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docx
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医学教化中人文素养教化现状摘要:医学的发展要求医学生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但在医学生培育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气薄弱等,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为现阶段桎梏医学教化发展的难题。关键词:医学教化;人文素养教化;医学生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其探讨对象是人,因此,医生不仅要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而且要了解疾病的主体-患者,更要了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医学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为医学学科领域不行或缺的基石1。人们日益增加的人文关怀的需求与诊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对患者缺乏应有的敬重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冲突,也使我国医患冲突越加突出,甚至出现一些极端事务。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养教化,使其在学习医学专业学问和技能的同时,培育人文素养是特别必要的。1 什么是人文素养教化人文素养是指与科学素养相对应的人的基本素养。从教化学的角度进行说明,在教化过程中,个体将人文学问与人文精神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理性意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2。人文素养教化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学问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化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教化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2 我国目前临床医学教化中人文教化现状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存在许多的问题,详细分析大体缘由如下。2.1 历史的缘由在我国,高等医学教化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尤其是近年来现在科技的发展以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使得疾病的治愈效果大幅提高,这促使医学生更重视专业学问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使医生对医学技术和疾病本身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对疾病的主体人的关注。导致医学院校缺乏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导致了医生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沟通。这也是目前医患纠纷增多的缘由之一。2.2 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人文课程,但选修课比重在增加,课程设置向小课程方向发展,各校课程设置标准不一、结构不一、学时多少不一、课程门类不一,须要完善课程设置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4。时间上医学人文素养教化课程主要集中支配在医学院校的低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未接触到临床实践,缺乏对病患的理解,无法很好的理解医学人文素养核心,更不行能将所学的人文学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人文素养精神在临床中的作用体验不深。 2.3 师资力气不足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养教化的施教者主要是医学院校的老师和临床医生,任天波、张焜等5的探讨发觉临床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薄弱,缺乏医者仁心的人文理念、哲学辨证思维、综合医学人文素养、心理沟通艺术、法律意识等。因此,在临床医师教授临床学问时不能很好的对医学生灌以医学人文教化,不足以引起学生留意。3 如何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1)加大宣扬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医疗团队的人文素养水平。目前,针对我国医疗事故高发的现状及我国医学院校及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教化的薄弱和缺失状况,国家应当设立严格的医疗法规,不仅对提高临床医师对人文素养教化的认可,还有利于对医学生的培育,从本质上重视医学人文素养教化。(2)调整对医学生的培育安排,合理设置文理课程、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使医学人文教化与医学专业教化相结合,贯穿在整个医学教化与临床执业过程中。当前,教化界正在进行教学改革,医学院校也在探究医学教化的可行之路。针对临床上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教化的缺失,医学院校的人文素养教化的课程设置更应当着眼于医学教化的全过程,形成与医学专业学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既要有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医学史及医学法律等的基本课程,并渗透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课程要求上,不能只作为考查课程,还应增加课时,提高人文素养教化课程的要求。而在教学方法上,应将医学人文教化融入到各种教学改革中,将对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启发和思索贯穿在整个医学教化过程中。甚至可以让学生以患者的身份走入临床,深刻体验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不易。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文关怀精神引起医学生的重视,使他们在学习医学学问和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并形成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2)重构临床医师医学人文教化模式、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培训老师。任天波、张焜等5指出建立临床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基地,重视临床医师的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对医师的上岗应当提出一些新要求,把双证制(医师资格证和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合格证)作为医疗机构行业就业的必备要求,将是提升医学人文素养的一个把关口。对医师进行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和考核,是提高医师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特殊是从业以后加强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时刻不断的提示临床医师的注意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有利于强化医师医学人文执业的理念。提高临床医师的医学人文素养水平,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大大削减医疗纠纷,缓解社会冲突。只有加强对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教化,培训老师才能的确有效的提升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化的实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4 展望随着以人为本的医疗模式的建立,随着医疗改革地不断深化,以及医学教化改革地推动,医学教化全面发展,医学人文素养教化越来越成为培育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的必经之路。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利于缓解目前惊慌的医患关系。事实证明只有仁心才有仁术。参考文献1马存根.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化理念与实践改革J.中国高教探讨,2003,8(6):31-33.2王瑛.当代中国医学生人文素养教化探讨D.济南:山东师范高校,2007.3沈湘平.高度重视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探讨J.北京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9-121.4崔明辰,刘国良,王福青,等.42 所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中医教化,2014,33(5):67-69.5任天波,张焜.临床医师医学人文认知缺失与教化重构J.医学与哲学,2016(37):76-78.6李晓农.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化的几点思索J.北京教化(德育),2016(9):25.作者:郭志良 成敏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 89 医院骨科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