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2182431       资源大小:71.12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村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童趣: 1.嬉戏“对诗”,激童趣: (1)师: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日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嬉戏吧! (2)师说:“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师说:“儿童疾走追黄蝶,” 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说:“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袁枚的所见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妙,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 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溢童趣的呢? 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欢乐的! 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欢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 生:我仿佛看到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由地放风筝,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 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2.师小结,引童趣: 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间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行言的诗,只要我们专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日,咱们就一起专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留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 【预设】关注“篙(go)、棹(zhào)”两个字的读音。 3.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 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沟通,师巡察指导。) 2.全班沟通: 师:谁愿和大家沟通沟通: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预设】 生:诗中的“遮头”、“使风”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解疑? 生:“遮头”的意思是为头部遮拦住风雨。 “使风”的意思是借助风的力气。 师:还有谁能把你结合注解和插图读懂了的内容和我们沟通沟通? (可指多人沟通) 生: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一)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慧调皮”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伴着悠扬的音乐,课件呈现相关动态画面:伴着明媚春光,诗人乘坐着小船轻轻驶到安仁的小河上,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俩孩童吸引了他。) 1.课件边呈现相关画面,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 师: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课件定格为静态画面:一叶小舟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身旁放着撑船的竹篙、船桨,俩人中间还放着一把撑开的小伞。学生伴着音乐静心细想画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慧调皮”。 (1)师: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情愿为我们描绘一下 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预设】生:一天,诗人杨万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河边长着的深绿色的芦苇上,间或停留着一两只翠鸟,它们喳喳地叫着,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美丽。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这时,他望见了另一只小船在行驶,船上悠闲自由地坐着两个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一个穿红肚兜,机智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他俩撑着船儿渐渐地前进。划了一会儿他们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自己则无忧无虑地坐在船上,接着说说笑笑。诗人望见了,很惊奇: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噢!原来是那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的,怪不得不下雨还打伞呢! 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慧调皮”,感受童真童趣。 (1)师: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殊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生:“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指读) (2)师: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预设】 生:“收篙、停棹、坐船”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因为,划船出行的他们把船划到河中时,竟然把撑船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不再划船了,而是嘻嘻哈哈地拿出了一把雨伞撑开放在船中,让我感受到俩小童天真可爱。 师: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读第一、二行) (其他预设学生活动略) (3)师: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调皮聪慧。) 【预设】 生:划船太累了,怎么才能省力?不如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风吹了伞,不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师:真是调皮聪慧的孩子! 生: (4)师: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品尝童趣) 【预设】 生:这俩个小孩尽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慧,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生:看到他们做的这件好玩的事,我也想起曾经的一件趣事 (5)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烂漫、调皮聪慧吧!(生读第1、2、4行,师读第3行。) (二)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许、宠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伴着音乐,课件再次呈现静态画面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小伞放船上。诗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 师: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生: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师:孩童的异样之举让诗人怀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预设】 (1)生: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样的行为,就起先更仔细地视察、思索,结果茅塞顿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3、4行,读出心中的茅塞顿开吗? (2)生:可能是干脆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缘由讲给他听的。 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异,孩童的稚气、调皮、聪慧。(可先指读,再齐读。) 师问:“怪生无雨都张伞,” 生答:“不是遮头是使风。” 3.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 生:或许他对俩小童的宠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慧伶俐赞许有加。 生:他或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好玩的事。 生: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 4.师: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赞扬!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 1.师: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慧,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溢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奇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溢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 2.师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相互佩服的挚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簇新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爱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特别擅长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3.师: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 【预设】 生: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慧顽皮的天性写活了。 生:“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缘由后的茅塞顿开,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好玩的心理。 师评价:同学们的品读实力真强!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会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师:来,就让我们选择喜爱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活灵活现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 (学生选择喜爱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 5.师:美妙的童趣令我们深深沉醉。其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晴明风日雨干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相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欢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支配:3课时 课前打算: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爱好。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好听的歌,是一幅幅漂亮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奇妙的诗,只要专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很多美妙的事。今日,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相互正音。 (留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光明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沟通读懂了什么? 3依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隐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开心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沟通。 4全班沟通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老师加以引导:(诗人憧憬安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逍遥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留意读出诗歌表现的逍遥自在、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其次课时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留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留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拦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气。 6全班沟通,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气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调皮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爱孩子吗?你喜爱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乐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淘气事,怎能不喜爱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淘气,感受那悠然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确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确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慧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宠爱和赞许。)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宠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长。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依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颂,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原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闻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留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沟通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密切和谐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探讨理解句子意思,全班沟通: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花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相互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爱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美丽,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沉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留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爱好。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美丽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爱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喜闻乐见、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念之时,全部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假如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喜闻乐见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一诗,是张籍的作品。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微环节,特别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忧匆忙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动身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暖和、安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的教学,在肯定程度上存在着困难,若只要让孩子们会诵读,那特别简洁,而困难就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入诗歌本身的意境之中。诗词的学习离不开有效的朗读指导,采纳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识记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5、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诗句的意思。 6、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爱好。 7、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重点】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2、通过细读,感悟“绿”字的妙用。 【学习打算】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长江吗?(到过或没到过)今日老师带你们到长江北岸去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要游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而“京口”这灵秀之地,诗人们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也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王安石,生读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因为“泊”字是多音字) 师: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珍宝,今日又到了边巡游边观赏古诗的时候了。 3、同学们,你们喜爱“瓜洲”的风景吗?你们喜爱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千古绝唱的诗吗? 生:喜爱。 师:看看课文中的图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先去读一读这首名诗吧。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留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中的间、重、还三字的读音”。 3、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 师:读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回答。 生:我觉得诗写得很好,写出了诗人惦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观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二) 1、重点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生:“绿”。 师:为什么? 生:用“绿”字最能表现出勃勃朝气的春天。 师:王安石在写这句时或许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用“绿”字,他或许在推敲着,大家想一想,王安石可能会用到哪些字眼呢? 生1:“到” 生2:“入” 生3:“吹” 生4:“满” 生5:“来” 生6:“戏” 师:大家读读,比较一下,效果相同吗? 生:不同 师:用“绿”最好,老师也同意。这“绿”在诗句应如何说明? 生:“吹绿了” 师:“绿”字原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了什么词? 生:动词 2、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指导把“绿”字读好。 3、能说说为什么喜爱这句诗吗? 生:这句诗写出了江南漂亮的景色。 师:那就和你的小组再相互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小组之间互读、练说。 5、小组代表发言。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望见了一派色调斑斓的秀丽风光。这种“绿”色呢?细致视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诗人放眼望去,望见了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季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知我们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改变)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三、激发学问冲突: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沉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其次家乡。 3、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迫地想回到家乡呢? 4、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5、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心情和急迫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拓展延长学问 1、“每逢佳节倍思亲”,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思念呀!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吧! 2、这短短28个字,呈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家乡的诗人一寸衷肠,更示意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羡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3、同学们,你们接着说说有关思乡的诗词吧! 其次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一) 1、齐诵读泊船瓜洲。 2、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呢?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的思乡之情呢? (二)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留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觉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小组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 1、诗人那深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沟通。 8、引读“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奇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探讨沟通,各抒己见。 13、全班沟通,师引导注意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 1、学生任选一首诗进行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行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行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家乡的惦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留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五感情升华 二、激发学问冲突 1、读一读第今日学习的三首古诗词,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还知道那些古诗词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背诵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再收集一首填在末尾。 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题目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入京春意浓追问明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叙事抒情含蓄感人 长相思纳兰性德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写景叙事倾诉心声 三、拓展延长学问 1、说说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2、说说王安石的其他诗词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进京春意浓追问明月何时还 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意万重 长相思纳兰性德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倾诉心声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1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情愿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至名学生)老师对学生背诵状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织,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水乡(江南)。 3.师生沟通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老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留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分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忱)娇艳欲滴、热忱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实、高雅、温婉、安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衬托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艳丽的江花更红得刺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衬托,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许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

    注意事项

    本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