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心理咨询师模拟冲刺试题集8节.docx
21年心理咨询师模拟冲刺试题集8节21年心理咨询师模拟冲刺试题集8节 第1节MMPI-2采用的是一致性T分记分法,但量表Mf和( )仍采用的是线性T分。 (A) D (B) Hy(C) Pa (D) Si答案:D解析:MMPI-2除临床量表5和0外,所有临床量表以及新的内容量表T分数皆为一 致性T分。临床量表0 (Si)及量表5 (Mf)是双向量表,其低分与高分都有解释意义,仍 使用线性T分。适应障碍的病程一般不超过( )。单选(A)两周(B)三个月(C)半年(D)两个月答案:C解析:适应障碍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单选题 心理咨询时,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A.尽量使用方言B.尽量使会谈有风趣C.尽量使用术语D.尽量使会谈职业化答案:D解析: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化的谈话。咨询师语速应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谈话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咨询师的真诚,体现在( )。多选A. 以“真正的我”出现B. 要表里如一地扮演专业角色C. 真实可信地置身于咨询关系之中D. 不把咨询过程看成例行公事答案:A,C,D解析: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关系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真诚应体现在不自我发泄、实事求是、适度真诚,但不等于实话实说。对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多选A 、 主动求治B 、 对症状有自知力C 、 被动求治D 、 自知力完全丧失答案:A,B解析:根据案例,求助者一直在调节自己的情绪,但是还是无法摆脱,没有办法就来做心理咨询,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所以有主动求治愿望;自知力是求助者对自己的身体、心理状态的觉知能力,案例中求助者能够完整地叙述自己的病情,所以有自知力。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在读研究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研究生入学后不久因车祸导致骨折住院治疗,缺了许多课。求助者不想因此而休学,于是抓紧时间补课,但因缺课较多,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此后每到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有时半夜会突然醒来。时常感觉不到饿,吃什么都不香。最近求助者又要面临大考,但他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感到身心疲惫。考试一天天临近,烦躁也一天天加剧,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也会心跳加快,全身发抖。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考试时常常大脑一片空白,或越想越乱,会答的题也答不出,所以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求助者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在学习上一帆风顺,以全省高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又因成绩优秀被保送研究生。因车祸影响,第一学期成绩不理想,但考试都通过了。研究生第二年成绩一般,第三年课题研究进展不顺利。求助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按照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病程的评分,该求助者应评()。单选 A:1分B:2分C:3分D:4分答案:C解析:症状诊断,躯体症状判断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有关症状表现为:“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有时半夜会突然醒来。时常感觉不到饿,吃什么都不香。最近求助者又要面临大考,但他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感到身心疲惫。考试一天天临近,烦躁也一天天加剧,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也会心跳加快,全身发抖”。主要是“失眠、食欲下降、疲惫、心跳加快”,正确的答案为AC。症状诊断,心理学方面情绪症状判断案例中求助者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较大引起的紧张、烦躁、害怕的情绪,主要表现为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强烈担忧,指向未来未发生的事件,属于明显的焦虑情绪,答案选B。症状诊断的主导症状案例中求助者最主要的症状表现是明知没什么可害怕的,可还是控制不住地担心,属于心理冲突的变形,记忆力和注意力的症状表现是由于焦虑引起的继发症状,因此答案选B。心理问题初步诊断案例中求助者最初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较大引起的紧张、烦躁、害怕的情绪。之后主要表现为每次即将面临考试便有强烈担忧,情绪及躯体症状明显,甚至想到考场的情景也会心跳加快、全身发抖,明知没什么可害怕的,就是控制不住。其心理冲突是明显的变形冲突。按照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方法:求助者现为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诱发事件发生于研究生刚刚入学时,病程已超过1年,记3分;精神痛苦无法摆脱,记3分;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可记2分。总分8分,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评定超过3个月、无器质性疾病,故神经症诊断成立。求助者目前以焦虑的情绪症状(指向未来)和焦虑的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不安及植物神经功能症状)为主要表现,故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求助者虽有对考试的恐惧,但未出现回避考试、回避考场的行为,故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求助者虽有“明明知道没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的冲突,但主要是继发于对考试的焦虑,不是其主要症状,故排除强迫性神经症;求助者没有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过分关注和担心罹患某种躯体疾病,故排除疑病性神经症。正确答案为A。神经症简明评定方法神经症简易评定方法包括三方面:病程:小于3个月为1分,3个月到1年为2分,1年以上为3分;精神痛苦程度:自己主动摆脱为1分,需要别人帮助摆脱为2分,别人帮助也无法摆脱为3分;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照常工作、学习及交往只有轻微妨碍为1分,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为2分,几乎不能工作、学习、交往为3分。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不小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但是病程必须大于3个月)。案例中的求助者研究生入学不久就出现症状,现在为第三年,病程已经超过1年,因此评分为3分。本题答案选C。病因诊断,社会性因素的分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方面社会学因素的分析,一般从遭遇的生活事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人际关系情况、社会角色、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进行。该案例中的求助者遭遇考试失败,没有明显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帮助。虽然自我要求严格也是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属于心理学方面的因素,而案例资料中也没有涉及家庭教养方式。因此符合的答案是AC。病因诊断,心理学因素的分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心理学方面原因的分析,主要从认知和人格特质等方面进行,该求助者存在绝对化要求的错误认知和自我要求严格、自尊心强的、容不得失败的人格特征。车祸耽误学习和成绩下降是社会学方面的因素。因此本题答案选AB。咨询方法的选择咨询方法的选择主要针对求助者的症状和病因,该求助者有比较明显的错误认知和焦虑情绪症状,因此可以选择改变其错误认知的合理情绪疗法和缓解焦虑情绪的系统脱敏疗法;模方法主要基于社会学习论的原理针对求助者行为不足或行为不当的适应障碍;厌恶疗法主要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针对求助者不良或成瘾行为等不当行为或过度行为,本案例中不太适宜使用。因此答案选BD。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选项A、B、C都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符合以上要求的选项是D,故答案选D。心理咨询中测验工具的选择原则心理咨询中测验工具的选择要基于诊断(症状、病因)和效果评估的必要性来进行,而且应具有针对性。一般来说,选择测验的目的有:第一,症状的识别和判断(了解求助者是否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症状以及其程度)。其一,综合性的症状识别和程度判定。SCL-90,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饮食)等因子,是非常理想的神经症及其以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求助者的测验工具;尤其以包含恐怖情绪的评定为特色,如果案例中的求助者存在恐怖情绪,此量表是目前我们唯一可选的;MMPI,包含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病态人格)、男女子气、妄想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轻躁狂、社会内向等因子,适用于神经症及其以上(尤其是怀疑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时)的症状评定;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可了解求助者一系列不同的精神病性症状。其二,单一的具体症状的了解和判定。抑郁情绪,选用SDS(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情绪,选用SAS(焦虑自评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第二,病因的探索。其一,心理方面的因素。首选EPQ,这是了解求助者人格倾向与问题原因最理想的量表;然后可以考虑MMPI来了解求助者是否存在病态人格;最后,16PF也可以考虑,虽然主要用于健康人群,但是出现选择题时,也可以选上。其二,社会方面的原因。首选LES(生活事件量表),了解求助者一年内生活中是否有影响深远的事件发生;其次可选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了解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状况。第三,排除疾病。其一,精神病性障碍的排除。首选MMPI,其中包含多项精神病性症状的分量表,较为理想;其次可以考虑SCL-90,因其中有关于偏执和精神病性的因子,也可以大致反映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病性症状。其二,智力障碍的排除。智力测验,WAIS-RC(韦氏成人)、CRT(联合瑞文)、中国比内均可,主要用于了解少年儿童的智力情况,看是否存在脑部发育的问题;但是,假如案例中的求助者已经顺利完成初中二年级的学习,高中、大学甚至硕士毕业,也没有遭遇脑外伤等器质性脑损伤,是没有必要选择智力测验的。第四,发展性咨询。主要是16PF,用于专业、职业选择、人才选拔等。案例中的求助者存在焦虑情绪,因此可以选择SAS和SCL-90,也可选择EPQ了解求助者人格方面的原因,求助者没有出现抑郁情绪表现,不必选用SDS,因此本题答案选BCD。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第三点为“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之后再进行测评”。因此本题答案选BD。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1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部门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另一家公司的一位经理,对方虽然有家庭,但猛烈地追求她,多次发誓要离婚娶她。求助者不想介入婚外情,多次婉拒。但几年中对方痴心不改,也颇令求助者感动。去年发现自己的丈夫有婚外情,求助者主动提出离婚。离婚后求助者找到那个追求自己的人,想共同组建家庭,但他总是说妻子不同意离婚,一年多没有实质性进展。为此两人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他以前总在追我,多次发誓要离婚娶我,说实在的,我确实有些感动,但我不想卷入婚外情,所以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事情发生。去年我丈夫先出轨了,我就离了婚。离婚后我想和他组建家庭,可他总拿妻子不同意离婚应付我,都一年多了,也没有个结果,他过去追我时说的多好听啊,现在他却这样对我。我越想越生气,什么人啊!为这些事我们之间发生了矛盾,现在搞得关系很紧张。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他过去多次发誓要娶你,可你真的离婚了,他却没能马上娶你,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看看怎么减轻吧。求助者:好吧。心理咨询师:是他不娶你使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娶了我,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娶你,别人就应该娶你。求助者:是啊,娶我是他先提出来的,我没离婚前,他天天催我离婚,说离了婚他就娶我,可我现在离婚一年多了,他反而不娶了,他怎么这样做事啊!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必须对他怎样。求助者:对啊,相互的嘛。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你肯定对别人怎样。求助者:对呀不对,(沉默)好像也不是,我丈夫出事后实际上也不想和我离婚,他发誓一定要对我好,希望重新来过,他那时对我挺好的,可我没有对他好,最终下决心和他离了婚。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他怎样,而你又讲了你的丈夫后来对你很好,可你并没有对他好,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那时已经有婚外情了,我怎么能再对他好呢?心理咨询师:你看,实际上别人对你怎样,你并没有对他怎样。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那个人没有娶你.其实娶不娶你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怎样对他一样来对待你,这是你的信念。而你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是你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咨询师:有一个骰子,上面的数字分别为1、2、3、4、5、6,你把它扔出去,落回时朝上的数字是几?求助者:不知道,哪个数字都可能朝上。心理咨询师: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骰子抛出一样?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只要求一种。心理咨询师: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对,我要想不生气,就得接受他娶我,还应该接受他不娶我。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改变信念的方法是()。单选 A:自我管理程序B:语义分析C:产婆术式辩论D:认知重组答案:C解析: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经历的事情。澄清模糊不清的观念及问题,把握事实情况。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能详细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是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和具体化技术。因此答案选AB。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技术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技术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我听明白了,他过去多次发誓要娶你,可你真的离婚了,他却没能马上娶你,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反馈的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绪情感,故此答案选AC。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的技术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用“黄金法则”反驳求助者在人际关系中对别人和环境的绝对化要求,和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式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娶你,别人就应该娶你”、“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式辩论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C。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与区别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描述,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包括消除或减轻痛苦、烦恼、调整某种心理状态等,如B选项的“解决情绪困扰”。关于终极目标(远期目标),不同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但都和个性完善的相关内容有关,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生活。具体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应该把长远的终极目标融于具体目标之中,始终以终极目标为指导思想。选项A与目前求助者的问题没有密切关系,不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C选项和D选项属于长期目标的范畴。因此本题答案选B。面质技术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指导技术是指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是影响力最强的一种技术。开放技术与澄清技术不是教材中的专业术语,所以排除。故答案为C。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娶我是他先提出来的,我没离婚前,他天天催我离婚,说离了婚他要娶我,可我现在离婚一年多了,他反而不娶了,他怎么这样做事啊”,反映出求助者的信念即是别人应该像我怎么对他一样对我。本题答案选B。阻碍咨询的因素的沉默求助者常见的六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五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反应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案例资料中求助者沉默之后的表现为:“求助者:(沉默)他那时已经有婚外情了,怎么能再对他好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了?”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为D。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的作用与角色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咨询师是相对比较被动的过程,咨询师一般是等待求助者对自己问题的顿悟,而对求助者而言,顿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埃利斯认为,只有咨询师采用积极主动的指导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权威信息的提供者、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合理情绪疗法更看重咨询师的主动、直接和理智的指导作用,没有监督的成分,故答案为ACD。认知疗法咨询任务的识别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因为离婚后对自己离婚抱有不合理期待造成的心理痛苦,咨询师也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做了具体的修正和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接纳现实。合理情绪疗法不鼓励情绪宣泄,也没有“改变求助者处境”目标,所以本题答案选AD。认知疗法中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具体技术自我管理程序是一种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的行为技术,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与此无关。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抽象的错误的自我概念,把主语和表语位置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客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语义分析也不相符。产婆术式辩论具有鲜明特色,往往根据求助者的信念,按照三段论来推理产生的矛盾,让求助者自行修正其错误认知,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便是产婆术式辩论。因此答案选C。听觉的感受器是( )。(A)前庭器官 (B)听神经(C)科蒂氏器官 (D)三个半规管和耳石答案:C解析:21年心理咨询师模拟冲刺试题集8节 第2节下列选项中属于联觉的现象有(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答案:A,B解析: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测验的( )。(A)稳定性 (B)准确性 (C)可信度 (D)区分度答案:B解析: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信度是指同一受测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本案例中,求助者多次出现沉默,可能的原因是()。单选 A:困惑B:情绪C:思考D:阻抗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情感反应技术中参与性技术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参与性技术有:倾听、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和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而常见的影响性技术则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咨询师运用参与性技术,旨在澄清问题和启发、引导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其中,选项A的内容反应技术,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选项C的情感反应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对求助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其最有效的方式是针对求助者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最大的作用在于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一般地说,情感反应与内容反应是同时的。虽然情感反应技术表面看与内容反应技术很相近,都是咨询师将求助者陈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后再做出反馈,但有所区别,内容反应着重于对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而选项B的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选项D的情感表达则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促进求助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这两者均属于影响性技术。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说:“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属于内容反应技术,“这让你非常生气”则属于情感反应技术,整句话的询问方式则是封闭式提问。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说:“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就出钱。"旨在根据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推理,从而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咨询师使用苏格拉底的产婆辩论术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先让求助者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求助者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启发求助者进行思考,并主动加以矫正。因此,这段对话处于修通阶段)。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面质技术的掌握情况。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属于影响性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常见的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指出了求助者的前后言语不一致,故属于面质技术。选项A的自我开放技术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两者的一种特殊组合。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1)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2)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选项C的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选项D的澄清技术表述不当,准确的说法应为参与性技术,用参与性技术旨在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实践。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影响性技术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常见的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而情感表达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促进求助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属于面质技术,旨在指出求助者的言行不一致;同时也是对求助者的反馈,以启发求助者进行深层思考,故也是内容表达技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的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伤心和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父母家拆迁,没有分配拆迁款)无关。注意:求助者的“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属于“反黄金规则”,是一种对人或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故是一种非理性信念。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伤心和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父母家拆迁,没有分配拆迁款)无关。注意:由于本题是多选题,故选项BD都是符合不合理信念表述的。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的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伤心和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父母家拆迁,没有分配拆迁款)无关。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沉默的掌握情况。咨询时,沉默的感觉有时来自咨询师,但大多数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有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或者不说某些信息)、茫然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情绪型(由气愤、恐惧、羞愧等情绪所致)、思考型(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似有所悟,或回忆对咨询有意义的事)、内向型(由于个性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反抗型(不愿意讲,或者不愿参与咨询)。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在思考为什么自己的想法会互相矛盾。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可见,这是一个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者训练求助者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使其学会客观、合理地思维,用以代替旧的非理性的思想,是认知的、直接的、主动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的功能和角色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根本不同,他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故选项D错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案例中的咨询过程主要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绝对化的要求进行辩论的过程,通过让求助者说出自己的观点,同时推论引出谬误,让其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建立新的理性信念,即对别人提出绝对化的要求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可以免受情绪的困扰。注意:合理情绪疗法不同于行为疗法,不鼓励情绪宣泄,认为这反而会强化求助者的问题,使其陷入自己的情绪困扰中而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故选A错误。选项B的“改变求助者的处境”不在咨询的范畴内。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使用的掌握情况。在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时,应当注意的是,各种阻抗也会在辩论中产生,使辩论显得难以取得进展或没有效果。出现阻抗的原因有咨询师和求助者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咨询师在辩论时没有结合对方的具体问题,或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甚至是为博得求助者的好感而不直接提出他的非理性之处,或提的问题过于婉转和含蓄,那么就会使辩论停留于表面形式。因此,咨询师一定要对辩论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一定要保持客观化的身份,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应针锋相对,不留情面,而不要因害怕遭到对方拒绝而姑息迁就。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求助者本身。主要表现为他对咨询师的辩论和质疑会存有顾虑:“如果BPRS采用( )级评分法。 (A) 7 (B) 6(C) 5 (D) 4答案:A解析:BPRS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1.无症状;2.可疑或很 轻;3.轻度;4.中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身高1.58米,体重140斤,胃口好,饭量大,而且对零食、甜食有偏爱。性格内向好静,平时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因为肥胖产生自卑和烦恼,经常借助吃零食缓解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最近一段时间,自感体质越来越差,经常头痛、心慌、气短,为此前来咨询。以下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有什么具体问题需要我们来讨论解决呢?求助者:你瞧我现在这个样子,成了同学们的笑料,搞得我整天抬不起头来。别的女同学都有男朋友,可是没有一个男孩子愿意接近我。将来找工作必定也是困难重重,我这一辈子算是完了!您帮帮我,我该怎么办啊?心理咨询师:别着急。我先针对你的问题制定一个咨询目标。······近期目标就是瘦身和找到男朋友,远期目标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样吧,为了瘦身,我们就选择阳性强化法。求助者:什么叫阳性强化法?心理咨询师:这你不用管,做起来你就知道了。求助者:那好吧。心理咨询师:至于远期目标,你尽管放心,我保证帮你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求助者:那太谢谢您了!心理咨询师:不客气,心理咨询师就是要为求助者解决实际问题。在制定近期咨询目标时,可包括()。多选 A:减肥瘦身B:调整认知C:减少零食D:树立自信答案:B,C,D解析:对症状资料的分类整理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是经常吃零食缓解焦虑情绪,故答案选B。对症状资料的分类整理根据案例“自感体质越来越差,经常头痛、心慌、气短”,可以知道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头痛、心慌、气短,故答案选AC。对症状资料的分类整理根据案例“因为肥胖产生自卑和烦恼,经常借助吃零食缓解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别的女同学都有男朋友,可是没有一个男孩子愿意接近我。将来找工作必定也是困难重重,我这一辈子算是完了”,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有悲观、烦恼、焦虑,内向属于性格特点,不是情绪内容。故正确答案选ABC。非理性信念的具体运用求助者的话反应了其存在糟糕至极的不良认知,故答案选C。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目标既是求助者的目标,也是咨询师的目标,必须由双方共同协商制定。没有共同商定,就不存在真正的咨询目标,也就无所谓咨询目标的特征。故答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