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治疗肝脾肿大46例临床观察-肝脾肿大症状.docx
云南白药治疗肝脾肿大46例临床观察:肝脾肿大症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57 资料与方法 纳入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肝脾肿大分轻度、中度和高度,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第6版中的肝脾肿大诊断标准和彩超提示来确定。 2004年2月2008年5月收治肝脾肿大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3268岁,平均48±10.21岁,病程7个月21年,平均83.58±1.4个月,其中肝脾肿大轻度21例,中度23例,高度2例。比照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3170岁,平均46±9.78岁,病程7个月20年,平均82.46±1.5个月,其中肝脾肿大轻度22例,中度20例,高度1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采纳静滴:5%葡萄糖250ml+葡醛酸钠0.399g;5%葡萄糖250ml+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1.2g;10%GS200ml+清开灵30ml,每日1次,连用21天后停用。治疗组同时口服云南白药粉剂每次0.3g,每日3次,连服3个月。比照组输液停止后起先口服肝泰乐每次0.2g,每日3次,肌苷片每次0.2g每日3次,维生素C每次0.2g,每日3次,服用满3个月后分析评价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1:依据患者肝脾肿大复原状况。肝脾肿大完全消逝为痊愈或显效。肝脾肿大明显回缩为有效。肝脾肿大无改变为无效。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6例,痊愈或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比照组43例,痊愈或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9.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比照组(P2将慢乙肝干脆冠名为“疫湿”。可见湿热疫毒是本病主要病因。基本病机是正气亏损,湿热毒邪长期羁留,损肝传脾,气机郁滞,瘀血凝聚,壅塞肝络,结于胁下形成肝脾肿大。从其症状和发展过程来看,均与血瘀证有关,从瘀论治是紧扣病机关键,因此,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3。 现代药理探讨证明,云南白药主要有六大特点:止血:显著缩短凝血时间。活血化瘀:明显改善微血管循环障碍。抗炎:其抗炎机理一方面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组胺和前列腺素E的释放,并对二者引起的关节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另一方面则通过促进皮质激素分泌而产生。增加心肌养分性血量:用同位素8bRB测定小鼠心肌养分性血流量,发觉云南白药可明显增加心肌养分性血流量,30分钟后作用最强。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用放射性胶体测定,云南白药能显著增加小鼠肝腺中的放射性,即增加肝脾吞噬功能。抗癌作用:云南白药中分别提出的两种皂苷I和IV在P-388、L-1210和9KB组织培育系统筛选试验中显示出肯定抗癌活性。笔者认为这六大特点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引起肝脾肿大病程中机体出现免疫力低下、肝脏充满性炎症、出血、肝纤维化、肝脾肿胀增大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疗效。而且云南白药对限制慢性乙型肝炎的进一步发展,晚期肝硬化和肝癌可能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2李勇华,赵燕琼,王光富.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中医杂志,2009,50(6):556-558. 3陈立华.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炎有何临床意义.中医杂志,1993,3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