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三).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学问点汇总(二)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问点汇总(二) 爱莲说1基础学问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文言词语u常规词语【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漂亮而不端庄。【植】立。【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u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屹立的样子。1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给予莲以美妙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明哲保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行?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明哲保身,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看法?遗世独立,决不同流合污的看法。7“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明哲保身的品行。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明哲保身、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作者写莲表明自己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写菊表明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看法,写牡丹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看法。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看法: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恒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妙品德。2)文中比方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名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名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方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缘由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1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当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宠爱哪一种花?说明宠爱的缘由(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同流合污,且不畏寒冷,坚毅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明哲保身,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陋室铭1基础学问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来宾。有刘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言词【名】出名,闻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实,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方,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安静雅致。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子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自若。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子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子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子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理想,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子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纳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方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方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充溢。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理想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快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主动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主动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爱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爱的缘由。(略)三峡1基本学问*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具体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闻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逝【词类活用】乘奔御风飞奔的马素湍绿潭急流的水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假如不是。自,假如。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值。夜分半夜。荣茂密。峻高而陡峭。良多许多。良,很。属(zh)引连绵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其他词语】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ng)上。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旦早晨。肃宁静。哀悲伤。转(zhun)宛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1理解探究*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起伏、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纳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楚。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澄澈的碧波,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起伏,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八年级上册巴东三峡学问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巴东三峡学问点汇总 一、谋篇立意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这一篇,是传统游记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游记精华之一.刘先生是从宜昌起,逆流而上地巡游三峡的.他根据巡游的依次从西陵峡、巫峡到瞿塘峡一一描绘了三峡中各处不同的水势与山势,大到高峰险滩,小到石崖上倒悬着的红色、紫色的小花,全部收入笔下.应当说,刘大杰先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精妙的山水画,三峡的形象跃然纸上.二、文章脉络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总写三峡地势险恶.其次部分(39),分述三峡各段的地理状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36),西陵峡:共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其次层(7、8),巫峡:最奇险最漂亮(山、水、云).第三层(9),瞿塘峡:水势险急;人文景观丰富.第三部分(10),叙写巡游三峡的感受:开心轻松.三、写作方法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留意抓住不同峡的山、水及其他景观的特征来写.如:巫峡抓住了“最奇险最漂亮”来写;瞿塘峡抓住了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的特点来写.本文采纳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如:“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无奇不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好玩.”等等.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有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加了韵味.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就突出了巫峡阴森、恐怖的特点.另外,也使得语言美丽,增加了文化内涵.四、重难点导析第七、八段对巫峡的描写.第七段描写巫山的山水.先一句总写“这是一段最奇险最漂亮的山水”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采纳多种手法进行描绘,生动形象.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使人感觉危急异样.在写到山时,运用拟人手法突出其高峻.如“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特别生动,将群山写活了.“围”“咬”二字用得极妙.此外,作者还运用了烘托的手法,用鸟“舍命地飞,总觉得它不简单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出山峰的高峻.最终一句用江水冲击山崖、石滩发出的声音形成的声势来突出“奇险”,照应了开头.总之,这段采纳多种手法描绘巫峡的山水,剧烈冲击人的视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八段写巫山的云.巫山云雾天下著名,但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作者仍旧依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巫山云雾奇异多变的特点进行了一番描绘:“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无奇不有.”并且与庐山比较:“发地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好玩.”这样就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写作文时,遇到类似的状况,也可以仿照作者的写法,运用比方、对比等手法丰富文章的内容.最终一段的作用.最终一段主要写走完三峡后人们的感受.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急”的开心,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适服”的心情,这些关于心情的描写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由此可以想象出在经过三峡时人们的惊慌与惊惧.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学问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学问点汇总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九三年等。郑州、洛阳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学问点汇总3.敬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宏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呼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探讨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探讨家。作品围城。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学问。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闻名的作者、教化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闻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来宾。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高校、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闻名的思想家、教化家。13.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14.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具体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闻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15.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16.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17.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18.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19.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概奔腾,风格豪放飘逸。2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闻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