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docx
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 第1节(2022年)某铁路扩建项目通过2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前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5dB(A)以上,扩建后噪声级增量在3dB(A)以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相当的耕地。A:数量和质量B:数量C:质量D:数量或质量答案:A解析:三个声源对某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分别是60dB(A)、60dB(A)、63dB(A),则该敏感目标接收到的声级是()dB(A)。A.61B.63C.65D.66答案:D解析:()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A.建设周期长 B.施工周期长 C.服务周期长D.影响范围广答案:B,D解析: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建设项目还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某工业废水中含丙烯腈及低浓度聚合物、硫酸铵、高浓度磷酸钠,处理工艺选用下列( )A:水解酸化B:除磷预处理C:硝化D:反硝化答案:A,B,C,D解析:根据题目信息,需要去除有机物、氮、磷,选项A水解酸化可以处理丙烯腈及聚合物,正确。硝化反硝化可实现脱氮处理硫酸铵,CD正确。高浓度磷酸钠需要预除磷,B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建设利用( )的并网发电项目,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A、余热、余压B、煤层气C、煤研石、煤泥D、垃圾、医疗废物答案:A,B,C解析:见教材P144。某炼油项目填海7hm2,配套建设成品油码头及罐区,并对航道进行疏浚。施工期海域评价专题的主要评价因子是()。A:成品油B:悬浮物C:重金属D:溶解氧答案:A解析:施工期是航运码头工程产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环节,重点考虑填充造陆工程、航道疏浚工程、护岸工程和码头施工对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说明施工工艺和施工布置方案的合理性,从施工全过程识别和估算影响源。运营期主要考虑陆域生活污水、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船舶污染物和码头、航道的风险事故。海运船舶污染物(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压载水、垃圾等)的处理处置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同时,应特别注意从装卸货物的理化性质及装卸工艺分析,识别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风险事故。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 第2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关于水质预测时地面水体简化的说法,错误的有( )。A.小河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B.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C.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小时,可简化为平直河流D.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时,位于混合过程段的江心洲可按无江心洲对待。答案:D解析:D选项应分段进行预测。7. 5- 2河流简化7. 5- 2-1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大中河流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査其流场,其他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7.5-2-3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江心洲、浅滩等均可按无江心洲、浅滩的情况对待。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评价等级为一级且江心洲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江心洲较小时可不考虑。江心洲位于混合过程段,可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也以采用数值模式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A:人民政府B:环境保护部门C:公安机关D:行业主管部门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针对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对技术单位及其编制主持人、主要编制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正确的是( )A. 对技术单位处所收费用两倍的罚款B. 对情节严重的技术单位,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C. 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 有违法所得的,对编制主持人没收违法所得答案:B,C解析: 下列固体废物处置中,( )不适用于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A. 含油污泥B. 有机磷农药残液C. 含京废活性炭D. 含硝酸镑的废活性炭 答案:D解析:易爆和放射性的危险废物不可燃烧。含硝酸馁的废活性炭具有爆炸性,不适用。 下列活动中,适用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A. 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控制B. 新建生活垃摄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C. 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D. 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答案:A,B,C,D解析: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A: 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B: 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 审批该项目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D: 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图件制作规范与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成图比例未作规定B、当成图范围过大时,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分幅成图C、生态影响评价图件制作基础数据来源 包括已有图件资料、采样等信息D、当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及以上时,应分幅单独成图,以提高成图精度答案:D解析:D选项的正确描述是:当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应分幅单独成图,以提高成图精度。B.3 2制图与成图精度要求生态影响评价制图的工作精度一般不低于工程可行性研究制图精度,成图精度应满足生 态影响判别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生态影响评价成图应能准确、淸晰地反映评价主题内容,成图比例不应低于表B.2中的 规范要求(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除外).当成图范围过大时,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分幅成图;当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应分幅单独成图,以提髙成图精度。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 第3节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关于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原,应化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严格管护B、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樵采对林草植被的破坏C、要切实保护好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防风固沙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D、对毁林、毁草开垦的耕地和造成的废弃地,要按照”谁批准、谁恢复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草答案:D解析: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建设单位公开的环评信息包括()。A.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信息B.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信息C.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信息D.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信息答案:A,B,C解析:根据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的通知规定,建设单位公开的环评信息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信息;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信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建设项目建成后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设计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机关根据防洪规划确定B.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C.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历史最高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超高D.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二条,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设计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机关根据防洪规划确定。 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详见教材P152。 选项C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 )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A、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B、未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C、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D、未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答案:A,C解析:见教材P100。2022-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关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采纳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规划审批机关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作为决策的唯一依据B在审批规划中未采纳环境报告书结论的,应当作出说明,并上报同级人民政府C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批复的依据D规划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逐项就不予采纳的理由作出书面说明,并存档备查答案:D解析:下列哪个公式表达的是填埋场污染物迁移速度? ( )答案:B解析:根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22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2年下降10%B.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22年下降8%C.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2年下降16%D.地表水国控段劣V类水质的比例比2022年下降2.7%答案:D解析:根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有:到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22年价格计算),比2022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22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t标准煤;202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22年的2551.7万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22年的2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 第4节报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关于替代方案的原则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原方案同样的目的B: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原方案同样的效益C:各评价级别的建设项目均需进行替代方案的比较D:应从建设项目本身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描述替代方案的优缺点答案:C解析:C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中提到,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通过设计资料确定B.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直接引用同类项目资料C.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己有有效数据D.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通过实测方法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6.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6.2.1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种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A 正确B 错误) ;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己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政、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现1 (CD 正确) ;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 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6.2.2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规划区的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规划区分为总体规划区和详细规划区B.规划区包括城市规划区、城镇规划区、乡规划区和村庄规划区C.规划区是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的D.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所列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有()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A.矩阵法、类比调查法B.矩阵法、专业判断法C.网络法、专业判断法D.矩阵法、网络法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中有关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规定指出,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拟在某化工园区新建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丙烯腈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原料产品罐区,以及废液焚烧、废气催化燃烧和废水预处理等环保设施。 丙烯腈生产工艺见图8-1。生产原料为丙烯,氨气,空气,产品为丙烯腈,副产品为乙腈,氰化氢,硫酸铵等。 工程设计将急冷酸洗分离出的有机重组分和多效蒸发产生的蒸发浓缩液泵送废液烧炉处置。多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冷凝水一部分会用于水吸收单元,一部分(W1)送废水预处理站经好氧生物氧化处理后送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水吸收单元产生氨氧化尾气4.99×104m3/h,主要污染物见表8-1,拟送废气催化燃烧设施处理后经35m高排气筒排放。项目废气中无硫化物和卤代烃等造成催化剂中毒的杂质。 表8-1废气及废水主要污染物浓度 废气 非甲烷总烃 丙烯腈 乙腈 氰化氢 丙烯醛 氨 氨氧化尾气,mg/m3 5500 30 20 15 5 40 废水 COD BOD5 总氰 乙腈 丙烯腈 丙烯醛 氨氮 W1, mg/L 3000 326 400 200 150 235 30 项目所在化工园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厂址周边4km范围内共有9个村镇。其中,东南2.5km和3.0km分别为A村和B村,西南2.0km和3.0km分别为C村和D村,西西北2.8km为E村,西北2.3km和3.0km分别为F村和G村,东北2.0km为H村,东东北1.8km为I村。 环评机构判定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以厂址为中心、半径4km的圆形区域,在冬季设置了厂址、A、C、E、F、I村共6个监测点。 1.指出G2废气排放应执行的标准? 2.给出4项氨氧化尾气的有机特征因子。 3.采用好氧生物氧化方法处理废水W1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4.采用催化燃烧处理氨氧化尾气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案是否合适?说明理由。答案:解析:1.指出G2废气排放应执行的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2.给出4项氨氧化尾气的有机特征因子。丙烯腈、乙腈、氰化氢和丙烯酸3.采用好氧生物氧化方法处理废水W1是否合适?说明理由?不合适,BOD5/COD=326/3000=0.1090.3,说明废水W1的可生化性较差,需经过预处理后提高可生化性再采用好氧生物氧化方法。4.采用催化燃烧处理氨氧化尾气是否合适?说明理由。不合适,氦氧化尾气中含有丙烯腈、乙腈和氰化氢,催化燃烧产生NOx形成二次污染。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案是否合适?说明理由。不合适。本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应考虑以主导风向(西北)为轴向,布设至少6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应选择F村(西北)、H村(东北)、A村(东南)、C村西南)作为监测点。此外,主导风向下风向可考虑加密布点,则B村可选择为监测点。I村距离化工园区距离最近,也可以考虑布设监测点。因此,应选择A、B、C、F、H和I村布设6个监测点。掺加生活垃圾的工业窑炉,其再染控制参照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前提条件是( ) 。A.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10% 。B.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20% 。C.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30%.D.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50% 。答案:C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2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包括()A.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环境保护目标调查C.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D.区域污染源调查答案:A,B,C,D解析: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 第5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A.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特征 B.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因子特征 C.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程度 D.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答案:A,B,D解析:2022-73.因科学研究的需要,某高校研究人员必须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该研究人员在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行为有关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应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B. 应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 应事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D. 应事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答案:B解析:不同测点监测的某类水体pH分别为7.45和6.85,pH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分别是()。A:1.06和0.98B:0.23和0.15C:0.83和1.14D:0.83和0.76答案:B解析:类水体pH环境标准为69,pH的标准指数为:当pHj7时,SpH,j=(7.45-7)/(9-7)=0.23;当pHj7时,SpH,j=(7-6.85)/(7-6)=0.15。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全国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空间开发格局清晰B:空间结构得到优化C:优化生态系统格局D: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答案:C解析: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到2022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总体要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是:空间开发格局清晰;空间结构得到优化;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新建纺织印染项目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 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 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 600 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165 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 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 0现拟定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的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 dB(A),夜间56.0 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的噪声贡献值为54.1 dB(A)。(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 dB(A),夜间55 dB(A)1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的CODCr限值为500 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2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3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4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5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答案:解析:1答:(1)各工序废水混合浓度=(420*350+650*3 100+40*13 500+200*1 300+350*250+60*1 200)÷(420+650+40+200+3 50+60)=3 121 500÷1720 =1 814.8(mg/L);(2)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要达到(1814.8-500)*100%÷1 814.8=72.45%。本题中未给出中水水质,如给出,外排废水(包括中水)混合质量浓度达到500 mg/L即可,此时,去除效率会低一些。 2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量/(新鲜水量+重复利用量)*1 00=( 165+240+412.8)/( 165+240+412.8+1 600)*100=33.8%。 3将两种可生化性好的废水(织造废水和水洗废水)进行分质处理,采用好氧生物处理一膜分离工艺,考虑60%回用,其余40%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其他可生化性差的废水基本采用方案1处理流程,取消好氧生物处理和膜分离单元,达到接管要求后全部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按照上述分质处理的方式,废水回用量= (420+350)*60%=462(t/d),重复水利用量=462+165+240=867(t/d),水重复利用率=867÷(867+1 600)*100%=35. 14070,满足35%以上的要求。4面源有效高度(m)、面源宽度(m)、面源长度(m)、污染物排放率(g/s)。5本项目为新建企业,厂界噪声达标评价量为噪声贡献值,根据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 dB(A),小于65 dB(A)的昼间标准,也小于55 dB(A)的夜间标准值,因此,南侧厂界噪声昼间和夜间均达标。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2)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此案例考点类似于本书“三、冶金机电类 案例2 新建汽车制造项目”问题4。只有熟练掌握技术方法中常用指标的计算方可正确回答问题。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和“二、项目分析(2)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7)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举一反三:注册环评师考试中有关预测模式的考点基本上限于模式中主要参数的获取、不同模式如何选择等问题。本题的考点类似于“六、社会区域 案例2 新建10万t/d污水处理厂项目”中的第3题。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此案例考点类似于本书“三、冶金机电类 案例1 新建电子元器件厂项目”第4题。只不过本案例要计算评价噪声达标情况,而前者冶金机电类案例要求计算评价废气达标情况,答题思路一致,复习方法类似,请注意总结。(2022年)某乙烯裂解炉年运行时间8000小时,每年计划清焦作业5次,每次36小时,烟气排放量42000m3/h,氮氧化物浓度240mg/m 3。单台裂解炉在非正常工况时年排放氮氧化物的总量是( )。A.0.01 t/aB.0.36 t/aC.1.81 t/aD.14.51 t/a答案:C解析:5*36*42000*240*10-9=1.81t/a。有风时点源扩散模式中的风速U10是指( )。A、U102. 0m/s B、U101. 5m/sC、U101.0m/s D、U100. 5m/s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有风时点源扩散模式中的风速U10的含义。答案显 然。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 第6节某市拟对临近城市快速路的居住地块进行开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A.在地块临路一侧设置声屏障B.为城市快速路铺设低噪声路面C.提高地块内建筑门门窗的隔声要求D.按照国家规定,地块内住宅与城市快速路之间间隔一-定距离答案:D解析:采用皆伐实测法测定森林生物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测定生物量时,只需计算树干、枝叶质量B:皆伐实测法可精确测定生物量C:皆伐实测法无法测定植物自身代谢、生长发育所消耗的物质D:皆伐实测法可测定总生产量或总生产力答案:B,C解析:为了精确测定生物量,或用做标准来检查其他测定方法的精确程度,采用皆伐实测法。该方法是指将林木伐倒之后,测定其各部分的材积,并根据比重或烘干重换算成干重。各株林木干重之和,即为林木的植物生物量。植被调查中,“频度”是指()。A.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株数B.群落中包含某种植物的样地数与总样地数之比C.某种植物个体在不同样地中出现的频率D.植物冠层垂直投影面积答案:B解析:关于工程分析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 B.在采用类比法的时候,应分注意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C.物料衡算法,由于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结果最能体现实际情况,一般对结果不需修正 D.资料复用法一般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中使用答案:C解析:C项,物料衡算法是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但对其结果也需要修正。高压文氏管除尘器的原理是依靠()除尘。A:惯性B:离心力C:扩散与凝集D:静电力答案:A,C解析:除尘技术是治理烟(粉)尘的有效措施,根据在除尘过程中有无液体参加,可分为干式除尘和湿式除尘。自激式洗涤器、高压喷雾洗涤器和高压文氏管除尘器属于湿式除尘类型,除尘作用力为惯性和扩散与凝集。建设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有( )。A. 定期信息公开和环境影响后评估措施B. 源头控制措施C. 应急响应措施D. 分区防控措施答案:B,D解析:本题问的是"污染防控对策"并不是"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是指()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A有毒有害B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C易燃易爆D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答案:B,D解析:选项AC 虽然是危险废物的特点,但作为危险废物的定义不够严密。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 第7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进行的处罚形式有( )。A限期补办环评手续B责令停止建设C处以罚款D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答案:B,C,D解析:新环保法没有"限期补办环坪手续"的规定。环坪法与环保法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对于一般的未批先建行为,应当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对于情形恶劣的,严重不符合环保管理要求的,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的同时,还应当拆除已经建成的部分。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1600m3/d,生活用新鲜水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270m3/d.项目循环水24600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A.91.5% B.92.5% C.92.9% D.93.9%答案:B解析: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邻近货场货物装卸区一侧厂界处夜间噪声评价量应包括()。A.频发声级和偶发声级B.脉冲声级和最大声级C.等效声级和最大声级D.稳态声级和非稳态声级答案:C解析:噪声测量时段包括以下内容: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测量,夜间有频发、偶发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 )。A.原址保护 B.整体迁移 C.迁移保护 D.原貌保护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西北荒漠化地区某新建高速公路穿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路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有()。A.动物通道有效性的监测计划B.高速公路两侧防沙治沙工程方案C.生态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要求D.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答案:A,B,C,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自然资源量调查应包 括( )。A.气候资源 B.交通资源C.矿产资源 D.动物资源答案:A,C,D解析:A C D:本题主要考察自然资源量调查内容。答案显然,交通资源属于社 会资源(2022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22),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因子原则上应包括的类别有()。A.基本水质因子B.特征因子C.常规水质因子D.特殊因子答案:A,B解析:依据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8.3.3.5条2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答疑精华8节 第8节(2022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情景中,属于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重点预测的情景是()。A.非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B.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C.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D.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答案:C解析:应重点预测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等情况的环境影响。202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优先设计,优先施工,优先投入使用B.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C.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产生污染的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D.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纳入公用配套工程进行设计、施工,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关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不包括人群健康的影响评价 B.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不包括基础设施的影响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说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 D.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只需分析负面的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答案:C解析:C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规定: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故A、B错误。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基本要求:要分析正面和负面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故D错误。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规定:在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故C正确。水库蓄水导致区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是()。A.地表植被被破坏 B.水土流失 C.水体富营养化 D.地下水位抬升答案:D解析:D解析:根据教材,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根据题意,水库蓄水可以导致周边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2022年)某噪声声波越过疏松地面传播,噪声源到接收点距离为4.2m,其间的地断面面积F为13.86m2,则噪声源到接收点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hm为( )m。A.3.1 B.3.3 C.3.0 D.3.4答案:B解析:13.86/4.2=3.3(2022年)某燃煤电厂增压风机隔声墙体为370mm墙面未抹灰砖墙,导致最近厂界处超标3dB(A),对砖墙两侧抹灰处理后达标,原因是( )。A.墙体厚度增加B.墙体吸声效果增加C.墙面密度增加D.避免了墙体缝隙漏声答案:D解析:砖墙砌体存在缝隙或孔洞,抹灰的话避免了缝隙或孔洞漏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C、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D、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路域管理机构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四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太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详见教材P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