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小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兴趣课堂.docx
-
资源ID:62152754
资源大小:13.6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音乐课堂小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兴趣课堂.docx
浅谈音乐课堂小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兴趣课堂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文字、数字、音乐是开启才智的三把金钥匙。” 把音乐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会干脆影响到他们的气质、智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实力等等。而爱好则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亲密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现在的音乐课堂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的学生学习音乐是否爱好昂扬呢?有一项调查表明,我们的学生有30%以上不怎么喜爱上音乐课或是学习课本中的歌曲,这就值得我们反思了,喜爱音乐的孩子为何不喜爱上音乐课?是对那些一板一眼的教唱和呆板的音乐学问产生了厌倦,?还是对音乐课没有情感?但为何他们学起通俗歌曲,速度之快却让人惊异,我想最大的缘由应当是“爱”。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培育学生对音乐的爱好爱好,因为爱好是一切动力之源,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呢? 1.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老师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老师则是美的化身,是爱的天使。我认为这种美应当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有机结合。所谓外表美应当是要求我们的老师着装得体、举止优雅;心灵美则是指对学生的关怀、爱惜之美。对于刚步入小学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我会穿着艳丽、可爱的服饰,带上一些特殊的小礼物,笑容可掬的迎来他们的第一堂小学音乐课,吸引孩子们的留意力,缓解他们对新环境的恐慌感,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课堂中老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次观赏的手势都能打动学生的心,拉近师生的距离。记得有次在艺术课神奇的原始人课堂上,同学们都用颜料画着妆,拿着道具打算表演,突然大家哄堂大笑,课堂教学一下被中断了,原来是班上一个较弱智的孩子也破天荒的拿着扫帚在表演,动作滑稽可笑,我立刻灵机一动,轻轻摩挲着这位同学的头说:“瞧!连我们班内向的丁丁也加入了原始人的队伍,他正在用原始人的动作跟同伴沟通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吧!”我看到了丁丁那信任的眼神,而我也自然的将教学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原始人生活动作的仿照。这节课学生爱好昂扬,留意力集中,创建力得到了尽情发挥。从那以后,孩子们也渐渐接纳了这位特别的同学,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期末考试时,全体同学自觉为他伴唱的感人情景始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而我的这一举动让“智障生学生老师”三方面相互得到了信任和爱,而对于我的音乐课他们也特殊的期盼和钟情。课内课外孩子们都会亲切的叫我一声“洋洋姐姐”,我想他们肯定会把这种“美”、这种“爱”传递下去。 2.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活动 针对低年级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这一学习特点,我认为必需把艺术学问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在课堂中多设计好玩的音乐活动并与他们的生活阅历相结合,充分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比如在丰富的表情这一课中我设计了“美食城”这样一个嬉戏环节,我打算了酸、甜、苦、辣几种不同的食物让孩子们品尝,让他们依据不同的表情来揣测其味道,孩子们看到皱着眉、挤着眼的表情就揣测是吃了苦瓜、药、臭豆腐等食物,孩子们会依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作出相应的推断并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的表情来表现正活中的酸、甜、苦、辣,在这样一个尝、演、想、议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味觉、视觉、想象力,让每个孩子参加课堂的心情达到最高潮,在接下来假如华蜜你就拍拍手的教唱及歌词的创编和表演中,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创编出了“假如苦恼你就踢踢我,假如口渴你就按按我”等一系列表现孩子们生活情景的歌词,为这样一首一般歌曲的学习增加了无穷的乐趣,也让孩子们的创建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 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堂 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束缚的活动。对于小挚友而言,课堂中最大的自由就是让他们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感到欢乐。而当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约束时,他们是体验不到欢乐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需充分调动孩子参加的主动性、多给孩子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当然这个自由是在老师调控下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由。在“藏族踢踏”这一舞蹈教学中,我从几个问题导入:“大家知道青藏高原吗?那儿天气怎样?那儿的人穿着有何特点?他们就是穿着长长的皮靴,脚还是很冷,怎么办呢?”老师通过由浅到深的提问,让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特点来进行想象,最终得知藏族踢踏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紧密相连的,继而得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踢踏舞步的学习就轻而易举了,尤其是在踢踏舞步的创编过程中,我提出“既然藏族踢踏来源于藏民们的生活中,那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声音也可以用踢踏声表现呢?我们一起来创编属于自己的少儿踢踏吧!”孩子们自由的想象、创编出了“气候踢踏、运动踢踏、嬉戏踢踏”等等。在整个课堂中,老师把自己放在参加者的位置上,是否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又比如在低年级鸭子拌嘴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扮演“鸭妈妈”的角色带领着“鸭宝宝”们游水、游戏、与鸭子们拌嘴,学生特别热忱、大胆的跟“鸭妈妈”沟通、合作,在一种很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跟老师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们尽情地体验胜利的欢乐,让他们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的翱翔。 收稿日期:201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