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11.docx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11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理解幻灯机、投影仪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的应用及其光路图,教学效果良好,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利用视频简洁介绍了哈勃望远镜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探究照相机成像这一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件视察照相机构造及基本的运用。(课件展示:照相机)相识照相机后,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打算的材料来制作模拟照相机并用自制的相机视察室外景物。(课件展示:视察内容和激励语言)。此活动旨在熬炼学生的协作实力。试验中老师在其中巡回,刚好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老师在活动中的组织者地位。试验视察过后,进行问题探讨环节,促使学生对相关表象的相识深化一步,促进学生的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阶段。问题主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照相机成像的性质。我假如重新设计这个教学,我将对于试验沟通状况做主动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保持主动健康的心情,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群体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活动结束后,我设计了一组练习(课件展示)采纳学生分组抢答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掀起课堂上的其次次高潮。既帮助我检查了学生对学问的驾驭状况,又为学生巩固学问供应了很好的机会,同时学生应用学问的实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性要求,即应用信息技术来转变学习方式,看起来有些难度。大家熟知的翻转课堂,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变更教学的最典型的例子。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国情的不同,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不存在施行翻转课堂的动机和需求。但是,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无法达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性要求了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状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详细的感性相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问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打算,以削减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好玩、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试验法也比较熟识,但是学生有安排的试验、有目的的视察的实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实力还须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须要给学生供应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验视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视察,并将视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能举出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基本成像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经验制作水透镜、模型照相机、模型幻灯机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 (2)能简洁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看法价值观 (1)通过制作和运用,获得胜利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声视频。如图1所示。 图1相声剪辑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内容,思索相声中蕴含了哪些物理光学学问。 老师活动: 设置问题:“相声里的玻璃盒子真的有那么奇妙吗?”“为什么糕点放在里面很大拿出来就很小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32生活中的透镜 透镜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其中的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相声作为新课的引入,在上课伊始给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直入主题,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生活基础,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发觉物理现象,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教学环节2:放大镜的原理及应用 老师活动1: 布置学生活动,视察玻璃盒里的文字。 学生活动1: 分别从玻璃盒的侧面和上面进行视察比较盒内的东西,并与放在玻璃盒外面的文字进行比较,如图2、图3、图4所示。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图2从侧面视察玻璃盒里的文字图3从正面视察玻璃盒里的文字 图4从正面视察玻璃盒里的文字,并与一般文字进行比对,从而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老师活动2: 设置问题“从盒子的正面和侧面视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活动2: 回忆刚才的试验现象,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回答:正面视察盒子里面的字很大,侧面视察盒子里面的字很小。 (设计意图:通过视察玻璃盒内的文字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放大镜作用的初步体验印象深刻,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 老师活动3: 引导学生相识放大镜的形态特点,利用烧杯、烧瓶、滴管、试管、玻璃片等器材制作水放大镜。 学生活动3: 动手自制水放大镜。 老师活动4: 设置问题:“怎么证明你做的是放大镜?” 学生活动4: 分小组展示自制的“水放大镜”。如图5、图6、图7所示。 图5烧杯放大镜图6试管放大镜 图7水滴放大镜 老师活动5: 追问:“怎样能使放大镜成的像变大些?” 学生活动5: 小组思索探讨沟通,派代表发言:用自制水滴放大镜视察报纸上的字,字变大了;将自制水滴放大镜略微远离报纸,发觉报纸上的字更大了。如图8、图9所示。 图8物体到水滴凸透镜距离较小时图9物体到水滴凸透镜距离较大时 老师活动6: 提出问题:“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学生活动6: 探讨形成共识:放大镜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老师活动7: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放大镜成虚像的原理,如图10所示。 图10放大镜成虚像的原理 学生活动7: 师生共同总结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老师板书:一、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正立、放大、虚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水放大镜,既培育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这段环节中的提问与追问,让学生在明确自己所做的是放大镜的同时,又更进一步地去思索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以及成虚像的缘由,熬炼了学生的思维实力,让学生的思维从浅显的了解提升为深刻的理解。最终师生的共同总结恰到好处地给出了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模式。) 老师活动8: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8: 一边视察一边体会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老师活动9: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露水的树叶,叶脉看得更清晰? 学生活动9: 思索探讨,小组代表作答 老师活动10: 利用PPT展示练习题: 王奶奶喜爱用放大镜看报,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楚的字,她应当离报纸远一些还是近一些? 学生活动10: 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思索作答。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设计,符合物理新课标所提倡的“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通过图片了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有露水的叶子体会自然界中的自然放大镜,再通过家庭生活中长辈所用的放大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放大镜在生活中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很有用,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爱好。) 教学环节3:照相机的原理及应用 老师活动1: 利用PPT,让学生视察图片11: 图11太空中的水滴凸透镜图12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并提问:同样是水滴放大镜,为什么所成的像与刚才不同呢? 学生活动1: 视察图片12,结合刚刚自制的水滴放大镜,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活动2: 利用PPT,展示相机的基本结构: 学生活动2: 视察照相机的结构,初步体会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老师活动3: 讲解照相机的基本成像原理,供应试验器材:F光源1个,凸透镜(f=10cm)1个、长短相同直径不同的圆筒2个,半透亮塑料膜1张,皮筋12根、光屏1个;模拟照相机。组织引导学生自制模型照相机或利用模拟照相机。 学生活动3: 自制模型照相机或利用模拟照相机视察物体。学生展示自制照相机或利用模型照相机视察物体,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用自制照相机视察物体图14用模拟照相机视察物体 老师活动4: 提问:“用自制照相机视察到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一边试验一边思索,一边思索一边找出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学生活动4: 小组试验并探讨,尝试回答出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老师板书:二、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实像。 (设计意图: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可以生动直观地将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打消学生从前对其困难性的神奇感,进而激发学习的信念和热忱。将枯燥乏味的老师讲解变为学生亲自动手的试验操作,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又培育了学生的实践实力。老师在供应试验器材时,不仅打算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器材,还打算了一个现成的模拟照相机,学生在选择时,既可以选择省时省力的模拟照相机,也可以选择费时费劲的自制器材。在这个时刻,是不简单看出选择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但到了做模型幻灯机时,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此处不仅渗透了科学方法教化,也为后面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教化奠定了基础。) 老师活动5: 引申提问:假如将透镜遮住一半,半透亮膜上还会成像吗? 学生活动5: 边思索边用自制照相机进行试验,在试验中找寻答案。如图15、图16、图17所示。 图15未遮挡拍照成像效果图16用光屏拦住一般镜头图17拦住一半镜头后的成像 学生尝试回答:屏幕上会出现像,就是有所变暗。 老师活动6: 进一步提问:假如想让照片上的人像大一些,应当怎样做? 学生活动6: 小组思索探讨,并用自制照相机进行试验,在试验中找寻答案。学生尝试回答:让被拍得物体离镜头近一些。 老师活动7: 利用PPT展示练习题: 如图18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运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运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生活动7: 一边思索一边做练习,巩固所学学问。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的引申思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利用自制照相机或模拟照相机进行试验,使照相机的作用接着得以应用。由用不透光物体遮住镜头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真实照相机上的光圈,阳光刺眼时,可以将光圈调小,而光线较暗时,可以将光圈调大,由此起到调整光线的作用。生活中,人像拍大一些还是拍小一些是常常遇到的问题,用相机模型进行尝试,起到了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教学环节4:幻灯机的原理及应用 老师活动1: 追问:“照相机是大物成小像,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光学器材是利用小物成的大像,并还能被光屏承接到呢?” 学生活动1:自主进行探讨,找寻解决方案。 老师活动2: 演示试验:台灯小试验,如图19所示 图19用台灯模拟幻灯机成像,展示小物成大像,通过不断调整凸透镜到物体之间的距离,则可在光屏上呈现出灯丝以及灯泡上数据清楚的像。 学生活动2: 视察试验现象,思索为什么能够看清晰灯丝以及灯泡上的文字。 老师活动3: 展示实物投影仪,如图20所示,讲解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图20实物投影仪 学生活动3: 视察投影仪,体会投影仪成放大像的特点。 老师活动4: 讲解幻灯机的基本成像原理,供应试验器材:凸透镜(f=10cm)1个、长短相同直径不同的圆筒2个、透亮塑料膜1张、皮筋12根、手电筒1个、白板笔1支,组织引导学生自制模型幻灯机。 学生活动4: 自制并展示模型幻灯机。如图21、图22所示。 图21制作模型幻灯机所需器材 图22用模型幻灯机成像 老师活动5: 提问:“用自制幻灯机视察到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一边试验一边思索,一边思索一边找出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学生活动5: 师生共同总结出幻灯机的成像特点:倒立、放大、实像。 老师板书:三、幻灯机成像特点:倒立、放大、实像。 老师活动6: 追问:“假如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当怎样操作?” 学生活动6: 用自制模型幻灯机进行尝试,在动手操作中找寻答案。 老师活动7: 利用PPT展示练习题: 用幻灯片成像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幻灯片的正确放法是下图中的() 学生活动7: 做练习,刚好巩固所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照旧设计了学生分组试验:自制模型幻灯机。在老师供应的试验器材中,我们发觉了与刚才制作模型幻灯机相同的器材。至此,用模拟照相机或自制模型照相机的差异起先显现。之前用各种零件自制模型照相机的学生,在这一环节,完成速度和自制效果都比比之前用模拟照相机的学生快。由此可见,前期“偷懒”的学生,在这一环节都败下阵来,说明万事万物皆没有捷径可走,学习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为好。该老师在此处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引领作用。) 教学环节5:课堂小结 老师活动:进行课堂小结 一、放大镜成像特点 二、照相机成像特点 三、投影仪成像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教学环节6:布置作业 老师活动:布置作业 完成目标检测A组题 学生活动:记录作业内容 板书设计: 本节课在如下几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 1对学情的分析比较到位,抓住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放大镜、照相机的透镜为生活中的常见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并感受到它们的作用。幻灯机在生活中并不常见,而投影仪学生却常常可以见到。虽然学生知道放大镜、照相机以及投影仪的基本作用,但详细如何放大缩小,有什么样的成像规律,不简单被学生相识,也不简单将这三种不一样的工具进行横向对比。因此,本节课将理解并能描述出凸透镜成像的各个规律作为教学难点,采纳多种方法进行突破。例如,通过学生自制水滴放大镜,让学生感知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像,再通过神舟十号内水滴放大镜成倒立缩小像的现象,很自然地引出照相机。都是水滴凸透镜,成出的像却不一样,让学生在建立水滴放大镜和水滴照相机之间联系的同时,也渐渐感知出是由于物体距水滴凸透镜的距离不同而造成成像的不同的。 2针对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改进试验,体现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化理念,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现象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奠定阅历基础。 为强调重点,本节课每一部分都设计了老师演示试验以及学生分组试验。教材中没有给出放大镜的学生制作,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现成的凸透镜来感知放大镜的作用,这样简单使学生以为放大镜只能是加工好的凸透镜。在本课中,老师给学生供应了许多器材,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来制作放大镜,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清晰和明确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做成放大镜,为感知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也是放大镜做好情感铺垫,加强学生的环境爱护以及平安意识,避开以后进山游玩乱扔瓶子而造成火灾。在教材中,幻灯机的教学采纳的是老师利用PPT来讲解的方式,学生虽然从理论上知道了幻灯机的构造以及成像原理,但在情感上并没有很直观的相识。在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了学生制作,让学生类比之前做模型照相机的方式来制作幻灯机,加强直观感受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应用。 3充分发挥试验的教化功能,渗透科学方法教化以及情感看法价值观教化,加强学科间联系。本课充分利用试验的可控性、直观性、主动性、探究性,较好发挥了试验的教化功能。例如,利用昆虫盒视察文字,为明确什么是放大镜,放大镜有什么功能做好了铺垫,为学生后续自主制作放大镜供应了阅历基础,增加了学生试验的可控性,同时,昆虫盒是生物试验室用来视察细小昆虫的,应用在此处,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体会到“物理无处不在”。再如,同样是水滴凸透镜,学生手中做出的起到的是放大的效果,而老师PPT图片上所展示的是缩小的效果,差异的产生来源于什么,激起了学生的新奇心,起到了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的目的。又如,在制作模型照相机时,老师不仅供应了零散的制作器材同时还供应了现成的模拟照相机,假如学生为了便利省事,选用了现成的模拟照相机,这的确可以起到快速探究出照相机成像特点的作用,但在后续利用零散器件制作模型幻灯机的过程中,就没有那么顺当了,而从前用零散器件制作模型照相机的学生,在此处就可以完成的很好。由此可见,老师在供应试验器材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教化,让学生在切身的实践中,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透镜学问点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透镜学问点北师大版 学问点 一、照相机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上还安装有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变更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投射在墙面或屏幕上。 三、放大镜 事实上就是凸透镜,物体通过它能成放大的像。 课后习题 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视察药品运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运用说明书的距离 A.小于10cmB.等于10cm C.大于10cmD.在10cm和20cm之间 答案:A 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A.10cm C.f10cm D.f20cm 答案:C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答案:A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