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物钟作息时间表.docx
人体生物钟作息时间表 关键词 中医理论 生物钟 养生学 老年保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4 中医养生学是我国古代医家对人的一生随着四季改变、昼夜改变身体的适应性及生理改变规律的理论与阅历学说。 有关“生物钟”理论 生物钟是指生物调解自身的周期性活动并使之按既定程序进行的机制,也称生物节律。由于生物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故每种生物、每个周期性的节律各不相同,按各种节律所持续的不同时间,可分别称为“日钟”、“月钟”、“年钟”等。 有关“日钟”的论述与探讨:祖国医学认为昼夜阴阳周期性交替对人体阴阳消长有很大影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并且在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了“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人亦应之”的规律。昼夜节律除对人体生理活动外,还对人体病理改变产生影响,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据现代医学视察,目前已知人体约有几十种生物功能及生化指标都有着昼夜周期性改变。如人体正常体温在一日之间略有波动,早晨较低,午后较高;人体入睡宁静时,膜电位之值通常很低,呈现内负外正,称“静息电位”,白天处于活动状态时,膜电位发生急剧改变,呈现内正外负,称“动作电位”;心博频率以夜间睡眠时减慢,白天活动时加强等。 有关“月钟”的论述与探讨:祖国医学不仅记载了太阳对生物节律的影响,而且还相识到月亮的周期性盈亏对人体的影响,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如正常女子月经一般是4周1个月1次,每次持续35天,并且排卵的日期常在月经来潮前14天。 有关“年钟”的论述与探讨:祖国医学记载了人体阴阳消长在一年中随四季寒暑变异而发生规律性改变,如素问•厥论曰“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并强调“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如老年性季节性支气管炎,多发于秋冬季节,现代医学探讨主治“冬病夏治”,就顺应了四时阴阳交替对人体疾病的周期影响,主证在秋冬季节发作常见的规律表明,秋冬之季自然界阳气起先保藏而渐弱,阴气渐盛,天人相应,故此时病情加重或易诱发。 中医脏腑形体方面的养生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脏腑形体的生理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并提出四季养生理论,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生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白;七七,经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女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花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这充分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肾气、冲任二脉,形风光貌等都会有所改变;再如灵枢•天年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实,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已平定,腠理始竦,荣华颓落,发颇花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四季的起卧作了具体的论述:“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普生之道;夏三月,夜卧早起,毋厌于日,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先,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此为脏腑形体要顺四时季节来养生,不但如此,精神情志也应顺四时调摄。 从中医理论谈老年人的保健养生 在人类自然的苍老过程中,老年人渐渐出现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头重齿豁、睡眠不适、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等现象,这是老年人苍老的表现。即使外表健康的老年人,其主要器官也会渐渐老化,随之各种储备功能也不同程度的减退,不同于年青人,各种反抗力也随之减退,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 虽然同是老年人,因其个体差异,其体质又各有不同特点,在临床上必需辨别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依据每个人的体质,才能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有利于治疗疾病。老年人体质有弱有强,有先天禀赋强,或后天养分良好的,这类人即使进入老年后,也很少发病,间或发病,也易于治疗,复原较快。而体质弱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养分失调,发病机会较多,病即缠绵难愈。 中医历来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就是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性。首先要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实力,正如素问•遗简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行干”。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有亲密的关系,所以老年人肯定要调养精神,精神开心、心情安逸、饮食有节、子女孝顺、邻里和谐,则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有利于康复。 老年人除应有规律性作息时间外,还应加强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保健球、门球等等,都能熬炼身体,促使血脉通畅,关节滑利敏捷,气极条达,增加体质,提高了健康水平,预防了疾病的发生,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起到肯定的作用。 注意养分、以富含植物蛋白及维生素类食物为主(低脂肪、高蛋白食物),防止“病从口入”;勿滥用补益药物;做到情志安逸,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老年人的健康,不仅要靠自身的保健养生,而且还须要家庭及社会赐予大力支持协作,使老年人过一个祥和健康的晚年,从而体现当今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