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破阵子未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docx
-
资源ID:62190389
资源大小:21.3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下册语文《破阵子未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docx
九年级下册语文破阵子未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反思过段时间就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辛弃疾的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尤为宠爱里面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和陈同甫的关系特别的好,他们有着同样的雄心壮志。相同的志向使得他们惺惺相惜,也促使辛弃疾写下了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此时的辛弃疾因为种种缘由,已经被撤职了。他日日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家中,日日以酒为伴,借酒消愁。可他却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仿佛在半梦半醒中就能回到年少时代。彼时,他率领起义军的兄弟们攻打金军的进犯,真可谓所向无敌,打得敌人一败涂地,闻风丧胆。彼时,他耳中最好听的音乐就是鼓瑟奏出的军乐声,也就是文中的“五十弦翻塞外声”。他眼中最好吃的饭菜就是烤熟之后分给将士们的熟牛肉,也就是文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纵然少盐寡味,也是鲜美无比;纵然音调不顺,也是天籁之音。当时的辛弃疾特殊迫切的希望能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为国家建功立业。就像文中所写的一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是这样的仁人志士却得不到国家的重用,只能偏隅一角,在纸上书写自己的雄心壮志,真让人缺憾。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破阵子未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品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破阵子未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积累豪放派宋词风格作品。 2.理解内容,体会意境,背记默写全诗,体会词旨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重点难点: 1.读出这首词的豪放,背诵默写全词。 2.体会词旨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西上饶的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有一座朴实而又震撼人心灵的墓冢,800多年前的开禧三年(1207),屡遭排斥打击,闲居数十年病逝的辛弃疾,长眠于此,墓道很短,有郭沫若撰并书之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是说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辛弃疾为何会受后人如此赞誉?今日我们学习的这首宋代词人的一首豪放词风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读其词解其人,读其人赏其词。 (设计说明:增加文学色调,强化历史纵深感。) 二读词 1.指导学生朗读 留意读准字音、节奏。这首词应当读出什么特点?为什么?联系题目,请男生诵读。 体会豪放风格。 2.有感情齐读 三读词赏析,并提示学生记笔记,随堂背记。 1.既然这是一首豪放词风的代表作,读整首词,感受哪些地方突出了这一点? 探讨后明确: (1)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在唐代为舞曲,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猛壮丽,有军队“破阵”之意,突出了一份豪壮。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标题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将士们竟然吃“八百里駮”这样的名牛肉只要是杀敌卫国,这又算得了什么?体现了将士的豪迈之情。壮丽,豪迈。 (3)“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 连用两个比方,这两句有实现了对仗。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运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速,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壮烈雄壮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不是。 插入材料协助理解词句。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名稼轩,诞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与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复原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指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样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志向。 豪壮雄心壮志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呼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2.辛弃疾的理想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九年级下册语文破阵子未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破阵子未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1、领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宏大词人之一。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南渡录二卷,窃愤录一卷等。 2、写作背景: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好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探望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从前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3、题解: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集。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挚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二、读词思索: 1、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2、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惋惜白发已现两鬓。 3、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志向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志向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4、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词托名为劝慰挚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记忆犹新之情,以及坚决复原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5、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美。 三、翻译: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打算出征。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惋惜白发已现两鬓。 四、词的结构 醉里挑灯看剑(实写醉态)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虚写梦境) 可怜白发生!(写实现实) 五、如何理解这首词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