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三十三章 治则.docx
-
资源ID:62258573
资源大小:9.9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三十三章 治则.docx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三十三章治则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借用老子的话来说明轻 刑者所言财足国治是错误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an),春秋 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 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 隐,著道德经。韩非子引用了老子的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深邃,一 是告诉君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这一道理。这是表面意思,也是最为直接的训诫,对于普通民众来 说知道并践行就行。对于君主来说不仅要自己遵守,还要按此教导 民众,这是社会道德教化的事。二是告诉君主其实人心永远不会满 足,受到耻辱与遭遇危险是必然结果。三是面对人心不足的现实与 人性,只能实行重刑法治,用国家律法来规范与约束人的行为,同 时也让君主明白轻刑仁爱是治理不好国家的。韩非子引用完老子话后,再用老子的人现身说法,说能自觉做 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只有老子,明白了耻辱与危险的原 因,在获得满足后再无所求。韩非子言下之意就是普通民众不是老 子,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不可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只能 通过重刑法治来让民众不辱不殆。这一点很重要。韩非子更是举了夏朝末代君主桀姒(si)履癸的例子来说明财足 并不能国治。夏桀贵为天子地位够尊贵,财富达四海,如此富贵还 不是做了亡国之君。治国的本质与“轻刑、财足、厚爱、薄税”无 关,这些是冶国的手段与政策。治国的本质是“为民”,如果手段 与政策的结果是伤民害民,说明这样的手段与政策是错误的。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社会是经不起折腾的。在圣贤看来,不 能允许君主随意而治,更不能将社会与民众作为施政理念的实验田 与小白鼠,君主必须要在知晓为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的基础上施 政,尽量避免因政策的错误给社会与民众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是圣 贤竭尽所能劝谏君主的真正原因。贤明的君主都是经过长期的学习 与历练,在学习与历练中深知为君与治国之道,才能成为一代明 君。韩非子例举完老子与夏桀的例子后说“君人者虽足民,不能足 使为君天子,而桀未必为天子为足也,则虽足民,何可以为治 也? ”意思是:做君主的纵然使民众富足,但不能使他们富足得像 天子一样,而夏桀也未必以天子为满足;那么纵然使民众富足,又 怎么能用来作为治国的原则呢?韩非子的反问很有杀伤力,普通民众不是老子,更不是夏桀。 夏桀已是位居天子位尊财足却还是没有治理好国家,还让国家消亡 了,说明财足真的不是国治的原则。韩非子从普通人到圣贤君主逐 一举例,旨在告诉君主普通民众就是普通民众,具有人的本性,治 国还是要以普通民众的人性民情做为依据和原则。所谓的轻刑财足 不能做为治国的原则。【君人者虽足民,不能足使为君天子,而桀未必为天子为足也, 则虽足民,何可以为治也?】治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治国的对象是“人”是民众,就要 按人的特性而治。社会管理也有其内在的规律,事因人而生,管人 理事,也要依人而为。脱离了 “人和事”的客观规律性,按人的臆 想而治,这是乱国亡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