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docx

    • 资源ID:62171530       资源大小:24.9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七年级历史下次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次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第十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教案示例 课程标准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相识历史事务的实力。 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纳表格方式表述历史学问的方法,增加采纳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实力,并培育团结合作的精神。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措施及其与宋的关系,相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定。 通过思索课堂探讨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亲密交往,对奠定祖国的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合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主动的贡献。 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育学生客观相识历史事务(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斗争与和议等)和采纳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实力;相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宽阔的疆域做出了主动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 教学难点:正确相识宋辽、宋夏的关系;相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定。 教学手段:运用地图、表格等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这一课中,赵匡胤、“陈桥兵变”是学生熟识和感爱好的内容,契丹族和党项族则是学生比较生疏的民族,封建化进程对学生而言也比较难理解。因此,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利用学生感爱好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充分利用“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让学生相识到三个政权的并立;并通过有关图片讲解和适当地补充学问来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增加学习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作业支配:填充图。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出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指出中国历史在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由统一再次走向分裂。学生齐读导言,激发学习爱好,引入新课。 讲解新课: 一、澶渊之盟: 1北宋政权的建立。 老师依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简洁介绍唐亡以后的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指出由于后周世宗的改革和民心所向,统一趋势渐渐加强。 接着,请学生讲解并描述并演示“陈桥兵变”的故事(课前即让学生自己打算),了解北宋王朝的建立经过,并以此熬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 随后,利用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说明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并强调指出北宋未能统一全国,同时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政权,由此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2辽政权的建立。 指导学生演示课本内容,适当补充有关学问介绍契丹的强大,并对课本插图进行简洁介绍,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 组织学生探讨:“契丹矛”和“契丹文字”说明白什么? “契丹矛”反映了契丹族已会制造和运用铁器以及威猛善战;“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 3宋辽之间的和战。 建议老师采纳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 关于北宋的北伐,可向学生提问:“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以此指出当时的北宋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多次对辽斗争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加之国内冲突日益尖锐,农夫起义不断发生,宋起先侧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抗拒,对辽政策由进攻转为防卫,实行了“守内虚外”:禁军有一半是驻防在京师及其旁边,其余分别戍卫国内要冲地区,只有少量的禁军屯驻在边疆上。这使得北宋御敌实力更为减弱。辽统治者则对北宋进行了大规模地进攻。 学习“澶渊之盟”时,可先让一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解并描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软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学生了解即可。 关于“澶渊之盟”的评价,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老师可通过组织学生探讨一些问题来得到正确相识,如: “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懦弱)。 “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 “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等。 指导学生了解课本中选自栾城集的一段引言,增加对和议主动作用的相识。 二、宋夏和战: 1夏政权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简介夏政权的建立。 2宋夏之间的和战。 本部分内容与“宋辽之间的和战”内容特别相像,组织学生探讨辽、夏政权与宋的关系的共同点。可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基础上相互提问,提高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并活跃课堂气氛。 要留意让学生弄清晰:“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缘由是什么?”、“如何相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等几个问题。 老师引导分析辽、西夏统治者的掠夺性和北宋统治者的腐朽、懦弱性。 三、碰撞中的融合: 课本介绍了辽、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的措施和成果。 辽统治者重视农耕,推行汉法,革除弊端,创立“胡、汉分治”的政策,使辽很快进入封建社会。西夏统治者也主动地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并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宋与辽、西夏在碰撞中、特殊在和议后的亲密交往中,共同获得了新的发展,进行了新的融合。 建议老师首先提问“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要提示学生留意结合前文内容)、自由发言,老师最终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仿照汉字创建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等。 可利用课本插图和彩图加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感性相识。 (彩图“契丹王子骑射图”)。 “辽马鞍、铃铛”既反映了其游牧民族的本色,服饰和马鞍上精致的龙形等雕饰又反映了学习汉文化和与汉民族的融合。彩图“西夏文敕牌”反映了西夏文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纳了汉字的笔画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小结全课: 组织学生评议自主学习成果。 七年级历史下第8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北师大版)第8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知道辽、宋、西夏的建立,了解它们是同时并立的政权。2.了解宋辽、宋夏和议的区分和影响,并尝试对两次和议作出客观的评价。3.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纳表格方式表述历史学问的方法,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育归纳和比较实力,了解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定。3.通过思索课堂探讨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中华民族具有极大凝合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主动地贡献。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辽、宋、西夏的建立,了解它们是同时并立的政权;了解宋辽、宋夏和议的区分和影响。难点:正确相识宋辽、宋夏的关系;相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必定。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北宋建立的时间、皇帝、都城等基本学问,老师点评和总结。出示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指出: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并强调指出北宋未能统一全国,同时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政权,由此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二、学习新课:(一)辽宋“澶渊之盟”1.辽的建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媒体出示学问要点。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于年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他就是。适当补充有关学问介绍契丹的强大,并对课本插图进行简洁介绍,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组织学生探讨:“契丹矛”和“契丹文字”说明白什么?“契丹矛”反映了契丹族已会制造和运用铁器以及威猛善战;“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2.澶渊之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媒体出示学问要点。(1)背景:北宋建立后,宋辽之间始终处于斗争状态。年,辽军进攻北宋的城,宰相主战,后率军亲征,重挫辽军。(2)时间:年。(3)主要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4)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终归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旺盛的景象。学生分组展示。合作探究: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学生探讨明确:当时的北宋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多次对辽斗争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加之国内冲突日益尖锐,农夫起义不断发生,宋起先侧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抗拒,对辽政策由进攻转为防卫,实行了“守内虚外”:禁军有一半是驻防在京师及其旁边,其余分别戍卫国内要冲地区,只有少量的禁军屯驻在边疆上。这使得北宋御敌实力更为减弱。辽统治者则对北宋进行了大规模地进攻。学生讲解并描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软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学生了解即可。关于“澶渊之盟”的评价,组织学生探讨: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懦弱)。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了解课本中选自栾城集的一段引言,增加对和议主动作用的相识。过渡:同一时期,与辽、北宋并立的还有一个政权西夏。二、宋夏和战老师提问:西夏的位置、建立(时间、都城、统治者、少数民族)。学生回答明确:位置在今日的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位于北宋的西北,历史上称其政权为西夏。组织学生探讨辽、夏政权与宋的关系的共同点。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基础上相互提问,提高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并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展示探讨成果:关于宋夏和战的时间、内容以及影响作用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疆贸易市场榷场。西夏和北宋的边疆贸易,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发展。组织学生探讨: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缘由是什么?明确:西夏,北宋政权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第一,西夏虽然屡屡成功,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斗争也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中断北宋对西夏的粮食供应,严峻影响了西夏人民的日常生活,西夏人民反对斗争,西夏统治者提出议和;第三,北宋统治者懦弱无能,同意议和。(三)碰撞中的融合老师指出“辽、西夏统治者在南下掠夺的过程中,遭到了中原军民剧烈的反抗,迫使他们调整政策,放弃了一些野蛮、落后的做法。统治者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既有共同点,也有依据本土的状况作出调整。”老师设计“辽、西夏汉化简表”,由学生通过探讨概括完成。政权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汉化共同改革嘉奖垦荒汉人大规模地北迁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汉化不同改革革除北宋服役繁杂的弊端用汉制管理汉人爱护和发展先进中原文明统治者重视学习中原文化任用汉人为官仿照汉字结构,创建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文铸造钱币老师指出“中国的英文简称是CHINA源自于瓷器china,说明中国的瓷器无论是国人还是世界都是特别闻名的,而一些国家的语言中用契丹的音译称为中国,这说明白什么?”(学生自由探讨,随意发挥。)老师总结“第一,说明白契丹族与汉族的融合,契丹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其次,说明白契丹政权曾经强盛一时,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三、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斗争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亲密交往,对奠定祖国的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合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主动的贡献。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课题第11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个案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其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育学生对事务的评价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相识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斗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冲突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加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教学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教学方法 讲解并描述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协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发展的格局。并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在这一时期,我过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学生阅读引言讲解新课。二、讲授新课:(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1、辽的建立“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学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放录像介绍契丹族,录像中解说词大意是这样的)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个漂亮的传闻。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漂亮少女,两个相互仰慕,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他们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他们放牧的本事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游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来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来的鱼,用马奶作饮料。到六世纪时,契丹族起先用名马贡献给中原王朝,并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起先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其境内生活着哪些民族的人民?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契丹族不仅阿保机擅长向汉族学习,其实他们整个民族都能做到这一点。下面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皇帝的,一个是民间的。辽代皇帝特别爱读汉族的文化典籍,如记录唐太宗治国阅历的贞观政要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有个辽帝要汉人讲论语,论语里有一些称少数民族为夷、秋的字眼,当然是蔑称啦,汉人避嫌疑不敢讲。辽帝说,上古时候的夷狄,没有礼法,所以叫夷狄,我们现在已经落落大方了,有礼仪,有文化,和汉人没有两样,你还避什么嫌,尽管讲!辽代的民间,契丹人教小孩读书,常把汉人诗句按契丹语法改动、改编后念诵,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这是多么幽静的月夜风光:鸟儿栖止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了月光下的屋门。可契丹人读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不大有诗意了。正因为契丹人的虚心学习,所以汉化程度很快,很深。有一次苏辙出访辽朝,辽的结伴使臣几次谈及他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的文章,井井有条。苏辙回来向朝廷报告说:我们民间印的文字,北方无所不有。这是因为,不少的商人将来人文集运到了辽国去卖,“其利十倍”呀!这足见契丹人是多么重视向汉族学习!石敬塘为什么要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国?对宋辽产生什么影响?对石敬塘甘作“儿皇帝”你有何看法?学生阅读教材后探讨回答。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3、西夏的建立:元昊是党项族杰出的领袖,他于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建立西夏。他通晓汉语,喜读汉文的法律和兵书,擅长绘画,可以说他文武兼备,多才多艺。他当政以后,仿照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和法律制度,还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总之他推动了党项族的历史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1、辽与北宋的关系北宋建立后企图统一北方,宋辽处于斗争状态,1004年,宋军在澶州战胜辽军后,于其次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宋辽经济文化沟通频繁。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先战后和,1044年达成和议,和议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的沟通,促进了西北边疆地区的发展。(三)、南宋和金的对峙1、金的崛起。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2、1125年,金灭辽。3、1127年,金灭北宋,俘虏徽、钦两帝。4、1127年,赵构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5、南宋的抗金斗争。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l南宋政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l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l岳飞抗金取得成功的缘由是什么?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的敬重?6、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长期对峙。课堂小结:第一、辽、宋、金之间的斗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其次、辽、宋、金之间的战和交融,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沟通发展为主。第三、岳飞等英勇抗击女真贵族的掳掠的斗争是正义的,他们的精神令人钦佩。 板书设计: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