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docx
-
资源ID:62190177
资源大小:15.7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docx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A R 179 G 479 G 627.8 1000-9817(2009)02-0161-02 健康教化;人员素养;资源安排;学生保健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与生活方式亲密相关的慢性疾病渐渐成为威逼人们健康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新状况,2007年5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加强全民健康教化,主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作为近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同年卫生部又制定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并于2008年1月公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学问与技能(试行),详细指导我国健康教化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深化开展。 学校健康教化是健康教化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学校健康教化开展状况并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健康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健康学问和健康行为习惯。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应如何开展健康教化,以适应培育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目标要求,这须要仔细分析当前学校健康教化中存在的问题,精确把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详细内涵,对学校健康教化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利用,不断推动学校健康教化工作的开展。 学校健康教化在培育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素养是个体具有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推断和确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实力1。 健康教化是通过有安排、有组织的系统教化活动向个体或群体传播健康学问,使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并促使人们自愿接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消退或削减影响健康的危急因素,降低发病率、死亡率,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削减和消退健康不公允的有效方法2。而学校健康教化又是健康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为对象,针对其学习、发育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安排的健康学问和技能的传播教化活动,在培育国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习惯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详细表现在:(1)学校健康教化的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强,简单形成稳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习惯并终身受益。(2)健康教化最适于在群体生活的人群中开展。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化、驾驭生活和工作技能的场所,受教化者和实施教化者都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学校本身的特点使其成为健康教化发挥最大作用的场所。(3)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健康教化所获得的健康学问与技能,能最大限度地向家庭和社会辐射,帮助其家庭及社区其他成员获得健康学问、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促进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 2 学校健康教化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教化结合的可行性 2.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学问技能的详细内涵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学问与技能分为基本学问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部分,以健康理念和行为为切入点,确定了66条可通过健康教化干预、针对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学问与技能,其主要内容涉及个人卫生习惯、合理养分、环境卫生、常见疾病的预防、心理卫生、急症自救与互救、用药学问、健康技能8个方面。 2.2 学校健康教化内容体系 我国学校健康教化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体基本解剖生理学问、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合理养分与健康、环境卫生与健康、体育运动与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平安与意外事故损害的预防、心理卫生、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化、急症自救与互救、用药学问等11个方面,并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特点,有选择、由浅入深地支配教化内容。如小学重点加强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养成,中学加强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学问教化,高校注意加强高校生自我保健实力与意识培育以及性心理与性卫生教化,以订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行为为重点。 2.3 学校健康教化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内容体系比较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所涉及的健康基本学问与技能均包含在学校健康教化内容体系之中。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加强调疾病预防、养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与理念、合理用药方面的学问和技能,注意健康理念和好用健康技能的培育,但对支持这些理念与技能的基础学问没有过多涉及。同时,学校健康教化内容体系中的人体解剖生理、体育运动与健康、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以及性心理与卫生等学问技能在其中也没有详细反映。 可以说,学校健康教化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学问与技能规定的内容为新时期我国学校健康教化工作重点指明白方向。 3 当前学校健康教化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学校应当把健康教化纳入教学安排。一般中小学必需开设健康教化课,一般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化选修课或者讲座。学校应当开展学生健康询问活动。”但就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化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及城乡差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开课率和课时支配达不到学校健康教化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国学校健康教化始终沿用体育与健康结合的课程开设模式,学校健康教化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另一方面,在课程开设上并没有硬性规定,只是要求“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要求开设每周至少1学时的健康教化课,而尚无条件者,激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化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化课。”另外,在内容结构上缺乏对健康教化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相识,局限在体育教化中理解健康教化,同时夸大了体育在学校健康教化中的作用3。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起先试行,更是从课表中撤消了对学校健康教化课时的规定,健康教化课采纳渗透、整合的方式来体现。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校健康教化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干脆导致学校健康教化不被足够重视4。 二是缺乏专业的健康教化师资,教学效果较差。虽然我国学校健康教化专业师资的培育始于20世纪80年头,但迄今我国培育健康教化专业人才数量少,且主要集中在各类疾病预防限制中心与卫生防疫站,出现学校健康教化无专业师资的尴尬局面5。目前学校健康教化师资主要由学校医务人员、体育老师、生理卫生老师,以及通过简洁培训的班主任或辅导员担当。这种非专业师资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体育或生理卫生老师缺乏系统医学学问背景,对某些健康学问领域(如传染病防治)的教学显得捉襟见肘,牵强应付;而另一方面学校医务人员虽有丰富的专业学问,但又缺乏必要的教化教学技能,达不到志向的教学效果,况且大部分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根本没有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6。 4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提升与学校健康教化资源整合利用 培育和提升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须要仔细对待学校健康教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整合利用学校健康教化资源,提高学校健康教化的质量和水平。 4.1 加强学校健康教化独立学科体系建设 20世纪90年头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健康教化内容体系。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赐予学校健康教化独立的学科地位,导致学校健康教化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实施。 学校健康教化课程应当是整个学校教化中不行缺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阅历值得学习和借鉴。早在1995 年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就发布了国家健康教化标准,美国大多数州在该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特地的学校健康教化课程体系,并强调通过实施综合健康教化(政府、社区、学校、家庭以及同伴等共同参加) 实现教化目标3。 要实现学校健康教化的健康发展,必需赐予其独立的学科地位,建立稳定的课程体系。学校健康教化课程的目的是从知、信和行的统一中,让学生驾驭健康学问,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健康发展。 4.2 加强学校健康教化师资的整合利用 就短期而言,要变更学校健康教化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应注意加强现有师资的整合利用。学校医务人员、体育老师、生理卫生老师、班主任或辅导员是实施学校健康教化工作的骨干,加强他们学校健康教化学问培训,是实现短期健康教化师资培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建立完善的学校健康教化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健康教化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提高培训质量。其次,各级政府教化卫生部门及学校应把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安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学校健康教化师资的专业水平,建设一支以专职老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长远看,国家应充分考虑学校健康教化的实际状况,探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师资培育体系。 在长期学校健康教化实践中,笔者发觉,提高体育老师学校健康教化实力是实现学校健康教化师资专业化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师资队伍的长期稳定,同时又有利于削减老师的闲置问题,加速健康教化专职老师的培育速度。体育教化专业人才培育课程体系与学校健康教化有着亲密的联系,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化专业都开设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学校卫生学等与健康教化亲密相关的课程。但由于在学生实力培育上缺乏与学校健康教化的结合,体育教化专业学生在胜任学校健康教化工作实力方面还存在肯定的差距。因此,激励高校体育教化专业面对学校体育健康教化的须要,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作必要的调整和合理的改革,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学生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心理健康教化方面的理论学习,提升其学校健康教化技能实力,培育出既能担当学校体育教化,又能胜任学校健康教化的复合型专业师资。 4.3 加强学校健康教化内容调整,突出公民健康素养培育 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全民健康教化,主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思想,学校健康教化应在完成基本健康教化内容状况下,重点突出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学问与技能的培育。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学问与技能(试行)提到的健康基本学问与技能多为概念性或结论性的描述,缺乏详细的基础理论支撑。例如其在健康基本学问与理念中提到“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但要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须要了解什么是合理膳食,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膳食,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体育熬炼,为什么要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做到心理平衡等。这些都依靠于在学校健康教化中相关基础学问的传授,真正实现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因此,要实现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培育目标,必需加强学校健康教化的基础性作用,精确把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详细内涵,并对学校健康教化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利用,才能做到学校健康教化与国家健康教化事业的有机结合和整体推动。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学问与技能(试行). 中国健康教化, 2008,24(1):86-89. 2 季成叶,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1. 3 孙雷.美国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健康教化课程改革及启示.体育与科学,2006(5):90-93. 4 谢佩娜.中小学体育老师开展健康教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探讨.搏击.武术科学,2008(4):84-86. 5 俞爱玲.中美两国学校健康教化课程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42-444. 6 张占永. 河北省县级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状况的调查. 体育科学, 2004,23(5):55-57. (收稿日期:200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