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62243477       资源大小:28.44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docx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 P 表示 B. 大小在 0%与 100%之间 C. 某事务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务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探讨或视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务 参考答案 C. 某事务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 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依据探讨目的所确定的视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依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肯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肯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 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探讨中,总体是 A. 全部糖尿病患者 B. 全部成都市居民 C. 2007 年全部成都市居民 D. 2007 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 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 年全部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务原理。答:当某事务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 0.05 时,统计学上称该事务为小概率事务,其含义是该事务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行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务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探讨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依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依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探讨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状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依据样本估计。明显,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依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探讨人员通常须要了解和探讨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依据探讨目的所确定的视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探讨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探讨个体。但是,探讨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探讨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年西藏自治区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平均水平的调查探讨中,该地 2007 年全部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就构成一个总体,从今总体中随机抽取 2000 人,分别测得其红细胞数,组成样本,其样本含量为 2000。其次章调查探讨设计 1. 以下五个问题中,最符合调查问卷设计要求的是 A.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B.你一个月吃多少克盐? C.你是否有婚外恋:有无D.你和你的妈妈认为女孩几岁结婚比较好? E.假如只生一个孩子,你希望孩子的性别是:女男男女均可 参考答案E.假如只生一个孩子,你希望孩子的性别是:女男男女均可 2.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的方法,与抽样调查相比,叙述正确的是 A.确定对象较为简洁 B.适于发病率较低疾病的调查 C.不易获得反映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 D.因涉及面广,可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 E.更易统一调查技术,提高调查质量参考答案A.确定对象较为简洁 3. 欲了解某地区狂犬病死亡人数上升的缘由,较相宜的抽样方式为 A.单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典型调查 E.普查 参考答案D.典型调查 4. 某县有 30 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 80%,现欲对农村妇女的安排生育措施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应为 A. 该县全部的已婚夫妻 B.该县全部的农村妇女 C.该县全部的育龄期妇女D.该县全部的已婚妇女 E.该县全部已婚育龄期农村妇女 参考答案E.该县全部已婚育龄期农村妇女 5.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的肥胖状况,分别从汉族、维吾尔族、哈族、回族等民族中随机抽取部分儿童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 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多阶段抽样 参考答案B.系统抽样 6. 下列关于调查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明确调查目的是调查探讨最核心的问题 B.采纳抽样调查还是普查是由该地区的经济水平确定的 C.调查设计出现缺陷时,可以通过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弥补 D.一旦制定了调查探讨安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不行变更 E.调查的质量限制主要在调查问卷设计阶段 参考答案A.明确调查目的是调查探讨最核心的问题 7. 条件相同时,下列抽样方法中抽样误差最大的是 A. 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 E.无法干脆比较 参考答案E.整群抽样 8. 以下抽样方法中不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 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雪球抽样 参考答案E.雪球抽样 9. 试验性探讨与视察性探讨的根本区分在于 A. 抽样方法不同 B.探讨对象不同 C.是否设立比照组 D.假设检验方法不同 E.是否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参考答案E.是否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10. 简述调查问题的依次支配。答:调查问题依次支配总原则:符合逻辑;一般问题在前,特别问题在后;易答题在前,难答题在后;假如采纳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问题,一般先设置封闭式问题;敏感问题一般放在最终。此外,在考虑问题依次时,还应留意问题是否适合全部调查对象,并采纳跳答的形式支配问题和给出指导语。11. 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答: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有偶遇抽样、立意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等。12. 试比较常用的四种概率抽样方法的优缺点。答:单纯随机抽样的优点是均数(或率)及标准误的计算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视察单位数较多时,要对视察单位一一编号,比较麻烦,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办到。系统抽样的优点是:易于理解,简便易行; 简单得到一个按比例安排的样本,由于样本相应的依次号在总体中是匀称散布的,其抽样误差小于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的缺点是:当总体的视察单位按依次有周期趋势或单调增(或减)趋势,系统抽样将产生明显的偏性。但对于适合采纳系统抽样的情形,一旦确定了抽样间隔,就必需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可能造成另外的系统误差。实际工作中一般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估计抽样误差,因此这样计算得到的抽样误差一般偏大。分层抽样的优点是:削减抽样误差:分层后增加了层内的同质性,因而视察值的变异度减小,各层的抽样误差减小,在样本含量相等的状况下其标准误一般均小于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标准误;便于对不同的层采纳不同的抽样方法,有利于调查组织工作的实施;还可对不同层进行独立分析。其缺点是当须要确定的分层数较多时,操作比较麻烦,实际工作中实施难度较大。整群抽样的优点是便于组织,节约经费,简单限制调查质量。缺点是当样本含量肯定时,其抽样误差一般大于单纯随机抽样的误差。13. 简述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答: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确定调查对象和视察单位;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方式; 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制定资料整理分析安排;制定调查的组织安排。14. 调查探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调查探讨的主要特点是:探讨的对象及其相关因素(包括探讨因素和非探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人为赐予干预措施。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第三章试验探讨设计 1. 药品上市后应用阶段进行的临床试验属于 A. I 期临床试验 B. II 期临床试验 C. III 期临床试验 D. IV 期临床试验 E.现场试验 参考答案 D. IV 期临床试验 2. 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 A.可比性分析、疗效评价、平安性评价 B.可比性分析、优效性分析、劣效性分析 C.可比性分析、平安性评价、可行性分析 D.优效性分析、等效性分析、平安性评价E.疗效评价、平安性评价、可行性分析 参考答案 A.可比性分析、疗效评价、平安性评价 3. 在某临床试验中,将 18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赐予试验药比照药的模拟剂,比照赐予比照药试验药的模拟剂,整个过程中受试对象和探讨者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本试验中采纳限制偏倚的方法有 A.单盲、多中心 B.随机化、多中心 C.随机化、单盲 D.随机化、双盲双模拟 E.双盲双模拟、多中心 参考答案 D.随机化、双盲双模拟 4. 将两个或多个处理因素的各水平进行组合,对全部可能的组合都进行试验,该试验设计方案是 A.随机区组设计 B.完全随机设计 C.析因设计 D.配对设计 E.交叉设计 参考答案 C.析因设计 5. 比较两种疗法对乳腺癌的疗效,若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期构成不同可造成A.选择性偏倚 B.测量性偏倚 C.混杂性偏倚 D.信息偏倚 E.失访性偏倚 参考答案 C.混杂性偏倚 6. 视察指标应具有 A.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精密度、客观性 B.灵敏性、变异性、精确度、精密度、客观性 C.灵敏性、特异性、变异性、均衡性、稳定性 D.特异性、精确度、稳定性、均衡性、客观性 E.灵敏性、变异性、精确度、精密度、均衡性 参考答案 A.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精密度、客观性 7. 为了解某疗法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用 12 头健康雌性良种幼猪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仅赐予试验组该疗法治疗,不赐予比照组任何治疗。7天后视察两组幼猪的存活状况。该探讨采纳的是 A. 空白比照 B. 劝慰剂比照 C. 试验比照 D. 标准比照 E. 自身比照参考答案 A. 空白比照 8. 试验组与比照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处理因素 B.视察指标 C.抽样误差 D.视察时间 E. 纳入、解除受试对象的标准 参考答案 A.处理因素 9. 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A.随机化、比照、重复 B.随机化、比照、盲法 C.随机化、重复、盲法 D.均衡、比照、重复 E.盲法、比照、重复 参考答案 A.随机化、比照、重复 10. 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处理因素、试验效应、试验场所 B.处理因素、试验效应、受试对象 C.受试对象、探讨人员、处理因素 D.受试对象、干扰因素、处理因素 E.处理因素、试验效应、探讨人员 参考答案 B.处理因素、试验效应、受试对象11. 某探讨欲了解褪黑素(MEL)和通心络超微粉(TXL)对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血管惊慌素的影响,并分析两药的交互作用。你认为该探讨最好采纳何种试验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答:该探讨最好采纳 2×2析因设计的试验方案,如表所示。因为析因设计不仅可以检验两因素各水平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可以检验两因素间有无交互作用。因此本例采纳 2×2 析因设计既可分析 MEL 和 TXL 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惊慌素的影响,又可分析两药合用时的交互效应。12. 某探讨欲了解褪黑素(MEL)和通心络超微粉(TXL)对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血管惊慌素的影响,并分析两药的交互作用。请帮该探讨者实现 32 只大鼠的随机分组。答:对于 2×2 析因设计,可采纳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将全部受试对象分到 4 个处理组。先将 32 只大鼠按体重从小到大的依次编号。再从随机数字表中任一行,如第 2 列最上端起先纵向连续取 32 个两位数字。对随机数字从小到大排序,事先规定,序号为 18 的豚鼠分为 A 组,序号为 916 的大鼠分为 B 组,序号为 1724 的大鼠分为 C 组,序号为 2532 的大鼠分为 D 组13. 某探讨人员欲将 12 只小鼠按月龄、体重相近的原则配成对,然后将每一对中的小鼠随机安排到试验组和比照组,应如何分组? 答:先将 6 对小鼠按体重从小到大的依次编号,再从随机数字表中任一行或列,如第 18 行最左端起先横向连续取 12 个两位数字。事先规定,每一对中,随机数较小者序号为 1,对应于 A 组,随机数较大者序号为 2,对应于 B 组。14. 欲将 16 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某探讨员闭上眼睛从笼中抓了 8只豚鼠作为试验组,剩下 8 只作为比照组。该分组方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答:该分组方法不正确,不是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不等于随意,随机的含义是指每只动物都有相同机会进入试验组或比照组,而该分组方法由于豚鼠活跃程度不相同,进入各组的机会就不同,较活跃的豚鼠进入试验组的机会增大,破坏了随机化原则。15. 三联药物治疗士兵消化性溃疡一文中,对 20002006 年在某卫生所采纳三联药物治疗的 38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内镜检测结果显示,痊愈 13 人,显效 14 人,进步 7 人,无效 4 人,有效率达89.5%。据此认为该三联疗法的疗效较好,且由于其价格适中,可在部队卫生所中推广。该结论是否正确?假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答:该结论不正确。探讨某治疗方案对某疾病的治疗效果需进行临床试验,应遵循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即比照、随机化和重复。只有正确设立比照才能较好地限制非处理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设立比照往往会误将非处理因素造成的偏倚当成处理效应,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此探讨仅纳入了 38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未设立相应的比照组。而且这 38 例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为 2000 年至 2006 年,时间跨度太大,对探讨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许多,在没有比照的状况下,不能限制非处理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其探讨结论不具有劝服力。16 临床试验中运用劝慰剂的目的是什么? 答:临床试验中运用劝慰剂,目的在于限制由于受试对象和试验视察者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偏倚,提高依从性,还可限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17. 什么是交叉设计?它有何优缺点?答:交叉设计是一种特别的自身比照设计,它按事先设计好的试验次序,在各个时期对受试对象先后实施各种处理,以比较处理组间的差异。其中 2′2 交叉设计是最为简洁的一种交叉设计,首先将同质个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先接受一种处理措施,待第一阶段试验结束后,经过适当的时间间隔(即清理阶段),两组再交换处理措施进行其次阶段的试验,这样每个个体都接受了两种处理。当然阶段数和处理数都可以扩展,成为多种处理多重交叉试验。交叉设计一般不适用于具有自愈倾向或病程较短的疾病探讨。交叉设计的优点有:节约样本含量;能够限制个体差异和时间对处理因素的影响;在临床试验中同等地考虑了每个患者的利益。其缺点有:处理时间不能太长;当受试对象的状态发生根本改变时,如死亡、治愈等,后一阶段的处理将无法进行;受试对象一旦在某一阶段退出试验,就会造成数据缺失,增加统计分析的困难;不能用于具有自愈倾向或病程较短的疾病探讨。18. 什么是配对设计?它有何优缺点?答: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肯定条件配成对子,再将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安排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应为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混杂因素。在动物试验中,常将窝别、性别、体重等作为配对因素;在临床试验中,常将病情、性别、年龄等作为配对因素。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可增加处理组间的均衡性、提高试验效率;其缺点在于配对条件不易严格限制,当配对失败或配对欠佳时,反而会降低试验效率。在临床试验中,配对的过程还可能延长试验时间。19. 试验探讨中,随机化的目的是什么?答:试验探讨中,随机化的目的在于使非处理因素在试验组和比照组中的影响相当,提高对比组间的可比性,使试验结论的外推具有科学性和牢靠性。随机化是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20. 试验探讨依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答:依据受试对象不同,试验探讨可分为动物试验、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三类。动物试验的受试对象可以是动物,或者是器官、细胞、血清等生物材料;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通常为患某种疾病的患者,持续时间可以较长,目的在于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现场试验的受试对象通常是正常人群,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目的是通过干扰某些危急因素或施加某些爱护性措施,了解其在人群中产生的预防效果。第四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正态分布曲线下(μ±1.64σ)区间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A. 90% B. 95% C. 97.5% D. 99% E. 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A. 90% 2. 关于均数与标准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均数可能是负数,标准差不行能 B. 标准差可能是负数,均数不行能 C. 两者都不行能为负数D. 两者都可能为负数 E. 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A. 均数可能是负数,标准差不行能 3. CV 越大,表示 A. 资料变异程度越大 B. 资料变异程度越小 C.均数越大 D. 样本含量越大 E. 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参考答案 A. 资料变异程度越大 4.当资料两端含有不准确值时,描述其变异度宜用 A. R B.CV C. S2 D.S E.四分位数间距 参考答案 E.四分位数间距 5.以下分布形式或资料类型中,相宜用均数与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的是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对称分布D.开口资料 E.随意分布 参考答案 D. 开口资料 6.开医学探讨中,反映一组血清抗体滴度资料的平均水平,依据阅历,常选用口资料 A.算数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众数 E.和 参考答案 C.几何均数 7.数据分布类型无法确定时,描述集中位置宜选用 A.算数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众数 E.和 参考答案 B.中位数 8.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变量值的平均水平,宜选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几何均数 D.标准差E.算数均数 参考答案 E.算数均数 9.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A. 总体与样本 B. 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C. 统计量与参数 D. 标准差与标准误 E.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参考答案 B. 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10.抽样调查某市 4555 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脂水平,184 名 4555岁 健 康 男 性 居 民 的 血 清 总 胆 固 醇 (TC) 的 xbar=4.84mmol/L ,s=0.98mmol/L,已知健康人的血清总胆固醇听从正态分布。估计该市4555 岁健康男性居民中,血清总胆固醇在 3.25mmol/L5.25mmol/L范围内的比例。答:4555 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总胆固醇分布为非标准正态分布,需作标准化变换后,查表确定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由于是大样本,可用样本均数和样本标准差作为总体均数和总体标准差的点估计值。查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表(附表 2)得: 该 市 4555 岁 健 康 男 性 居 民 中 , 血 清 总 胆 固 醇 在 3.25 mmol/L5.25mmol/L 范围内的比例为 61.79% 11.抽样调查某市 4555 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脂水平,184 名 4555岁 健 康 男 性 居 民 的 血 清 总 胆 固 醇 (TC) 的 xbar=4.84mmol/L ,s=0.96mmol/L,已知健康人的血清总胆固醇听从正态分布。估计该市4555 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总胆固醇的 95%参考值范围 答:已知健康人的血清总胆固醇听从正态分布,故采纳正态分布法制定 95%的参考值范围 该市4555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总胆固醇的95%参考值范围为2.96 mmol/L6.72mmol/L 12.某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对 189 名会员进行了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不良反应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共计 22 个条目,总分为 220 分,得分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资料如下,据此资料计算集中位置指标和离散程度指标。计算结果为:集中位置指标 xbar=135.77 分,离散程度指标 s=30.60 分。以上分析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大多数视察值集中在较大值一端,呈负偏态分布,故不宜运用均数和标准差。应计算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计算结果为 集中位置指标:M=139 分 离散程度指标:四分位数间距 QU-QL=157-119=38 分 13.什么状况下用正态分布法或百分位数法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答:通过大量调查证明或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指标,可按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的规律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听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指标,可对视察值取对数后按正态分布法算出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对数值,然后求其反对数即可;对于经正态性检验不听从正态分布的指标,应运用百分位数法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14.何谓医学参考值范围?制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答:医学参考值范围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视察值的波动范围,一般用作判定正常和异样的参考标准。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步骤包括确定视察对象和抽取足够的视察单位、统一测定方法、确定是否分组制定参考值范围、确定取双侧或单侧参考值范围、选定适当的百分界限、选择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方法。15.正态分布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正态分布的特征: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位置参数 μ 和形态参数σ;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肯定的规律,正态曲线与横轴间的总面积恒等于 1,曲线下区间(μ1.96σ, μ1.96σ)内的面积为95.00%,区间(μ2.58σ, μ2.58σ)内的面积为 99.00%。16.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 答: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四者的相同点是都用于描述资料的离散程度。不同点:极差可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小样本资料的离散程度,或用于初步了解资料的变异程度;四分位数间距可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准确值或分布不明确资料的离散程度;标准差用于描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用于比较各组计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17.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 答: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三者的相同点是都用于描述定量资料的集中位置。不同点:均数用于单峰对称分布,特殊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几何均数用于变量值间呈倍数关系的偏态分布资料,特殊是经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中位数用于不对称分布资料、两端无准确值以及分布不明确的资料。第五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 计算标准化率时,宜采纳间接法的状况是 A已知被标准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与年龄别人口数 B已知被标准化组的死亡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 C已知标准组年龄构成与死亡总数 D已知标准组的人口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 E被标化组各年龄段人口基数较大 参考答案 B已知被标准化组的死亡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 2 下列不属于相对比的指标是 A. RR B. OR C. 病死率 D. CV E. 性别比 参考答案 C. 病死率 3 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均为 89.94/10 万,但经过标准化后甲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 82.74/10 万,而乙地为93.52/10 万,发生此现象最有可能的缘由是 A. 甲地的诊断技术水平更高B. 乙地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做得比甲地更好 C. 甲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 D. 乙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甲地多 E. 甲地的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 参考答案 C. 甲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 4.标准化死亡比 SMR 最初含义是指 A. 实际死亡数/预期死亡数 B. 预期死亡数/实际死亡数 C. 实际发病数/预期发病数 D. 预期发病数/实际发病数 E. 预期发病数/预期死亡 参考答案 A. 实际死亡数/预期死亡数 5.某地 2006 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当年传染病发病人数的 10.1%,该指标为 A. 率 B. 构成比 C. 发病率 D. 相对比 E. 时点患病率 参考答案 B. 构成比 6.试就表 5-4 资料分析比较甲、乙两厂职工的高血压患病率。 答:因为甲乙两厂的年龄构成有所不同,为了消退年龄构成的不同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应先进行标准化再进行比较。依据本题资料,以两厂合计人口为标准人口,已知被标化组的年龄别患病率,采纳干脆法计算标准化患病率答:最终三栏结果的简要分析: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为: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数除以各年龄组总死亡人数后乘 100 得到的值,表示各年龄组死亡人口中,恶性肿瘤死亡 所占的比例。恶性肿瘤死亡率(1/10 万)为: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数除以各年龄组总人数后乘 100000 得到的值,表示各年龄组总人口中,恶性肿瘤死亡出现的频率。年龄别死亡率(‰)为:各年龄组死亡数除以各年龄组总人数后乘 1000 得到的值,表示各年龄组总人口中,死亡出现的频率。8.某地人口数:男性 13,697,600 人,女性 13,194,142 人;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男性 16774 人,女性 23334 人;其中肺心病死亡人数:男性 13952 人,女性 19369 人。可计算出这样一些相对数,依次说明各指标的含义9.某地 1965 年和 1970 年几种主要急性传染病发病状况如表 5-1。某医师依据此资料中痢疾与乙脑由 1965 年的 44.2与 3.4分别增加到 1970 年的 51.9和 5.2,认为该地 1970 年痢疾与乙脑的发病率上升。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该结论不正确。因为该医生所计算的指标是构成比,只能说明不同年份,痢疾与乙脑在几种传染病发病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改变,不能说明两种传染病感染发生的频率或强度,该医生犯了以构成比代替率的错误。10.率的标准化须要留意哪些问题? 答:标准化法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选择同一参照标准,消退混杂因素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但标准化率并不代表真实水平,选择标准不同,计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相同。因此标准化率是用于相互间的比较,实际水平应采纳未标化率来反映。样本的标准化率是样本指标值,亦存在抽样误差,若要比较其代表的总体标准化率是否相同,需作假设检验。留意标准化方法的选用。如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当已知被标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时,宜采纳干脆法计算标准化率。但当被标化组各年龄段人口数太少,年龄别死亡率波动较大时,宜采纳间接法。各年龄组率若出现明显交叉,或呈非平行改变趋势时,则不适合采纳标准化法,宜分层比较各年龄组率。此外,对于因其它条件不同,而非内部构成不同引起的不行比性问题,标准化法难以解决。11.常用动态数列分析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何用途? 答:常用的动态数列分析指标有:肯定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肯定增长量是指事物现象在肯定时期增长的肯定值;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都是相对比指标,用以说明事物现象在肯定时期的速度改变;平均发展速度是指肯定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用以说明事物在肯定时期内逐年的平均发展程度;平均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在肯定时期内逐年的平均增长程度。标准化率计算的干脆法和间接法的应用有何区分? 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当已知被标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时,宜采纳干脆法计算标准化率;当不知道被标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只有年龄别人口数和死亡总数时,可采纳间接法。12.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答:率是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某时间点或某时间段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视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该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构成比是指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视察单位数与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视察单位总数之比,以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大小。两者在实际应用时简单混淆,要留意区分。13.应用相对数时须要留意哪些问题?答:计算相对数应有足够的视察单位数; 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计算视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的合计率或平均率时,不能简洁地把各组率相加求其平均值而得,而应当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再求出合计率或平均率;相对数的比较应留意其可比性,假如内部构成不同,应计算标准化率;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某些状况下只能运用肯定数。第六章总体均数的估计 1.假设某地 35 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缩压的总体均数为120.2mmHg,标准差为 11.2 mmHg,从该地随机抽取 20 名 35 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 11 2.8 mmHg,又从该地随机抽取 10 名 7 岁正常男孩,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 90.5mmHg,标准差为 10.4 mmHg,7 岁正常男孩收缩压的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 A90.5±1.96×10.4 B90.5±t0.05/2,9×10.4/?10 C120.2±1.96×10.4 D120.2±t0.05/2,9×10.4 E120.2±t0.05/2,9×10.4/?10 参考答案 B90.5±t0.05/2,9× 10.4/?10 2.假设某地 35 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缩压的总体均数为120.2mmHg,标准差为 11.2 mmHg,从该地随机抽取 20 名 35 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 112.8 mmHg,又从该地随机抽取 10 名 7 岁正常男孩,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 90.5mmHg,标准差为 10.4 mmH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8mmHg 与 120.2mmHg 不同是由于系统误差 B112.8mmHg 与 120.2mmHg 不同是由于两总体均数不同 C90.5mmHg 与 112.8mmHg 不同是由于抽样误差 D90.5mmHg 与 120.2mmHg 不同是由于抽样误差 E90.5mmHg 与 112.8mmHg 不同是因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参考答案 E90.5mmHg 与 112.8mmHg 不同是因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3.假设某地 35 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缩压的总体均数为120.2mmHg,标准差为 11.2 mmHg,后者反映的是 A个体变异的大小 B抽样误差的大小 C系统误差的大小 D总体的平均水平 E样本的平均水平 参考答案 A个体变异的大小 4.总体均数的 95%置信区间的含义是 A总体 95%的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B样本 95%的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C平均每 100 个总体均数,有 95 个在该区间内 D平均每 100 个样本(样本含量相同)均数,有 95 个在该区间内E平均每 100 个样本(样本含量相同),有 95 个样本所得的区间包含总体均数 参考答案 E平均每 100 个样本(样本含量相同),有 95 个样本所得的区间包含总体均数。5.关于置信区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99%置信区间优于 95%置信区间 B置信区间的精确度反映在区间的长度 C当样本含量确定时,精确度与精确度是冲突的 D置信区间的精确度反映在置信度 1-a 的大小上 E当置信度 1-a 确定时,增加样本含量可提高精确度 参考答案 A99%置信区间优于 95%置信区间 6.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分别估计总体均数的 95%置信区间,则精确度较高的是 A均数大的样本 B均数小的样本 C标准差小的样本 D标准误大的样本 E标准误小的样本 参考答案 E标准误小的样本 7.关于 t 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布是以 0 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簇单峰曲线 B自由度越小,曲线越低平C当自由度为¥时,t 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 D自由度相同时,|t|越大,其尾部概率值 P 越小 E自由度越大,尾部概率相同时,t 界值越大 参考答案 E自由度越大,尾部概率相同时,t 界值越大 8.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全距 B标准差 C标准误 D变异系数 E四分位数间距 参考答案 C标准误 9.某试验室随机测定了 100 名正常成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ng/L),得均数为 81.0(ng/L),标准差 18.2(ng/L)。计算抽样误差;试估计正常成人 ET 含量(ng/L)总体均数的 95%置信区间。答:标准误为 1.82;由于该样本为大样本, 故用公式估计正常人 ET 含量的 95%置信区间为(77.38, 84.60)ng/L。10.从某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 25 例,其红细胞沉降率(mm/h)的均数为9.15,标准差为 2.13。试估计其总体均数的 95%置信区间和 99%置信区间。答:由于该样本为小样本,故用公式估计总体均数 95%置信区间为(8.27,10.03)mm/h; 估计总体均数 99%置信区间为(7.96, 10.34)mm/h。11.2005 年随机抽取某市 400 名 7 岁男孩作为探讨对象, 计算得其平均身高为 122.5 cm, 标准差为 5.0 cm。请估计该市 7 岁男孩身高的总体均数。某学生的回答如下:该市 2005 年 7 岁男孩平均身高的点估计值为 122.5 cm,按公式计算得到其总体均数的 95置信区间为(112.7, 132.3) cm。请问该学生的回答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该学生误用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来计算总体均数的 95%置信区间。医学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置信区间的主要区分在于,计算医学参考值范围时应当用标准差,计算置信区间时应当用标准误。此例中样本含量较大,可用 Z 值代替 t 值,故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依据置信区间的公式算得2005年该市7岁男孩身高的95%置信区间为(122.0,123.0)cm。12.如何运用抽样分布规律估计总体均数? 答:数理统计的中心极限定理:从均数为 m,标准差为 s 的正态总体中进行独立随机抽样,其样本均数听从均数为 m,标准差为 s/?n 的正态分布;即使是从非正态总体(均数为 m,标准差为 s)中进行独立随机抽样,当样本含量渐渐增加时,其样本均数的分布渐渐靠近于均数为 m,标准差为 s/?n 的正态分布。标准误越大,抽样误差越大,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牢靠性越小。反之,标准误越小,抽样误差越小,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牢靠性越大。13.阐述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分与联系。答: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分与联系,见表 6-1:14.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有何特点? 答: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的特点有:各样本均数未必等于总体均数;样本均数之间存在差异;样本均数基本听从正态分布;样本均数的变异范围较原变量的变异范围小;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样本均数的变异范围渐渐缩小。15什么是均数的抽样误差?确定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抽样探讨中,由于同质总体中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即个体变异,因而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样本,样本均数往往不等于总体均数,且各样本均数之间也存在差异。这种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均数与总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j151****609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