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小学》教学设计.docx
大青树下小学教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1 执教人:授课日期20xx年x月x日第x周第x课时 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x课时本课时为第x课时备课日期20xx年x月x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在题号前用,教学难点用标出: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能和同学沟通课文中有簇新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殊之处,借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内里的一个场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 基础学问的易错点: 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能和同学沟通课文中有簇新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殊之处,借鉴课文里的形式,说一说校内里的一个场景。 拓展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展示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猴子驾驭了好多生字,现在他情愿跟你共享他的保藏,你能读出桃子上的生字就可以吃桃子了。 2、进行组词训练。 3、大家抢读,大声读。 二、课文赏析与沟通 导入语:学校是我们的其次个家,一起来瞧瞧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不一样?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1、提示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物?做了什么? 预设:早晨上学路上各民族孩子去上学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体会句子的含义小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是不同的民族,他们来到了同一所小学,感受民族融合,各民族一家亲。仿写句子。) 3、同学们一到学校,就做了什么?他们上学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们向在校内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尊敬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感受孩子们心情开心、生活华蜜的学校生活,通过向国旗敬礼,体会孩子们酷爱祖国的心和孩子们在祖国大家庭里华蜜成长。) 调整与反思: 调动学生主动性,更好的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二)品读第23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感受上课铃声的奇妙,知道铃声表示上课了,引出下文的关于上课的描写,这是一个过渡段。 1、“当当”:拟声词,这个声音写出了铜钟的声音,提示上课了,为下文写 上课时的情景做了铺垫。 2、快来读一读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请大家也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读一下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3、除了写上课的孩子们,这里还写了什么? 预设: 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似乎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 预设:这些描写衬托了校内里的“静”,衬托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好听。 4、说一说课间活动有哪些? 预设:跳孔雀舞、摔政、做嬉戏。 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预设:看喧闹。 为什么要写小动物的表现? 预设:村托。村托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的精彩。 (三)学习结尾段。 正是因为同学们上课读书仔细,下课活动精彩,所以你们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怎么样? 饱含情感读好这句话: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提示:读出作者对可爱的边疆小学的骄傲和赞美! 找出描写学校美景的句子,饱含宠爱之情读一读。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大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雪白的粉墙上摇見 小组探讨: 1、省略号的作用: (出示文字)早上,妈妈带我去买菜,我们买了西红柿、黄瓜、卷心菜······ 2、思索探讨:这个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一样吗? 预设:课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意犹未尽,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尝试续写课文省略的内容。 范例:操场上,蝴蝶还停在秋千上面。白杨树哗啦啦地鼓着手掌·· 调整与反思: 创设情境,运用文字嬉戏,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练习,识记字词。 教学过程 三、展示共享 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有簇新感的句子,跟同学们共享一下,肯定要说一说你的举荐理由哦。 四、表达练习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下来! 预设: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大树下 五、感悟体验 通过学习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华蜜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播放:爱我中华,感受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和谐和少年儿童美妙的生活。 六、举荐阅读 举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 举荐语: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解并描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调皮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棱长的爱惜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妙的时间。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调整与反思: 通过阅读有簇新感的词句,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练习题 1、打开“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作业设计教学札记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老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日,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留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状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艳丽服装装扮朗读宁静停在粗大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雪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留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4.再读课文,理清依次。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华蜜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终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三、学习“会写字”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指导书写 (1)视察生字在菱形十字格中的书写特点,沟通。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捺画伸展,落笔在右四点,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落笔在左四点。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中间无竖横靠左。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伸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伸展。 练学生练写,老师巡察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比照,刚好改正。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驾驭了字音,利用菱形十字格学习了本课生字。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3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艳丽、装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华蜜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骄傲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化。 3抄写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华蜜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骄傲、赞美之情。 体会描写窗外的宁静和小动物凑喧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艳丽、装扮”等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华蜜的学习生活。 课件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沟通: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挚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状况。 3、学生展示介绍,老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老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日,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相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相识的字,依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老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生疏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其次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艳丽 服装 装扮 朗读 宁静 停 在 粗大 影子 坪坝飘扬 摔跤 凤尾竹 雪白 认读形式敏捷多样。 师生参加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课件出示5) 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汉族 德昂族 留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当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1)小组沟通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依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课件出示7) 指旌旗随风摇摆的样子。 ( ) 形容色调华丽。( ) 山间平整的场地。( ) 边防,边疆。( ) 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6、生字我会写 (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示大家写时要留意什么?(课件出示9) 写好生字四步走: 1、说一说。 2、看一看。 3、写一写。 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留意什么。 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 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相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 课前打算: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老师打算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打算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实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 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实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状况。 学生展示介绍,老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状况,老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 3、评比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 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情愿不情愿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老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 一个漂亮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小学美不美?大家确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 相识的生字依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老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生疏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竞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竞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 左宽右窄:影 左右等宽:粗 (2)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学生写字。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艳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宠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宁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驾驭状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继 续朗读感悟,进一步地发觉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沟通。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解并描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绽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4)老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5)配乐朗读这一段。 2、其次、三自然段。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学校的学生起先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其次、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沟通。 (3)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挚友们学习这么仔细, 课文朗读得这么好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4)下课了,小挚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 句子。 4、第四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沟通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漂亮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竞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爱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爱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拓展延长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5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洁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志向。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艳丽的服装,把学校装饰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加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挚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艳丽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仔细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倾听读书和来看喧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华蜜生活是多么艳羡。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快乐、祥和气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致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晰,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终以骄傲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除对学校漂亮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支配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详细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相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实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宠爱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华蜜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骄傲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化。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华蜜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骄傲、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尝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尝“宁静“喧闹“这两个词,并留意教学方法的改变。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似乎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宁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内里为什么这么宁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宁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喧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嬉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喧闹与上课时的宁静形成剧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详细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留意读的层次改变,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四、教学预设 探讨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沟通,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的状况。 3、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老师配乐范读。了解文中的有关民族。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依次。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五、自主学习,深化探究。 (一)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漂亮。 1、“那艳丽的服装,把学校装扮得绚丽多彩。“感悟各种各样的民族服装艳丽夺目,使学校更加漂亮。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大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雪白的粉墙上摇摆“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漂亮。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漂亮。 (二)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挚友。“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抓住“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快乐。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嬉戏,招引来很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喧闹。“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快乐。 (四)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非常宁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似乎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好玩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挚友,是那样新奇地听着。“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 (1)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挚友是如何上课的? (2)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3)假如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挚友们学习这么仔细,课文读得这么好听,你会怎么做呢? (4)为什么不干脆写孩子们学习仔细,而要写“窗外非常宁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似乎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仔细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骄傲,带着傲慢美美地读课文。 七、联系实际,课外延长。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漂亮,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快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恒久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华蜜,如此快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漂亮,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八、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骄傲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