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氧气》重要知识点归纳.docx
九年级氧气重要知识点归纳九年级重要化学学问点归纳 九年级重要化学学问点归纳 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胜利,使人们能够清晰的视察到原子的图象和动态的化学改变。交叉分子束技术则可以使人们具体的探讨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的多少。物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可能被氧化可能被还原。物质得电子实力弱,失电子实力也不肯定强。 3、有单质参与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犹如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但有 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肯定得到金属单质;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Zn粉,得到Fe2 5、向HNO3中加入Fe粉Cu粉,最先被氧化的是Fe。向氯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I-离子 6、CaOCl2与H2SO4混合,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1mol。 7、盐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亚硫酸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8、CrO5中Cr显6价,4个O原子显1价,1个O原子显2价。H2O2被KMnO4(H+)氧化生成O2. 9、Ca(ClO)2溶液中通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0、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根本缘由。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吸热。不是全部的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也不是全部的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物质的键能越大,其本身的能量就越小。燃料充分燃烧一要有适当过量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1、常见的吸热过程有: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碳和水蒸气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熔化、气化、NH4NO3溶于水,HI分解,Na2CO3晶体+NH4NO3。 12、常见的放热过程有: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强酸、强碱溶于水、Na2O2+H2O、Na2O2+CO2。 13、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测定中和热时,酸碱之一必需要过量,以保证另一方完全反应;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中和生成1molH2O放出57.3KJ热量,弱酸或弱碱中和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若用浓的强酸或浓的强碱中和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14、101KP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1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肯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_,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的同时,H的数值也要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较H的大小,须代符号比较。 16、催化剂只能变更反应速率,不能变更反应热。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总的热效应不变。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要学问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要学问点归纳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纳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试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别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运用方法运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运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运用方法: 运用前:视察它的量程,推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精确读数。运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接着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改变 填物态改变的名称及吸热放热忱况: 1、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淌。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肯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接着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上升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肯定不允许不经用电器干脆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缘由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简单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缘由: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简单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缘由: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肯定的界限,在肯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肯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开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干脆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全部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限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限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限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学问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学问点汇总 学问点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现象,知道做试验时的留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物质原来的颜色;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放出热量;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渐渐伸入瓶中,假如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试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视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假如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猛烈氧化反应转化。 供应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宇航。 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炼钢,作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工业上依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别出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重点驾驭氧气的试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能够根据操作步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故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习催化剂时留意: 能变更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变更”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更,但是物理性质可能变更。 催化剂是针对详细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全部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催化剂并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 催化剂可简洁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变更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变更”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更,但是物理性质可能变更。 试验时要留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加药品时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