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docx

    • 资源ID:62181224       资源大小:41.46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docx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译文合集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译文合集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遗忘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当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议,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苦痛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原因,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当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惜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许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兴奋,(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最终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觉了鱼肚子里的绸条,原来已经觉得惊奇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其次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引点的,相互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常很关切四周的人,士兵们大多情愿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有意一再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真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帮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莫非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肯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听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记),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实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独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据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复原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护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赐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情愿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兴奋。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办法。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反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概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凡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生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如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日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致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缘由,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隆中对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又少,然而曹操最终战胜了袁绍,以弱胜强的缘由,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限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状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行以谋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实力守住它,这也许是形势给您供应的机会,莫非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袤肥沃的土地,是个富裕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软弱,张鲁又在北面威逼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疼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著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假如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改变,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假如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胜利,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出师表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日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乏累、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紧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保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别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原因。陛下的确应当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看法,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激昂鼓舞志士们的志气,绝不应随意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处,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当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恳、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看法,然后再去施行。这样肯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赞扬,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看法,就肯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谐,德才凹凸的人各有合适的支配。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缘由;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缘由。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因此我深为感谢,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化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足够,应当激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歼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假如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假如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怪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当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如今正值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烈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问点复习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学问点复习整理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 教材精梳理 1.重点字音 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 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 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 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 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 溯洄()未晞()湄()芼()厝() 惩()跻()坻()涘()沚() 提示 guìjiànbózhéshìmzuyìzhogunkujjiànrènsèykuíhèjbnshungchènsukuìjjiyotioqiúxìngwùmèiqjinjisùhuíxméimàocuòchéngjchísìzh 2.重点词义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何以战 (4)弗敢专也 (5)弗敢加也,必以信 (6)公将鼓之 (7)遂逐齐师 (8)一鼓作气 (9)夫大国,难测也 (10)望其旗靡 (11)邹忌修八尺有余 (12)朝服衣冠 (13)孰视之 (14)臣之妻私臣 (15)王之蔽甚矣 (16)能谤讥于市朝 (17)时时而间进 (18)皆朝于齐 (19)年且九十 (20)惩山北之塞 (21)杂然相许 (22)且焉置土石 (23)寒暑易节 (24)其如土石何 (25)何苦而不平 (26)帝感其诚 (27)君子好逑 (28)寤寐思服 (29)左右芼之 (30)宛在水中心 (31)道阻且长 (32)白露未已 提示 (1)间:参加。 (2)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以:凭,靠。 (4)弗:不。专:个人专有。 (5)加:虚报。信:实情。 (6)鼓:击鼓进军。 (7)逐:追逐,追击。 (8)作:振作。 (9)测:推想,估计。 (10)靡:倒下。 (11)修:长,这里指身高。 (12)服:穿戴。 (13)孰:细致。 (14)私:偏爱。 (15)蔽:受蒙蔽。 (16)谤讥:指“争论”。 (17)间:间或,偶然。 (18)朝:朝见。 (19)且:将近。 (20)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堵塞。 (21)许:赞同。 (22)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23)易:交换。 (24)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5)苦:愁。 (26)感:被感动。 (27)逑:配偶。 (28)思服:思念。 (29)芼:选择。 (30)宛:仿佛、似乎。 (31)阻:艰险。 (32)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3.一词多义 间 朝 服 之 且 4.古今异义 (1)臣之妻私臣。 私:古义,偏爱;今义,与“公”相对,私下、暗地里。 (2)白露未已。 已:古义,这里是“干,变干”;今义,停止,已经。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加;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6)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古义,虚报;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东西和在一起,增加。 5.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2)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慧。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6.词类活用 (1)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3)帝感其诚。 感:动词被动用法,被感动。 7.文言句式 (1)倒装句式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这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别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通常提到动词或介词前面) 且焉置土石(就是“且置土石焉”) 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 (2)推断句 夫战,志气也 夫大国,难测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3)省略句 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词宾语“之,这一点”) 何以战(承前省略主语) 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动词谓语,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理解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志气也。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甚矣,汝之不惠!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帝感其诚。 (17)汝心之固,固不行彻。 (1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9)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提示 (1)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思熟虑。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肯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这是忠于职守(不遗余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假如(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作战,要靠志气。 (5)我细致察看发觉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了,(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6)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7)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8)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10)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1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3)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来回一次。 (14)你太不聪慧了! (1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16)天帝被他的诚意所感动。 (17)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行变更的地步。 (18)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好姑娘漂亮又和善,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19)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9.文学常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闻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探讨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殊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特别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斗争,擅长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3)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合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富于文采。战国策都经常运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概。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干脆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其次,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详细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多是简笔的勾画。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经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这些寓言形象显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绚烂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 (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今传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闻。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闻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5)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纳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颂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受,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妙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生气。“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10.名句段梳理 (1)_,又何间焉? (2)_,必以信。 (3)夫战,志气也。_。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缘由是_。 (5)“忠之属也”详细指的是_。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缘由是_。 (7)吾妻之美我者,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_。 (8)_,受上赏;_,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_,四境之内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表明齐威王实行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_。 (11)聚室而谋曰:“_?” (12)北山愚公长息曰:“_?” (1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君子好逑。 (14)求之不得,_。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道阻且跻。_,宛在水中坻。 (16)请你写出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斗争成功缘由的一段话。 提示 (1)肉食者谋之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7)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 (9)莫不畏王莫不有求于王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12)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3)窈窕淑女 (14)寤寐思服 (15)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16)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志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 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 二十一马说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 【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信:指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将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汉朝d的开国丞相,汉初三杰之一。奇:以为奇(认为奇妙)。上:皇上,此处指刘邦。长王:长期称王。汉中:地名,在陕西省南部。无所事:用不着托付以工作。事,作动词。 1、说明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2)策之不以其道_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_(4)追信,诈也_ 2、用现在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闻,奇妙地运用比方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愤懑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方什么? 4、辅佐刘邦之前,韩信投奔项羽不见用。假如没有萧何的一“追”,韩信是否能施展理想是一个未知数。他的这段经验印证了马说中的哪个观点? 5、假如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须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上面两个语段和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二十二送东阳马生序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专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注释】诸:“之于”的和音。辄省记:就能了解、记忆。辄、就。省,明白。通籍后:刚进入仕途。汉代制度,把姓名记在称作“籍”的竹片上,以备出入宫时查对,后世人称初做官时为同籍,意为朝中已出名籍。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经常沾满了书籍。素蟫,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2)未尝稍降辞色_ (3)家贫难致_(4)其切如是_ 2、翻译句子。 (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然后叹借者之专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 3、【甲】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哪句,请从文中摘录出来。 4、【乙】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你联系选段稍作分析。 5、从所选的两段文字来看,两文的作者有何相同之处?两文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相识“好学”与“勤学”之间的关系,请你将这方面的体会写出来,与同学们共享。 二十三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通假字,通“冽”,凛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为嵁(k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通假字,通“彻”),影布(于(在)石上,佁(y)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 (柳河东集) 1、翻译句子。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觉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精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3、用“/”线在第一段中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4、理解填空。 选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织。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实为写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巡游到最终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心情发生了改变,联系下面材料,探究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理解分析) 唐宪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与翰林学士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个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场所。柳宗元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怀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与李翰林书建书)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 二十四岳阳楼记 范仲淹 若夫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汀(t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文正公集) 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连月不开_(2)忧谗畏讥_(3)一碧万顷_ 2、翻译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要说“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在慨叹知音稀有吗?联系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 【链接材料】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友情颇厚,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到岳州(今岳阳)任军州。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心情极为低落。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喜闻乐见,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5、世上因好文好诗而著名的景观许多,岳阳楼就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誉天下,令很多仁人志士憧憬。阅读选文并联系全文,依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缘由是什么? 二十五醉翁亭记 欧阳修 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散文选集) 1、翻译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2、第一段写了四种状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状况的短句,依次写在下面。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