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dds理疗仪治疗颈椎病手法.docx
-
资源ID:61924118
资源大小:15.9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推拿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dds理疗仪治疗颈椎病手法.docx
推拿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dds理疗仪治疗颈椎病手法 关键词颈椎病推拿治疗 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而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015,多为一些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工作人员和一些司机挚友。颈椎病通常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四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多见,发病率也较高。关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许多,常用的有牵引、理疗、针灸、医疗体操、按摩、局部封闭等。但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推拿手法对治疗颈椎病的作用。 推拿,又称“按摩”、“按跷”、“跻摩”,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尤其是经络腧穴学说艏导下,通过在人体体表肯定的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协作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时,患者应正坐,术者按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髂,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然后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以拿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肌肉约510min,再揉颈项部,并协作推桥弓,推肩部等法实施治疗。 1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脑、电视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难受,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5)X线正位摄片显示: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客观检查结果,且具有典型放射痛的区域与神经根支配区域分布一样的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可诊断为颈椎病纳入本探讨:另外,还要依据相关试验结果解除风湿病,颈部软组织损伤和颈肌筋膜炎等病例。 12病例资料依据上述条件选取了17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07例,女71例;年龄2475岁,平均43.5岁;发病年龄3465岁;其中3445岁26例,占14.6;4655岁130例,占73;5665岁22例,占12.3。其中以4655岁的患者多见,其中颈肩痛178例,臂痛126例,上肢及手麻木147例,颈部弹响26例,颈部活动受限86例;体征:颈部压痛156例,上肢感觉减退90例,肌力减退、肌腱反射减弱153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166例,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107例;x线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89例,椎间隙变窄46例,骨质增生114例,椎间孔变小78例,项韧带钙化18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比照组,其中治疗组83例,比照组55例。 13方法比照组运用治疗方法:牵引(颈椎牵引)方法:采纳枕颌带电脑间歇牵引法患者取坐位颈前倾20°30°,每次20min,每日1次。牵引重量从6kg起先,每12次加1kg,按患者适应状况渐渐增加到1215kg,辅以颈部超短波治疗,必要时给止痛药。治疗组方法:除采纳比照组的治疗方法外,另加用推拿手法治疗:(1)首先采纳平和的推法。作用部位以颈、肩、背部为主,使肌肉放松。(2)用强刺激的按、拿手法,对风池、风府、大椎、曲池、合谷进行重按轻揉数下,再拿肩井、天柱骨二穴。(3)对上肢麻木和皮肤感觉减退的病人,要协作牵引机进行牵引。从而拉宽椎间隙,减轻相应的症状。(4)用拍法拍颈背部,用理法和梳法对上肢进行操作,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麻木和感觉迟纯。最终嘱病人进行自身康复熬炼,头部要留意来回摇摆,不断加大摇摆幅度和旋转次数,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视察疗效。 推拿手法(1)“蝴蝶双飞”推按头项部:双大拇指桡侧偏峰端着力于两侧风池穴处,手腕自然伸展,自上而下,双手同时做一指禅推法的摇摆操作。(2)拿颈项部:自上而下,从风池穴起先向下捏拿,另一手扶头,固定,使患者头部充分放松。动作连绵起伏,力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始终到颈肩交界处反复35遍。(3)项肩背部:从颈肩交界处向两侧延长至手臂肩部做拿、揉法。放松肌肉、经络23遍。在一手做手法同时,另一手协作做颈椎的被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操作5min。(4)弹拨按揉颈项部: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其背后,以一手大拇指指腹着力于颈椎一侧,虎口张开,像拨琴弦样自外向内弹拨揉按病变节段上下棘突旁开0.51寸处约1min,手法要深厚缓和,使力气透达深层,以患者有较剧烈的酸胀感为佳。(5)弹拨按揉肩部:在肩胛内上角旁边找寻敏感压痛点或条索或结节状反应物,在其上施加弹拨按揉手法约1min。(6)拿肩井穴:拿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的肩井穴1min,以患者有酸胀感为佳。若患者肩部肌肉惊慌,酸痛明显,可延长本法操作时间。(7)摇颈椎: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在其侧后方,一手托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扶持其头顶部后侧,手协同将头摇转,顺、逆时针各57次,留意摇颈时应缓慢柔软,转动幅度由小到大,渐渐增加,切忌暴力,同时头颈部不宜过度后伸前屈。(8)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旁,令患者前屈颈部至术者拇指下感到有棘突滑动时,保持此前屈角度,向患侧缓慢旋转至有反抗时,发力做一个有限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同时抵住棘突的拇指协调用力,向对侧推动,常可听到“喀哒”声响,或拇指下有棘突跳动感。 推拿疗法留意事项(1)推拿手法肯定要温柔,切忌暴力。(2)颈椎扳法要严格驾驭适应证,操作时务必稳、准、干脆,切忌追求关节复位时的弹响,以免发生意外。(3)在推拿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头痛、头昏、心慌或上肢麻木、难受加剧应暂停治疗。(4)旋转摇摆时要在牵引颈椎时进行,以免发生意外。(5)传染性疾病,严峻感染性疾病,脓毒血症,精神病,疾病的急性期病情危重,有高热,神志不清,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结核,恶性肿瘤,按摩局部有较严峻的皮肤病、皮肤损伤或炎症(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脓肿、骨髓炎等),均不适应按摩治疗。(6)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昆仑穴、小腹部、腰骶部和髋部;女性经期不应做腰骶部与双髓部的按摩。(7)骨折未愈合、韧带和肌肉断裂的固定期,均不宜按摩治疗。(8)年老体弱、血压过高,以及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峻损害者,应慎用或禁用按摩治疗。 2疗效标准 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规定,本病的疗 效判定标准:治愈:颈肩臂痛消逝,上肢无麻木;显效:颈肩臂痛及上肢麻木明显减轻;有效:颈肩臂及上肢麻木减轻、改善,但仍有颈酸无力;无效:症状无改善。 总结以上病例,治愈率约87,有效率约为95。 3探讨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尤其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颈椎病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成倍增加,轻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残。 预防颈椎病主要是减缓颈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不良睡眠体位,工作姿态不当,不适当的体育熬炼都是颈椎骨关节退变的常见缘由。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颈椎病发病的潜在因素。 颈椎病的发朝气制很困难,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动力性因素,主要由于慢性劳损、外伤等缘由导致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移位而波及两侧上下横突孔,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二是机械性因素,包括钩椎关节囊创伤性反应、骨质增生、椎间盘髓核脱出等。三是血管因素,主要表现为血管动力学异样、动脉硬化性变更、血管变异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及其软组织退变,椎间盘萎缩性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突间关节囊松弛,椎体易移位或滑脱,小关节错位,导致椎间孔变小,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同时由于肌肉劳损、慢性炎症、水肿渗出等问题存在,最终形成筋结、条索、肿块,导致颈痛。推拿治疗有舒筋活络、活血通脉、理筋整复的作用,对缓解症状极其有效。 预防颈椎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善与调正睡眠状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态不当会加剧颈椎间盘内压力,使颈椎四周韧带、肌肉疲惫,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留意几点: 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态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态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床铺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以木板为底的席梦思床为佳。 (二)订正与变更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退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特定体位有亲密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间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建议: 定期变更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惊慌,也可消退眼睛疲惫。 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削减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 (三)自我牵引疗法。当颈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时,可自我牵引颈部改善症状,其方法为:双手十指交叉合拢置于枕颈部,将头后仰,双手渐渐用力向头顶方向持续牵引10秒钟左右,连续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