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昔日的辉煌.docx
第24课昔日的辉煌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教案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赵州桥、雕板印刷术的独创、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书法和闻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闻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唐朝乐舞。通过与其他其他类型桥梁进行对比,分析赵州桥在设计上的奇妙之处,培育学生对比分析的实力。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尤其是诗歌、书法以及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来自于他们对祖国山河的酷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切。教材分析: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点。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有辉煌的文明和绚丽的文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望。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政治、经济上达到鼎盛时期,文化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隋唐在建筑业取得的成就。一、兴盛的建筑业出示赵州桥图,学生回答桥的名称、设计者、修建的时间。1、隋朝李春设计建立赵州桥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今日河北赵县的洨(xiao)河上,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立的。(出示圆拱桥和多孔桥图)学生对比三幅图,讲讲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奇妙之处?修桥的目的是为了便利交通,多孔桥不利于船只通行。赵州桥采纳平拱桥的形式,既便利船只通行,又便利车马、行人在桥上行走。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自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小拱还可起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二、雕版印刷术的独创我们的祖先从盖章中得到启示,独创了雕版印刷术。由学生来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上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了正字了。(通过图片说明)在隋唐时期,一些流通较大的书籍,如佛经、日历、诗集,已经雕刻出版。(出示金刚经图片)这本在敦煌莫高窟发觉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准确日期的雕刻印刷品。金刚经的卷首是一幅如来向他的弟子传教的图画,画面精致、清楚。从这幅图可以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在金刚经末页,标有准确的日期“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868年5月11日。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且标有准确日期的雕刻印刷品。雕版印刷术的独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时娴熟的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光耀千古的诗坛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大家最熟识的有哪些诗人?介绍唐诗的三个代表性人物。1、李白简介李白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可由学生介绍)李白,字太白。少年时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青年时代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写下很多优秀的诗篇。四十岁时,经举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与政府文件的起草工作。后因政治黑暗,李白愤而离开朝廷,接着游历各地,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李白一生爱酒,很多优秀的诗篇都是李白在酒席上写成的,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的诗有的歌颂祖国山川的壮美,有的抒写目睹国家浩劫的苦痛和复原河山的壮志,有的表达他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怜悯。从学生列举的李白的诗歌中,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豪迈奔放,想象丰富。2、杜甫简介杜甫并概括诗歌的特点:杜甫,字子美。7岁起先写诗,15岁时他的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20岁时,杜甫进行了10年的游历生活,扩展了视野,丰富了见识。公元736年,杜甫到长安参与科举考试,当时李林甫当权,政治腐败,杜甫不幸落榜。安史之乱时,杜甫全家走在难民的行列里,饱尝战乱之苦。杜甫存诗1400多首,他的诗记载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反映了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从学生列举的杜甫的诗歌中,总结杜甫诗歌的特点:反映社会现实。3、白居易简介白居易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字乐天,五六起先作诗,他刻苦读书,以致口舌生疮。白居易年轻时,家里贫困,又逢战乱,他长期流浪,对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的诗,通俗易懂。据说他写诗,经常先念给老婆婆听,修改到老婆婆听懂为止。从学生列举的白居易的诗歌中,总结白居易诗歌的特点:通俗时易懂,反映社会现实。四、绚丽夺目的书法和绘画(略讲)1、书法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回忆“书圣”王羲之。列举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大书法家及其代表作。顔体顔真卿多宝塔碑柳体柳宗元玄秘塔碑通过唐代书法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唐代书法取得的成就。四、绘画(略讲)隋唐时期,绘画大放光彩。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画家有哪两位,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阎立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道子的画,神情生动,衣带飘飘若飞,人称“吴带当风”,由于吴道子在绘画上成就,被誉为“画圣”。通过唐代绘画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唐代绘画取得的成就。五、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有了很大发展。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通过观看莫高窟的录像和相关的图片了解莫高窟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六、盛大欢腾的乐舞介绍霓裳羽衣曲总结:六、盛大欢腾的乐舞闻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加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课后反思: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学案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学案学习目标:1、驾驭赵州桥的学问,了解唐都长安城的建筑特点。2、驾驭雕版印刷术的学问,了解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对医学的贡献。3、驾驭唐朝闻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主要代表作及其作品的特点。学习重点、难点:赵州桥和印刷术。唐朝诗人的代表作以及特点(具体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学问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学问,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自学成果。)(一)、阅读教材33页-34页,第一标题“超群的建筑水平”回答问题1、赵州桥建立时间:朝。2、设计建立者:3、历史价值:是上现存最的一座桥。4、长安城建筑特点:规划,是当时世界上最的城市。5、长安城内最雄伟的建筑:城北的。(二)、阅读教材34页-35页,其次标题“雕版印刷术的独创”回答问题1、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独创之一。2、独创的时间:时期。3、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标有日期的雕版印刷品。4、唐朝杰出医学家,认为“,”。写成,这部书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尊称为“”。他家乡的一座山也被称为“”。(三)、阅读教材35页-36页,第三标题“光耀千古的诗坛”回答问题:1、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时代。2、完成填表 诗人后人尊称生活时代代表作作品特点李白杜甫白居易 1.以下关于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C.由隋朝的李春设计D.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2.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A.罗马B.洛阳C.长安D.耶路撒冷3.你认为诗句“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旗局”是描写()A.唐都长安B.隋朝赵州桥C.扬州城D.大明宫含元殿4.唐朝时,长安城内最雄伟富丽的建筑是()A.大雁塔B.含元殿C.玄武门D.大明宫5.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A.唐朝B.元朝C.隋朝D.北宋6.本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信念,以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一书的杰出医学家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7.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是()A.杜康B.李白C.杜甫D.白居易8.与唐朝诗人杜甫状况不符合的是()A.他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B.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困难、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史诗”C.“三吏”“三别”是诗史名篇D.他的诗气魄雄浑。人们称他为“诗仙”。9.下列诗句有杜甫创作的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凌一日还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孤独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朝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是()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11.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美图景的诗人是被人称为“诗仙”的()A.白居易B.柳宗元C.韩愈D.李白12.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人们如何称呼他?他有什么代表作? 2)材料一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别时代 第24课出师表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见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争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A、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B、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A、理解作者的政治主见和政治愿望。 B、理解并学习本文争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谁知道有关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学生沟通,老师补充有关学问。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恳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复原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确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接受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志向 二、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自暴自弃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谐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三、分析: 1、朗读课文,留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足。听视频朗读再次品尝语气和停顿。 2、翻译第一段,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 中道:中途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惫,物力缺乏。诚恳:在,的确。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殊遇:特殊厚待。遗德:遗留的美德。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 3、翻译第2段。留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昭:显示,表明。平明之理:公允严明的治理。 4、翻译第3段。 良实:和善的人,诚恳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是以:以是,因此。愚:古时自称,我。 广益:更多的好处、成效。 5、翻译第4段。 晓畅:通晓,精通。行阵:队伍,指军队。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6、翻译第5段。 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所以: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缘由,可译为“的缘由”。兴隆:兴盛发达。倾颓:倾覆衰败。未尝:没有一次。痛恨:痛心缺憾。 计日而待: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 7、翻译第6段。 躬:亲自。苟全:苟且保全。闻达:著名作官。由是:因此。感谢:感动、激烈。驱驰:快跑,喻奔跑效劳。有:通“又”,表余数。 8、翻译第7段。 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三军:指全军。庶:差不多。职分:职责。 9、翻译第89段。 效:重任。不效:不能实现。兴德:发扬美德。察纳:视察接受。不胜:不尽。涕零:流下眼了。 10、朗读课文,要求朗朗上口。 四、小结: 1、古今异义 痛恨古义:痛心缺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特别恨。 布衣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谢古义:感动,激烈。由是感谢。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秋古义:时今义:秋季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谢 感动,激烈由是感谢。 感谢。臣不胜受恩感谢。 3、词性活用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恢弘志士之气。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和善诚恳的人。此皆良实。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优劣得所。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亲贤臣。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远小人。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攘除奸凶。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时间,以。受命以来。 其次课时 一、导入:读了本文你知道这篇表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二、分析: 1、关于文章的脉络。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二字。详细说:一是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支配;二是要看作者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晰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楚的显示出来了。1)诸葛亮跟后主刘禅有两种关系,一是君臣关系,二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之间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此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治理政事;假如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定会受到影响。因此出师后国内政局就成了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需有正确的政治路途和组织路途。这个问题解决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表中讲治国大计和政事支配正是为了出师。2)北伐的决策是诸葛亮的决策。作者在这篇抒情式的表里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谢”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劝服持不同看法之人。据以上说明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动身,劝告君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其次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验,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阅读第一部分思索 1、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确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A、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B、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3、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A、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自暴自弃,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4、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简单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自暴自弃,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状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行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事实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看法,万不行“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告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阅读其次部分段思索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赞扬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谢之情。最终概括叙述跟先帝同甘共苦的历史,说明白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1、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出师”的缘由,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2、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阅读第三段,思索 4、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支配?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宫中:举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 2)营中:举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举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目的是消退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5、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争论都带有抒情的色调。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阅历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其次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谢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终,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四、理解练习:(见课件) 五、小结: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附: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说告诫提建议寓情于议 报先帝忠陛下寓情于事报先帝忠陛下 提要求明责任寓情于议 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