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docx
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其次章第一节 分子 第一节分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相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驾驭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分: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物质及其改变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 2驾驭分子的基本性质,敏捷运用分子的学问。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碘、酒精毫升、水毫升。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诊测: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吗? b你想知道在一杯水中放一些蔗糖(白糖),过一些时间,蔗糖颗粒消逝,水变甜了是为什么吗? 目标展示:1使学生相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驾驭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分: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物质及其改变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实力 目标导学: 问:化学是探讨什么? 化学是探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改变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 谈话: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改变分为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探讨,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 演示:碘的升华。 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说明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物质是由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肯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 为什么当我们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很快不见了,水有了甜味,当我们经过施用氨水的农田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一、分子的存在 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运动 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是有间隔的 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 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 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假如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似乎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千克。 (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107米)。 3分子有肯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特别小。 三、分子的概念 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改变,其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改变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留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运用分子的学问说明: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区分,物质热胀冷缩、“三态”的互变等。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试验 引导学生视察未混合,混合后,分别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 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全部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1)空气(2)冰、水混合物 推断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从分子看主要看该物质是同种分子,还是多种分子组成,依此可推断空气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却是纯净物。 问:什么叫高纯硅? 引导学生阅读P29其次自然段,了解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具有肯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在探讨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需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物质里如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而且要求物质的纯度越高越好。 【小结】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有肯定的间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相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运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板书设计】 一、分子的存在: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运动, 2.分子是有间隙的, 3.分子有肯定质量,也有肯定间隙, 三、分子的概念: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或几种不同分子组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如:空气、自然水、浑浊的石灰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或同一种分子构成)。 如: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镁等。 【作业布置】P2914题。 其次章第一节:相识地球教学设计 其次章第一节:相识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化。2、知道地球的大小。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实力目标: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3、娴熟地用经纬网确定随意地点的位置。情感目标:通过人类逐步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化,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态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改变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能够比较具体的描述地球的形态。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实力目标:培育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实力。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相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爱好,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看法的形成。教学重点:1、相识地球的形态,能够描述地球的形态。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育。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实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详细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详细数据要加强记忆。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找学生讲解并描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解并描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激励那些平常留意积累的学生,教化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激励学生勤于思索,大胆假设。学生分组沟通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学生思索、讲故事,探讨,谈看法。 思索,回答、分析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和沟通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觉,须要多方考证,不能简洁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相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态: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留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分(平面、立体)思索、回答沟通让学生正确相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阅历沟通、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分组探讨、达成看法,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把地理学问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学会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实力的培育,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达标反馈出示探讨题:1、人类相识地球的形态主要经验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态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态的地理现象。探讨、沟通、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问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方法归纳人类对地球的相识是经验长期探究,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常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究,用实践相识真理。要勤思索,常体验,在生活中留意视察地理现象,养成思索、视察的习惯。板书设计球的形态是球体人类逐步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对地球形态的证明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其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中学低纬度的划分。实力目标:驾驭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2、驾驭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驾驭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改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态、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作业状况,地球的真实形态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思索、回答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刚好巩固引入新课:地球的真实形态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志向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视察地球仪、思索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究的爱好了解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探讨。相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来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视察地球仪,分组沟通相识地球仪驾驭、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视察相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 组织学生视察地球仪和地图,思索、探讨,随学生的探讨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小组沟通、探讨,完成表格。 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相识。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 视察地球仪的转动演示地球自转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面对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视察老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能直观地视察地球仪的转动。 达标反馈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到黑板上绘制巩固学问内容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小组合作总结培育学生归纳实力方法归纳留意视察,多看地球仪,相识和领悟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分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分。板书设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是假象轴(2)、南极S,北极N(3)、纬线和经线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态半圆圆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别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来线、极圈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娴熟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依据方位确定未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相识。实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实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驾驭学习地理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实力。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读图、识图的爱好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教学难点:经纬网定位,读图实力的培育。学情分析:连续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仪表面的点、线已经很熟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学问,必需坚固驾驭。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教具打算: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学问回忆、思索巩固上节已学学问师生互动1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学生思索、举例 探讨、思索、回答相识经纬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特别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完成21页活动题引导、启发沟通、探讨、合作学会学问,关键在于会用。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总结胜利阅历和失败教训。熬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方法归纳运用学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加深对学问的理解。板书设计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小地球仪的制作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案及练习题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案(1)编号:91、对于空气你知道什么?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设计试验证明它的存在吗? (2)、你会“捕获”到空气吗? (3)、你能证明“捕获”到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吗? (4)、你能将“捕获”到的空气,转移到另一容器中? 2、空气成分的探究:(1)、按课本图21的试验操作,视察试验现象。 (2)、打开止水夹,又视察到什么现象? (3)、依据以上现象,探讨下列问题:A、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B、集气瓶中的水中为什么有红色沉淀? C、依据B的现象,说明白什么? D、依据(2)的现象,说明白什么问题?能否总结出该试验的原理呢? 结论:E、在做这一试验时,有时会发觉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1/5,也会小于1/5,你知道缘由吗? G、用木炭代替红磷做这个试验是否可以,为什么? H、依据日常生活阅历,揣测空气中还有什么物质?你能举出事实说明它们的存在吗? 结论: 混合物:纯净物:【巩固】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1)人呼出的气体(2)净化过的空气(3)液氧(4)稀有气体(5)氦气(6)白酒(7)酒精(8)可乐饮料(9)蒸馏水(10)海水(11)澄澈的泉水(12)澄清石灰水(13)冰水混合物(14)高锰酸钾(15)碳酸氢铵(16)铁丝(17)铜绿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18)加铁酱油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案(2)编号:10【复习】1.下列物质中,纯净物有,混合物有(填序号)(1)人呼出的气体(2)液氧(3)稀有气体(4)氦气(5)酒精(6)可乐饮料(7)蒸馏水(8)海水(9)澄清石灰水(10)高锰酸钾(11)碳酸氢铵(12)铁水(13)铜绿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14)墨水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爱好小组同学选用了实际运用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够的白磷(其性质与红磷相像,在温度为40度时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视察现象。(1)正式起先试验前,该爱好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l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活塞,视察到活塞返回至20mI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2)试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视察到白磷燃烧,并产生。(3)试验后,可以视察到针筒活寒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渐渐向左移到约处A.4mL刻度B、8mL刻度C、l2mL.刻度D.16mL刻度(4)下列三项试验操作,对试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一项是。A.装置有点儿漏气B.白磷的量不足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试验【新课】结合课本和上述复习题(2)推想出剩余气体的性质,简要说明理由。 一、氮气和稀有气体1氮气的性质及用途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二、还人类干净的空气1、污染缘由:2、空气的污染源:3、危害:4、防治:(1)监测空气质量(2)(3)(4)【课堂巩固】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医用酒精B干冰C清爽空气D加碘食盐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4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快速塞紧,装置如图。视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渐渐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复原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需时间min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10070约120l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0约70(1)试验和说明NaCl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2)试验起先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3)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依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5今年3月21日,温州市区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依据下表推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A.优B良C轻度污染D中度污染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