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docx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高考物理第一轮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匀速直线运动专项复习 课时1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匀速直线运动【学习目标】1、驾驭质点、位移、速度(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概念;2、驾驭匀速运动的规律。【学习内容】一、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质点:只有没有_的点,物体能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_例1、下列可把火车看作质点的是:()A、火车从车站开出,计算通过车站口的时间B、比较两火车运动的快慢C、计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时间D、探讨人在车厢里的位置2、参照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作_的物体。对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视察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参照物是可以随意选取的,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洁为原则,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例2、(08年广东理科基础)4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3、时间与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时间是两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是一段线段。时刻与位置对应,时间与位移(或路程)对应例3、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在如图所示的位移坐标轴上S1、S2、Sn-1、Sn分别为物体在第1s末、第2s末、第(n-1)s末、第ns末的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S2为第2s内的位移B、0Sn-1为前(n-1)s内的位移C、S2Sn为第2s内的位移D、Sn-1Sn为第ns内的位移4、位移和路程位移是_,路程是_,位移和路程的区分与联系有_。例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运动过程中:t(s)末012345x(m)05-4-1-71几秒内位移最大?()第几秒内位移最大?()几秒内路程最大?()第几秒内路程最大?()5、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方向与_相同。平均速度是指:,平均速率是指:_。瞬时速度是指:_,速率是指:_。平均速度的计算例5、某同学在百米竞赛中,以6m/s的速度从起点冲出,经50米处的速度为8.2m/s,在他跑完全程中间时刻t=6.25s时速度为8.3m/s,最终以8.4m/s冲过终点,他的百米平均速度大小为_m/s.想一想:甲、乙、丙三物体同时地作直线运动,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如何? 6、加速度:定义_物理意义_公式_方向_留意: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无关加速度方向不肯定是速度方向加速度符号并不表示物体作加速或减速运动。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肯定增大B、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想一想:速度、速度的改变、速度改变率、速度改变快慢、速度改变大小、加速度的区分与联系。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_2、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加速度a=0;速度V是定值;位移S=Vt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C、随意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例8、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速度v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想一想:一列长L的队伍,进行速度为v,通讯员从队尾以速度u赶到排头,又马上以速度u返回队尾,在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多远。 【强化练习】1、关于质点,正确的说法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C、从地球上的限制中心跟踪视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D、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视察这个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2、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到B运动了半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R,RB、2R,2RC、2R,RD、R,2R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于随意一秒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这一秒末的速度比这一秒初的速度总是大3m/sB、物体在这一秒末的速度比这一秒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物体在这一秒末的速度肯定比前一秒初的速度总是大3m/sD、物体在这一秒末的速度肯定比前一秒初的速度总是大6m/s4、下列描述中的运动状况,有可能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B、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a0),速率也始终不变D、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匀速下降,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那么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状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D、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6、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A、与成年人步行速度相当B、与人骑自行车速度相当C、与高速马路上汽车速度相当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7、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着t/2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8、汽车在始终线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其次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第四秒内通过5m,则最初两秒的平均速度是_m/s。最终两秒的平均速度是_m/s。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m/s。9、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则物体的速度改变为_,加速度为_。(规走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10、天文观测表明,几乎全部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视察测定。为说明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起先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样。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_,依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米/(秒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亿年。11、A、B两列火车在同一水平直路上以相等的速率v=30km/h相向而行,当它们相距6km时,一只小鸟以60km/h的恒定速率离开A飞向B,当到达B后马上返回,如此往复至两车相遇为止,试求:鸟总共飞行了多少时间、路程和位移?鸟在A、B间来回第一次来回的时间、路和位移是多少?12、A船从港口P动身,拦截正以速度V0沿直线MN航行的B船,P与B所在航线的垂直距离为a,A船起航时,B与P的距离为b,且ba,如略去A船起动时的加速过程,认为它一起航就作匀速运动,求A船能拦到B船所需的最小速率V。 13、自动扶梯匀速运行,人站在扶梯上不动从下面到上面所需时间为t,假如扶梯不动某人匀速行走,从下面到上面所需时间为t(tt2),那么,扶梯运行时,人从下面到上面所需时间是多少?从上面到下面所需时间又为多少? 参考答案:例1、BC;例2、C;例3、BD;例4、4、2、5、2;例5、8;例6、D;例7、ABC;例8、A;【反馈练习】1、C;2、C;3、AD;4、ABD;5、ABC;6、B;7、;8、7.5、12.5、10;9、-10m/s,-2.5m/s2;10、1/H、100;11、(1)0.1h、6km、3km,(2);12、;13、; 高三物理教案:直线运动的图象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位移-时间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改变的关系。 横坐标表示从计时起先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起先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置,即从运动起先的这一段时间内,物体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 2、图线斜率的意义: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假如图象是曲线则其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曲线的斜率将随时间而改变,表示物体的速度时刻在改变。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斜率的肯定值表示速度的大小。 3、匀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则为曲线。 4、图象的交点的意义是表示两物体在此时到达了同一位置即两物体"相遇"。 5、静止的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不是一点。 6、图象纵轴的截距表示的是物体的初始位置,而横轴的截距表示物体起先运动的时刻,或物体回到原点时所用的时间。 7、图象并非物体的运动轨迹。 二、速度-时间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改变的关系。 横坐标表示从计时起先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起先任一时刻物体的速度。 2、图线斜率的意义: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斜率的肯定值表示加速度大小。 假如图象是曲线,则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曲线的斜率随时间而改变表示物体加速度在改变。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则为倾斜的直线,非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线的曲线。 4、图象交点意义表示两物体在此时刻速度相等,而不是两物体在此时相遇。 5、静止物体的速度图象是时间轴本身,而不是坐标原点这一点。 6、图象下的面积表示位移,且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7、图象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而横轴的截距表示物体起先运动的时刻或物体的速度减小到零所用时间。 8、速度图象也并非物体的运动轨迹。 【重点精析】 一、物理图象的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运用运动学图象解题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别点"。 1、"轴":先要看清坐标系中横轴、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是位移和时间关系,还是速度和时间关系?同时还要留意单位和标度。 2、"线":"线"上的一个点一般反映两个量的瞬时对应关系,如x-t图象上一个点对应某一时刻的位移,v-t图象上一个点对应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线"上的一段一般对应一个物理过程,如x-t图象中图线若为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横、纵坐标轴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中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中对应物理量改变快慢的问题。如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 4、"面积":图线和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也往往表示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乘积有无实际意义。这可以通过物理公式来分析,也可以从单位的角度分析。如x和t乘积无实际意义,我们在分析x-t图象时就不用考虑"面积"而v和t的乘积vt=x,所以v-t图象中的"面积"就表示位移。 5、"截距":表示横、纵坐标轴上两物理量在"初始"(或"边界")条件下的物理量的大小,由此往往能得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 6、"特别点":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而v-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速度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中学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鲁科版必修1静悟寄语:1、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得给他让路。2、胜利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3、奇迹,就在凝心聚力的静悟之中。一、“静”什么?1、环境“宁静”:万籁俱寂,无人走动,无声说话、沟通,无人随意出进。每一个人充分沉醉在难得的静谧之中。以享受维护宁静环境为荣,以影响破坏宁静环境为耻。2、心态“宁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醒悟,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楚。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子,学习的主子。心情稳定,效率较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二、【高考常考查的学问点】1静力学的受力分析与共点力平衡(选择题)此题定位为送分题目,一般支配为16题,即物理学科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具有规范的受力分析习惯,娴熟运用静力学的基本规律,如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定律与静摩擦力的改变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等,可涉及两个状态,但一般不涉及改变过程的动态分析,也不至于考查相像三角形法等特别规方法。不必考虑计算题2.运动图象及其综合应用(选择题)山东卷对物理图象的特地考查以运动图象为代表,立足于对物理图象的理解。可涉及物理图象的基本意义、利用运动图象的分析运动过程、用不同物理量关系图象描述同一运动过程等。以宁夏、海南为代表的利用运动图象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尚未被山东接受。专题设计为选择题,尽量多涉及不同的图象类型。3牛顿定律的干脆应用(选择、计算题)与自感一样,超重失重为级要求学问点,此题为非主干学问考查题,为最可能调整和改变的题目。但对牛顿定律的考查不会减弱,而很可能更加宽泛和深化,可拓展为详细情境中力和运动关系的分析(选择)、直线、类平抛和圆周运动中牛顿其次定律的计算(计算题的一部分)。此专题定位在牛顿定律的干脆应用,针对基本规律的建立、定律物理内涵的理解及实际情境中规律的应用,可涉及瞬时分析、过程分析、动态分析、特别装置、临界条件,以及模型抽象、对象转换、整体隔离、合成分解等方法问题。4.第四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选择、计算题)此专题内容既相对宽泛又相对集中,宽泛指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内容均可涉及,集中即肯定是本章内容且集中在一道题目中。这部分内容也是必考内容,今年考试说明中本章学问点增加了“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环绕速度”由()到()。可以理解为深度减弱,广度增加,最大的可能仍是选择题,也不解除作为力学综合题出现的可能,复习时应适当照看。需特殊留意的是,肯定要关注近一年内天文的新发觉或航天领域的新成就,题目常以此类情境为载体。5.功能关系:(选择、计算题)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是必考内容,要结合动力学过程分析、功能分析,进行全过程、分过程列式。考查形式选择题、计算题留意:必修1、2部分考察多为选择题,但在牛顿定律结合功能关系以及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部分综合的计算,出现在24题上,本题一般涉及多个过程,是中等难度的保分题。6.静电场主要以考察电场线、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器、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为主7.恒定电流以考察电学试验为主,选择中也简单出电路的分析题8.磁场以考察磁场对运动电荷和通电导线的作用为主,选择中易出一个题,在大题中简单出与电场及重力场相结合的题目。9电磁感应以选择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导体棒的切割以及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留意图像问题10.沟通电主要考察沟通电的四值、图像,以及远距离输电变压器问题,通常以选择形式出现11.热学3-3:油膜法、微观量计算,气体试验定律,热一律、压强微观说明、热二律是重点10.选修3-5中动量守恒、动量改变量计算、原子结构中能级跃迁、原子核中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是考察重点。三、【静悟留意事项】1.以查缺补漏为主要目的,以考纲学问点为主线复习2.重点看课本、课后题、改错本、以前做过的相关题目3.把不会的问题登记来,集中找时间找老师解决4.必需边思索,边动笔。静悟最忌只动眼动嘴的学习方式,必需多动脑多动手,做到手不离笔,笔不离纸。 匀变速直线运动【考试说明】主题内容要求说明质点的直线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学问网络】【考试说明解读】1参考系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2质点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态的物体。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志向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探讨的详细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态及质量,只有当所探讨物体的大小和形态对所探讨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态和大小忽视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物体只作平动时;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只探讨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3时间与时刻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4位移和路程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公式=(V0Vt)/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6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改变的方向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这一改变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速度、速度改变、加速度的关系: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改变的方向肯定相同,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定的联系。大小关系:V、V、a无必定的大小确定关系。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在削减还是在增大,物体的速度肯定增大,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旧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肯定减小。7、运动图象:s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下图和下表是形态一样的图线在st图象与vt图象中的比较. st图vt图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表示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0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t1时间内物体位移s1t1时刻物体速度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补充:(1)st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vt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2)st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vt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3)st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vt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4)st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vt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反.【例题:07山东理综】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ON2MO,M、N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点右静止自由滚下,忽视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例题:08山东理综】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ABD)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l0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l0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推论:基本规律:Vt=V0+at,s=V0t+at2/2推论:Vt2_VO2=2as(Vt/2表示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随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s-s=s-s=sN-sN-1=s=aT2.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1:2:3:n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s1:s2:s3:sn=12:22:32:n2第一个T内、其次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s1:s:s?:sN=1:3:5:(2n-1)从静止起先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1:t2:t3:tn=10、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探讨方法分段法: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整体法: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所以可把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公式时,要特殊留意v,h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上升过程中v为正值下降过程中v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下时h为负值.11、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1.要通过两质点的速度比较进行分析,找到隐含条件.再结合两个运动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学问求解2.追击类问题的提示1匀加速运动追击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2匀速运动追击匀加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追不上以后就恒久追不上了此时二者相距最近3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以后就恒久追不上了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例题:09海南】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和的面积分别为和.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ABC)A.若,两车不会相遇B.若,两车相遇2次C.若,两车相遇1次D.若,两车相遇1次 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一章F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继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后,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还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以及一些更困难运动的探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学习本节内容须要以位移、瞬时速度、加速度、位移图像、速度图像等概念为基础。从“重物竖直下落”入手,通过对学生试验结果的探讨,发觉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通过对“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的DIS试验探讨,得到vt图像。然后通过对vt图像的分析、探讨,建立匀变速运动的概念,相识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特点。结合加速度的概念,通过演绎推理得到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类比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利用flash课件交互,演示“无限靠近”的情景,然后经过演绎推理,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最终,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知道公式的应用思路。本节课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加,使学生在获得学问的同时,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实力,学会应用DIS试验探讨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情感。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2)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3)初步学会利用图像分析、归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推导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处理试验数据、探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相识揣测假设、分析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2)通过用图像推导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过程,感受转化、无限靠近的思想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在试验探究中,体验严谨仔细的科学看法和团队协作的精神。(2)在通过探究发觉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难点:由速度图像探究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四、教学资源1、探究模板:学生探究学习工作单。2、信息平台:基于校内网的教学平台,基于视频投影仪的沟通平台。3、DIS试验:力学小车、导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五、教学思路本设计包括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和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两部分内容。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真实的运动过程,驱动学生的试验探究,在初步发觉的基础上,以新的问题,将探讨引向深化。通过应用DIS探讨小车沿斜面的下滑运动,测出速度图像,然后从图像上归纳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推导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特点,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方法是:以DIS试验及由试验得到的v-t图像为基础,运用类比、揣测假设、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无限靠近等科学方法,通过对v-t图像相识的探讨、沟通,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特点,归纳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由速度图像探究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方法是:类比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利用flash课件演示“无限靠近”的情景,通过分析、探讨,得出可用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经过演绎推理,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本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加,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多种方法的教化。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活动沟通探讨对课外用打点计时器探讨物体由静止起先下落结果的沟通,重点沟通由试验数据画出的位移时间图像,及对位移改变规律的猜想。活动问题探讨探讨如何确定物体下落运动位移跟时间之间详细函数关系的“化曲为直”的探讨方法。活动化曲为直学生对S-t图像进行“化曲为直”的猜想进行详细验证,得出物体由静止下落位移与时间之间S=At2的试验结论。问题I设问1重物下落速度原委怎样随时间改变?规律如何?关系式S=At2中的A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活动IVDIS试验用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采集小车由静止起先沿斜面加速向下运动的位移、时间数据,由计算机画出小车的S-t图像,老师应启发学生依据斜率求速度的思路,再由计算机画出小车的v-t图像。活动V分析推导学生分析小车沿斜面下滑的v-t图像,归纳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特征,然后依据图像推导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问题I设问2。能从v-t图像上找出从t=0s起先,经过随意长时间t小车通过的位移的公式吗?活动VI课件交互应用flash课件对匀加速直线速度图像进行匀速跳变分割和无限靠近的交互与讲解,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面积也可以表示位移的结论。活动I公式推导学生应用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推导得出位移公式。活动VIII实际应用应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让学生感受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如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对课外用打点计时器探讨重物下落过程中,得到的位移随时间改变规律的图像进行沟通探讨,感受应用图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为本节课探讨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奠定方法论基础。其次环节,通过用DIS试验探讨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由试验得出的速度时间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特征、建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从图像上推导速度公式。第三环节,通过老师进行结合课件交互,“点拔”讲解,使学生理解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推导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第四环节,通过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巩固所学学问,反馈教学的效果。七、教案示例(一)试验回顾,沟通探讨上节课,大家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试验,得到了记录重物由静止起先下落运动的纸带,课后,大家通过测量纸带和处理试验数据,探究了重物下落位移和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规律。那么,探究的状况如何呢?我们请几组同学来作一沟通,全班参加探讨。沟通探讨请围绕以下话题进行:1、你们是怎样选择计数点的?计时单位是多少?测了哪些数据?2、你们是如何处理数据的?得到怎样的结果?3、由数据处理结果,能确定重物位移随时间改变的规律和速度是如何随时间改变的吗?(对速度只追问改变趋势,对位移追问函数关系。)4、探究探讨中遇到或产生了什么问题?(二)沟通探讨,猜想验证1、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沟通探讨。2、老师追问引导,进行猜想验证:(1)从S-t图像上能看出重物下落速度是如何随时间改变的吗?为什么?(2)那么,S-t之间原委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能猜猜吗?怎样验证?3、学生画S-t2图像,验证关于S-t函数关系的揣测或假设是否正确并沟通结果。4、提出新的问题:(1)重物下落速度原委怎样随时间改变?规律如何?(2)S=At2,式中A代表什么?(三)试验演示,探讨探究1、老师对试验演示先作“点拔”指导课件演示要探究重物下落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规律,由前面所学学问,可作S-t图像上各点的切线,求各个时刻切线的斜率,即瞬时速度,然后以v为纵轴,t为横轴,将各个时刻和速度描点画v-t图像,即可找到重物下落速度随时间的改变规律。人工进行这项工作比较困难,我们交由计算机来完成。2、用DIS试验探讨小车沿斜面的加速直线运动(1)老师指导:课件演示简介DIS系统测S、t并画S-t图像的原理和过程。(2)试验演示:应用DIS进行试验,得到小车运动的S-t图像,再由计算机求斜率绘v-t图像。(3)老师指导:v-t图像不过原点,说明起先计时t=0s时,小车已有了速度(称为初速度)。虽然小车是从静止起先运动的,但我们是在小车运动起来后才启动DIS采集数据绘图。所以v-t图上t=0s时小车速度不为零。这样,由试验得到的v-t图像代表的是一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变速直线运动。3、学生分组探讨,由v-t图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1)v-t图像是直线,代表速度随时间的改变有何特点?(2)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v-t图像为直线,表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3)请从v-t图像导出小车从t=0s起先,经随意长时间t后速度vt的公式?(4)能从v-t图像上找从t=0s起先,经过随意长时间t小车通过的位移吗?请说明你们的理由或依据,并导出位移公式。4、沟通探讨,“点拔”指导,归纳总结(1)强调:课件演示v-t图像是直线,代表速度匀称增加,称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在运动过程中恒定。将公式vt=at、S=12at2与匀速直线运动v=恒量、S=vt对比发觉,匀加速直线运动比匀速运动困难,但应当是变速运动中最简洁的(内容确定形式,内容与形式统一)。(2)探讨:为什么v-t图像是倾斜直线,面积仍表示位移?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以匀速直线运动为基础,引导学生用替代转化、无限靠近方法论证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3)拓展: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位移又如何改变呢?只要联列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消去时间即可得出vt2=2aS。(四)实际应用,巩固理解1、请写出由静止起先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并说明在打点计时器试验S=At2中,A表示什么?2、应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材P34-示例。(1)突出公式和图像两种方法。(2)强调过程分析。3、作业布置:(1)课外探究:完成教材P35自主活动所要求的探究任务。(2)巩固应用:略。 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