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育课创新教学模式探讨]德育新授课教学模式.docx
-
资源ID:62230251
资源大小:13.9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职德育课创新教学模式探讨]德育新授课教学模式.docx
高职德育课创新教学模式探讨德育新授课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培育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必需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取胜。然而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方式已远远地滞后于学生的实际,因此要真正能发挥德育课的实效性,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德育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燃眉之急。提出了高职德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真正发挥学生的参加性;开拓“其次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强化就业性,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学生德育课创新教学模式 所谓德育课,它应当是一门规范人的思想、约束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心灵的重要课程。学校开设德育课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学问,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为社会培育出最基本的有素养有修养的人。然而在如今我们的职业学校中,德育课成了枯燥的代名词,相当多的学生对德育课不感爱好,就是德育课的老师本身也只停滞于完成教学安排,而不注意实际教学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是多方面的: 其一,教法单调。在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化观念影响下,“说教堂”“一言堂”等形式至始至终占据着我们德育课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显明的特性被活生生地扼杀掉了。就算是现今在课改的模式下,德育课的教学媒体变的更加的丰富和生动,各种教学资源也更加日趋完备,但照旧没有变更教学方法的传统单调。 其二,流于形式。我们现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大多仅仅是应我们教学课程的要求而去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忽视了作为德育课最基本的品德教化的目的,老师的教学很大程度只是为了维持好教学的秩序,大大的偏离了“高职高专教化是我国高等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拥护党的基本路途,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须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特地人才”这一目的。 其三,评价失衡。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始终以来沿袭一般中学德育课的评价体系,存在过分依靠量化、“学科本位”色调浓郁,注意单纯的学科学问传授,忽视学问传授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相结合,弱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老师处于评价中的权威地位,缺乏客观衡量学生道德水平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学没有目的性,老师的教缺乏感染性,教学双方都是在毫无热忱与激情的状态中演绎着简洁重复的机械运动。 2008年教化部启动了新一轮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突出了职业教化的特点,突出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教学原则,强调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们高职的德育课需构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实力为核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真正发挥学生的参加性 传统的德育教学中老师的“满堂灌”,以及学生按部就班的学,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尤其是对于高职的学生,他们本身的素养比较高,而且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进取心,在课堂上有很强表现欲望,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确定和认可。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老师只须要当好一个引领者身份,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学会发觉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独立自主地学习过程中,在相互合作探讨问题中,彼此思想得以沟通,不同的观点彼此碰撞,最终在相互之间的比较争论中,思想见解得到丰富,探究意识得到强化,思索实力得到提高,参加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目标自然也可以顺当实现。 二、开拓“其次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贯彻十六大精神,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向,坚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的水平和就业、创业的实力,发奋学习、早日成才,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事业中去。 我们德育课的教学只有向日常生活延长才可能把思想教化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实现德育教化的感悟与熏陶功能。使德育课从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导之以行,把教学中的理论学问转化为“运用”和“行为”。通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内、走向展厅、走向社会,通过进社区、下企业、上岗位,让学生切身感受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业的规章制度,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唤起、培育和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使其外显为自身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最终提高我们高职德育课的实效性。 三、强化就业性,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李徐说过,职校生是将来技术工人的基础人群,必需具备综合素养。第一,是吃苦精神,假如没有吃苦的精神,再好的技术也是无用的;其次,必需有职业道德,企业须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一些人经过培训学好技术却不辞而别,造成企业很被动;第三,必需有敬业精神,即在工作岗位上必需恪尽职守,不遗余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实做好。 企业在招收员工时把品德素养摆在首位,我们职业院校同样要把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放在德育教化的首位,为企业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我们的德育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堂的教学,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经理,就企业在对外聘请及员工培训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教,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还可以让每一届杰出优秀的毕业生回校回到课堂,不定期为他们的学弟学妹讲诉自身在最初的求职以及在各种工作岗位上的所亲身体会到品德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真实的看到将来的自己同样也会有此境遇,引起他们思想的共鸣。从而在主观上让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素养,把纪律观念,行为习惯、处事看法等真正内化为自身素养的提升。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教化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如今学生的思想更趋独立性。同时,教化又是一个按部就班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化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德育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挥德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