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docx
-
资源ID:62177260
资源大小:41.72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常常采纳的一种策略,能把较困难的问题变成较简洁熟识的问题。驾驭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超越详细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和应用意识。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肯定的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阅历,也驾驭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当时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是针对解决详细问题而言的,因而是零散的、无意识的。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敏捷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依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详细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学问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看法、价值观:使学生主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乐于和同伴沟通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策略,能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步驾驭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依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详细的转化方法,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教学打算: 课件、方格纸、彩笔、卡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题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转化 师: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 (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提出问题: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呢? (曹冲先把大象运上船,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再做上相同的记号,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也就是说,曹冲是用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小曹冲所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为转化。 转化是我们平常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转化)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受转化策略 1.随意出示两个图形,学生视察,哪个图形面积大? 学生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老师确定数方格是个好方法。 2.再出示例1图,细致比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由于图形比较困难,学生通过数方格可能会出错,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答案,建议学生拿出题纸,同位一起探讨探讨有没有其他好方法。 3.用课件演示用平移和旋转转化成长方形比较大小的过程。 老师指出:这其实是运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转化”。(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4.提问:(1)这是把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学生体会到这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适时板书:不规则图形长方形)事实上我们是把不规则图形面积这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转化成了长方形面积这个我们熟识的、已经解决的问题(板书:已经解决的问题)。这样一转化(板书: ),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态变了,大小没变) 三、回顾旧知,体会转化策略的运用 1.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 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2.转化策略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这么多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组题,动动笔算算,体会体会哪儿运用了转化策略?有发觉,可以和组内的同学沟通一下。 四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题纸各不相同,学生独立计算、视察、体会到转化后,四人小组进行沟通。 3.举个例子说说你的发觉。 学生可能举例: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提问:这里都用了转化策略,有什么共同地方? 引导学生视察并思索,体会到转化的实质转化前和转化后计算结果不变。 小结:这么多地方用到转化的策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可能体会到:转化策略应用很广泛;转化策略能解决新问题;转化策略能把困难的问题变简洁。 四、解决问题,深化转化策略 1.明明和冬冬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图案(图中直条的宽度都相等)。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会想到把右边图形中的直条边通过平移,转化成和左边相同的图案,确定学生不仅擅长视察,还擅长想象。 2.视察下面两个图形,要求右边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假如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师:指名学生用手指出右边图形的周长是由哪些线段围成的 生:(边指边说)是这些线段围成的总长度 师:对,那如何来计算它的周长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把这条边移到这儿,这条边移到这儿?这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这两条横着的边移到这儿,这两条竖着的边移到这儿。 师:(演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把这两条竖着的线段向右平移,这两条横着的线段向上平移。这样一来,原来的图形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而它的周长有没有变更? 生:没有。 师:现在你能快速计算它的周长了吗? 生:(3+5)×2=16(厘米) 师:完全正确!通过这个练习,我感觉同学们的转化水平又提高了 3.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再全班沟通。 通过割、补的方法,把涂色部分转化为扇形,从而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占了整个圆面积的1/4。 通过平移的方法,把涂色部分转化为正方形,从而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占了长方形的1/2。 把两个空白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空白部分一共占了6个方块,剩下的10个方块就是涂色部分,因此涂色部分占5/8 。 4.一块草坪被四条一米宽的小路平均分成了9小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索,看如何计算比较简便? 生:可以把小路通过平移移到草坪的四周,这样很简单看出要求草坪的长为(45-2)米,宽为(27-2)米。 师:对于一些困难的图形都能被大家轻松攻破了,真不错。 五、总结延长,渗透思想 提问: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有位数学家说过:“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学完今日这节课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将困难转化为简洁,生疏转化为熟识,抽象转化为详细,未知转化为已知。所以,驾驭转化的策略,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今日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擅长运用转化、用好转化的策略,才能有效解题。 六、作业布置,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转化策略应用特别广泛, 大家课后可查阅资料看多媒体中给出的问题是他通过什么策略解决的。 信任今后同学们能主动运用转化策略,让它帮助你解决更多学习中和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2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相识,增加策略意识,培育思维的敏捷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教学重点: 驾驭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加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依据详细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详细方法。 教学方法: 探讨、视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通过转化,我们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了规则的图形。今日我们接着学习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沟通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思索的。 提问:在刚才的做题、沟通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发觉? 二、新授,尝试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学生视察。提问:你有什么发觉?你会做这道题吗?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沟通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转化成更简洁的算式?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提问:这时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和刚才的方法比较,这2种方法哪种更简洁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擅长从不同的角度敏捷地分析问题,有时候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练一练 三、练习运用转化策略 1.练习十六第5题 比较几种方法哪种更简洁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2.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与竞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竞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竞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假如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假如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竞赛多少场? 3.练习十六第7、8、10题 四、总结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五、指导完成思索题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之和。 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第9、11、12、13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驾驭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动身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验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育发觉和提出问题的实力,增加用数学眼光视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驾驭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驾驭归总和归一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学问系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敏捷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日我们接着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接着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相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信念吗?(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1、探究问题解决。 (1)理解题意。 沟通:题里表格中怎样表示条件的,问题是什么? 引导:请细致视察表内条件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表里条件说明的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沟通:你是怎样理解表内条件的,它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明自己的理解,引导发觉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指出:我们视察例题表里的条件,能干脆看出都是每隔2小时视察一次,每次水位都下降12厘米,也就是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板书:2小时一12厘米) 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 沟通: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算?请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和大家沟通、共享。 追问:回顾一下分析过程,你觉得黑板上这样列表整理条件,对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可以清晰地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简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哪几种算法? (3)列式解答并检验。 沟通: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每一步计算的什么?不同的算法呢?(板书算式) 2、完成“想一想”。 提问:现在要求的是什么问题?(与前面条件、问题对应板书:12小时-?厘米)看看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应当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老师板书算式。 提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很快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的? 指出:这里把条件、问题对应起来整理,就能很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找到解答方法。 3、比较异同,体会联系。 提问:比较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回顾反思,沟通体会。 沟通:沟通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三、练习巩固,内化策略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阅读,在表格里整理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小军用的元数和小丽买的本数,都要先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这样列表整理的策略,有什么作用?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思索方法吗? 四、全课总结,沟通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可以总结出哪些体会? 作业设计: 1、练习九第4题和第5题。 2、练习九第6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1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依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洁推理的实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驾驭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洁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打算: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日我们接着学习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例题教学,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道题和我们昨天学习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依据回答概括:昨天是倍数关系,而这题是相差关系。 “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这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到什么? 3、探究假设的过程。 (1)出示相应的假设过程图。 提问:你怎么想的?(假设都是小盒) 那还能装80个球吗?为什么? (2)出示相应的假设过程图。 提问:还可以怎么想?(假设都是大盒) 假设以后就全是什么盒子了? 现在一共能装多少个球?为什么? (3)解决问题。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在作业纸上解答。 出示两份不同的解法,让学生在座位上介绍解题过程。 追问:这儿的“8”什么意思?为什么要8? 这儿的“40”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40? 4、回顾反思。 提问:在解决这道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假设)通过假设,就可以把两种不同的盒子假设成一种相同的盒子。 但要留意的是,假设以后什么发生了改变?(装球的总数发生了改变)所以计算时要用808或80+40。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1、做“练一练”第1、2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沟通核对。 2、练习十一第1、2题。 干脆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 3、练习十一第5题。 先填空,再解答。 4、练习十一第7题。 先完成下面的填空,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沟通解法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本事?你有什么想法或还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3、4、6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2)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练习九第1318题,思索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驾驭用不同策略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能依据数量间的联系正确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用数学方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能敏捷运用不同的策略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能依据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确定算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使学生在应用数学学问、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学问、方法的价值;培育按步骤解决问题、主动思索、擅长思索、刚好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用不同策略分析、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最近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节课应用策略练习了先求一个单位数量或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今日我们接着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是敏捷运用策略,分析和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能按步骤解决问题,进一步驾驭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二、练习思路 1、做练习九第13题。 (1)审题整理。 让学生阅读习题,整理条件。 沟通:有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整理的?(呈现或板书整理结果: 一般奶牛:12头-每头每天20千克 良种奶牛:18头-每头每天36千克) (2)分析解答。 沟通: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是怎样计算的,每一步算的什么。 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还可以怎样想?(指名几人分别说一说不同的策略) (3)检验结果。 出示补充题: 12头一般奶牛一天吃粮食饲料96千克,18头良种奶牛一天吃粮食饲料108千克,良种奶牛比一般奶牛平均每头一天少吃多少千克粮食饲料? 果园要栽252棵桃树,原来打算平均分成_21行栽,结果每行多栽了2棵,实际栽了多少行? 引导: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道题,同桌相互说说可以用哪些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各是怎样想的。 小结: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或者结合起来想,这样就能有条理地思索,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练习解答 1、做练习九第14题。 (1)解答第(1)(2)题。 引导:现在我们来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请大家看练习九第14题,看看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沟通: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 练习:请大家依据选择的条件,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指出: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敏捷运用策略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要选准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列式解答。假如选择不同的条件,就可以依据数量间的联系提出不同的问题。 (2)提出问题。 引导:那我们还能选择哪些不同的条件,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呢?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还能依据题里的条件提出哪些问题。 沟通: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结合沟通,确定学生的学习看法和提出的正确的问题,选择板书求两人用钱相差的元数j两人一共要用钱的元数问题) 2、做练习九第15题。 (1)提问题。 让学生了解有哪些条件,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解决问题。 选择一道两步计算和一道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3、完成思索题。 启发:为什么后一次比前一次的要重一些?倒水杯数怎样改变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数学教案 第1单元 小数乘法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P16例9及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在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阅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索、探讨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 难 点:娴熟正确地计算,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沟通。 【教学打算】: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 (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 老师:同学们应当都有坐出租车的经验吧,有没有人留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 二、探究新知 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出示:收费标准: 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引导学生小组探讨,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 km以内(含3 km)收费7元。 (2)单程行驶3 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 (3)不足1 km按1 km计算。 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老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须要付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索,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沟通订正。 老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m,但不足1 km按1 km计算,那共须要付7 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 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 (3)前面3 km应付7元,后面4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演。 方法1:7+1.5×4-7+6=13(元) 方法2: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3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完成后小组沟通探讨,全班集体订正。 行驶的里程/km 1 2 3 4 5 6 7 8 9 出租车费/元 三、巩固练习 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学生阅读题目 ,理解题意。 老师提示:这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同学们在做题时往往简单把这两部分混淆。 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依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 50×0.5245×0.62=53.9(元) 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53.9元电费。 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8*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 分析:先求出超出3分钟的收费是多少元,再加上3分钟内的0.22元收费,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 解答:8分29秒按9分计算。 0.11×(9-3)0.22=0.88(元) 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0.88元。 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9*题。 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 分析:先求出超过100g的部分应付,再加上100g应付,两部分加起来就是一共应付邮费。 (1)13510035(g) 35g按100g计算。 5×0.801×1.205.2(元) 答:应付邮费5.2元。 (2)262-100=162(g) 162g按200g计算。 2.00×21.20×510(元) 答:应付邮费10元。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了吗? 五、作业: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6、7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方法1:7+1.5×4-7+6=13(元) 方法2: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依据详细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驾驭从条件想起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列表。 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视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学生探讨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个已知条件:(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准备怎样解答?在小组内探讨后指名回答。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依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依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简单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朵数:12×2=24(朵) (2)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4、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假如“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当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小组沟通,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的探讨结果,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起,再解答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讨小结: (1)都是依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沟通,依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沟通,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依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探讨,沟通。 小结: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老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黄花朵数:12×2=24(朵) 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运用画图的策略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驾驭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娴熟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依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实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阅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育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回顾策略 1、依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 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 2、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出问题的思索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板书: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求的问题 三、应用策略 1、做期末复习第2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沟通: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2、做期末复习第2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3、做期末复习第28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让学生读题并说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沟通:二、三、四年级展出的作品个有多少幅? 完成思索题。 指名学生读题,相互沟通是如何思索的。 让学生有错的订正,没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你能说说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25. (42+18)×3=180(本) 27. (56-8)÷3=16(米) 28. 45幅61幅86幅 思索题 (200-1)×5=995(米)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内容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并且没有进行分组对比,从而导致题型过于多和乱,必需把题型更加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在共同体中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参加进来,自始至终我始终灌输的太多,使那些会的学生还是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这样就失去复习课的查漏补缺的目的和真正意义,经过大家的研讨课我也有了对复习课的重新相识,比如1.复习课要对学问进行整理,形成学问的网。老师要对学生整理学问进行必要指导,让学生感觉整理的学问是有系统的,不能简洁地对学问进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从学问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学问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