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 资源ID:62161809       资源大小:25.3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题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 目标1.举例说诞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方学法讲解并描述与学生练习、探讨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难点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声信息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同步性;瞬时性;多变量。电信息磁信息(2)化学信息化学信息主要是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以及性外激素等,有种内信息素(外激素)和种间信息素(异种外激素)之分。种间信息素主要是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以及各种苷类、芳香族化合物等。(3)行为信息动植物的很多特别行为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行为信息。如蜜蜂的舞蹈行为就是一种行为信息。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觉危急时就会急速起飞,并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躲避的信息。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1.假如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四周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3.将烟草、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4.是。5.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程1.信息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2.信息还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三、信息传递在能业生产中的应用两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的动物进行限制。、例题精析:例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很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限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实力解析:信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限制。答案:D 基础题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传播的信息、情报B很多指令、数据C许多信号等D人的想法2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动物蛾类具有趋光性C狗通过尿液找到来路D孔雀开屏3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养分信息D行为信息4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需接受光刺激才能萌发,说明()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能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供应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6下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A光B乙烯C蜜蜂跳舞D生物碱7下列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孔雀开屏B蜜蜂跳舞C蝙蝠的回声定位D鸟类发出的声音8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遇病虫害、鼠害、鸟害。从环保的角度你认为最好的防治措施是()A生物防治B化学防治C机械防治D人工捕杀9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养分信息D行为信息10一些鸟类在求偶时的行为特别独特,通常雄鸟会进行困难的“求偶炫耀”,雄鸟在传递什么信息()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养分信息D行为信息答案:DCBACADAA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题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教学 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2.概述探讨能量流淌的实践意义。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状况教方学法讲解并描述与学生练习、探讨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难点能量流淌过程、特点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程检查学案探讨与总结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2过程(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起先,(2)过程 (3)特点:单向流淌,逐级第减(4)探讨目的: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方向,使能量流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益的部分。 程讲解并描述(1)几乎全部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旺盛的基础。留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养分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确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暖和、降雨充足的地方,植物特别繁茂,各种生物就会特别旺盛,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状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芜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淌时,每一养分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思索与探讨1学生思索回答,老师提示。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淌、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2.不能,能量流淌是单向的。板书二、能量流淌的特点资料分析学生思索回答,老师提示。1和2养分级流入能量流出能量(输入后一个养分级)出入比生产者464.662.813.52%植食性动物62.812.620.06%肉食性动物12.6分解者14.63.流入某一养分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养分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养分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养分级。所以,流入某一养分级的能量不行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养分级。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是单向的;能量在流淌过程中逐级递减。讲解并描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须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淌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板书能量流淌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是单向的;2.能量在流淌过程中逐级递减。旁栏思索题学生思索回答,老师提示。提示一般状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板书三、探讨能量流淌的实践意义思索与探讨2学生思索回答,老师提示。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动身,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养分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夫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夫实行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削减这些动物的危害。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夫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5.农夫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立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计算公式是(12+18)/12×2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kJ(计算公式为E呼=MG×1.6×107);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1011kJ(计算公式为E固=EG+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1.3972×1011/8.5×1012)。 典型例题例1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Bab+dCab+dDac+d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养分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说明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淌、逐级递减传递下去。本题正确答案是B。 目标检测1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A、1kgB、10kgC、125kgD、1000kg2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淌特征的描述: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淌的渠道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单向流淌,逐级递减D、食物链越短,可供给的消费者越多4某池塘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A、ab,b=cB、a=b+cC、ab+cD、ab+c7图302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养分级的种类有。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比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削减,其缘由是_。 参考答案1C2B3A4C7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削减。 作业教学后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程序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与目标 引入课题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它有什么特点?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不循环的,在流淌过程中逐级递减。那大家是否发觉,能量流淌的同时也伴随有物质的改变,比如呼吸作用,在呼吸过程中,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同时,在物质方面,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形成CO2和水。可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淌与物质的改变是相伴随的。 那么,物质的改变是否页像能量一样,是不行逆转,逐级递减的?听讲,回忆旧知 集体回答或点名回答 引入课题 学生答:不是 物质循环的概念没错,能量在流淌过程不断散失,却有太阳能不断补充进来,相当于有了一张永久饭票,不愁饿死。但是物质就不同了,它只能来源于地球本身,假如像能量那样,那总有一天会消逝殆尽的,这就使得物质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干脆讲解并描述物质循环的概念。)引出“物质循环” 碳循环接下来我们以C为例来分析一下其循环的详细过程。(展示“碳循环模式图”) 在看图的同时,大家思索一下以下问题: 1.无机环境及生物群落中,碳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的?循环的范围如何? 3.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诞生物群落的? (3min) 通过提问详解上面的问题,理清碳循环的整个过程。 了解清晰碳循环的整个过程后,我们知道,大气中的CO2是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那么,假如绿色植物大量削减,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会造成什么后果?引起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说明“温室效应”的产生缘由) 那么要是地球持续升温,将会有什么危害? 既然温室效应有这么多危害,我们应当怎么做? 碳循环的正常运行是生态系统稳定的保证,若是循环过程出了什么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事实上,每一种元素的循环都是生态系统正常的保证,一旦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环境问题,比如:和S有关的酸雨,及和P有关的水体富养分化等等。 3min时间阅读课本101页及图5-11,思索问题。 1.无机环境中:单质碳与化合物 生物群落中:有机物与离子 2.CO2;生物圈 3.进: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出: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 答:CO2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答:冰川溶解,海平面上升;土壤沙漠化加剧;物种削减。 答:爱护植被,植树造林;削减化石燃料的的开采和运用。 实力流淌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哪些区分。 (列表比较) 总结全部学问点。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二、物质循环的特点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淌的关系 练习巩固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C)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的各养分级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亲密的两种细胞器是:(B) A.线粒体和染色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 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淌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B.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淌 D.二者相互依存,不行分割 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内也发觉了DDT,该现象说明白:(B) A.DDT使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科考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间或到施药地区觅食 5.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2)写出所示过程的名称: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过程 3)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绿色植物B植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D腐生细菌、真菌等 4)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植物的呼吸作用,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5)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反复循环 全球性 6.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回答问题 巩固学问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教学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尝摸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说明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解并描述法四、课时支配1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索回答师提示。提示循环利用。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索。板书一、碳循环学生活动阅读P100其次段到P101完思索与探讨学生阅读思索回答师提示。提示1.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2.略。板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旁栏思索题学生阅读思索回答师提示。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汲取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肯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当限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探究有条件学生回家探究。二、能连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形式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淌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特点单向流淌,逐级递减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据全球性生物圈范围生态系统的各养分级联系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成,是不行分割的统一整体小结略。作业练习一二。提示基础题1.(1);(2)。2.A。3.B。4.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拓展题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意人类的须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须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冲突。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