样的担忧明显是多余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认为,儿童特殊“须要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即是一个由他构成的并能听从于他意愿的信号物体系,这 也就是作为象征性嬉戏特征的象征体系”“象征性嬉戏不仅是实现对个体自己的一种同化作用,好比一般的游 戏那样,而且通过象征性语言,使同化作用成为可能并得到强化,而这种象征性语言是由个体自己发展形 成的,且能按自己的须要加以变更”。对孩子来说,“象征性嬉戏是把现实同化于儿童自我和自己的愿望之中 ,日后朝着有组织的嬉戏和有规则的嬉戏发展,这两者标记着象征的客观化以及自我的社会化”。正是因为孩 子有这样一种天性,他们就也很喜爱自说自话编编故事,有时也会吹吹“牛”,比如,他们用粉笔在地上划一 个圈,自己站在里面,就说是乘在船上。这是孩子们的一种天性,同时也是一种对于他们思维想象有益的熬炼 。所以,对于大人来说,只要让孩子明白,作文编故事、吹“牛”和生活中的说谎之间的区分,以及作文中“ 吹牛”的意义,那么,根本不用担忧,写作训练中的“吹牛”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什么坏的影响。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先引导小学生在学习写作之前,了解一下什么是“吹牛”。我们特地支配 肯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吹牛大王历险记,让孩子对这种海阔天空式的思维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在 吊起他们胃口的同时,让他们了解这种幻想对于科学独创的作用,对于科学独创的作用。 其次步,我们就特地组织课时,让孩子学吹牛大王,发挥一下大胆的想象、伸展一下幻想的翅膀。在教“ 吹牛”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让他们在自娱、自乐式的“幻想成真”的嬉戏的同时,将想象与身边的科学学问 结合起来、与身边的事联系起来。为此,我们有时还借助一些科幻漫画之类,让孩子的思想有了肯定的依托, 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这些内容,吹牛、编故事写成童话。这样一来,孩子操作也就省力多了。 在七嘴八舌的探讨中,一旦冒出了好的点子,我们的第三步训练就起先了。先让大家集中起才智,把这个 好点子编成绘声绘色的故事,再分头把故事写出来。由于这样的训练非常好玩,所以,往往会意外地冒出些好 的作品来。比如,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奇奇的奇妙锅、爱时髦的老山羊、老天请我吃烤鸭等 ,都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创作出来的。 此类的练习有时我们还采纳“接龙”的形式,就是借助别人吹的牛(童话),接着吹下去这种嬉戏会让孩 子兴奋得乐此不疲,并且也的确因此出现了不少由学生自己原创的作品。象发表在童话报上的破裂的月 亮、聪慧狗滑水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因为写得轻松,对学生写作爱好、创作实力的提高也有特殊明显的 作用。 四、引导儿童脱离自我中心,主题先行,相辅相成 据皮亚杰等儿童心理学家的探讨,儿童之间语言沟通的功能,对于孩子来说,最初“是一个人独白式 的谈话或是几个人集体性的独白,在这种谈话的过程中,每个儿童只对自己讲话,并不听取别人讲话(这 就是自我中心语言)”。对七、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他正“经验着一个过度时期,就是说,从各个 领域中以儿童自我为中心向脱离自我中心过渡。这种脱离中心化同时表现在相识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各个方面 ”。所以我们必需引导儿童脱离自我中心主义,教会他们以文章为中心,主题先行。详细做法是:我们先给学 生一个支点,一个构思故事的主题,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绽开思想、探讨,学着编“有意义”的故事。 这一阶段的教学,我们大致分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先向学生介绍一两个主题非常显明的寓言或者童话,并着重介绍这故事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 渐渐地领悟。然后,再介绍一篇同样特色的小故事,回过头来让孩子找出这个故事的主题。这样的探讨搞不好 会显得枯燥,所以要特殊细心地加以策划。 其次,在学生对主题与故事之间的关系有了肯定的相识之后,我们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下水”。当然 ,这种规定的主题,只是一些非常浅而易见的做人的道理、应当遵守的公共道德等。比如虚心使人进步、傲慢 使人失败;失败是胜利之母等等。就让小孩非常能够理解的道理动身,结合一些现成作品,让他们自己绽开思 想的翅膀,编织故事。 第三,一旦出现了好的苗子,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好像可以表现这个主题的小故事时,虽然,它这时还只 是理出一个故事轮廓、梗概。我们及早让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个故事,在主题与详细的细微环节上下功夫,并抓住人 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等,把故事写活。在探讨当中,有时往往会冒出一些好的故事苗子来。老师只要 刚好发觉,因势利导,便会在探讨的基础上,产生出的确不错的作品来。比如,发表在童话报上的磨尖 了嘴的丑小鸭,就是从“不要盲目地仿照别人”的探讨中冒出来;另一篇穿新衣的风筝,则是在要求用 “不要不听别人的劝说”这一道理编故事时产生出来的。 1.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本。 2.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版。 3.教化心理学,山东教化出版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