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案(一).docx
-
资源ID:62162195
资源大小:51.15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案(一).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案(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八)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相识符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相识符号“>”“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 (1)3只小猴在漂亮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境。 (2)3只猴子共进午餐。草地上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引导学生视察思索: 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 (5)课件展示:主题图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上挑下来,排成教材第17页的象形图。 提问:视察摆放的图形,数一数,几只猴子吃几个桃、几个梨、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3只猴子吃3个桃、4个梨、2根香蕉。 2、学习新知。 (1)教学“3=3”。 (画外音)小猴说: “我可喜爱吃桃了,可我们每一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不多不少,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相同,相等,同样多) 师:不错,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同样多。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 (板书:3=3) 老师教读“3=3”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的方法相同。 告知学生:3比2多,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说一说“>”的形态,可用语言表示,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老师教读“3>2”这个式子。 (3)教学“3 方法同上。 让学生说一说“ 四、教学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老师引导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二) 第2课时比大小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比大小。(教材第17页) 二、教学目标 1相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等于”“大于”或“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建立数感,培育与人合作的意识,培育沟通和动手操作的实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相识符号“”“>”和“ 难点: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打算: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小猴明明在森林大赛中夺得了冠军,心里兴奋极了!于是请了它的挚友来家里做客。看,明明买了许多水果来款待它的挚友。 师:请同学们视察情境图,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小猴?一共有几种水果?(集体作答) 师:每种水果各有几个?(学生独立数一数,点名学生回答,全班订正) 师:你能想方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吗?(引导学生用卡片、圆片或小棒分别代替小猴和水果摆一摆) 学生展示结果。 2(课件出示)出现1只小猴,落下1个桃子,依次出现3只小猴和3个桃子。 提问:几只小猴吃几个桃子、几根香蕉、几个梨?(引导学生回答) 二、学习新课 1教学“33”。 师:左边的3只小猴可以写成几?右边的3个桃子呢?3只小猴分3个桃子,够不够分?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逐一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师: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等号,读作“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的长短要一样。(板书:33读作3等于3,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师:每只小猴分1根香蕉,够分吗?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沟通) 师:你能想方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相互沟通,点名学生回答) 师:3比2多,可以用符号“>”表示,那么“3>2”这个式子怎么读呢?(引导学生读出这个式子,并板书:3>2读作3大于2) 老师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大于号,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开口朝左,大于号) 3教学“34”。 师:每只小猴分1个梨,够分吗?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沟通) 师:你能想方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相互沟通,点名学生回答) 师:3比4少,可以用符号“ 老师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小于号,把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 4教学记忆“”“”或“”。 (1)老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等画等号。 (2)以嬉戏方式熟识、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写出相应的符号)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7页“”“”“”的描红。 2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终点名学生回答) 答案:第1题: 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3234 等号 大于号 小于号 读作: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通过小猴吃水果顺当地引出新课,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深厚爱好,还培育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2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在教学中,应依据实际状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供应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学习过程。用动作表示“>”“ 3我的补充: _ _ _ _ _ _ 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打算 【例题】一个数比5小,同时这个数比1大,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分析:先列举出15中比5小的数,然后从这些数中找出比1大的数。详细过程如下: 解答:这个数可能是2、3、4。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可以采纳列举法,这样能够防止遗漏和重复。 相关学问阅读 顺口溜 嘴巴朝左大于号, 嘴巴朝右小于号, 两根横线等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五)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数学最基础的学问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先,也是学习“数与代数”学问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及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有重要的意义。这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通过校内生活中的“科技小组活动”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经验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及日常生活中,由于常常接触1-5各数,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点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但对于5以内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5以内数的组成学生虽然也有所了解,但驾驭不够娴熟。写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握笔姿态须要订正,加上刚刚练习书写,敏捷性较差,所以要想把1-5写规范,需进行肯定的指导与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留意书写工整。 2、培育学生仔细视察、主动动手操作和仔细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座美丽的房子 (设计意图:老师将“王奶奶”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向日葵、小鸡、食盆、小狗、蝴蝶等然后画面定格,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合作沟通、解决问题 (一)、自主学习,同桌相互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的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沟通、探讨,老师参于其中,刚好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知道有1奶奶、1只小狗。 生2:我知道有2个食盆、2棵箩筐 3、依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老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老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爱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很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4、下面我们就来写写这些数字 老师在田字格中边示范边讲解1-5各数的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课 件动态演示讲解,提高学生书写的主动性) 2、学生练习。 3、师生评价同学书写的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书写。 设计意图: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生练习写数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字的书写有更加清楚的相识,而且从中学会观赏别人、敬重别人。 三、巩固深化、应用提高 对口令嬉戏: (老师演示:某某同学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或:5可以分成几和3?或:2和3组成几?) 同桌嬉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得出1-5各数的组成后,娴熟识记也很重要。这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玩对口令嬉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四、总结回顾、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得兴奋吗?课下找寻数量是1-5的物体,比一比谁发觉得多。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下让学生找数量是1-5的物体,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七) 一、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3、培育学生仔细视察、主动动手的实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驾驭15各数的写法。 难点:使学生驾驭15的基数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小挚友,今日我们一起去王奶奶家看看吧。 (课件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彩图) 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并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学生视察图画,数数,并动手摆圆片) (1)与组内的小挚友沟通。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 你是用几个圆片表示它的数量的? (2)沟通汇报。 哪个小组的同学情愿说说你看到的事物的数量是多少? (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数量,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洁评价) (3)小结。 同学们摆出的圆片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日我们一起来相识15。 (板书课题:15的相识)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师:你们能依据老师摆出圆片的个数,从你们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 (学生活动,老师巡察操作状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谁找得正确,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全班沟通。 (2)感知数的依次。 逐次感知15的依次。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在哪个数字后面? 再摆1个是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依次。 整体感知15的依次。 a出示点子图,你们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动手自己摆。 b摆好后老师提问。 师:5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生:5前面的一个数是4) 师:2的前面和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几? (生: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 c同桌间互问互答。 数一数。 a让学生从l数到5。 b让学生从5数到1。 3、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运用学问。 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学生可能说出:我每天上学、放学坐5路公共汽车;我家住2号楼4单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学问?先相互说一说,再告知老师和同学们。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九) 一、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相识“+”这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的加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并初步相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驾驭自己喜爱的计算方法,并敏捷应用。 难点:能从不同的计算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视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师: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学到数学学问,在平常的游玩中也能发觉并学到数学学问呢!你们看,游乐园里的小丑正在干什么? (利用课件动画展示主题图) (1)通过电脑反复演示,小丑右手拿着3个气球,左手又拿来1个气球。 (2)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沟通。也可由老师引导说:把右手3个气球和左手1个气球放在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表示“合起来”) 反复演示再指名学生说题意,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说出:由右、左手的气球的数量抽象出要分别用数字3和1表示。 (2)老师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l合起来。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合起来,老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3和l合在一起是多少,并说说用数字几表示。说明:等于4,用“=4”表示。 3、学生借用学具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含义。 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l根小棒,求一共有几根小棒。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用算式3+1=4表示。 4、发散思维,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老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 四、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六) 教学目标: 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激励学生主动沟通,建立初步的数感。 3、利用课本主题情境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加入人文思想,和谐共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读、会写1-5各数 难点:驾驭1-5各数的数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老师这儿有一幅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看?(出示课件) 二、实践探究,合作沟通: (一)从生活情境抽象1-5各数。 1、发觉不同数量的事物 (1)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几个?请你和你的同桌小声地说一说。 (2)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几个? 2、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 (1)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再次认读15这些数。 (二)扩展相识,体会15的基数意义 1、摆小棒。 老师操作:手里拿一根小棒,问用数字几来表示?添上1根是几根?用数字几来表示? 2、说说除了用小棒,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15各数吗?摆学具(圆片)摆出相应数量的学具。(15) 3、口答:看谁回答又快又好。 1的后面是几?3的前面是几? (三)动手操作,感知15的依次 1、出示并介绍计数器 2、视察理解 3、操作感知 (四)学习15的书写 师:刚才我们已经相识了15这些数,怎么写才能既规范又美观呢? 1、说说15各数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2、学习写法: 儿歌:1像小棒斜着放,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弯弯衣帽钩。 (1)老师示范 (2)学生试写 (3)师生点评 三、运用学问,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18页练习三,第1题、第2题。 第19页练习三,第8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四) 第4课时第几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第几。(教材第20页) 二、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初步感知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中,培育视察、比较、推理、推断的实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激发与同伴合作学习的爱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序数的含义,会区分“第几”和“几个”。 难点:驾驭区分“第几”和“几个”的方法。 四、教学打算 学生打算:圆片4个、方片1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学生小组内沟通,并派代表回答,全班点评) 师:他们在干什么?(学生集体作答)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师:小挚友排第几?小挚友的前面、后面各有几人?(小组内沟通,派代表汇报,全班订正) 师:谁排第一?(集体回答) 师:解放军阿姨和最终一位叔叔分别排第几?(小组内沟通,点名学生回答) 师:现在还有几个人在排队?(动画展示:第一个阿姨已经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师:小挚友排第几?(点名学生回答) 师:谁排第4?解放军阿姨排第几?(同桌沟通,点名学生回答) 2进一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1)做嬉戏。(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排好队) 请大家数一数共有几人? 从左数,第3人是谁?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引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板书: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3动手操作,深化理解。 (1)师生互动。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方片,把三角形放在其次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什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2)学生互动。 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也可以一人摆好位置,另一人说。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 答案:123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先回答“云图”中的问题,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2)提问:小女孩排第几?从右边数,老奶奶排第几?(点名学生回答) 答案:不一样。55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 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教学反思 1教学目的。 “几个”和“第几”的学问学生并不生疏,因为生活中常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个”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依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区分“几个”和“第几”还是有肯定困难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2亲身体验,深化理解。 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依次,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相识时,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相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在开心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学问,而且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3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通过小组成员不断探讨、沟通,知道了“几个”表示事物有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事物的排列依次,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4注意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索,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视察、思索、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驾驭了所学学问。 5我的补充: _ _ _ 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打算 【例题】5名同学排成一队齐步走,从前往后数,豆豆排第2,老师一声口令“向后转”,这时豆豆排第几? 分析:用代表豆豆,代表其他同学。 刚起先,豆豆排第2,如下图: 向后转后,他们的排列变成下图: 此时,从前往后数,豆豆排第4。 解答:这时豆豆排第4。 解法归纳:解答此类题时,要明确从哪个方向数。 相关学问阅读 基数和序数 现在我们学习的数叫做自然数,自然数作为一类等价的有限集合的标记,它可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同时,由于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是有序的,所以它还可以给集合中的元素编号。因此,自然数在不同的状况下会有不同的意义。犹如学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有时排成一列横队,报数的时候,排在末尾报的是“三十五”。我们知道,这个“35”既可以表示这列横队一共有35名学生,也可以表示排在末尾的这个学生是第35号。我们可以把这一列横队的学生的全体看作是一个集合,其中每一名学生可以看作是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数叫做基数;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即第几号)的数叫做序数。也就是说,被数的物体有“多少个”,这种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多少的自然数叫做基数;被数的物体是“第几个”,这种用来表示事物次序的自然数叫做序数。 这就是说自然数有两重意义,一是基数的意义,二是序数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十)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相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洁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驾驭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洁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漂亮的森林里松鼠在四处活动,还伴随着嘹亮的松鼠的叫声。 (2)老师想知道有几只松鼠,谁情愿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接着演示又跳来两只松鼠。 (学生视察) 师: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松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2=) 2、合作沟通,探究发觉 (1)小组合作,探究多种算法。 师:3+2等于几?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知你小组内的同学们。 (2)全班沟通算法。 (对运用不同算法的小挚友赐予激励,并在“3+2=”的等号后面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挚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方法很好,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来算一算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 四、教学总结 今日同学们都学得很仔细,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及仔细书写的习惯。 2.学生通过数、读、写等数学活动,经验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相识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3.写数字时,养成书写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从中感受到美育教化。通过“野生动物园图”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感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树立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三、教学难点 15的写法。 四、教学具打算 课件、计数器、图、磁力教具、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从详细的人或物的数量抽象出数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爱小动物吗?明明和你们一样,也特殊喜爱小动物。你们看,他和他的小伙伴就一起来到了动物园。 出示课件:动画:15的相识 小动物可真多。看看都有什么? 快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小组同学沟通,老师巡察,引导学生对图上的人或物分类数,并进行有序的视察。) 2学生在全班进行沟通,请同学说出有什么,及其它们的数量。 3老师依据学生的反馈,抽象出数15写在黑板上。 4让学生对数15进行认读。 5小结:同学们,你们从这幅漂亮的画面中相识了数1、2、3、4、5,真能干。假如没有了这些动物,花、树我们的生活还会这样多姿多彩吗?因此,我们要爱惜环境,爱惜动物。 (二)巩固对数15的相识(此环节体现了由详细到抽象然后再应用) 1用学具表示数 我们接着去参观。 【课件演示】(3只小鹿) 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你能用小棒表示吗? 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汉字的“个”、一个英文字母“N”,谁情愿说 2学生随意拿相应的学具 【课件演示】(4只鸭子在湖里游) 你能用你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和鸭子同样多的数吗? 学生可以拿4根小棒、4支铅笔、伸出4根手指等。(可随意改变,还可小组进行) 【课件演示】(5只小兔) 说你用5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 3摆图形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个自己喜爱的图形,并根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用了几种学具,它们各是几个? (三)感知15的依次(此环节也可以借助计数器来让学生感知15的依次) 1创设情景,感知15的依次 看到了这么多的小挚友,大象可快乐了。要为你们进行一场表演,你们兴奋吗?那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大象来表演了。【课件演示】 2整体感知 大象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站队,我们看看他表演的怎么样? 【课件演示】大象没有按15的依次排列 你们能帮帮它们吗?(自己动手摆学具) 在全班进行展示。 3提问:4的前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2添上1是几?5是几添上1得来的(可由学生当小老师提问,也可组间进行)视频:数数 (四)拓展性学习 1学生认、读15各数。 老师出示1、2、3、4、5这5张数字卡片中的随意一张,请学生精确读出这个数,并从自己的数字卡片中也找出这个数字摆在桌子上。然后在这张数字卡片下面摆出相应的小棒的根数。(当摆到3、4、5这几个数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 2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视察下面的图你能用15各数说一句话吗? (老师出示课件:自行车、苹果、香蕉、碗,以上这几样物品可以分别用15各数表示) 生:一辆自行车、一盘苹果、一把香蕉、一摞碗、一辆自行车有2个轱辘、4个苹果、3根香蕉、5个碗。 培育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物体,进一步理解基数的含义。特殊是整体“1”与单个“1”的区分。 (五)指导书写(此环节改为只指导书写数字“1”)动画:1-5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