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尝试_小学一年级.docx
-
资源ID:62213074
资源大小:13.3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尝试_小学一年级.docx
2022年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尝试_小学一年级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尝试学与问教学设计常州市吕墅小学洪敏亚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化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问的主子。2、利用罗森塔效应,期盼每位学生将来都做高校问家。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建立探讨性学习的意识,培育学习、交往的实力。4、通过多媒体协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让学生弄清课文主要阐述的5个问题,并绽开主动的探究、热情的探讨。难点: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老说明问与思的关系。三、教学对象、学习须要的分析本节课为苏教版第十册第18课学与问第一教时。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相识,须要老师再作引导达到深化理解,在学习中希望得到欢乐、进步的体验。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教学媒体方面主要采纳网络教学,设计老师专区与学生专区,进行链接操作,阅读两个网站,做一些有关填空练习,看一些象征性动画。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梦境导入,渗透期盼效应同学们,老师想告知你们一件事: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始终在思索,结果昨晚做了一个梦,直到醒来后,老师还觉得实在太美了,实在太美了!有一天,洪老师到常州一个小学去听课,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个露天的餐桌边,吃着说着,这时候,耳边想起了特别奇妙的音乐,不光如此,而且在白云上还有类似电视中“请您观赏”栏目那样的画面,听他们说,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达了,大屏幕可以投射到白云上,每天中午人们休息的时候都能观赏一段美景并且了解一些最新的城市新闻。突然,屏幕上播报了这样一则消息,说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我们常州有这样一些人,然后便是缓缓向上移动的字幕,洪老师全神贯注地看着,想看看有没有我们五(3)班的学生,看到了,真的看到了,一共有3位,他们中一位是原来就特别精彩的,一位是原来一般的,还有一位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因为原来他的成果很差,至于名字,老师现在短暂保密,你们猜想一下,这3个人中有你吗?(让学生举出自信的小手)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学与问,探讨学与问的一些关系。(二)、整体把握,确定探究主题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去读一读,你能发觉文章写了几方面的问题?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商议商议。2、全班探讨,确定文章写了5方面的问题,大屏幕打出:(1)、为什么要问?(2)、向谁问?(3)、问与思的关系是什么?(4)、学与问的关系是什么?(5)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有什么意义?3、你对哪一个问题特殊感爱好?请同学们自己想,不要跟随别人。4、老师支配5个地方,各自探讨不同的主题,同时让学生按老师的安排重新组合小组,老师制定临时组长。(三)、小组探讨,培育探究实力3、按平常小组学习的方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先读有关段落,然后轮番发言或一人发言,其余轮番补充。最终由一人作总结,以备大组沟通时代表小组向全班陈述。4、师巡察各组,对课文内容与探讨方式进行指导,供应参考性看法。对个别小组人数太多进行调整。(四)、大组沟通,共享探究成果1、同学们,刚才我们仔细探讨了一个主题,还有另外的4个问题你想不想了解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观点。针对某一问题,每小组上来发表观点,其余同学补充。2、老师适时地点击每个主题的超链接,让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练习(填空、朗读)、网页阅读(哥白尼、沈括的状况)观赏(设计的一些象征性的动画)(五)、自悟学法,体验探究欢乐1、同学们,今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你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3、总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的方法有讲究,问的方法也有讲究,老师希望我们全部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子,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能编进中国名人大辞典甚至是世界名人大辞典。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