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62180534
资源大小:39.34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x
2022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驾驭表内除法。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简单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学打算:小黑板,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二复习整理: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32÷481÷915÷524÷642÷740÷824÷314÷22针对刚才学生简单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探讨后学生口答)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假如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巡察、评改。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四、拓展性学习:1口算。15÷5=6÷3=16÷8=9÷3=45÷9=56÷7=49÷7=2×4=45÷5=56÷8=63÷7=8÷2=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166=1084=2213=7205=2569=54305=6 其次课时万以内数的相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相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驾驭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2、培育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开放性的思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驾驭方法,正确、娴熟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实力。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驾驭和娴熟运用。教学打算: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学问整理:1、复习万以内数的相识。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学问?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3、写一写,再读一读。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二千五百零六。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5、复习近似数。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洁应用。(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留意的问题。(4)请各学习小组相互探讨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探讨,沟通形成处理看法,并在全班汇报。三、教学效果测评: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2、依据学生完成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留意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相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留意培育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相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打算:小黑板,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整理复习。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学生依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推断利用已经学到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学问没有复习到呢?小组探讨,把没有复习到的学问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目标: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致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2复习“统计”时,要留意让学生经验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复习“统计”时,要留意让学生经验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教学打算: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日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学问?2对这些学问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驾驭不好的?假如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二复习整理: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看挂图,小组探讨这两题的意思。(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12÷3=4(次)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或:6×18×3=624=30(角)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依据自己的状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觉了什么?请小组探讨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沟通。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支配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留意突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相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学问,培育学和敏捷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单元教学要求: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巩固,计算实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和加、减法,以及依据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驾驭,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爱的方法正确解答。单元课时支配: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驾驭表内除法。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简单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学打算:小黑板,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学问。看书目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沟通。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2我们今日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同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二复习整理: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32÷481÷915÷524÷642÷740÷824÷314÷2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2针对刚才学生简单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探讨后学生口答)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假如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探讨沟通后,口答。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学问来解决。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巡察、评改。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设计意图】:巩固学问刚好查漏补缺。四、拓展性学习:1口算。15÷5=6÷3=16÷8=9÷3=45÷9=56÷7=49÷7=2×4=45÷5=56÷8=63÷7=8÷2=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166=1084=2213=7205=2569=54305=6 其次课时万以内数的相识及加法、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相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驾驭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2、培育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开放性的思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驾驭方法,正确、娴熟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实力。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驾驭和娴熟运用。教学打算: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探讨再汇报。2、今日,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相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3、学生思索、探讨、沟通、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自然引入本节内容。二、学问整理:1、复习万以内数的相识。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学问?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依次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3、写一写,再读一读。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二千五百零六。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5、复习近似数。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洁应用。(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留意的问题。(4)请各学习小组相互探讨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探讨,沟通形成处理看法,并在全班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相识,开展练习。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三、教学效果测评: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2、依据学生完成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实际应用学问的实力。四、拓展性学习: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69832999998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留意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相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留意培育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相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打算:小黑板,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100+200=110-20=620+100=120+360=130-70=240+70=2000+50=1000-30=1200-40=140-40=860-80=880+1200=【设计意图】:口算实力是学生的基本学问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二、整理复习。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学生依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推断利用已经学到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学问没有复习到呢?小组探讨,把没有复习到的学问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三、拓展性练习(略)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目标: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致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2、复习“统计”时,要留意让学生经验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复习“统计”时,要留意让学生经验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教学打算: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日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学问?(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2对这些学问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驾驭不好的?假如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思索解决方法。【设计意图】:给学生供应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实力。二复习整理: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假如没有,就让学生干脆看书)(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看挂图,小组探讨这两题的意思。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探讨沟通。(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12÷3=4(次)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或:6×18×3=624=30(角)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依据自己的状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觉了什么?请小组探讨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沟通。小组探讨,得到探讨结果后,全班沟通展示。【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学生独立思索,自主练习。四、拓展性学习: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爱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2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 二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本学期总复习分五课时,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1、明确要点,分析单元学问要点,确定学生驾驭措施。2、通过回顾、反思、总结逐步领悟数学问题的规律性。3、反复法,即通过同一情景的多次再现,让学生达到自觉领悟的目的。4、选择典型范例进行剖析,从方法的角度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说明数学规律。如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揭示条件与所求的联系,结合方法与思路分析,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5、加强规范要求,严把过程关。很多学生错误的呈现,是源于找的过程、计算的过程不规范,不细致造成的。例如:在针对一些图形,通过统计分别找到个数这样的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从简到难,分别做好记号,对于没有做记号的学生,哪怕答案正确,也予以指责,目的是硬性规范,提高正确率。又如:找规律,特殊是数字改变规律,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规律,不能用想(说)代替写,这个过程必需落实。6、加强方法沟通,体验方法的优化过程。统计与找规律有肯定的方法,我们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做好比较与沟通,同样是做记号,有的清晰,一目了然。有的最终一塌糊涂。还有找图形的依次与计数的依次,都是有着肯定的学问,这里必要让学生自己比较之后,去“悟”。并最终实现能主动地采纳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7、关注学困生。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由于特性的学习心理、特点、品质造成学习过程留意力集中度差,反应慢,遗忘快等现象。比如陈伏洪同学,他的乘法口诀背的不好,以至于做除法题时常常出错,于是我就实行每天一练,组成一对一的帮教措施,让她每天都能得到熬炼,另外,每天支配一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算。通过这几节课系统的复习及相应习题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对旧学问达到了巩固复习,同时又从复习中体验到了驾驭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十) 教学内容:课本P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法、写法。 2、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提高用乘、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小棒、教材、易错练习题、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挚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学问?这节课我们就对 这部分学问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单元学问回顾整理 1、加深除法含义的相识 (1)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4)动手平均分小棒,并说出分的过程。 (3)依据自己说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赐予引导和确定,不对的地方刚好订正。 2、整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 (1)出示课件复习26的乘法口诀,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依据乘法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同桌互说,师说口诀、生说乘除法算式) (3)你有什么发觉?(有些乘法口诀 只能说出一个乘法算式 和一个除法算式!) 3、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能列出算式吗? (3)、为什么用除法算?怎样算的? 生说出除法的意义,强调均分问题和包含问题。 (4)、 解答正确吗?(解决完问题记得检验) 三、回顾本章易错题并探究 。 课件出示本章易错题,进行订正、讲解,加深理解,以防再出错。 1、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挚友。在正确的分法的括号里画“”。(师生分析出出错缘由。) 2、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留意细致看图) 3、看图列算式,并写算式。(留意理解图意,说出图意再列算式) 4、应用口诀求商看谁算得都对。 应留意: (1)计算时留意运算符号。 (2)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3)除数是1时,商同被除数相等。 课件出示本章练习错误较多的题,进行订正、讲解,加深理解,以防再出错。 四、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察。个别指导。 (2)先独立完成后汇报沟通,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1)依据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沟通汇报,评价。 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平均分 相识除法算式 用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对本单元的学问进行总结以反思可以培育学生归纳总结的实力,通过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通过回顾本章易错题探究 ,使学生刚好订正错误,加深对平均分、除法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是学生进一步驾驭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拓展练习中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索的机会,同时主动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有助于促使学生有条理的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示: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除法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除法教案(十)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相识除号,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 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师:同学们,这周五我们要去动物园春游,你能告知大家你最喜爱哪种动物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同学喜爱大熊猫啊!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打算簇新的竹笋。 老师课件出示4只熊猫和12个竹笋图。 师:假如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这4只可爱的熊猫,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谁能提示大家留意,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是什么呢? 预设:平均。 问题: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每个盘子里放的同样多。 问题:请你拿出12根小棒,赶快动手分一分吧。 预设:学生动手分小棒。 问题:你是怎么分的?每个盘子分到几个竹笋呢? 预设: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再把剩下的竹笋根据前面的方法接着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帮助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干脆计算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课件出示动画: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问题: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日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叫什么呢?想必大家一猜就能猜到吧。对了,它就是除号,除号该怎样写呢,伸出手来和老师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解决算式写法。 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老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问题: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你能试着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吗? 预设:同桌相互说一说。 问题: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板书)。和这个新挚友打打招呼吧! 全班齐读。 问题:谁能向老师这样大声地读一读? 预设:学生个别读。 课件介绍“÷”的由来。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验除法的探究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意义,明确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加强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问题:假如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 )个。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预设:12÷26。 问题:这个算式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 预设:这个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同桌相互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问题:假如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个。 预设:12÷34。 问题: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呢? 预设:这个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 同桌相互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总结:看来只要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我们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接着分竹笋,加深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 4. 微课讲解。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学问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帮助学生更深化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5. 除法的应用。 课件出示动画: 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用除法解决。 同桌之间相互沟通,老师巡察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答案:3 设计意图:本题巩固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可以用除法计算。 2.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答案:(1)5,2,5 (2)2,5,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相识。 3. 10块砖,每次搬2块,( )次能搬完。 10÷( )=(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沟通、订正。 答案:10÷2=5(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感受除法的意义,明确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4.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 )个。 9÷( )=(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沟通、订正。 答案:3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相识了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用符号除号“÷”来连接。“÷”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学问体系,加深对学问点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示: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六课时 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相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惜大自然的教化。培育学生仔细视察、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1、小组竞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学问。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探讨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其次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依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纳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挚友结合详细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嬉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娴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视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依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沟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编辑举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平均分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平均分教案(十)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1、2及练习二1题、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充分经验“平均分”的过程,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驾驭“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 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经验“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驾驭“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驾驭“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 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 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打算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视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 师: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殊?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状况,老师板书。 (4)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允、公正? (5) 小组探讨安排方案。 (6)视察:从糖果分成3份,有2颗,你们又发觉了什么? 3、出示课题 (1)小挚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挚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沟通、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1)探讨安排方案。 (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2、假如把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或10份,每份分别是( )盒。 练习二第1题。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3、拓展延长:妈妈买回5个饼分给兄弟4人,怎样分才是最公允合理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 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示: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依次。 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驾驭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索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 【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知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干脆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老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示自己留意运算依次;短暂不参加运算的符号与数按依次移下来? 532438 2938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