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9篇.docx
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9篇单位内部限制的评价与监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西北民族高校(以下简称学校)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促进学校内部限制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限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限制建设的指导看法教化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限制指南(试行)等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制定本方法。其次条本方法所称内部限制评价,是指学校对内部限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第三条内控评价工作由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负责组织。学校认为必要时,可以托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实施内部限制初步评价。第四条内部限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评价应当关注内部限制的建立是否覆盖学校及所属单位全部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全部内部限制关键岗位、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和相关工作任务。(二)重要性。评价应当以风险为导向,突出重点,关注影响限制目标的高风险领域、重要业务部门、重大业务事项、关键限制环节和风险点。(三)客观性。评价应当精确揭示学校主要经济活动、重大业务的风险状况,照实反映内部限制设计的健全性与执行的有效性。(四)适应性。评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状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第五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担当组长的内部限制评价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内部限制实施状况开展内部评价与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纪委、监察处、审计处、校长办公室、财务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科研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试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图书馆、资产经营公司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责:(一)审批内部限制评价工作的安排、方案;(二)组织成立内部限制评价工作组;(三)审批内部限制评价报告及整改方案;(四)其他与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管理有关的工作。第六条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负责内部限制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主要职责:(一)组织拟定内部限制评价相关制度;(二)组织编制内部限制评价工作方案;(三)组织实施内部限制评价工作;(四)监督内部限制缺陷整改落实状况;(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工作。第七条学校相关部门或单位(以下简称单位)是内部限制体系运行的执行机构,在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的组织下开展内部限制评价工作,主要职责:(一)依据监督评价工作方案和相关业务内部限制评价标准,开展本单位内部限制自查、自评工作;(二)依据业务内部限制自查结果梳理内部限制缺陷;(三)参加学校内部限制评价缺陷的认定;(四)针对内部限制中存在的缺陷制定整改安排;(五)落实整改安排,并刚好向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报送整改状况报告;(六)其他和本单位内部限制及其评价相关的工作。其次章内部限制评价监督内容第八条内部限制评价包括单位层面内部限制评价和业务层面内部限制评价。评价时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九条单位层面内部限制评价侧重对单位限制环境的评价,应全面考虑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关注主要经济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重点内容包括:发展规划、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与人员、会计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部管理状况。第十条业务层面内部限制评价侧重对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限制的评价。重点内容包括: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合同管理、选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财政专项项目管理、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其他附属单位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状况。第三章内部限制评价监督程序及方法第十一条评价工作分为打算阶段、实施阶段、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阶段,报告反馈和跟踪阶段。(一)打算阶段1.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或第三方中介机构依据内部限制的基本要求,分析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确定评价方法,拟定评价工作方案,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评价监督工作方案应当明确评价范围、工作任务、人员组织、进度支配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评价工作方案既可以全面评价为主,也可以依据须要采纳重点评价。2.组成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担当内部限制评价监督详细工作。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成员由纪委、监察处、审计处工作人员组成,组成人员应具备独立性、相关业务胜任实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注意汲取熟识学校内部相关部门状况、参加日常监控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内控评价工作应当实行回避。学校可以依据工作须要托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初步评价。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在中介机构初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最终评价。内部限制评价初步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担当的,相关费用根据国家规定执行。(二)实施阶段1.了解被评价单位(业务)基本状况。充分沟通相关文化和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及职责、领导层成员构成及分工等基本状况。2.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依据驾驭的状况进一步确定评价范围、评价重点和抽样数量,并结合评价人员的专业背景进行合理分工。3.开呈现场检查测试。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依据评价人员分工,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内部限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工作底稿、记录相关测试结果,并对发觉的内部限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三)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阶段1.实施阶段结束后,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就发觉的相关问题编写单独的评价工作底稿,并进行交叉复核签字,由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组长审核签字确认后征求被评价单位看法,被评价单位在规定时间(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超过时间不反馈看法的视为无看法。2.内部限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组长在相关评价工作底稿的基础上编写评价报告初稿,提交纪检、监察、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后,报领导小组审批,出具正式评价报告。(四)报告反馈和跟踪阶段内部限制监督评价报告提交领导小组组长,并报送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对于内部限制评价中认定的内部限制缺陷,要求责任单位刚好整改,内部限制评价工作组要跟踪其整改落实状况;对因内部限制缺陷给学校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学校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十二条内部限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在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个别访谈、实地视察、证据检查、重新执行、穿行测试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限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材料。第十三条内部限制评价工作应当形成工作底稿,具体记录执行评价工作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和测试方法、主要风险点、实行的限制措施、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第十四条内部限制评价完成后,应将被评价单位的评价资料整理后,并按依次装订归档。内部限制评价的有关文件资料、工作底稿、证明材料等应当妥当保管,刚好归档。第四章评价结果及其应用第十五条内部限制评价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干部考核体系,将评价结果与考核挂钩。第十六条对外部监督部门审计检查中发觉的内部限制风险和提出的整改看法建议,相关单位要主动进行整改落实。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方法自校长办公会议探讨通过之日起施行,由监察处负责说明。单位内部限制的评价与监督加强企业内部限制制度建设,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得以顺当实施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限制制度,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地发展。一、企业内部限制的内涵1、企业内部限制的定义所谓内部限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爱护资产的平安与完整,防止、发觉、订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限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限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实行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限制按其限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限制和管理限制,会计限制是与爱护财产物资的平安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限制;管理限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限制。会计限制与管理限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限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限制,也可用于管理限制。2、内部限制的目标一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平安性以及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牢靠性。其主要作用在于有助于管理者实现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二爱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平安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良好的内部限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须要持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3、监督评价的目标如何实现内部限制的基本目标,须要通过内部限制的监督评价来完成。要求对内部限制建立与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限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觉内部限制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限制的整体状况进行持续性检查评价,对内部限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检查评价,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通过开展内部监督评价工作,提高内部限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促进内部限制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完善,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和公众认可度。二、企业内部限制实施监督评价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大部分建立了内部限制制度,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缺失,难以对内部限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监督无效,难以客观评价内部限制的有效性;内部监督运行不力,难以发觉内部限制缺陷;人力资源开发不力,员工素养无法满意内部监督评价的须要;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科学有效的内部限制制度在监督评价过程应当达到:第一,监督评价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不留下限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限制范围。其次,事权划分明确详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操作便利。第三,监督评价的程序规范,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限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限制,防患于未然。第四,具有良好的限制效果,内部限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而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究起缘由,可能检查与评价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或限制不当,导致对内部限制制度及执行状况评价不恰当;可能各项内部限制制度的检查评价工作存在随意性;可能年度财务决算对内部限制制度的执行状况对外披露的信息失当而受到外部监管机构的惩罚。为此,须要依据财政部有关企业内部限制基本规范,并结合企业内部限制制度的实际,规范内部限制的监督评价工作,确保检查评价工作按规定程序和适当授权进行,实现预期目标;确保检查评价工作的方法和标准一样,削减检查评价工作的随意性;确保企业在年度财务决算中恰当披露内部限制制度执行状况,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促进各项内部限制制度的不断改进、完善和严格执行。三、完善企业内部限制检查评价的主要措施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内控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相应成立和确定检查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组。2、优化调整管理模式,符合内控发展战略。企业针对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实施改进,依据年度工作安排、全面预算、业绩管理等机制和流程来战略规划、细化内限制度;各业务板块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总结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和方式方法,根据业务板块编制投资安排、生产经营安排、项目规划、市场营销安排、科研开发规划、平安环保安排、节能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信息系统规划等,指导企业的经营运作,形成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供应强有力的支撑。3、优化内控评价体系,实行整体的动态监控。内部限制执行状况的精确评价会增加企业监督评价的科学性和牢靠性,内控办公室评价企业时还可将财务、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在本年度开展的财务稽核、财务(决算)审计中对企业内部限制执行状况所进行的检查评价结果纳入评价范围。整合内外部资源,借助中介机构和外部专家的力气,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进行资料收集,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监督评估和分析,形成企业自我评价、企业外部评价的一个体系,并按企业自我评价得分权重40%、企业外部评价得分(如上级主管部门或两三家有评价得分则取平均得分)权重60%计算,得出新的综合得分和评价结果,为充分履行职责供应专业询问看法和最妥当评价。每年整体修订完善内限制度,实现动态调整与评估,评估过程中尤其对企业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化分析、对核心实力进行动态分析,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限制度和制衡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内控工作风险。单位内部限制的评价与监督1.内控建设评估。内部限制的评估,主要是检查预设目标是否达成。达成是有效的内部限制建设,相反失效或效果未达到预期的内部限制建设。计算利润账户。利益不能一概而论地取代经济利益。利益的范畴有公益利益、政治利益等。招商引资,私营企业计算经济账户,企业在这里生产,能否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没有很大的风险国家企业计算经济会计、责任会计,如大型能源企业的选址,必需考虑政府发展的导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出去的战略也是担当自己责任的表现。作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为国家解决忧虑,在能源领域不下雨,建立能源平安体系政府机关计算民生账户、环境账户、发展账户等,大力发展经济可以拉动国家GDP增长率,但同时须要评价环境污染、失地农夫就业问题、市场容量问题等。中石化的社会责任。失效的内部限制建设,费用支出失控,潜在损失增加,制度管理混乱。例如,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活跃经济,允许部门经理支出肯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适用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监督机制,部门经理大手大脚,奢侈,使原来微利的企业出现赤字,原来赤字的企业雪上加霜。企业利益驱动下的污染。一些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部限制管理薄弱,物资选购制度松弛,库存选购、检查、保管、运输、支付等责任未严格分别,库存发行未按规定程序处理,未刚好与会计记录核对,发行的货款也未能刚好回收,多年损失、废弃、不足、积压、滞销等未处理,巨额损失隐藏在库存中,经济往来审查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过度款待。一些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部限制管理薄弱,物资选购制度松弛,库存选购、检查、保管、运输、支付等责任未严格分别,库存发行未按规定程序处理,未刚好与会计记录核对,发行的货款也未能刚好回收,多年损失、废弃、不足、积压、滞销等未处理,巨额损失隐藏在库存中,经济往来审查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虚假的清算。二是管理睬计。主要看政令是否畅通。一些单位的内部限制形态相像,有些制度本身不合理,不健全,有些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各行各业,制度形态相同。一些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账损失和商品削减损失往往是数千万元,一次报告数亿元损失,企业经营状况变脸时发生。有些公司信息层次失真,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和业绩须要,包装真正的业绩,在主要领导的指示下误会投资者。由于管理不当,一些单位成为犯罪的温床,常常出现违法违纪现象。例如,国有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以借用的名义从国有企业获得豪华车辆的运用权。最近爆炸的会计挪用公款观赏女播音员事务是人员管理的异样。2.2.内控建设监管。一是制定规则。无规则不成方圆,人性恶的一面不仅仅是教化,更重要的是制约。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限制水平:第一层相互制约,建立以防为中心的日常监视防线。其次个层次是事后监督,在会计部门的正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单位、各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建立以为中心的监视防线。第三个层次是以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职审计、通报、监督审查的报告等手段,对内部各科构建有效的;调查;主要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防、堵塞、调查;递进式监督限制,刚好发觉问题,始终贯穿该功能。二是加强内部限制制度。实施状况的检查和审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内部限制制度的,赐予精神激励和物质嘉奖的违反者,坚决处理,与职务升降有关。只有结合压力和动力,才能最终达到内部限制的目的。三是加强内部限制行为主体。;人;的限制。把内部限制工作落到现场。不管是哪的内部限制,行为主体都是人。只有上下一样,刚好沟通,随时驾驭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做好内控工作。领导者除了以身作则发挥表率的作用外,还必需做以下工作第一,要刚好驾驭内部人员的思想行为状况。行,必有其动机,着重了解赌博、炒股、做生意、与社会劣质人员沟通、追求超常消费等状况,驾驭有关人员犯罪的缘由,实行措施防范和限制。其次,对业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化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化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化,用四周的人说四周的事,加强基础教化。第三,加强对人员的接着教化,提高工作实力,削减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四是接受和加强外部监督。要确立前期不怕出问题,中期不怕阵痛,后期不怕负担的思想。接受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协会、消费者等多维外部监督。最终,将问题分解到内部建设中,避开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中纪委网络监督渠道。五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让职权在阳光下运行。习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指示的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制度有效抑制了干部乱花钱、人民怨言的不良状况。同时,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能够刚好驾驭运营状况,供应内容全面、刚好、精确的信息,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形成良好的闭环,提高效力。单位内部限制的评价与监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主体。单位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应设置特地机构或人员详细担当本单位内部限制自我评价与监督工作,定期对内部限制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监督,并形成单位书面报告,上报单位内部限制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其次条内部限制评价工作每年一次,如需专项评价依据须要随时进行。第三条内部限制监督工作分为实时监督、专项监控和内部审计监督三种方式,应视详细状况选择应用。第四条内部限制评价与内部限制监督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分别又亲密联系的。内部限制监督是内部限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评价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内部限制评价除了对监督发觉的问题进行打分、分析,得出评价结论以外,还会以其他方式获得评价须要的基础信息。第五条单位全部涉及经济业务的部门和岗位应依据管理须要对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工作赐予主动协作。第六条单位应当主动协作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内部限制的监督检查,并依据财政检查看法、建议或审计处理看法、建议做好整改工作。其次章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的主要内容。第七条内部限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限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限制程序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能够为限制目标的实现供应合理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一)内部限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即内部限制设计过程中,是否做到符合内部限制的基本原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二)内部限制设计的全面性,即内部限制的设计是否覆盖了全部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限制点,是否对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具有约束力;(三)内部限制设计的适应性,即内部限制设计是否与单位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困难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第八条内部限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限制设计有效的前提下,内部限制能否有效地执行,从而为限制目标的实现供应合理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一)相关限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二)相关限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样的运行;(三)实施限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实力。第三章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的方法第九条在设计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运用文字表述法、调查问卷法和流程图法,在运行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运用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和实地视察法等。评价工作组应视评价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第四章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的程序。第十条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方案起草人员首先应当分析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选择合适的检查评价方法,制定评价或监督工作方案,经单位决策部门探讨通过后实施。第十一条实施现场监督检查。评价或监督工作组依据工作方案和评价与监督人员分工,运用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检查方法对内部限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填写工作底稿、记录测试结果,并对发觉的内部限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第十二条汇总评价结果。评价与监督工作组汇总检查人员的工作底稿,初步认定内部限制缺陷,形成现场评价或检查表。第十三条提出整改建议。对于认定的内部限制缺陷,评价与监督工作组应当充分分析缘由,比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限制规范(试行)要求,逐一提出整改建议。第十四条编制评价与监督报告。工作组应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形成全面的内部限制评价(或监督检查)报告,报单位决策部门审议(根据内部限制工作管理规定,如需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还应上报审批)。相关部门对报告中阐述的内部限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并按规定限期上报整改报告。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评价与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说明。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印发之日起施行。单位内部限制的评价与监督(一)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相识误区。内部审计终归是企业的内部事务,企业内部的事务终究要靠企业自身来解决。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限制中的更大作用,必需要有企业管理当局的主动呼应。只有企业领导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领导转变对内部审计的相识,才会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需充分相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强化内部限制的重要举措;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所从事的是总经理或总裁想做而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其次纪委,而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参谋或顾问。(二)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地位。独立性则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灵魂,其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是受资本全部者托付而不受企业内部其他组织机构的束缚;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执行业务时除受资本全部者的托付事项及相关规章约束外,不受其他事项的干扰。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国外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内审机构干脆隶属董事会或总经理。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拥有最高的权威。总经理作为企业决策执行系统的最高领导,也拥有特别高的权威。实践证明,在董事会或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内审机构,有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健全内部限制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对改进内部限制相当关键。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干脆对企业管理当局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务时,还可干脆向股东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看法和处置建议,应刚好予以探讨并赐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三)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随着风险导向内部限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改变,由限制转向风险。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年度审计安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安排与经营安排相一样,依据风险管理原则变更审核过程。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因此,要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发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限制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审计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限制、提高限制效率和效果,而应当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限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四)内部审计要建立全程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限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纳双签制,全部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分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刚好发觉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五)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限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需对内部限制制度的执行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详细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限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对执行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限制制度的,要赐予精神激励或物质嘉奖。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赐予行政处分和经济惩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限制的目的。(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养。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普遍增大,内部审计在规避企业风险、提高运营效益和削减消耗等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加强,这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需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在新形势下,内审人员只有具备多种专业技能才能顺当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其次,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思想教化和职业道德教化。企业应当常常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内部文件,不断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化,增加其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单位内部限制的评价与监督依据内控规范要求,指定特地小组对内部限制建设状况实施评价和监督。一、评价与监督范围依据内控规范规定,内部评价监督的范围是经济业务科室;对内部限制建立与实施状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二、评价与监督目标评价与监督内部限制制度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促进构建完善的内部限制体系、充分发挥内控的功能、促进内控目标实现。三、职责分工分管领导:1、全面落实和推动内部限制制度的相关规定,检查相关科室制定、实施和完善风险评估和内限制度的状况。2、审议年度内部限制评价报告,并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3、批阅和批准单位年度内部限制评价工作方案。4、审议和认定经内部评价发觉的重大缺陷,以及提交的应对解决方案。5、审议和批准内部限制审计报告。办公室:1、拟定年度单位内部限制评价工作安排方案;2、组织并实施开展年度内控评价工作,编制内部限制缺陷认定汇总表;3、对涉及本单位的内部限制评价,执行工作回避。单位内部限制的评价与监督内部监督作为内部限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内部限制的有效运行和内部限制的不断改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限制监督是指在肯定时间内评估我单位内部限制的运行质量的过程。内部监督是通过持续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或两者的结合来监控内部限制操作。通过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价的结合,能够保证内部限制体系在肯定时期内保持其有效性。一、持续监控活动持续监控活动发生在我单位的业务活动中,包括单位管理活动,包括日常管理和监控活动,以及干部职工履行职责时实行的其他行动。持续监控活动嵌入单位日常的重复的业务活动之中,对业务活动实施实时的监控,能够动态地应对环境的改变。持续监控活动涉及内部限制各要素的主要方面。与个别评价相比,持续监控活动通常能刚好发觉问题。二、个别评价个别评价是从某个角度评价我单位内部限制,干脆关注内部限制系统的有效性。个别评估的范围和频率主要取决于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程序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应常常评估应对优先风险和降低风险最重要的内部限制。当我单位主要战略或管理变更或财务信息处理方法发生重大改变时,一般须要对整个内部限制系统进行评价。此时,应留意与我单位全部重要活动相关的每个内部限制组成部分,评价范围应依据须要实现的内部限制目标确定。个人评价通常采纳自我评价的形式,即负责某一业务或职能的人员负责评价其活动内部限制的有效性,也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进行内部限制的个人评价。我单位的评价和监督机构通常将内部限制评价作为其常规职责,或依据领导的要求进行内部限制评价。当内部限制领导小组要求内部限制评估时,评估人员应了解我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限制的各个组成部分,驾驭内部限制系统的实际运行,并分析内部限制系统的设计三、报告缺陷对内部限制进行监控所发觉的问题应当刚好向领导小组报告,报告要明确报告缺陷的内容,要求不仅要报告特定的事项,更须要报告重新评价可能发生错误的内部限制。四、内部监督作为我单位风险管理的要素之一,在风险管理中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价以及两者的结合,对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的存在和运行进行评估。持续监控活动是实时地、动态地应对单位内外部环境改变的状况,个别评价是用于对单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供应合理保证而进行的评估活动。持续监控活动有效性越高,则越不须要个别评价。个别评价范围和频率,由领导小组依据我单位实际状况作出确定,它取决于我单位风险的重大性以及风险应对和管理风险过程中相关内部限制的重耍性。五、单位在设计内部限制制度时,由于当时相识的局限或者考虑不周等缘由,设计出的内部限制不行能完备无缺;在内部限制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状况发生改变、或由于员工对内部限制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也可能使内部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内部限制实际运行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须要对内部限制运行状况实施必要的监督检查,发觉其不足和问题乃至于缺陷,从而完善内部限制,提高内部限制的有效性。因此,内部监督是保证内部限制体系有效运行和逐步完善的重要措施。我单位依据相关要求,结合自身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实际状况,开展内部限制的内部监督:(一)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是我单位指导进行内部监督的规范,也是开展内部限制内部监督的依据。在内部监督制度中,我单位确定了内部限制评价与监督机构,明确开展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等。(二)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我单位对建立与实施内部限制的状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它事实上就是持续监控活动。日常监督应当与单位日常的业务活动相结合,整合于单位的业务活动过程之中,对于发觉的内部限制缺陷,应当刚好向有关方面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订正。专项监督是指在我单位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改变的状况下,对内部限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大致与个别评价的概念相当。我单位拟定内部限制专项监督安排,确定当期专项监督的内容和对象。对于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依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对于用于限制风险评价结果确认为中、高等级风险的内部限制以及关键业务的内部限制,应当优先对其进行专项监督。对于专项监督中发觉内部限制存在的问题,要刚好向领导小组报告,提出完善内部限制的看法和建议,并监督相关部门进行完善。(三)我单位在对内部限制进行内部监督发觉内部限制缺陷时,须要对内部限制的缺陷进行认定和报告,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缘由,提出整改方案,实行适当的形式刚好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跟踪内部限制缺陷整改状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觉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内部限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所谓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限制目标所必需的限制,或现存内部限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限制目标而形成的内部限制缺陷。所谓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限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实力以有效实施限制而产生的内部限制缺陷。根据内部限制缺陷影响整体限制目标实现的严峻程度,我单位内部限制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可能严峻影响内部限制整体的有效性,进而导致单位无法刚好防范或发觉严峻偏离整体限制目标的情形。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其严峻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单位无法刚好防范或发觉偏离整体限制目标的严峻程度依旧重大。除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以外的其他缺陷,则为一般缺陷。(四)开展内部限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内部限制的自我评价是对整个内部限制系统进行的评价活动。我单位对内部限制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前者结合各项业务活动分散进行内部监督,后者针对单位内部某一特定业务或某一特定领域或部门进行局部内部监督。由于单位内部限制体系是一个整体,内部限制体系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协作发挥作用,因此还须要对内部限制整个系统整体进行评价,以论证其有效性。(五)做好内部限制建立与实施状况记录和资料保管。内部限制的建立与完善是我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记录和保存内部限制设计和建立的资料,有利于内部限制的实施,也有利于将来对内部限制进一步的完善。内部限制实施状况记录,反映着单位内部限制运行状况,是对我单位内部限制进行自我评价,发表内部限制评价看法的依据,也是将来完善内部限制体系的基础资料。我单位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对内部限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记录,确保内部限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对内部限制建立和实施有关状况的记录,要妥当保存。单位内部限制的评价与监督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职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职能部门,关系国计民生。事业单位非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他们的宗旨是提高服务效率,服务于广阔民众。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限制制度,这是其职能得以实现的保证。从肯定意义上说,搞好内部限制,能够起到制度笼子的作用。实施内部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限制制度,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削减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类型众多,业务活动纷繁困难。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比如单位发生的资金收支业务或涉及到公共经济资源在单位内部的运转,属于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而公安机关的维护交通平安和交通秩序活动、教化机构的教学活动、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医疗、疗养机构的医疗活动等则是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相对而言属于单位的非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