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必须熟记知识点.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须熟记知识点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熟记学问点汇总(基本概念) 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熟记学问点汇总(基本概念) 1、平均分我们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平均分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其次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3、用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相关联的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例:三五十五:3×5=155×3=1515÷3=515÷5=34、要推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比一比。与三解板上的直角同样大的角是直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的角是钝角。5、平移就是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变更。旋转就是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事实上就是求一个数“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用除法计算。7、乘除混合运算的依次,要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进行运算。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时,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8、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9、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表示个的数写在个位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十的数写在十位上,从右边起,其次位是十位;表示百的数写在百位上,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千的数写在千位上,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10、万以内的数在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写数时假如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11、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最高位比起,假如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依次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近似数比精确数简单记住,我们记近似数时,就记精确数接近的整千,整百数。12、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先把整百、整千数看作是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13、表示物品有多重,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1千克=1000克14、表示物体长短,可以用米和厘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15、称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作单位16、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千克作单位。17、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把几百几十看作是几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口算。18、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19、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20、找图形规律时,有些图形是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每组图形各有几种基本图形,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这几种图形,呈循环排列。有些图形排成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有的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其次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其他图形依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从的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四个图形变成下一组中的第一个图形,第一个图形变成其次个图形,其他图形依次往后移动一个位置。21、找数列的规律时,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来规律。有些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有些数列从第3个数起先,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有些数列是等比数列,前一个数都是后一个数的几位,或者后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几位。22、估算时,要留意找最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减。23、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用复式统计表统计便于我们分析和比较。24、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要反复思索,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确定解决的方法。2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6、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27、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9和11与1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和101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9和1001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99和1000128、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时,位数越多的数越大。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学问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学问点汇总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干脆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例如:23×50=?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5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精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估算时,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如: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计算、比较、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其次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其次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8相关公式:乘数×乘因数积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9运算依次: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依次进行计算;假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0乘法计算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例如:23×4=92,若23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4扩大10倍,则积也扩大10倍,为920。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梳理(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梳理(苏教版) 1.有余数的除法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商和余数都有单位;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余数的单位肯定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3、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例题:10=3×3+14.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例题: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2.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1时=60分1分=60秒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8时零5分8时55分8:058:55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3.相识东、南、西、北一.相反的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三.平面图中,试卷,地图上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相识万以内的数 1.数位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3.一个万以内的数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一个万以内的数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例题:4001和4000.4.留意读写法。例题:8012读作八千零一十二,要用汉字大写。9013是(四)位数,留意是汉字的四。9713里有(9)个千(7)个百(1)个十(3)个一。此处留意小写数字。5.分米和毫米1.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分米可以用dm表示毫米可以用mm表示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学问点复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学问点复习 学问点 1、能正确驾驭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驾驭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学问点: 1、驾驭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驾驭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学问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学问点: 1、驾驭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学问点: 敏捷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学问点: 敏捷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 练习题 49÷7=()102÷17=()64÷16=()72÷12=() 221÷13=()108÷9=()240÷15=()72÷18=() 8÷4=()21÷7=()196÷14=()6÷3=() 参考答案 49÷7=(7)102÷17=(6)64÷16=(4)72÷12=(6) 221÷13=(17)108÷9=(12)240÷15=(16)72÷18=(4) 8÷4=(2)21÷7=(3)196÷14=(14)6÷3=(2)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学问点(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学问点(人教版)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根据从左向右的依次,依次计算。同级运算的类型:+,+,+,××,÷÷,×÷,÷×。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不同级运算的类型:×+,×,+×,×,÷+,÷,+÷,÷。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须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54822=54(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方法:一算,二圈,三换,四抄)先看分步算式的其次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其次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须要替换的是其次个数,必要时还须要加上小括号。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依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8、在须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须要的钱叫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变更。如:推拉窗。3、旋转:当物体围围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变更。如:方向盘。4、平移的方法: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把各个点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依次连接。五、克和千克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4、1千克=1000克=1公斤。1kg=1000g进率是1000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假如单位不同,就须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6、在解决问题时,假如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 四、万以内数的相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万千百十个2、数位依次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4、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假如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7、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他们的最低位都是个位。7、近似数:与精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大约”“可能”“也许”出现就是近似数。方法: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 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留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假如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假如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十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干脆把个位、十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00十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十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百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600估算成几百几十数(整十数):看个位,个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干脆把个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30个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十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570出现“大约”“可能”“也许”时,就须要估算,要用“”符号。 七、统计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楚地视察、比较和分析数据。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代表5个单位,也可以依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数很大时有的一格可以代表10个单位。八、找规律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把最终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把最前的放在最终,其余的往前移。2、数列的改变规律:等差数列;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倍数关系;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 1.表内除法的学问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依据表内乘法,计算简洁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依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依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假如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3×3=9 2×4=83×4=124×4=16 2×5=103×5=154×5=205×5=25 2×6=123×6=184×6=245×6=30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肯定大于直角,但肯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全部点都根据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变更图形的形态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假如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留意:三要素中只要随意变更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变更为另一个图形,在变更过程中,原图上全部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学问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依据表内乘法,计算简洁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依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8×8=64 7×9=638×9=72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相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运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问点复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问点复习 学问点 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学问点: 1、正确驾驭“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依次。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学问点: 正确驾驭“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依次,并能娴熟计算。 过河(混合运算(三) 学问点: 1、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变更运算依次。 2、驾驭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练习题 一、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24×525×445×242×5 ()()()() 二、计算 2400÷8+24×6=()125×8-12÷6=()8064÷(61-53)=()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5+)÷4=18(2)46÷2+=49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24×525×445×242×5 (42×5)(25×4)(45×2)(24×5) 二、计算 2400÷8+24×6=(444)125×8-12÷6=(998)8064÷(61-53)=(1008)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5+27)÷4=18(2)46÷2+26=49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学问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学问点 学问点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根据从前往后依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练习题 (1)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 (2)把54个乒乓球装盒,每盒装6个,可以装()盒. (3)在18÷2=9中,被除数是(),2是()数,商是()。 (4)40÷5=8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5)45是5的()倍,45里面有()个9。 (6)除数是6,被除数是除数的5倍,商是(),列成算式是()。 (7)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是相同的,此时商是()。 参考答案 (1)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4)。 (2)把54个乒乓球装盒,每盒装6个,可以装(9)盒. (3)在18÷2=9中,被除数是(18),2是(除)数,商是(9)。 (4)40÷5=8表示把(4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8) (5)45是5的(9)倍,45里面有(5)个9。 (6)除数是6,被除数是除数的5倍,商是(6/5),列成算式是(6÷5=6/5)。 (7)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是相同的,此时商是(1)。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计算学问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计算学问点 学问点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依次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练习题 17+5-8=()15-8+88=() 40+26-7=()100-80-3=() 19+30+7=()25+20-8=() 75-61-5=()8+48-24=() 13+3+34=()25+8-10=() 98+2-30=()70-12-18=() 37+8+14=()46-8+13=() 参考答案 17+5-8=(14)15-8+88=(95) 40+26-7=(59)100-80-3=(17) 19+30+7=(56)25+20-8=(37) 75-61-5=(9)8+48-24=(32) 13+3+34=(50)25+8-10=(23) 98+2-30=(70)70-12-18=(40) 37+8+14=(59)46-8+13=(51)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2)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2)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非常之一。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状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需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需向高位的5借位。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二年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学问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学问点总结 其次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根据从前往后依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 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1)1.表内除法的学问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依据表内乘法,计算简洁的除法。(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3)依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乘除法应用题。(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依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8.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9.不完全商假如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概括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非常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状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需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需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