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于易水送人》教案.docx
古诗诵读于易水送人教案古诗诵读绝句古诗诵读绝句教学目标1、能依据拼音读准“绝、迟、泥、睡”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正确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3、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古诗中4个生字,正确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2、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教具学具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2、沟通,老师小结:是啊,春天的景色是如此绚丽多姿,怪不得千百年来,多数的文人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诗篇。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3、学习生字:绝指名读生字,再给“绝”组词4、简洁介绍“绝句”:“绝句”是古时候一种诗的体裁,一般一首是四句。5、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读正读顺,学习生字。1、听老师配乐感情朗读古诗。2、老师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学生先圈出自己相识的字,不相识的字依据拼音试着拼读。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提示:“融”的读音4、学习生字:迟、泥、睡。提示:“迟”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睡”的右边部分“垂”的笔顺,并留意“横”的长短,可以用声音的凹凸来表示,如:长的横声音响一点,跟老师书空。5把生字放回到古诗中,同桌相互读一读,听一听。6、男女生对读、齐读。三、了解诗意,激发情感,感情朗读。1、师再次配乐朗读古诗,学生闭上眼睛,绽开想象,你仿佛望见了什么?或听见了什么?又或闻到了什么?2、学生自由沟通。3、老师比照古诗,逐句描述诗中美景:春天来了,阳光普照大地,清风拂面,送来了白花的芳香,带来了青草的芳香。河滩上、溪岸边,冰雪溶化了,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快地飞来飞去,正在衔泥筑巢呢!水暖了,沙子也随之暖和起来,漂亮的鸳鸯相依相偎,静静地睡着了。啊,多么明媚的春光啊!4、感情朗读古诗。(1)这么美的景色,谁能通过朗读呈现出来?学生竞赛读古诗,师生一起评一评。(2)表演读古诗。5、合作绘画,进入诗境。小组分工合作简笔画“春景图”。学生可以依据诗意绽开,也可以加上自己想象,并在旁边加上一个词或一句诗作为主题。四、巩固生字,尝试背诵。1、嬉戏巩固所学生字。嬉戏一:听音取卡片。老师选读生字,学生取出相应卡片高高举起,齐读。嬉戏二:叫号认读。嬉戏三:字宝宝回家。出示古诗填空,请学生从黑板上取下适当的字,贴入古诗的空白处。()句唐杜甫()日江山(),春风花草()。()融飞燕子,沙暖()鸳鸯。2、两人合作,表演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五、小结全文,布置作业。1、老师总结:和煦的春风,绽放的白花,如茵的草地,浓郁的花香,诗人杜甫用简简洁单的几笔勾画出了春景的绚丽,加上衔泥筑巢的燕子,悠然自得的鸳鸯,更显出了春天的勃勃朝气。我们反复朗读着古诗,仿佛也沉醉在这迷人的春天中。2、描写春天的诗歌还有许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制作成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大家一起来观赏。教学板书古诗诵读石灰吟 古诗诵读石灰吟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看法价值观: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实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二、老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闻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局的含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特别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似乎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似乎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练读这一句。 其次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显明的比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坚韧。“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雪白的本色,又比方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行在人间的追求。练读这一句。 (3)悟诗情。 师: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经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 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诗诵读渔歌子古诗诵读渔歌子教学目标: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2朗读渔歌子。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绽开想象。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江南春背诵状况。二、学习渔歌子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3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沟通,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4)全班沟通。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老师赐予适当点拨。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老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调原来极其显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覆盖,却又呈现出迷迷漫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三、学习生字1小组内沟通: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2老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四、布置作业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附:板书设计3词两首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2同学之间沟通自学状况。3读一读、背一背。古诗诵读:悯农 古诗诵读:悯农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晰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夫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支配: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夫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夫除草、松土)。 农夫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挚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视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知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夫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夫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细致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夫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夫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3)农夫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夫辛苦劳动的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晰,说通顺。) 、指导朗读。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夫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敬重农夫伯伯的劳动,疼惜粮食。) 、平常你是怎么疼惜粮食的?(正面教化学生,表扬学生中疼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夫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敬重农夫伯伯的劳动,疼惜粮食。 古诗诵读秋思古诗诵读秋思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尝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爱好,感受古诗的美丽。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妙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尝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爱好。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日,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2、古诗诵读约客古诗诵读约客 【教材简析】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在自然亲切中给淡泊悠然的感觉,特殊是最终两句,尤其有余音绕梁之感。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绽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实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约客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所做。 二、老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赵师秀(-)宋代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为筠州推官。诗工五律,微小精炼,有赵诗秀集二卷。(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开头两句“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便点出了时间、地点。时间是六七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于季节。蛙声阵阵,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宁静,这里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美: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喧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在下文中要表现的“宁静”。练读这两句。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子耐性呢而又有几分着急的等着,没事干,“闲敲棋子”,静静的看着闪闪的灯光,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白等待的时间之久。原来期盼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下更显出作者着急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微环节描写,一个“敲”,一个“落”,呼应的那么巧,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练读这两句。 (3)悟诗情。 师: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远,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薄悠然的贴近感。特殊是最终两句,尤觉有余音绕梁之感。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背诵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相识“渔、者、但、君”4个生字。 2了解古诗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 重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媒体录音机、生字卡片 课前打算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二、导入新课 1由“鱼”引出“渔” 2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查出“渔”字的读音,了解意思。 3开火车,读准字音;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4讲解并描述:特地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学习“者”。读准音,意思是“的人”,“渔者”就是捕鱼的人。 5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鱼的人 二、学习诗句,了解大意。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沟通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迥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在品尝着鲜美的鱼,高声笑谈着。 师述: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许很多多的人们,他们都特别爱吃鱼,特殊是味道鲜美的鲈鱼。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 谁来当一回江上往来的客人,赞扬一下鲜美的鲈鱼? 指名朗读前两句诗。 相识新字:“但”,请学生沟通用什么方法相识这个字。 讲解并描述:“但”在这里的意思是“只,仅仅”。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那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 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舟、,想像: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漂浮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相识新字“君”,读准字音“没”。 (“君”引导学生复习刚学过的生字“群”;用部首查字法“君”查“口”字底。 出示句子: 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渔人们的生活真-! (可以填上:真危急啊;真辛苦啊;真不简单啊;真艰难啊!) 4小结: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望见渔人们的生活。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当珍惜。 三、诵读和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所学新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学习为主,教学古诗时我让学生结合画面,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又留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情感看法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溢忧愁的思想感情。学问与技能: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读中感悟,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拨为辅。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溢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介绍作者及建德江。二、教授新课: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1)整体感知: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观赏边理解诗意。(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沟通。(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观赏一下。(假如有不理解的诗句,老师相机点拨)(4)比一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竞赛)(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三、复习巩固:比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四、古诗观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五、课后作业:背诵古诗。 古诗诵读四十田园杂兴古诗诵读四十田园杂兴【教材简析】范大成的四十田园杂兴共六十首,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朝气盎然、景色美丽的田园图画。【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酷爱生活的看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实力。(1)指名读。(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二、老师点拨。(1)知诗人,解诗题。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赞扬。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朝气盎然、景色美丽的田园图画。(2)明诗意,感情读。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正值江南初吓季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洁白洁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起先落花结子了。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白天越来越长,农夫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望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3)悟诗情。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画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美丽,只一句叙事,不干脆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状况,很有意味。(4)朗读全诗。三、练习诵读。古诗诵读滁州西涧古诗诵读滁州西涧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3、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酷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难点: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保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一)、知诗人,解诗题。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二)明诗意,感情读。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2、学习古诗前两行。诗的前两句点明白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师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集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调显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3、学习古诗后两行: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驾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始终是喜闻乐见的名句。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三)悟诗情,师总结。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许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三、课后拓展: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古诗诵读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诵读书湖阴先生壁【教材简析】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奇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会到的无穷乐趣。【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奇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酷爱生活的看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奇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1、今日,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旁边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季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非常观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子恳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二、诵读,明诗意。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驾驭古诗的感情基调)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常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饰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子的亲自栽培。一条愉快的溪水,环围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三、精读,悟诗情。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2.汇报沟通:(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3.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4.描写景物,赞美主子品行,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会到的无穷乐趣。)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奇妙结合的表达方法)6.再次,感情朗读。7.尝试背诵。四、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三下语文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情感看法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妙,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学问与实力:1.相识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教学打算: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竞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2.揭题,今日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2.老师范读古诗。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状况。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菲觅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议,提出不懂的词句。2.老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2.老师范读,学生仿读。3.多种形式朗读竞赛。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悯农 教学目标: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初步培育学生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打算: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老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老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相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圈诞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相互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燥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夫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夫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疼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竞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举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许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情愿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四、课外延长 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诵读于易水送人教案 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