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课堂教案.docx
-
资源ID:62194771
资源大小:21.3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课堂教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课堂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2.小组合作探讨,感受本文说理的清楚透彻、语言庄重又敏捷的特点。(难点) 3.结合生活阅历,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生在世,总是苦乐掺杂,苦痛与欢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谈谈,你觉得人生最苦是什么?人生最乐又是什么? 2.今日,看看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字词积累 (屏显:揽失意契约强调:契约悲天悯人) 三、知人论世 (屏显: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四、自学任务一 1.这单元要求同学们学会略读,我们在驿路梨花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都尝试过。最苦与最乐也须要同学们进行略读,文章1200字左右,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读完文章,边读边理清文章内容。 背着一种将来的责任最乐的事:责任完了君子有终身之忧责任要解除,而不是卸载。) 师总结:在梁启超看来,最苦之事是负责任,最乐之事是尽责任。在此基础上,梁启超还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可能会存在的两个问题,论述非常严谨又充分。 五、文体特征 1.那么,从体裁上来讲,本文就是一篇典型的争论文。争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看法、看法和主见的一种文体。小说有三要素,那么争论文也要把握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所持观点、看法。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有时有明确的语句,有时需读者去提取、概括。反问句与比方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需是陈述句。 2.思索: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能干脆从文章中提取么? (尽责任方能得苦中真乐) 3.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 理论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等。 4.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学生有所了解即可,着重强调中心论点。) 六、自读任务二 在梁启超看来,尽责任方能得苦中真乐。大家认同这个观点么?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观点表达得入情入理,让读者看完后就心悦诚服呢?我们可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的详细语句加以分析。提示,这是一篇自读文章,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将课文旁边的批注利用好。(生找) 小组合作探讨。 师明确: 排比设问开头,引起读者思索。 (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苦痛,正是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找寻新的、合理的答案,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举例论证:易于读者接受。 (举生活常见例子: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充分论证“人生最苦在于责任未尽”的苦痛。) 引用论证:增加文章劝服力。 (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形象表达“尽完责任”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从而证明“人生最乐在于尽责”的观点。) (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说明志士仁人和君子以天下为己任,日日尽责,日日苦中得乐,从而证明“人生最乐在于尽责”的观点。) 七、感悟思索 联系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中“人生苦乐”的理解。 八、课外拓展 梁启超对人生苦乐有自己的观点,那么,他本人也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家,他期盼年轻人都能担当起自己的家国之责,在责任中收获人生之乐。再来读读他少年中国说的片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课堂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依次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看法,增进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依次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看法,增进民族骄傲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充溢新奇,电视或者各种媒体上关于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报道也比较具体,他们应当有所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他们确定想一探原委。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导入语:闻名的般天英雄杨利伟要来我们班作一个关于在太空一日生活的报告,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有关般天的学问? 预设1:我希望了解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2:我希望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预设3:我希望了解在太空会遇到一些什么。 老师导入语:今日,我们就跟随闻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去进行一场关于太空的奇异旅行。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老师引导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为了便于大家顺畅阅读,我们先订正一些字的音,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出示字音,师生订正),信任大家已经迫不及待起先旅行了,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尝试概括作者主要为我们在太空的哪些事务。 幻灯片出示问题: 1朗读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一日的些见闻? 2读后思索、合作沟通 a起飞的感受(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b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c神奇的敲击声。 D.惊心动魄的归途。 学生合作沟通,老师巡察课堂,参加各小组探讨,一方面驾驭探讨状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拨。学生小组探讨后发言总结,老师激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望月教案 望岳教案设计 泰山简介 形成“群峰拱岱”的高旷气概。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重雄伟;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化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奇与深邃。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岳、岱宗为五岳之首。?泰山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忱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宏伟的气概和奇妙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理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了(lio) 曾(通“层”)眦(zì)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远望泰山绵延不绝) 那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绝。 (写近望泰山秀美高大) 大自然把全部的奇妙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光明一面昏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抒发诗人心底的愿望)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问题探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泰山高大宏伟的气概和奇妙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主动进取的远大理想。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详细说明。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 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用在这里有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仅是诗人要登上山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顶峰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雄阔昂扬。 “一览众山小”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