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认识“>”“<”和“=”》说课稿.docx
-
资源ID:62153440
资源大小:15.8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认识“>”“<”和“=”》说课稿.docx
2022年认识“”“”和“=”说课稿一、把握教材定位目标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相识“”“”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认数”的一个学问点。教材在相识数15和0之后,穿插相识“”“”和“=”这三个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符号,能加深对数的相识。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其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它是数学领域中常用而又非常重要的方法,用途特别广泛,它不但能反映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这种数学思想对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为让学生驾驭好这个学问点,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适当调整了教材,变更了教学内容的呈现依次,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相识同样多,“比多”、“比少”,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相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在学问与技能上,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培育学生的数感及符号感,(2)在情感与看法上,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仔细书写的良好习惯,(3)在解决问题及实力培育上,要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沟通,并从中得到提高;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思维实力及语言表达实力。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主动探究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和“=”来表示。难点是:正确运用“”“”表示两数的关系。二、选择教法指导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为此,本课的教学,力求做到“新、活、实。”所谓新,是理念新,教法新。本课变更了原教材中学问先相识同样多,再相识“=”,先相识“比多”,再相识“”等等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主动建构学问。以小动物们将要实行的拔河竞赛为主线,促使学生主动比较小动物数量的多少,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中把这些阅历理性化、数学化、符号化。使学问、实力同步发展,智育、德育融于一体。所谓活,是通过老师教得活,使学生学得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诙谐幽默的动画、形式各异的练习让教室里充溢了掌声、笑声和抢答题声,学生始终在开心兴奋的状态中学习。一段形象、生动的儿歌,更是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谓实,是学生获得的学问扎实。新课的进行,从学生的主动探究到尝试写符号,运用媒体演示、验证到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和学问的内化规律,促进了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驾驭。三、重视过程落实目标(一)童话激趣,诱发参加1、师:小动物们听说202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要在中国的北京实行,可兴奋啦,这不,他们也忙活着,打算召开“森林运动会”呢。(媒体出示:一只小鸟在天空中奔跑相告“森林运动会”要召开的好消息。)以妇孺皆知的“在中国北京实行2022年奥运会”这一现实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不但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小动物们即将实行的森林运动会更使学生产生剧烈的新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忱。2、师:你们情愿去看看小动物们的“森林运动会”吗?在学生欢呼声中,小动物们出场了。(媒体出示:小动物们闪亮登场)。3、师:你能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们参与了竞赛,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通过让学生数小动物的只数,不但巩固了前面所学的认数的学问,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二)主动探究沟通验证1、相识同样多。(1)师:“小动物们将要实行的第一个项目是拔河竞赛,你们能帮裁判员大象出出办法,让哪两队先赛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说法不一。(2)师:依据大多数同学的要求,我首先让小兔队和小猴队进行竞赛。(媒体演示)同时提问:“你们为什么想让这两队先比呢?”这样设问,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数量多少的比较,且能联系生活中小挚友拔河竞赛的实际状况进行思索。(3)师:小兔队和小猴队的只数一样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能够把“一个对一个”这种比较数量多少的方法很自然地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回答赐予充分地确定,同时将小猴和小兔一个对一个的比较。(板书)2、相识“比多”,“比少”(1)师:“小兔队和小猴队的实力都很强,但由于小兔队团结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战胜了小猴队,让我们看看下场拔河竞赛是谁吧?原来是松鼠队和小熊队!大象这个支配合理吗?”老师话音未落,班里引起了争议。他们的看法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这样竞赛不公允,因为松鼠队的只数比小熊队多,小熊队会吃亏的。还有一种同意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多,因为小松鼠力气小,小熊力气大,就算小熊队的只数比松鼠队少,它们也肯定会赢的.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真没想到这么小的年纪就有了竞争意识,但怜悯弱者也是人之常情啊!对富有怜悯心的同学,我赐予表扬,同时也指出公允竞争的嬉戏规则。(2)趁机问到:“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依据学生地回答,我请他们到黑板上来,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较松鼠和小熊的多少。(在黑板上贴出小松鼠和小熊)(4)(指板书)接着问到“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引导学生说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小熊比松鼠少;5比3大,也就是3比5小,体会比较的标准不同,对比较的结果描述也不一样,初步感受两种说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生活学问数学化。3、“”“”和“=”表示两个数的关系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切实驾驭好这部分内容,就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了。这一教学环节我采纳的教学流程为:在提出问题中启发学生思索,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展示沟通中体验创建的乐趣,在总结验证中体验胜利的乐趣,在联想记忆中进一步发挥创建才能。(1)提出问题。师指板书,4和4同样多,5比3多,3比5少,你们能用比较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吗?(445335)(2)自主探究。请学生在练习本上把自己想法表示出来,老师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写。(让学生尝试写符号,这一环节设计意在:1、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2、激励学生大胆揣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符号感。)(3)展示沟通。对于学生写出的结果,老师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在班里展示,让同学们相互沟通,体验创建的乐趣。(4)总结验证。老师指出,为了便利,我们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下面请电脑博士来帮忙,看看你写对了没有。(由媒体自动演示“”“”和“=”的读法及写法。同时老师介绍:有了这三个符号的帮助(出示课题),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便一目了然,数学是多么奇异啊!你们能学好吗?(老师充溢激情地介绍,意在用数学学问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感受这三个式子的简洁美.然后请学生在书上练习写“”“”和“=”,老师强调在书写中应留意的问题。通过示范、描红、独立写等老师在学习常规方面的严格规范、细致指导,使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联想记忆。请学生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在这里,学生的创建才能又一次得到了发挥:他们有的用两根手指头搭在一起做出,有的用两只铅笔搭在一起,真是聪慧之极。对于学生的创建才能,我赐予了充分的确定。并请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和“”。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同学们来帮小动物们分组进行拔河竞赛为契机,诱发学生的参加意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促使学生主动比较小动物数量的多少,发觉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从而把生活阅历理性化、数学化。学习的主动权被学生驾驭在手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基本题,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基本的学问;开放题,1、基本题:(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再在里填上“”,“”,这样,数的含义、对应的思想,比较大小的方法都得到了练习。2、想想做做第2题。(摘才智果)当学生做对时,苹果从才智树上掉下来,当学生做错时,电脑提示学生,你再想想,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在学生做完此题后,我把这几道题摆放成学生简单视察的形式,(媒体演示)并设问,在选用“”,“”的时候,你有什么好方法保证不出错?在这里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讨沟通。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后,(老师出示儿歌):“大于号,小于号;开口跟着大数跑,尖尖对着小数笑,两边相等画等号。”这首形象的儿歌,揭示了大于号、小于号在运用中的相同之处,使学生的相识又上了一个层次。同时跟着儿歌一起说,一起做手势表演,更使已显乏累地学生如同注入一支兴奋剂,此时的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3、开放题:(想想做做第3题)。对于这道开放题,我先让学生自己思索,再组织全班同学沟通。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输入到电脑中,拓宽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力,真正体现课程标准上所说的: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四)、提高相识渗透德育通过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事?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来结束新课,不但回顾了全课,还培育了低年级儿童的口头表达实力和概括实力及大胆质疑的学习品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使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优点得到了发扬,不足得到了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