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docx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相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思维实力,以及合理、敏捷地进行计算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并且学会了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今日这节课,接着学习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2教学连除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94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述解题的算式,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提问:这种算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提问:求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指名学生口述其次种解法的算式,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板书:840÷5÷12840÷(5x12) 提问:840除以5再除以12,等于840除以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94页下面的三个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第一组里,90除以3再除以2,等于90除以什么?其次组呢?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老师总结运算规律,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依据规律填空。 小黑板出示“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说明:应用连除的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教学简便算法。 (1)教学例1。 出示例1。提问:这道题里两个除数8和5的积是多少?依据刚才学习的连除的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依据这样想的过程,例1可以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 谁再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小结:这道连除的题,两个除数8和5的积是40,用40除360可以用口算,这样算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第一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3)计算360÷(9x5)。 出示题目。 提问:这道题先算乘法会简便吗?这里用360先除以几可以用口算?想一想,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启发学生说一说用简便方法怎样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追问:用简便算法这道迂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题和上面的题正好相反。依据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在360除以9和5的积中,360除以9再除以5都可以用口算,所以先用360除以9得40,再除以5得8,这样算比较简便。 (4)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除数35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积?这个算式可以写成280除以哪两个数的积? 板书成: 280÷35 280÷(7x 5) 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 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小结:例2的计算是把除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用连除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所以,当两个数相除时,假如可以把除数看做两个数的积,反过来应用连除的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我们就可以像例2这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5)做“练一练”第2题其次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每道题是怎样想的。并结合第1小题 提问:为什么先除以9再除以5计算可以简便?与先除以5再除以9比较,哪一种简便?结合学生回答指出:把除数看做两个数相乘后,要依据详细状况,看先除以几再除以几简便,就用这种简便的方法算。 二、课堂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的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应用了什么运算规律?例1是怎样应用这个规律使计算简便的?(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一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来计算。)例2是怎样应用这个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先把除数看成两个数相乘的积,反过来应用规律,把除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连除来计算) 2练习十九第1题第一行。 学生口答简便计算过程,老师板书。结合计算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十九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道,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第(1)题里三道题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会相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2)题里三道题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会相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小结:两个数相除,有时候可以把除数看做两个数的积,用连除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把除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连除时,怎样除简便就怎样计算。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题其次行,第3、4题。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化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38页例1、例2、例3,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视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驾驭加、减的一些简便算法,并且理解算理。 2发展学生视察、分析实力,培育思维的敏捷性。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培育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多减几要加上几) 评析: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制定的恰当而详细,说明老师对教材把握得准、吃得透。 教学方法:启发式、迁移法,渗透学法指导。 学 法:视察、比较、归纳。 教学用具: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l)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78=80-( )?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一想后两题怎样填? (2)视察两组算式,想一想,哪一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一组:215+70 其次组:215+69 143+100 143+98 475-200 475-199 387-300 387-298 启发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视察其次组算式,看一看这组的加数,减数有什么特点?(不是整十、整百的,但接近整十、整百) 评析:紧紧抓住新旧学问的联系,细心设计复习内容进行辅垫,减缓学问坡度,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假如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师:这就是今日我们要来学习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例1:113+59 (1)找一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59)(板书:找) (2)想一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看作60以后,113+60的结果比原题怎样?为什么会多1?(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多加l) 多加1,要想得到原题的结果应当怎样?生答师板书:多加1要减l (3)想好简算方法后,接下来应干什么?(板书:算) 请一名学生把简算方法完整的叙述一遍。 113+59=113+60-1=172 告知学生中间一步是思索过程肯定要写出来。 小结:刚才我们做的这道题事实上就是根据找想算这三步进行的。"找"就是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的数,"想"就是想它的简算方法是什么,(多加1要减1)想好方法后,就可以进行计"算"。 评析:通过这部分教学,指导学生简算方法围绕找想算三步进行,使学生明理知法,提高了计算技能,培育了学生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实力。 (4)假如加69应看作多少?加79呢?加99呢?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二)出示例2: 276+98 (1)让学生探讨这一题的简便算法。指名回答。276+98=276+100-2=374 (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 (3)假如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276+97=276+100-3=373 (4)为什么减去3?学生答,师板书:(多加3要减3) 评析: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进行学法指导,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驾驭学习方法,达到会学的目的。 (三)师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用一句话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的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做简便计算都是围绕找想算三个环节进行,"找"就是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想"就是想它的简算方法:"多加几要减几",想好后就可以进行"算"。下面按这三步计算两道题。 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 156+87=156+90= 74+198=74+200= (四)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实际也可根据找想算这三步进行) 出示例3165-97 (1)找一找: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 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97看作100) (2)想一想:看作100以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3,要想得到原题结果应当怎样?师板书:多减3要加3。 (3)算一算:165-97=165-100+3=68 (4)假如多减2,怎样才能得到原题结果?多减1呢? 师板书:多减2要加2,多减1要加1 (5)想一想:165-100+1的原题应是165-( ) (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一句话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的规律?师板书:多减几要加几。 减法简算也应围绕找想-算三个环节进行。 (五)看书质疑 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填空。 例:+198看作(加200减2) +88看作( ) -99看作( ) +297看作( ) -297看作( ) (2)推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用手势推断) a:127+59=127+60-1 b:99+45=45+100-1 c:243-98=243-100-2 d:86+97=86+100-3 e:121-89=121-100-11 (3)选择最简便的算法。 a 86+89 (1)86+80+9 (2)89+90-4 (3)86+90-1 b:198+84 (1)198+80+4 (2)84+200-2 (3)198+90-6 c:115-99 (1)115-90+9 (2)115-100-1 (3)115-100+1 评析:以上三组练习形式活泼,重点突出,达到了巩固强化的目的。 (4)想一想、填一填。 432-( )=432-200+2 376+( )=376+400-3 ( )+277=277+100-4 522-( )=522-300+ll 评析:本组练习的设计,奇妙地运用了学问的迁移规律,培育了学生逆向思维实力 (5)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多。 197+98 98+299 评析:本组练习的设计,使本节教学内容得到了升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建了发挥智能的机会。 四、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计算加减法时,假如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加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减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应围绕几个环节进行? 评析:本节内容学完后,为给学生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老师采纳问答的方式对所学学问进行系统总结 总评:教学目的明确,思路清楚,环环紧扣,在学问教学中,重算理,抓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找、想、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学会了学问,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显着。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经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的简便过程,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依据数据特点选择科学的简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回顾,复习铺垫 1、算一算 4.47+6.5322.6+77.42.0 - 0.63.8+0.120.63+()=110 - ( )=3.4 2、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 3、说一说:下面各题可以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更简便? 48+25+175 130-75-2552+176+48+24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104页主题图。课件显示育才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 学校要实行运动会,准备派四名同学参与接力赛。这四名同学总成果可能是多少? 2、视察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列出算式:8.42+8.46+8.54+8.58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算式) 三、自主探究 1、生独立列式解答,3生上台板书汇报: 方法一: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方法二: 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方法三:8.42+8.46+8.54+8.58 =84+(0.42+0.58)+(0.46+0.54) =32+1+1 =34(秒) 2、生对应板书说算法 师:你是怎样算的?(个别回答,重点说明第三种算法) 3、对比优化算法 你更喜爱那种方法?为什么? 4、视察对比三种算法,你有什么发觉?(课件同时出示三种算法) 师:仅从这一题我们就能确定整数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吗?你有什么方法? 5、进一步举例验证: (1)3.2+0.5 0.5+3.2 (2)(4.7+2.6)+7.4 4.7+(2.6+7. 4) (3)2-0.75-0.25 2-(0.75+0.25) 师:像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吗?(生举例,师板书) 6、得出结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四、巩固应用 1、填空(课本104页做一做第1题) (1)6.7+4.95+3.3=6.7+ +4.95 (2)(1.38+1.75)+0.25= + ( + )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课本104页做一做第2题) 1.88+2.3+3.75.17-1.8-3.24.02-3.5+0.9813.7+0.98+0.02+4.3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8.43 + 6.2 +() 7.89 -()-3.59 4、计算:11.21.41.61.89.69.810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即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驾驭“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究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 2、教学方法。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究。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索”、“小组沟通”找寻规律。 3、双基要求。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略)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生完成3题。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觉了什么?生独立思索,想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试说(可能不胜利)学生分小组探讨。(可能还不胜利)。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便利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2、验证。 师:刚才我们探究的规律是从一些特殊的算式来视察的,它是否与生活实际一样。我们可验证一下。 学生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中其次题。(此题也可由学生自编)。 让学生口述解答过程,老师板书,再让学生视察两种解法的算式和得数,说明刚才的规律完全合符生活实际。 3、应用。 学生试做板书中三题。 学生试说理由,同时体会“简算”的乐趣。 4、小结学习方法。 师: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发言,老师手指板书过程指导学生小结,随着学生发言老师逐步并板书“计算 、 视察思索、 找规律、 验证、 应用”。 师: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放方法,望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留意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数学规律。 5、练习, 先视察再计算。 750×4×95 899×125×8 25×(4×3×798) 对比(略) 6、作业(略) 6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依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究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驾驭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快速的计算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小棒,水果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复习旧知(小嬉戏):请两个学生上来,伸出手指,使两个学生的手指组成6(7). 2激发爱好 师:小挚友,你们想见小兔子吗?今日啊,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但是呢他给小挚友们设了三关.我们一起努力来迎接挑战,闯过这三关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 (教学加法1)(第一关)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吧!这图上有什么? 生:小乌龟 师: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5+1=6 师:为什么5+1=6?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5和1可以组成6 师:那从右往左看,你能能用另一个算式吗? 生:1+5=6 师:为什么1+5=6?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和5可以组成6 师:比较看看,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自由探讨,然后老师进行总结) 小结:小挚友们看的方向不同,从左往右看,小乌龟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乌龟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视察的方向不同,一幅图就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全班齐读两个算式. 师: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先引导学生说相同点:两道都是加法算式,相加的两个数都是1和5,得数都是6. 不同点: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小结:从小乌龟的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2.出示一张草莓图,你能列式吗?请小挚友们自己用小花来代替草莓摆一摆,把算式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点名回答. 生:3+3=6 师:为什么只写一道算式啊? 生:从左往右看,和从右往左看,都是3+3=6 师:为什么3+3等于6啊? 生:3和3可以组成6 师:请小挚友们拿出6根小棒摆一摆,你还可以写出几题结果等于6的加法算式,请写在纸上.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写. 然后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2+4=64+2=60+6=66+0=6) (教学加法2)(其次关) 3.出示一张小猫图,请小挚友们列式 师:请小挚友们自己来做一做这题,把算式写在纸上.然后老师投影仪上展示.教学方法同上.3+4=74+3=7 (教学减法)(第三关) 1.照旧出示乌龟图 师:接着闯第三关,我们加油哦,最终一关了.来说说图的意思? 生:原来有6只小乌龟,后来跑走了一只,还剩5只小乌龟. 师:小兔子说,你能看图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1=5 师:为什么6-1=5? 生:6可以分成1和5 师:假如是那5只跑掉了,你能怎么列式啊? 生:6-5=1 师:到现在为止,关于这张小乌龟的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啊? 生:4道 小结:从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数;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看着这张图,你能列出4道算式吗? 2+5=75+2=77-2=57-5=2 师:闯关胜利了,那我们就来做做嬉戏,轻松一下吧! 2.在小黑板上,贴有7个笑脸,每个笑脸背面都有一道口算,请小挚友们自己举手来解答,答对了把笑脸送给他. 3.教学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老师出示写有算式的田字格的黑板,边演示边讲:每一个数占一格,加号,减号也要各占一格;加号的横要与横线重合,加号的竖要写在横线的中间,要直;等号的横要分别画在横线的两边,要平. 89的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1、会娴熟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洁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育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育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小嬉戏(8和9的组成) 二.传授新知 1.8的加减法 出示课件(老鼠图) 聪慧的小挚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左边有6只老鼠,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板书:6+2=82+6=8 为什么? 学生说出减法的意思.8-2=68-6=2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小挚友你还能列出哪些数相加等于8? 2.9的加减法 出示课件 聪慧的小挚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左边有7只熊,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板书:7+2=92+7=9 为什么? 9-2=79-7=2 你还能列出哪些数相加等于9? 三练习 1.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相互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2.P617,8 3.口算卡练习 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驾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快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 利用所学的学问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育学生学问的应用实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学打算: 课件 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1)5/8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7/9 里有( )个 1/9 ;( )个1/8 是 7/8 。 (3)3个 1/4是( ); 6/11 是6个( )。 二、新授问题引入 今日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打算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用学过的分数学问说一说(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8,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3/8,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8。) 师:你能依据刚才想到的分数学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预设: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1/8+3/8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今日就一起来探究这类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学探究 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选择:1/8+3/8表示什么含义?(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结果是多少? 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有方法验证吗? 学生独立思索、探究。 小组探讨,全班汇报。 (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1/8是1个1/8,3/8是3个1/8,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也就是4/8。(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3)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选择:4/8-1/8表示什么含义?(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思索后反馈,留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归纳方法 视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同分母) 视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觉什么?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才智大闯关(巩固应用) 过三关 五、课堂检测 同桌互检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 学生谈收获,老师回来学习目标做总结。 10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P61例题和做一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相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3、逐步培育学生数学思索的实力,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及合作交往实力等。教学重点:加强一图四式的理解。初步从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的,从而加强交换换两个加法的位置得数一样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老师谈话: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同心协力,坚韧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日我们也来进行一场好玩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二、复习铺垫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2、师:小组全体小挚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竞赛的第一球三、自主探究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师生沟通:看,球场的一角,小挚友也在踢足球呢!细致看一看,这些小挚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师生沟通:小挚友们视察得真细致。在足球竞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61页,试着填一填。沟通:请随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知大家。师:小挚友的方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日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许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课题)2、通过“玩玩想想”,探究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1)独立操作,写算式抛10个花片,依据正反面的状况写出多组算式2)学习小组沟通算式、算法3)全班沟通,展示成果师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激励:小挚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己抛花片,学会了全部10的加减法题。都给自己一个五角星。4)学生上黑板归类整理,即时记忆四、轻松一刻1、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挚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密切,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2、老师从19里面随意抽出一个数字,请你们依据这个数字编出有关10的3道加减法算式。五、巩固深化1、第61页做一做第1题。找出哪两张卡片能凑成10。2、第2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3、10减几师:小兔子见小挚友这么聪慧,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六、提高题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假如一共有10个小挚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71-72页 教学目标: 1、基本学问: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悟,能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 2、基本技能: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算理。 3、基本思想:在学生已有学问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并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渗透迁移类推思想和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4、基本活动阅历: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积累思索的阅历和探究的阅历。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渗透应用意识。 5、四能目标:引导学生读懂情境,从问题入手,经验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并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实力。 6、情感与看法: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育仔细、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打算: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放松,活跃气氛。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放松放松,老师给大家打算了一段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播放游乐场过山车游玩视频) 师:视频里这是玩的什么游乐项目啊?大家看完这段小视频有什么感受啊? 生:过山车。我觉得很刺激,胆怯,激烈、(找2-3人) 师:老师也觉得特别具有挑战性,而且老师也比较喜爱玩这个项目。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你们去游乐园都喜爱玩什么游乐项目啊? 生:海盗船,激流勇进、(找3-4人)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游乐项目吗? 师:好玩吗?听着就觉得很刺激! 师:哇,通过你的介绍我觉得真的很好玩。 二、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揭示任务。 师:通过课前对大家的了解,老师发觉大家都特殊喜爱去游乐园玩,假如周末我们可以去游乐园玩一天的话,你想玩什么游乐项目啊? 生:碰碰车,旋转木马,旋转秋千,水上滚筒,跳床、(找2-3人) 师:听着大家说的就觉得好玩,在动身之前,你想为游玩打算些什么东西呢? 生:巧克力,伞,照相机,帐篷,水,零食等。(找3-4人) 师:大家想的真周到!我想带一些食品是必需的。老师为大家在超市里选出了一些食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薯片、火腿肠、面包、水和巧克力(一起出) 师:这么多食品,请大家细致视察一下,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看谁发觉的信息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