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期末复习实验探究专题训练.docx

    • 资源ID:62194484       资源大小:23.3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期末复习实验探究专题训练.docx

    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期末复习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期末复习试验探究专题训练 1.同学们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之后,进行了以下的试验,请你补充完整。(1)在运用刻度尺测量之前,要先视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并找准 的位置。(2)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要注明测量 否则记录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3)某个同学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4)另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38cm,3.40cm,3.39cm和 3.38cm,该同学所运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进行多测量的目的是 ,该木块的精确长度为(填字母)。A.3.38cm B.3.3875cm C.3.388cm D.3.39cm (5)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如图所示的秒表读数为 s。2.在科学探究:速度的改变试验中,云云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改变试验设计如图甲,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滑下并起先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 tB、tC。(1)该试验的原理是 。(2)试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3)如图甲,小车从 A 到 B 经过的路程为 cm,若 tA、tB、tC 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乙,则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4)试验前必需学会娴熟运用电子表,假如让小车过了 B 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 BC 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5)如图丙,云云分别画了小车从 A 运动到 C 的几个图象,其中与试验相符的是 。(6)B 点是 AC 的中点,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云云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BC 偏 ,她的做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3.在视察吉他、二胡等弦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相同的条件下,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以及材料有关。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琴弦,其规格分别如表: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 30 0.5 D 钢 40 0.5 E 尼龙 40 0.5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琴弦,其规格分别如下表所示:(1)假如小雨为了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与材料的关系,可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探讨 (2)假如小雨选择编号为 A、B 的琴弦,那么他可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与的关系。(3)假如小雨选择编号为 C、D 的琴弦,那么他可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他这样的选择。(合理,不合理),缘由是。(4)小明在这个探究试验中,采纳的探讨方法是 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丽和叶子姐姐一起做了下面的试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视察到,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由此得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上题中的探究结论,叶子姐姐用手用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试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试验既能说明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觉,并由此推理可知: 。(5)如图,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留意钢尺振动的,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觉钢尺振动的越来越 ,音调越来越 ,此试验表明:物体振动的 越大,音调越高。5.下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试验,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依据试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改变的图象,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依次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试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在加热的过程中,冰熔化之前吸热温度(选填上升、不变、降低); (3)如图丙中(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验了 min; (4)若加热足够长时间,最终两支温度计示数(选填最终相等、B 始终高于 A)理由是 。6.小伟在做视察水的沸腾试验中,运用的试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请指出试验中的错误操作会使温度计的示数偏(选填大或小)。(2)订正错误后,下表是小伟记录的试验数据,从记录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则造成水的沸点低于 100的缘由可能是当地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 1 2 3 4 5 6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3)小伟视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状况如图(a)(b)所示,则水沸腾前的状况是 (选填序号a或b)。(4)小伟依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乙)中图线 a 所示,但是觉得试验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小伟采纳削减水的质量的方法,则水温柔时间关系大约变成图线 ;而同组的小王则采纳提高水的初温的方法,则水温柔时间关系大约变成图线 (两个空格均选填b、c、d)。(5)另一同学用一玻璃片把烧杯紧密盖住,则水的沸点将 (选填上升、不变或降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 4000m 以上,鸡蛋很难煮熟,为了节约燃料我们可以运用这一器具解决问题。7.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 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纸板 ENF 的作用是。(2)正确操作试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得到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耀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请在图丙上画出反射光线。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试验装置,图中 A、B 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1)选用透亮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亮的特点,便于 。(2)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 3cm 处,小明沿垂直板面方向将 A 以 3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 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 B 与 A 相距cm 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蜡烛 B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 B 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4)小明把蜡烛 A 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会发觉蜡烛 A 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试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 MN 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状况: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cm 刻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楚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将凸透镜重新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若将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觉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时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楚的像。(5)小明在光具座 70cm 刻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这两个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也可以视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生活中的(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10.在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试验中,老师分给两个试验小组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探究,其中第一组拿到的是盐水,其次组拿到的是几块大小不等的石块(不吸水)。(1)第一小组首先用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他们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取下两边的橡胶垫圈后,发觉刻度盘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调整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摇摆的幅度相同为止。(2)完成调整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5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正确读数后计算出盐水的密度。老师指出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 。(3)其次小组在测量完石块质量 m 后,发觉由于他们拿到的石块都比较大,无法干脆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请你帮助他们将下面测量方案补充完整。在烧杯中装满水,用调整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与水的总质量 m1; 将烧杯取下,用细线系住石块并将其放入烧杯内水中,等烧杯内的水不再溢出时,将石块留在烧杯中,用抹布将烧杯外的水擦干; 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的总质量 m2。则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用 m、m1、m2 和ρ水表示)。(4)各小组依据测量结果作出物体 V-m 的关系图象,老师将各组图象叠加到一起分析,如图丙所示。在评估试验时,图丙中属于其次小组试验数据的图线是 (填甲或乙),你的理由是。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期末复习试验探究专题训练答案 1.同学们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之后,进行了以下的试验,请你补充完整。(1)在运用刻度尺测量之前,要先视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并找准 的位置。(2)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要注明测量 否则记录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3)某个同学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4)另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38cm,3.40cm,3.39cm和 3.38cm,该同学所运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进行多测量的目的是 ,该木块的精确长度为(填字母)。A.3.38cm B.3.3875cm C.3.388cm D.3.39cm (5)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如图所示的秒表读数为 s。答案:(1)分度值;零刻度线;(2)单位;(3)B;(4)1mm;减小误差; D;(5)秒; s; 337.5。2.在科学探究:速度的改变试验中,云云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改变试验设计如图甲,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滑下并起先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 tB、tC。 (1)该试验的原理是 。(2)试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3)如图甲,小车从 A 到 B 经过的路程为 cm,若 tA、tB、tC 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乙,则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4)试验前必需学会娴熟运用电子表,假如让小车过了 B 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 BC 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5)如图丙,云云分别画了小车从 A 运动到 C 的几个图象,其中与试验相符的是 。(6)B 点是 AC 的中点,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云云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BC 偏 ,她的做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答案为:(1)v=s / t; (2)小;时间;(3)40.0;0.2;(4)小;(5)B;(6)小;错误;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 A 到 C 的过程中通过 B 点时的速度不为 0;小车通过 AC 段的时间与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BC 段的时间,因此她的方案不正确。3. 在视察吉他、二胡等弦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相同的条件下,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以及材料有关。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琴弦,其规格分别如表: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 30 0.5 D 钢 40 0.5 E 尼龙 40 0.5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琴弦,其规格分别如下表所示:(1)假如小雨为了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与材料的关系,可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探讨 (2)假如小雨选择编号为 A、B 的琴弦,那么他可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与的关系。(3)假如小雨选择编号为 C、D 的琴弦,那么他可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凹凸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他这样的选择。(合理,不合理),缘由是。(4)小明在这个探究试验中,采纳的探讨方法是 答案:(1)D、E;(2)横截面积;(3)不合理;因为没有限制材料相同;(4)限制变量法。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丽和叶子姐姐一起做了下面的试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视察到,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由此得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上题中的探究结论,叶子姐姐用手用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试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试验既能说明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觉,并由此推理可知: 。(5)如图,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留意钢尺振动的,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觉钢尺振动的越来越 ,音调越来越 ,此试验表明:物体振动的 越大,音调越高。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振动;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幅;放大音叉的振动;(2)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3)空气;能量;(4)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5)快慢;快;高;频率。5.下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试验,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依据试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改变的图象,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依次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试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在加热的过程中,冰熔化之前吸热温度(选填上升、不变、降低); (3)如图丙中(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验了 min; (4)若加热足够长时间,最终两支温度计示数(选填最终相等、B 始终高于 A)理由是 。答案:(1)从下至上;(2)-4;上升;(3)A;4;(4)最终相等;烧杯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石蜡和水不能接着吸热。6.小伟在做视察水的沸腾试验中,运用的试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请指出试验中的错误操作会使温度计的示数偏(选填大或小)。(2)订正错误后,下表是小伟记录的试验数据,从记录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则造成水的沸点低于 100的缘由可能是当地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个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 1 2 3 4 5 6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3)小伟视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状况如图(a)(b)所示,则水沸腾前的状况是 (选填序号a或b)。(4)小伟依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乙)中图线 a 所示,但是觉得试验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小伟采纳削减水的质量的方法,则水温柔时间关系大约变成图线 ;而同组的小王则采纳提高水的初温的方法,则水温柔时间关系大约变成图线 (两个空格均选填b、c、d)。(5)另一同学用一玻璃片把烧杯紧密盖住,则水的沸点将 (选填上升、不变或降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 4000m 以上,鸡蛋很难煮熟,为了节约燃料我们可以运用这一器具解决问题。答案:(1)大;(2)98;小于;(3)b;(4)b;c;(5)上升;高压锅。7.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 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纸板 ENF 的作用是。(2)正确操作试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得到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耀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请在图丙上画出反射光线。答案:(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如图 。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试验装置,图中 A、B 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选用透亮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亮的特点,便于 。(2)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 3cm 处,小明沿垂直板面方向将 A 以 3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 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 B 与 A 相距cm 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蜡烛 B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 B 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4)小明把蜡烛 A 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会发觉蜡烛 A 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试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 MN 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状况: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答案:(1)像的位置;(2)18;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不能;虚;(4)不变;(5)A。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cm 刻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楚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将凸透镜重新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若将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觉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时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楚的像。(5)小明在光具座 70cm 刻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这两个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也可以视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生活中的(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35;放大;(4)右;(5)望远镜。10.在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试验中,老师分给两个试验小组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探究,其中第一组拿到的是盐水,其次组拿到的是几块大小不等的石块(不吸水)。 (1)第一小组首先用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他们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取下两边的橡胶垫圈后,发觉刻度盘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调整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摇摆的幅度相同为止。(2)完成调整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5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正确读数后计算出盐水的密度。老师指出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 。(3)其次小组在测量完石块质量 m 后,发觉由于他们拿到的石块都比较大,无法干脆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请你帮助他们将下面测量方案补充完整。在烧杯中装满水,用调整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与水的总质量 m1; 将烧杯取下,用细线系住石块并将其放入烧杯内水中,等烧杯内的水不再溢出时,将石块留在烧杯中,用抹布将烧杯外的水擦干; 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的总质量 m2。则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用 m、m1、m2 和ρ水表示)。(4)各小组依据测量结果作出物体 V-m 的关系图象,老师将各组图象叠加到一起分析,如图丙所示。在评估试验时,图丙中属于其次小组试验数据的图线是 (填甲或乙),你的理由是。答案:(1)右;(2)32g;偏大;烧杯中的盐水不能全部倒出,测得盐水的体积偏小;(3)ρ= mρ 水 / m+m 1 −m 2;(4)乙;石块密度比盐水大,由图象知,质量相同时,乙图线的体积小,密度大。

    注意事项

    本文(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期末复习实验探究专题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