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学案.docx
柳永词两首学案柳永词两首2授课时间课题望海潮柳永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驾驭诗词的诵读技巧。驾驭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重点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尝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分析词中写景的妙处,即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呈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驾驭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设想教材分析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教材第四模块其次单元。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的板块教学中,特殊是在“品尝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伟,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有东坡的豪放之味。它是第四模块其次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驾驭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第一模块第一单元里通过学沁园春长沙已初步接触到有关词的相关学问。在必修三第三模块其次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有了肯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初步了解了诗词的特点及鉴赏诗词的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详细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实力。本单元旨在学生鉴赏诗歌的基础上,学习并驾驭宋词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古典诗词的素养与实力。教法设计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加强了教读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力度,目的在于体现课改精神。留意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互助探究、相互评议、操作演练引入课堂,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操作演练将学问拓展迁移,强化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实力。学法指导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加意思,有时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特性见解)诵读法(理由:词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尝词的语言美,体会词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简单将学生带人诗境,专心体会词的情感,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寂静的真情,从而引起剧烈的共鸣。)启发点拨法(理由:当学生陷入迷途时,老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比较法:(理由:分析比较数首诗词异同,感悟词的风格)媒体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老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动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也始终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厚的情感谢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日,我们又将在这奇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二、走近作者,学问积累师:既然我们今日要学习一首词,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相关的学问宋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宝,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始终都那样熠熠生辉。下面哪一位同学说说宋词的发展脉络?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拓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宛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宛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宛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在群星绚烂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刺眼的明星之一。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通晓乐律,熟识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者,更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念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其次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闻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听后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与了下一次考试,这一次最终通过考试,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很多歌妓因擅长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日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意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祀,每年清明,相识不相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震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肯定副作用。传闻,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日来学习他的蝶恋花和望海潮这两首词。背景学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探望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探望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颂以使孙何知道,其次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赞扬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此词的创作年头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请同学朗读。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沟通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形胜:地理形势重要。参差:形容楼阁凹凸不齐。天堑:自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重湖叠巘清嘉:巘,yn,山峰。清嘉,秀丽。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孙何。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再读课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朗读指导:从朗读的角度来看,它的节奏特殊的整齐,对仗多,要人一口气念下去,朗读起来感情越来越激越,造成一种宏大的气概。感情饱满,适度夸张。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丽,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调浓烈的而有气概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翻天覆地、不行阻挡之势。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美丽,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福之辞要读的恳切。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师:今日,我们就一起领会一下“情歌王子”柳永的另一种情怀。四、探究赏析(品尝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提问:这首诗歌写的是杭州,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一个什么印象呢?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漂亮。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这首诗歌通过两个方面表现杭州的富庶、漂亮、祥和的。上片着重刻画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城市经济的旺盛。下片着重写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赏析上阕过渡:我们先来看看上片: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比较了解,因此写起杭州来都能选择主要的,能体现杭州特点的景物铺叙而就。仿佛在我们面前绽开一幅雄伟壮美的历史画卷。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悟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才智取长补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概博大,力气非凡。“东南形胜”,就方向言,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美丽,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八个字交代了地理位置之浩瀚、面积广阔,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阅读期盼: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别条件,所以“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字字铿锵,力能镇纸,以俯视式的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同时也点出了将要歌咏的重点:“形胜”、“繁华”。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绽开描写。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绽开描写。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围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自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绽开描写。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旺盛、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旺盛;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小结:上片运用了对句加散句的手法,用对句来铺陈,使语气放弱些,用散句来收束,语气转强,有力挽千钧之势。对句加散句,对句加散句,使整段话波澜起伏,有节奏感。赏析下阕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和水两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样,所以说“清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问:太湖美里有句歌词“水上有白帆,水底有红菱”,为何柳永不说“湖里有荷花”山上有“桂子”?明确:意蕴不够丰富。以“十里”和“三秋”来修饰,又使这种“清爽”和“温情”显得特别饱满。“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三秋”从时间着眼,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芳香,许久不散;“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十里”,从空间着眼,是说湖中广植荷花,红花绿叶,莲子芳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漂亮传闻。传闻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经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样,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孤独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漂亮的传闻给秀丽的西湖增加了神奇空灵的色调。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欢乐欢快的歌声,“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好像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快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热闹游戏。一句话就给我们绽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严,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这里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妙祝福,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福归结到了对壮丽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五、品尝语言,鉴赏形象。师:这首词的句子都很美,刚才大家都很注意拿一些句子来具体描绘,那么我们也从这三个方面选出代表的句子一起来鉴赏鉴赏。景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物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民康“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找出表现景美、物阜、民康的句子。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不必在作者介绍、课文字词分析、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归纳上做文章,而应当通过详细的书面语言文字,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积淀人文精神内涵。六、点染手法的运用从上阙看,开头就告知我们“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具体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是一种描写手法,名字叫“点染”。技法分析:点,抽象的评点;染,详细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显明的情志。“繁华”两字点了杭州的繁华喧闹,雄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意染,通过详细的描述直观且显明地呈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师:下阙也有运用点染手法,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明确:“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拓展: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也是同样运用了点染的手法的呢?A、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就上二句意染之。B、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其中的“断肠人在天际”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七、合作探究活动:为杭州作宣扬,写一则城市标语。钱塘景美,古已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文字来展示它的美。大家都知道,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英雄我们也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钱塘写一则城市标语。如烟碧波如画人家,如丝锦绣如梦杭州。自然之胜景,天下之盛世,心中之圣地。西湖岸上东风破莲叶荷花七里香青山绿水绕天堂。八、再读课文: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唯恐用完天下丹青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巡游那充溢魅力的人间天堂。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假如使学生以运用所学学问的心态进行学习,他们肯定会有剧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朗读,探讨并写城市标语。让学生依据文本写城市标语,在紧扣文本同时,紧跟了高考形式,并且用“对联”或“其他形式”,融入当前社会的热点,流行元素,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加。并且通过这一环节熬炼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实力,丰富的想像力和良好的概括实力。对于展示的标语,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坚持老师引导,学生参加“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基本实现了课堂预期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九、作业背诵全词;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爱的词句;运用点染的描写手法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一番描绘。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会鉴赏,还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写。板书设计教学后记5柳永词两首 5柳永词两首名师导航内容感知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起先便是历史上闻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在望海潮这首词里,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塘江潮的壮丽,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笔下,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美、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了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刻画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的漂亮,城市之旺盛。下阕写西湖山水、人民快乐、盛赞孙何的声势和高雅。雨霖铃这首写离情的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画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化,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令人叹为观止。上阕描写深秋的傍晚一对男女话别的场面。选取典型的情景和动作,把离情别绪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下阕主要写别后的苦痛。冷落清秋的季节,扁舟夜发,愁醉迷漫,突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找,情人在何处?唯有杨柳岸上晓风残月!还虚写了别后的情景。作者离开情人,孤独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更加使人念情伤神。唯恐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学问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重湖(chón)千骑高牙(jì)罗绮(q)叠巘(yn)暮霭(i)无语凝噎(yè)天堑(qiàn)羌管(qin)参差(cnc)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形胜:地理条件优越。无绪:心情不好。2.近义词参差交织参差:长短、凹凸、大小不一样。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交织:书交叉,错杂。如:“沟渠犬牙交错。”重叠更迭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一层积累。如:“重湖叠巘清嘉。”更迭:轮番更换,是动词。如“朝代更迭”。冷落冷清冷落:不喧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冷清:冷静而凄凉。如:“后山游人较少,显得比较冷清。”3.相关成语良辰美景:美妙的日子和景色。四、文学常识1.柳永(约987?约1053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世称“柳屯田”。我国宋代闻名婉约派词人,著有乐章集。2.词的发源可以追溯到隋代甚至六朝梁代,但词的正式兴起是在唐代。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娼优歌伎,都争相写词,而且名家辈出,佳作极多。词,就它的内容来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词人也就是诗人。但就体制说,词比诗要困难。词原来本是曲子词、歌词,是为乐曲配唱的,写词都是就谱填词,后来才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不肯定为歌颂所用了。五、名篇名句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剖析:这里重点写“人家”,却从城外的风景写起。到处是柳树,水面上架着彩画装饰的桥梁,这是环境,与下两句联系起来无异于说:那“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处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些人家,家家挂着挡风的帘子,到处张盖着翠色的帷幕,又是一派旺盛景象。而这些人家又是“参差十万”。“参差”言其街巷房舍的形态;“十万”言其数量,高凹凸低,长短错落的十万人家。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剖析:这三句写人民快乐。先写西湖山水回荡着悠扬笛声。“弄”字用得极妙。“弄”可作摆布、玩弄、戏弄、逗弄等说明。此讲“逗弄”最好。“弄晴”即是那低一阵高一阵、长一声短一声的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之间悠扬漂浮,就像逗弄着晴朗的天空一样,这引起人们对那笛声的美妙想象。“晴”又示意这是白天所听到的音乐,“菱歌泛夜”是说夜幕驾临之后,湖水之间采菱的歌声还在到处漂浮。“泛”作漂浮讲。“夜”与“晴”相对。一日一夜无异于在写西湖之间日夜都有笙歌鼎沸。然而,这两句还只写到人之声:人吹出的笛声,唱出的歌声。还没写到人。“嬉嬉钓叟莲娃”一下子写到人,无论是钓鱼的老叟还是采莲的女子,个个都笑容满面,嬉笑开心。“嬉嬉”二字一下子又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山水注入很多生动活泼的人间生活色调。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剖析: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精确地传达了凄凉况味。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剖析:“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困难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惟在泪花闪耀间。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剖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调,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二、重点语段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剖析:这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为什么特殊为人们所爱赏,为什么特殊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显明的画面。杨柳和别情有关,自霸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的看法。“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好像已具有必定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殊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路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在这个时候送别。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寂,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其次,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更加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快乐爱的人的其次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旧显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接着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剖析:“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孤独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更加使人念情伤神。唯恐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最终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结构图解望海潮结构如下:忘海潮上阕悠久的历史雨霖铃结构如下: 主旨探讨有关这两首词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望海潮一词,通过描述杭州古今的繁华富庶景象和西湖的美景人事,抒发了诗人对杭州的宠爱和赞美之情。2.雨霖铃一词,通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凄冷的清秋离别的场面,表达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真挚情感。我的观点:_。 审美鉴赏蘸情绘景望海潮望海潮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呈现在读者面前。上阕,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详细,逐次绽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作形象的铺写,境界马上绽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阕,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快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语脉暗接雨霖铃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跳动性大。它不行能像散文、小说那样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细细道来,但它又绝不是信马由缰、为所欲为。思绪的绽开,既显示出外在的跳动,又显示出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合乎逻辑,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很严谨的。柳永的这首词就充分显示出这种特点。这首词的语脉暗接处主要有:“冷落清秋节”暗接“寒蝉凄切”四个字。不仅时令上契合,氛围情调上也一样。“晓风残月”其“晓”暗承“对长亭晚”的“晚”。暮霭中分别,晓雾里醒来,船行一夜而人隔千里,能不伤怀?“兰舟催发”呼应“骤雨初歇”。暴雨已停,天已放晴,所以舟要“催发”了。“更与何人说”暗接上阕“无语”。此刻执手相看,尚可倾诉衷肠,然而却“无语凝噎”,能言时不言;他日天各一方,欲言却无人可言,更显愁肠百结。从整篇看,上阕实写别时难舍之情,下阕遥想别后相思之苦。由实生虚,顺理成章;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问题探究问题:柳永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人们对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和潦倒贫困的一生却评价不高。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柳永的人生看法和生活方式呢?导思: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能加深我们对柳永的理解和对封建社会落魄文人命运的相识,从而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柳永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但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其词当时广为流传,他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他的人生看法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以今人的观点来苛求古人。其实,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对自己不公命运的一种抗争吗?探究:(1)借助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状况,尤其要了解他对词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这是正确评价柳永的前提。(2)从宋词鉴赏词典或者其他宋词选本上尽可能多的诵读柳永的词作,了解他的作品内容,在这些词中,有一首鹤冲天,须要大家特殊留意,这是他真性情的流露,也是造成他命运坎坷的关键。(3)尽可能多地阅读后人对柳永的评价,看看后人对他的看法。也可以用同时期的人物的人生看法和生活方式和他作对比分析,从而更近乎客观地了解柳永其人。(4)有爱好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探讨小组,一起探究、探讨。这样大家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关于词学问、作家作品实力目标1、品尝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2、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目标1、体会柳永写本词的目的。教学难点:鉴赏词中的形象。学习表现手法,领悟表达效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感悟、探究教学过程:一、1、作家作品:柳永是北宋真宗、仁宗时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和同事时的词人所已经达到的成就。年轻的时候就喜爱写词。精通音律,熟识暗调,并能创作新调。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妓、乐工们混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还怀有真挚的情感。他为她们创作新词供她们歌颂,也可能从她们哪里学习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因而他创制的词一很多新调子在别处是不易看到的。作品内容反映都市生活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怀别感的苦痛,表现不幸妇女的遭受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他的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字奢卿,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初名三变,字景庄,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他在宋仁宗景佑元年中进士,曾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官,最终做屯田员外郎,亦称柳屯田。他的词集乐章集。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许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二、背景导入: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美、城市经济之旺盛。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旺盛奢侈的社会现实。那么,下面我们来看本词。三、整体感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看注释理解文意)完成课后第一题1、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2、文中景物给你怎样影响和联想?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风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吟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缘由,是因为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三面环山,碧波盈盈,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环湖的山有很多奇峰,瞧,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俯瞰刀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惊胆颤,这正是西湖十景里闻名的“双峰插云”。在西湖四周,有很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历史闻名的诗人苏轼和白居易在这里修建了苏堤和白堤。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漂亮华贵之城”。虽然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为作者最好的明证。引导:结合上面的想象,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漂亮?3、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3)自然景观:有闻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5)百姓生活:人们安家立业,到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四、问题探究:1、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详细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显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比如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染,绽开描写。运用动静结合、比方、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杭州的旺盛、漂亮、富裕。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很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呈现杭州的风姿。3、“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好景,除写湖山胜况,市井繁华,还暗送颂孙何政绩良好之意;“归去凤池夸”则暗含入朝执政之意。两句歌颂并祝愿孙何任满报政于朝。五、小结:同学们,我想这清丽的词句能打开联想、想象的思维空间。下去希望同学们多读,去感受文中美丽的艺术形象。六、板书设计:(略)雨霖铃教学设计设计说明雨霖铃是情真意挚的美文,且内容比较简单理解。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领会其情感之美上。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美,必需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词人,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这就要让学生多朗读,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充分感知文本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感,各抒己见。老师要少讲,相机诱导,将学生理解引向深化。对学生言之有理的回答要赐予充分的确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