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课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研究-少先队活动课和学校实践活动记录.docx
-
资源ID:61939164
资源大小:15.4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科技活动课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研究-少先队活动课和学校实践活动记录.docx
科技活动课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研究:少先队活动课和学校实践活动记录科技活动课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探讨浙江省海盐县石泉镇中心小学董玉良题记:世界近代史、现代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达到肯定水平后,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科技创新。新的世纪已经向我们走来,学问经济、WTO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外形势对人才的培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问经济已初露端倪,科技活动课教化渐渐成为学校教化的重要内容。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学问更重要,因为学问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学问进步化的源泉。”当前社会飞速发展,时代愈来愈须要新奇的,有创意的人才。小学生是将来的主子,是21世纪的创建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学校老师责无旁贷。科技活动课的开设,是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创建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是集实践性、好用性、活动性、技能性,创建性于一体。又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实际,把科技活动渗入到学校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故老师应充分利用科技活动课,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力、实践力和创建力,为学生在日后社会里的生存和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据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3%,而美国欧共体国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比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高出23倍及15倍。这表明,我国公众的科技素养还很欠缺。科技教化必需从基础教化抓起,农村小学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利用农村有限条件,开展科技教化和科技创新教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课题。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相对来说学生信息来源相对贫乏,学问面窄。我们依据学校实际,学生生理、心理、特殊是认知等方面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教化。开展农村小学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讨,学校在(原有一年零三个月的)实践探讨基础上,我们不断充溢、完善,制定以“培育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科技活动安排,旨在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看法、科学意识、科技制作、达到创建独创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基本实力、以期探究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实际的科技启蒙教化和创新教化的可操作性途径。我们首先在全镇选择一所比较偏僻的村小进行这项实践与探讨,探讨的步骤大致如下:一、探讨假设1、学生通过眼、脑、手的有机协作,制作适合年龄特点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以培育参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最基本的实力和素养,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的爱好、用科学的实力,从而培育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意识,使其具有科学的精神和品质。2、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采纳激情指导模拟创新的活动模式。3、依据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高究竟,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从探讨假设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体现在全面贯彻教化方针上;体现在面对21世纪的农村小学驾驭的基本科技素养上。二、探讨目标:1、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与情感。使学生明确科技兴国与一个国家的旺盛富强和个人的发展之间的亲密关系。2、使学生理解驾驭适合年龄特点的自然科学学问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学问和思维科学学问,并有机结合。3、实力的培育:(1)、科学方法:自觉视察,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步骤,实施操作,学会评价等;(2)、信息处理实力:即获得和积累信息的实力,学会对生活进行视察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图片等;(3)、思维实力:即学会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的初浅实力,以及求异、创新的创建性思维;(4)、实践操作实力:要使学生参加解决与科技的生产或生活中的活动,学会运用剪、刀钳、锯、针、线等科技制作的基本工具,驾驭剪、折、撕、刻、团、柔、捏等科技制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开展小制作、小改革、小试验、小独创等科技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4、使老师转变观念,树立科技教化意识,大胆创新推动教化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定位:构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实力的氛围,正确处理好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与创新思维实力培育的关系,坚持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动手实力培育的教学原则,利用农村的实际资源,启迪学生的创建意识。学生通过科技活动既动手又动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素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综合创建思维实力的发展,三、探讨内容1、实施分层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科技制作作品类型(工艺美术类、标本类、陆海空模型、小巧手类、小改革类、小设想类)选择制作材料(纸、树叶、布、废旧材料等)按段分组提出目标,形成系列。2、科技活动做到六个结合(1)、与当地农村生产相结合;(2)、勤工俭学相结合,把优秀作品参加义卖活动,筹集红领巾基金;(3)、与思想教化相结合;(4)、与学科教化相结合;(5)、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6)、与家庭、学校规划布置相结合。3、注意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整个探讨过程的以活动为中心,制作丰富多彩的科技作品,如剪纸、布贴。模型的制作与创建日记,培育他们参加与从事科技活动的最基本的实力和素养。4、建立活动评价机制(1)、活动开设状况;(2)、活动课的质量;(3)、学生的学习质量即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4)、检查考核、实际操作、竞赛评比、成果展览等。有一个明确的科技活动目标,采纳分层教化的方式,体现面对全体,又留意了分类指导,活动的“六个结合”选择较为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体现优化活动过程。四、探讨对象及方法1、探讨对象:14年级学生。2、探讨方法:(1)、行动探讨方法,把行动和探讨有机结合,在行动中探讨,在探讨中提高;(2)、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分组探讨;(3)、建立探讨档案:在试验过程中重视信息反馈,资料收集,辅之以照相、作品介绍等记录活动状况。3.探讨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探究,学习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有效地实践。(2)、面对全体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全面发展原则,使学生整体素养得到和谐发展。(4)、主动发展,优化教学环境,减轻师生负担,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轻松主动的状态下充分发展。在原则上基本体现农村小学生的科技活动技能教化内容的构建,表现出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教化性、综合性的原则。五、试验步骤第一阶段统一思想,明确意义,将课题探讨工作置于学校教化、教学工作的重要议程。其次阶段1、 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美术、生活与劳动、常识等学科的配套材料,让学生通过画、折、刻、贴、雕等方法进行剪纸、折纸、立体纸工模型、布贴的制作,用搓、团、揉、压、挤等方法制作泥塑作品。2、 利用农村现成材料:麦秸、高粱杆、玉米包皮、树叶、树枝等,依据已有表象,发挥想象创作日常生活用品模型,海陆空模型等作品。3、利用废旧材料(饮料瓶、果品包装纸盒等),经过画、剪、削、挖、割、拼图等工序制作精致的工艺品。4、学习运用剪刀、鎯头、钳子、镊子、针线等工具,了解其功能,驾驭基本操作,培育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实力,培育自理、独立、自强的实力。5、开展“巧手竞赛”、“小精品汇展”、“科技夏令营”、“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知多少学问竞赛”。6、搜集信息,大胆试验、实践,大胆改革、设想,写创建日记。第三阶段总结课题探讨实施状况,整理有关资料,撰写探讨报告,向上级科研单位申请评估。1、保证措施(1)争取上级领导、专家指导、帮助,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协作。(2)加强学习,不断改革、完善、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主动性,挖掘潜力。分步实施,边实践,边完善,形成自己的科技活动辅导模式。2、课题探讨的条件与优势(1)江总书记说:“科技教化要从青少年抓起”,在全国各民族中,造成和保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空气,这为我课题探讨供应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在1999.52000.8间,我们进行一年零三个月的科技小制作实践活动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爱好,逐步提高动手和创新实力,按不同年段的要求,初步驾驭了科技活动的要求,擅长发觉亮点,捕获灵感,表现生活,现已收集小制作作品179件,老师尝试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辅导方法,此项活动得到了县教科所的充分确定,为本课题的深化探讨打好良好的基础,通过探讨活动,学生的动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初期探讨成果于2000年11月通过县科研所鉴定,现已被列为嘉兴市级探讨课题。)由于学问经济的到来和面对高科技的挑战及社会对人才高要求的呼喊,培育具有创新实力的劳动者的任务严峻地摆在了教化界的面前。随着素养教化的不断深化,科技活动课的教学和创建教化的有机结合培育有创新实力的人,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此项活动的体会:通过实践与探讨我们深深地相识到对于培育创建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科技活动课是将来创建型人才必修的基础学科,创建思维是创建型人才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通过实践与探讨,更新老师的观念。在全镇范围内力求变更以往单纯的“讲授操作”教学方法,以在科技活动教学中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建思维为着眼点,发挥了科技活动课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成为21世纪-竞争、创新世纪的主子翁。</P><P></P><P>2001年8月</P><P></P><P>科技活动课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思索一、问题的提出世界近代史、现代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达到肯定水平后,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科技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问经济已初露端倪,科技教化渐渐成为学校教化的重要内容。据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3%,而美国欧共体国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比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高出23倍及15倍。这表明,我国公众的素养还很欠缺。科技教化必需从基础教化抓起,农村小学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利用农村有限条件,开展科技教化和科技创新教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课题。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信息来源相对贫乏,学问面窄。我们依据学校实际,学生生理、心理、特殊是认知等方面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技教化。在原有一年零三个月的实践探讨基础上,我们不断充溢、完善,制定以“培育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科技活动安排,旨在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看法、科学意识、科技制作与独创的基本实力、基本的科学方法,以期探究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实际的科技启蒙教化和创新教化的可操作性途径。二、探讨假设1、学生通过眼、脑、手的有机协作,制作适合年龄特点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以培育参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最基本的实力和素养,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的爱好、用科学的实力,从而培育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意识,使其具有科学的精神和品质。2、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采纳激情指导模拟创新的活动模式。3、依据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高到低,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三、探讨目标:1、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与情感。使学生明确科技兴国与一个国家的旺盛富强和个人的发展之间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