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夹竹桃》第二课时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62187464
资源大小:46.23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语文上册《夹竹桃》第二课时教案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夹竹桃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其次课时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根据巡游的依次,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精确的词汇、恰当的比方、贴切的过渡,呈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漂亮的景色,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爱好,感受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才能;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根据巡游依次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这是一篇培育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实力基础:四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肯定的基础,但在词义句意的理解上还欠缺;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实力不够完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实行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同学老师沟通探讨。 教学目标: 1.相识个生字,会写“殿、廊”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课文美丽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 4.理清课文的叙述依次,学习巡游依次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感受颐和园漂亮的景色和课文美丽的语言,培育学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课时:2课时 资源打算:PPT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运用方式 媒体来源 导入新课 视频 播放 下载 理解课题 图片+文字 播放 下载+自制 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文字 播放 下载+自制 理清依次 文字 播放 自制 学习长廊美 图片+文字 播放 下载+自制 学习万寿山景色美 图片+文字 播放 下载+自制 学习昆明湖 图片+文字 播放 下载+自制 拓展资料 文字 播放 下载 教学过程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万寿山、昆明湖。 2.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漂亮景色,学习作者根据视察依次,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课时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万寿山、昆明湖。 2.学习作者根据巡游依次,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漂亮的大公园颐和园,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巡游依次是:(先巡游长廊,然后来到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我们还领会了长廊的长而美(板书) 走完长廊后,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好宏伟啊,究竟看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18课颐和园,我们赶快翻开书第88页,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吧。 二、领会“佛香阁”壮丽美 1.抬头一看,我们看到了什么?(板书:佛香阁、排云殿) 2.佛香阁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能找出有关句子跟我们读一读? 3.课件出示句子: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屹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指读再指读谁再来读一读(你读得真流利) 4.你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佛香阁的特点吗? 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很高的宝塔(屹立)闪闪发光 5.课件出示: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屹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带括号的词显示不同颜色) 从“屹立”一词,我们感受到了佛香阁的壮丽,整个佛香阁是多么壮丽呀!(板书:屹立) 6.那排云殿是怎么样的? 课件出示: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7.这排云殿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自己再读读。 一排排,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一排排”,可见排云殿的占地面积之大。“金碧辉煌”可见排云殿是那么的华丽,那么的光芒耀眼。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这句读一读。 8.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屹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它屹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是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同学们请看,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书上那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产生悬念,很想知道是什么,感爱好。也突出了佛香阁、排云殿的美。) 9.课件出示仿写句子: 政务大楼中心屹立于石泉县城的春潮广场上,是一座15层的高楼。 仿写:,那就是政务大厅。 10.想象我们此刻正在万寿山脚下,让我们把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读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师生合作读) 三、对话文本,细品语言 佛香阁、排云殿可真美呀,那登上万寿山,又将会有什么样的美景呈现在眼前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把作者描写的景色用“”画出来。 (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昆明湖、游船、画舫、城楼和白塔。) 1.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望,看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你最喜爱哪一处的景色?重点品读第2、3、4句。 2.课件出示其次句:(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1)还有谁喜爱这句,请你读一读。 (2)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带括号的词显示不同颜色) (葱郁:说明树木茂密,很绿。有黄色、绿色的屋顶,朱红的宫墙,五彩缤纷,色调斑斓,很美。) (3)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 师小结:要把句子读出美感来,我们应当在朗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留意“美”的词语。语速和语调还要有快慢、凹凸之分。 (4)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3.还有喜爱的景色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4.课件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从这个比方句中,你感受到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字体显示不同颜色) (2)、还有哪一句话也体现了昆明湖静的特点? 课件出示: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静是怎么样的?你能想象读一读吗? (4)谁能感受到昆明湖静静的美?请你读一读。 (5)谁还能带我们再次观赏这静静的美?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静静的昆明湖。书上的黄色泡泡提示我们,“滑”字用得好,能把它改为“划”吗?(同桌探讨) (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速度特别慢,使湖面保持安静。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用力挥浆使船前进,水漾起水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安静。) (6)、指读课文。 谁能带领我们观赏这样的美景,把第4自然段读一读? 5.从万寿山下来,我们就来到了昆明湖,在湖上,我们看到了一座特殊的石桥,这石桥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读第5自然段,把描写石桥的句子用“”画出来。 (1)课件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指读再指读 (2)、这座桥有什么特点? 十七个桥洞上百根石柱上百只狮子姿态不一 (3)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这座桥很美,古代劳动人民特别宏大,充溢着才智和才能) (4)请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吧。 (5)现在,让我们观赏一下各种姿态不一的狮子图片吧。 你能够想象出这些石狮子各种不同的姿态吗? 课件出示: 拓展练习: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在颐和园里,除了精致的长廊、壮丽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外,还有很多的景色,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7.回顾巡游依次,理解移步换景法。 课件出示五句话,让学生找出动词。 四、拓展延长 1.拓展资料。(课件出示) 2.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颐和园真是太美了,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傲慢、骄傲) 五、总结: 今日,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奇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傲慢骄傲。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真正去颐和园游赏一番。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按巡游依次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写一处后柳的景点。 3.搜集更多的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感受颐和园的美。 板书设计 长廊:长、美(抓特点) 颐和园(漂亮大)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高美 游记昆明湖:静绿比方 巡游依次十七孔桥 移步换景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其次课时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其次课时教案设计 其次课时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会了老舍先生笔下那特性格怪异的大猫,那么谁能用概括一下大猫的性格特点? 填空:它既(),又();既(),又();既(),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由复习导入新课,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学问,又可以引起学生的主动思索,利于学生将新旧学问学问间的连接起来,从而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品读观赏,体会小猫的可爱。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索:哪句话最能概括小猫的性格? 课件出示:“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学生读这一句 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过渡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 为什么用了一个“更”字?这说明白什么呢(小猫更惹人宠爱) 【设计意图】(要培育学生发觉、探究、解决问题的实力,就要使教学过程应由传统的传授学问变为学生发觉信息、捕获信息、探讨问题、增长学问的过程。)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从哪看出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呢?划出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汇报,沟通 出示重点词句:玩鸡毛、线团-没完没了 摔跟头-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境况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渐渐驾驭语文的学习方法。) 4、课件出示:小猫玩耍里的场景。多调皮的小猫啊!面对这只小猫作者没有责打而是满心的宠爱,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了?理解“生气勃勃”并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画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看法,能主动主动把爱好、留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篇,情感升华。 1、结合板书,梳理全文。 作者在写大猫和小猫的时候,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了哪些事例来写详细的呢? 2、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长和开放。学以致用,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本,在结尾之处,设计课堂小练笔,既能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学生的实力得以运用和提高)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其次课时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其次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尝精炼精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平安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酷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打算: 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四、课时设计:2课时。本节为其次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文主要讲解并描述了科学家通过(),解开了蝙蝠隐私,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解决了飞机()的问题。 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活的飞行本事。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平安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事肯定很厉害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事超群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 3、边边说明什么?你能说个句子吗? 4、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活地避开。这里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强调了什么吗?你能试着说一句话吗?在说完之后同学们说一说它强调了什么。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获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活地避开。) 5、指导朗读。 蝙蝠夜行的本事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钦佩、佩服)全班齐读 6、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莫非他的眼睛特殊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晰全部的东西吗? 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原委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节课的预习作业,把你填好的试验报告单在小组内沟通一下,有问题的地方大家再探讨。 1小组探讨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探讨完成)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3汇报沟通。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白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其次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依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晰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白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5)仅仅这三次试验能证明这个结论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觉少了什么? 你能说出协作在字典中的意思吗?在这里去掉行吗?为什么? “协作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行的。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隐私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究竟它们是怎样协作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究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协作的?哪位同学来说说。 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里发出_;_一遇到_就_蝙蝠的()里,蝙蝠就立即变更飞行的方向。 老师边听学生填空,边在黑板上画出简洁的蝙蝠飞行原理图。 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隐私就是用嘴和耳朵协作,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隐私,科学家简单吗?(不简单)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探讨,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私。 科学家经过反复探讨,最终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隐私。 C从“反复、最终”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觉了蝙蝠飞行的隐私,并仿照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原委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嬉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师:同学们太聪慧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 六、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独创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平安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许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独创,你们搜集到了吗?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用“人们从()身上得到启发,独创了()。”的句式来说。 我从()身上得到启发,想独创()。 七:作业布置: 师:回顾全文,科学家发觉问题(第1、2段),提出疑问(第3段),在经过试验解决问题(第4、5、6段),最终得出两种事物的联系(第7、8段),让读者一目了然就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课下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独创。 教学反思 依据新的教学设计我又在两个班进行讲课,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主动探讨填写的试验报告单,由于报告单由三次试验的三行改成四行,学生探讨更是热情,而且大都能说出老师为何又设计了四行。小组活动有序、省时,为下面的学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在说、画、讲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也显得简单多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其次课时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其次课时教案其次课时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二、品读文本,深化感悟过渡:课文的哪些段落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长城是个宏大的奇迹呢?同学们一边自由朗读一边画线批注。(一)品“长”,感悟气概。指名学生读句子,简要说感受。1.感受气概,理解崇山峻岭、蜿蜒回旋(1)图片理解崇山峻岭。(2)动作理解蜿蜒回旋。(3)指导朗读,读出长城的气概。2.感受“长”(1)抓关键词“一万三千多里”,理解长城的长。(2)出示长城地图,了解长城跨越省份,直观感受长城之长。(3)指导朗读,读出长城之长。3.回来“奇迹”。师:这样长而又有气概的长城,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宏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宏大的奇迹。”(二)品结构,感受奇妙。1.再读文本,找长城“奇迹”之处。出示句子“这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实,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城的。”2.合作学习,了解结构。(1)小组长带领完成学习单长城学习单A、按课文内容填空:_铺着方砖,非常平整,像很宽的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_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眺望口和射口,供眺望和射击用。_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B、画出长城垛子示意图,并将下列名词填入图中(“城墙外沿”“垛子”“眺望口”“射口”“城台”)(2)沟通学习单,上台填表,提出视察方法,感受构造精致。(3)了解从整体到局部的介绍事物写作方法2.视察图片,知其设计奇妙(1)视察垛子,想象一下,在斗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2)你来评评这样的设计如何?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奇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实的身躯,一次次地抵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3.回来“奇迹”师:这又让我们再次由衷地赞美齐读“这样气魄宏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宏大的奇迹。”(三)品“才智”,体验宏大1.朗读第三自然的第一句,体会作用。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用词精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宏伟气魄所震撼,民族骄傲感和酷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站在踏着抚着”是承接上文;“很自然”是引起下文。)2.走上长城,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联系上文,为什么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在视察到长城的宏伟坚实之后,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古代劳动人民产生赞美之情,所以)3.作者以什么为例,说明修筑长城的艰辛的?(条石)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一是多;二是重;三是无运输工具;四是山陡。)总结:修筑万里长城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付出血和汗,而且要有非凡的才智和创建力。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长城宏大,古代劳动人民更宏大。)4.指名读第三句话,并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才智,才凝聚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多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简单。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美之情。)(四)赞美长城,抒发情怀1.齐读第四自然的。2.为什么说长城的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宏大奇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是长城“长”而“高大坚实”又“气魄宏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宏大的奇迹。)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今日,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让我们巡游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美了长城。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羡它的磅礴气概。2.设计者太宏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世界各国人民对长城的赞美)同学们,面对这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确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表达出来。3.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理解和感受了长城的宏伟气概以及高大坚实。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四、作业布置背诵自己喜爱的内容。板书设计17.长城宏大的奇迹远近整体部分(长、宏伟)(高大、坚实)附:相关链接1.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相互防卫,都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卫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卫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课文中描写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八达岭、居庸关一带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气魄宏伟。)2.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军都山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它东连永宁,西接宣化,南达北京,北连延庆,因“路从今分”,四通八达,故有此名。联合国与长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2年,联合国为教科文组织所推动的“世界遗产”运动发行了一套邮票,共6枚,图案是6个国家的名胜古迹,中国长城是其中之一。这套邮票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各发行两枚。长城票在纽约发行,1992年1月24日首发。许多国家都向联合国赠送过代表本土的礼物。我国政府于1974年赠送给联合国的巨幅长城挂毯,现挂在联合国大厦安理睬代表休息厅。3.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设计者太宏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只有一个宏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宏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长城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奇迹之一,的确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立长城时须要什么样的才智和力气。(美国前总统里根)4.词语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用以掩蔽)眺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用以眺望)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崇,高。峻,陡。岭,山。蜿蜒回旋:长而曲折地延长。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回旋,回绕曲折。凝聚: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文中指“形成、建成”之意。眺望: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察视敌情。相互呼应:一互一应进行联系。呼,呼应。应,答应、回应。屯兵:驻扎军队。堡垒: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实建筑物。比方难以攻破的事物或不简单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人。5.多音字垛:du(城垛、垛口);duò(草垛、垛草)应:yn(应当、应当);yìn(呼应、答应)应:yn(应当、应当);yìn(呼应、答应)四年级上册猫其次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猫其次课时教案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检查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感悟第一段 1.理清层次 (1)师:这部分的第一句概括地说它的性格特点是“怪异”,并在“怪异”前面加上“实在”一词。“怪异”跟一般状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惊诧。“实在”,的确。“实在有些怪异”就是说的确有些怪异。 (2)那么,老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猫的怪异性格的?划分层次。 第一层(1):写猫醇厚、贪玩,但尽职。 其次层(2):写猫兴奋与不兴奋时迥然不同的表现。 第三层(3):写猫“什么都怕”,但又很“威猛”。 2.品悟第一层 (1)从三个方面写猫的性格怪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先写它醇厚是详细表现,再写它贪玩,最终写它很尽职。) (2)从哪里看出它醇厚,你能读读吗?(“说它醇厚吧什么也不过问。”)“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明什么?(确定它“醇厚”。)“有时候”说明什么?“成天睡大觉”是说什么?(爱静不爱动,似乎很懒散。)“无忧无虑,什么也不过问”说明什么?(安闲自由,很,不惹人厌烦。)从它醇厚的详细表现可以看出它有什么特点?(和顺,驯良,与世无争。)注:驯良和顺和善。驯,顺服的;和善。 (3)谁来读一读描写它贪玩的语句?(“可是不回家呢?”)“出走”是什么意思?(出去玩)“一天一夜”说明什么?(是说长时间呆在外面,连家也给忘了。)“任凭不愿回来”说明什么?(说明它在外面玩起来什么也不顾了。) (4)它又是怎样尽职的呢?“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说明什么?(等待的时间长。)“非不行”说明什么?(抓老鼠的耐性和决心。) (5)重点句子理解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怪异。 (“怪异”是指跟一般状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惊诧,在本文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作者详细叙述了“怪异”的三个方面:一是有时特殊醇厚,有时又特殊贪玩,有时又特别尽职;二是兴奋时极其温顺,不兴奋时又极其冷漠;三是有时无比英勇,有时又无比胆小。这样极端冲突的表现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只能称其怪异。课文中还有“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以及“任凭谁”“的确”“非不行”“比谁都”“无论谁”“什么都”等一些表明极端说法的词语,也体现出猫“实在有些怪异”的性格特点。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宠爱之情。) 任凭谁怎么呼喊,它也不愿回来。 (“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大快朵颐。) 它屏息注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行! (“屏息注视”指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屏,抑制;凝,留意力集中。课文通过写猫工作时仔细负责,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有意地抑制呼吸,全神贯注地看,下定决心地等,来突出它是多么尽职;“非不行”,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性,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3.品悟其次层 (1)猫兴奋时有何特点?(温顺可亲)它的温顺表现在哪些方面? (动作温顺可亲:蹭、抓、跳、踩; 叫声温顺可亲: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改变多端 不叫:呼噜解闷) “几朵小梅花”指什么?为什么不说脚印?(对猫的宠爱)哪几个词是说“丰富多腔地叫唤”?为什么不用“咪、咪叫”?(说明作者视察细致和对它的宠爱。) (2)不兴奋时表现怎样?读有关语句。 理解“它若是不兴奋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这句话用“无论也”,写出了猫在不兴奋时极端冷漠的表现,与“任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小结:写两种表现时前者详细细致,后者概括。写两种冲突的性格时,用一个“若是”把两者联系起来。 4.品悟第三层 (1)默读,这层写猫的哪两方面的特点?(胆小、英勇)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2)猫什么都怕,又那么英勇,这说明什么?(性格怪异) 三、课堂总结 1.说说猫有哪些怪异性格? 2.师总结。 四、作业布置 背诵自己喜爱的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其次课时教案解析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其次课时教案解析其次课时一、品尝领悟第一、三段1.齐读第一、三段2.领悟:(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白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美丽;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巡游那里的美景。)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漂亮,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二、品尝领悟其次段1.过度语: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巡游,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详细介绍。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依次叙述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巡游依次。)2.划分层次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其次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思索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终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终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2)根据上述给其次自然段分层。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其次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详细数字表现长廊的长。)(4)怎样讲长廊的“美”的?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白什么?(总共有8000多幅彩画。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姿多彩,这是一种艺术美,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绚丽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才智。)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白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长年都有盛开的鲜花,这是环境美。“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白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白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5)小结: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廊的长和美之特点,其美包括艺术美(彩画美)和环境美。4.研读领悟第3、4自然段(1)指名分节朗读3、4自然段,思索介绍万寿山时,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丽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漂亮景色。)(2)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说明其雄伟壮美,建立精致。)(3)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对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由近及远: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4)为什么说“大半收在眼底”?(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看,能把前山的景色看得清清晰楚,后山还有些还有些景色看不到,所以说“大半收在眼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