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家庭环境及父母生存质量分析]孤独症测试题.docx
孤独症患儿家庭环境及父母生存质量分析孤独症测试题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生存质量现况,为改善其家庭环境供应依据。方法 采纳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7例孤独症患儿和47例正常儿童进行家庭环境的病例比照探讨,主要评价家庭环境中的密切度、情感表达、冲突性、学问性、消遣性5个因子。采纳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父母生存质量调查。内容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方面。结果 孤独症儿童家庭环境的密切度、学问性、消遣性3个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家庭,而冲突性因子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家庭。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中都明显低于正常组父母。结论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生存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为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供应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孤独性障碍;家庭特征;生活质量;精神卫生;儿童 R 179 R 395.6 A 1000-9817(2010)02-0136-03 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的严峻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是沟通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1。迄今为止孤独症的病因还未明确,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行为康复训练2。在实践中发觉,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使儿童父母的正常生活受到严峻干扰,已经影响到孤独症儿童家庭成员的心身健康3。因此,对孤独症儿童父母以及整个家庭的关爱已经成为康复训练和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探讨旨在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生存质量发生的改变,以期改善其家庭环境,促进孤独症儿童父母的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组:收集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间在哈尔滨医科高校儿童发育行为探讨中心进行行为训练的患者47例,均经哈尔滨医科高校附属医院门诊副高职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或儿科医生诊断,符合美国DSM-I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患儿平均年龄为(4.49±1.31)岁,其中男童40例(85.1%),女童7例(14.9%),男、女比例为5.71。比照组:在一般幼儿园儿童中经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未发觉有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发育延迟者为入组对象。依据儿童年龄、性别、父母文化、职业因素进行11配对。要求与病例组儿童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基本接近。比照组儿童的平均年龄为(4.42±1.23)岁,与病例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职业构成、文化程度与病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儿童父母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家庭环境因素调查 家庭环境调查与评价采纳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4,该量表分为10个重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征。应用于描述不同类型正常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状况。本次调查依据实际须要,调查了密切度、情感表达、冲突性、学问性、消遣性5个因子。全部条目回答“是”评1分,回答“否”评2分,各重量表分别计分。 1.2.2 父母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 父母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采纳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5。对病例组和比照组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方面的内容。各领域得分严格根据运用指导中的计分方式进行计算,均按正向计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若问卷中有20%缺失,该问卷剔除。假如1个领域中有不多于2个问题条目缺失,则以该领域中另外条目的平均分代替该缺失条目的得分。以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的(x±s)为分界值,将生存质量分为好、一般、差3个级别后,比较病例组与比照组的生存质量。 1.2.3 质量限制 病例组儿童均由临床阅历丰富的医师依据美国DSM-IV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且结合孤独症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的得分状况。病例组家长问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填写;比照组家长问卷由幼儿园统一召开家长会,集中指导填写。 1.2.4 统计分析方法 全部资料统一编号,利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双份录入,并利用Visal Foxpro 6.0软件进行双份检核,确保数据精确性。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和2检验,以P 结合本文的探讨,和其他探讨证明父母的生存质量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存在明显的影响10-11。提示父母的生存质量下降和家庭环境的不健康状态,都有碍于孤独症儿童今后的康复和成长,进一步对家庭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依据以上探讨结果提示,应当更多地关注孤独症群体及他们的家庭,进一步完善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为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供应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康复的顺当进行与家庭的和谐安定。 4 参考文献 1 邹小兵,静进.发育行为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4. 2 陶国泰.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08 - 215. 3 周长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山东:青岛高校,2007.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4-148. 5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高校出版社,2000:288-294. 6 HUTTON AM, CARON SL. Experiences of families with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rural New England. Focus Autism Other Dev Disabil, 2005, 20(3): 180-189. 7 GRAY DE. Ten years 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 Intellect Dev Disabil, 2002,27 (3): 215-222. 8 BERGERON L, VALLA JP, BRETON JJ, et al. Correlate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Quebec general population of 6 to 14-year olds. J Abnorm Child Psychol, 2000, 28(1): 47-62. 9 隋焕平,刘爱书,武丽杰,等.父母生存质量对学龄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495-1496. 10刘爱书,武丽杰,李惠杰,等. 父母生活质量对城乡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4):273-275. 11衣明纪,冉霓,付,等.家庭环境对儿童特性因素影响的探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2):145-165. (收稿日期: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