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docx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摘 要 本文通过对42例腮腺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其中腮腺癌12例,良性肿块26例,慢性腮腺炎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明。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显示腮腺肿块的形态、大小、结构,并能快速显示腮腺肿块的血流状况。其中10例腮腺癌和3例炎性肿块(脓肿形成)可获得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腮腺肿块的符合率达91.7%。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具有诊断价值。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腮腺肿块 资料与方法 本组对42例腮腺肿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明,男22例,女20例,年龄771岁,平均39岁。病理结果:腮腺癌12例(鳞状细胞癌4例,腮腺乳头状腺癌4例,恶性混合瘤3例,小细胞癌1例),腮腺良性肿块26例(腺淋巴瘤12例,多形性腺瘤10例,混合瘤3例,腮腺囊肿1例),腮腺脓肿4例。 采纳美国GE LOGIQ 500 M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运用线阵式探头,7.5M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高,充分暴露腮腺部位,先用二维超声常规扫查显示腮腺肿块,记录其部位、大小、和声像图特点,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视察肿块内部和周边的彩色血流状况。 结果 42例腮腺肿块按良性肿块、恶性肿块、炎性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比照见表1。 42例腮腺肿块的声像图特点:炎性肿块显示边界模糊不清,壁厚,不光滑,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并可有强光斑回声(钙化);良性肿块表现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有活动度,内部回声大多匀称;恶性肿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无完整包膜,边缘呈现伪足样或菜花样向四周组织浸润,内部回声不匀称或匀称低回声。 本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42例腮腺肿块中,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在10例腮腺恶性肿瘤和3例良性肿瘤(脓肿)中获得,即腮腺良性、恶性肿块彩色血流检出率分别为10%(3/30)和83.3%(10/1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在能检测出彩色血流的腮腺肿块中,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显示为长短不一的条状、弧状彩色带,位于边缘或穿行于肿块内部。 探讨 国、内外的学者对腮腺的超声诊断(尤其近年来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应用与临床、C、核磁之间进行比较、探讨,其结论均证明超声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学者1认为超声对腮腺肿块的病理诊断、分型是有困难的,因为超声不能反映肿块的微细结构、病理变更。但肿块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解剖都有着亲密的关系。肿块的声像图上的形态、边界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块大多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不浸入四周组织,声像图显示为规则的、边缘光滑的肿块,如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腮腺囊肿等。而大多数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块的声像图显示形态不规则或边界模糊不清,呈伪足样或菜花样向四周组织浸润,如腮腺乳头状腺癌。肿块的内部回声反映了肿瘤内部组织结构的物理特性,良性肿瘤内部组织匀称;而恶性肿物则多显示为不匀称回声,呈现浸润样生长,易发生坏死、出血,瘤体内结构不均。据国外学者报道2,腮腺肿瘤的超声衰减在良、恶性肿块中表现不同。学者认为肿瘤的衰减特性对良恶性肿瘤的推断不具有特异性。国内一些学者3对腮腺肿块的形态、边界、肿瘤内部的回声及衰减特性也有较深的探讨,他们的阐述值得我们借鉴。 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结果显示,26例良性肿块(脓肿除外)中,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这是因为良性肿瘤血供少,血管密度低,血流速度慢,大多数不能显示彩色血流信号。恶性肿瘤12例中,有10例内部均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本组有2例恶性肿瘤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该2个肿块大小分别为15.0mm、14.0mm,均为小细胞癌。彩色血流信号未显示可能与肿块太小有关系。 慢性腮腺炎的声像图特点:腮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内部回声光点粗糙,回声强度与病程、病变状况而异,其中可见多个散在的厚壁的无回声区,边界模糊,后回声少增加,内部可因瘢痕、钙化出现强回声光点或光斑,甚至伴声影。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合临床治疗后动态视察,腮腺炎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不困难。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疾病的诊断具有平安、便利等优点,并能较精确地对腮腺肿块定位、定性,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Klehk,et al.he value of sonagraphy in salivary gland umors.NO98,19,37(2):71. 2 Ohyachi N.Vltrasonic study on tissues of parotid tumors measurement of attenuation of ultrosound within tumor in vivo.N:ppon Jibinkoka Gakkai Kaiho,1992,95(8):1247. 3 俞光岩,郝凤鸣.腮腺区肿块灰阶超声检查的初步报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8,23(9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