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教案撰写模板.docx

    • 资源ID:6227486       资源大小:72.43K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教案撰写模板.docx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教案撰写模板第1篇:小学教师证面试数学教案 二、数学老师课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的方法掌握平均数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话题引入2盒小球 一盒有12个,一盒有14个 那怎么做可以让两个盒子里面的小球数量一样呢 (请同学上来亲自动手整理 加深印象) 2、新授课 展示图片四个人搜集水瓶 小组讨论思考: A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群体提问:2个) B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小组代表:2个) C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小组代表:13个) 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移动) 教师小结: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 D深入提问: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引出总结) 小结:平均数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3、课堂总结 提问同学总结 4、作业布置 每人回家寻找身边用得到平均数的情景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平均数 小红:14 小兰:12 小亮:11 小明:15 (14121115)÷413(个) 平均数代表的是总体情况 第2篇:教师招考面试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水槽 6 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60 平方分米,高 15 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 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 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3 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 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问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 19 平方厘米,高是 12 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 6cm,高为 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 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 4 米,高是 1.2 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 735 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 )×1.2× 表示 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5、比较:例 1 和例 2 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 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 1 是直接求体积,例 2 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 1.5 米,底面半径是 2 米,每立方米沙重 1.8 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 3 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a 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立方米 是( 3a 立方米 )立方米 3 立方米 2 立方米 9 立方米 )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 6 立方米,圆锥体体积6 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 12m, 宽 6m,高 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一、课题:圆的周长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 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 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难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学具 教具: 直尺、圆形物体、绳子、多媒体课件学具: 直尺、圆形物体、绳子 五、教学方法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教师给予合理引导,巧妙、适时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你们都了解了圆的哪些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 生:1 圆的周长是怎样得到的?2 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3 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圆的知识盲点进行整理,提出疑问,激发探索热情。) (二)探索新知 1 认识圆的周长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圆,也离不开圆。(1)请同学们从你的 身边或学习用具中,找出一个圆形的物体来。(2)请同学们先研究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同学们讨论后,让学生上台演示比划一下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2 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后,有的学生说与直径有关,也可能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为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你用什么办法能够测量出你们手中的圆的周长。 3 展示、交流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办法和测量结果,并且点名请个别同学上前板演所使用的方法与过程。学生可能会使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1)滚动法 (2)绕线法教师强调: (1)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要做好标记;不能滑动,要滚动;要滚动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2)用绕线法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测量的是打结处之间的长度;一定要将绳子拉直再测量。 师:无论是用滚动法还是绕线法,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变曲为直) 4 介绍圆周率 教师指出: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计算时,圆周率()的值通常取 3 14,即计算时,凡没有具体规定的 都取近似值 3 14。 5 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师: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说出圆的周长公式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圆的周长直径×。) 师:如果用 C 来表示周长,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圆的周长公式?(C=d 或C=2r) 6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示例:圆形花坛的直径是 20m,它的周长是多少 m?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 50cm, 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多少周?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独立算出后,学生讲教师板书,并提醒书写格式。 根据 C=d,3 14×20=62 8(m) 3 14×0 5=1 57(m) 62 8÷1 57=40(周) 答:花坛的周长是 62 8m,车轮大约转动 40 周。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一、课题:圆的周长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四、教具、学具 教具:直尺、圆形物体、绳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圆形物体、绳子 五、教学方法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教师给予合理引导, 巧妙、适时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兴趣,从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你们都了解了圆的哪些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 生:1 圆的周长是怎样得到的?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3.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圆的知识盲点进行整理,提出疑问,激发探索热情。)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圆,也离不开圆。(1)请同学们从你的身边或学习用具中,找出一个圆形的物体来。(2)请同学们先研究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同学们讨论后,让学生上台演示比划一下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2.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后,有的学生说与直径有关,也可能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为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你用什么办法能够测量出你们手中的圆的周长。 3.展示、交流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办法和测量结果,并且点名请个别同学上前板演所使用的 方法与过程。学生可能会使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1)滚动法 (2)绕线法教师强调: 1.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做好标记;(2)不能滑动,要滚动; (3)要滚动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2.用绕线法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测量的是打结处之间的长度;(2)一定要将绳子拉直再测量。师:无论是用滚动法还是绕线法,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变曲为直) 3.介绍圆周率教师指出: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教师板书: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计算时,圆周率()的值通常取 3.14,即计算时,凡没有具体规定的 都取近似值 3.14。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师: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说出圆的周长公式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圆的周长直径×。) 师:如果用 C 来表示周长,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圆的周长公式?( C = d 或 C =2 r ) 5.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示例:圆形花坛的直径是 20m,它的周长是多少 m?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 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多少周?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学生独立算出后,学生讲教师板书,并提醒书写格式。根据 C=d,3.14×20=62.8(m) 3.14×0.5=1.57(m) 62.8÷1.57=40(周) 答:花坛的周长是 62.8m,车轮大约转动 40 周。 (三)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第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撰写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撰写 教案撰写是面试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试的一块内容。在有些考场上的考官会收上教案,边看教案边听试讲,所以教案还不得不写并且不能写得太差。因为一般来讲教案写得好不会加分,但是写得太差会降低考官的印象,从而降低面试分。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教师资格面试中教案撰写的策略。 一、教案组成 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块部分。当然有的教材里还有教具、课前准备等等,这些也是可以的。但是鉴于面试备课时间只有20分钟,而教具在试讲过程中是可以呈现出来的,所以建议大家保留五部分内容就已经足够了。其中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块。教学重点包括教学的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时重难点可以是一个知识点。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包括“四部曲”,分别是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板书设计是试讲知识点的总体呈现。教学反思一般只需要写上这四个字就可以,因为具体的反思内容需要等到教学结束以后才能写。 二、教案难写部分 一般来讲,一次比较成功的试讲主要是完成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了。那么对于教案中比较难写的这几块内容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是教学目标。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少写;二是书写规范,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主体为学生也可以省去,行为动词如“背诵、了解、书写”,行为条件是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如“学生能在三分钟内对全班同学演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词全文,语气的停顿和语调的变化应与该演说风格一致。” 这里表达的意识是让学生背诵课文,但是它包含了上面的所有书写要素。在这里提醒考生:四个维度是相对原则,由于备课时间短,所以教学目标不要太多。所以行为主体、行为动词不要省。后两者可以不要太详细。 其次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虑,一是试讲标题就是试讲的主要知识点可设为重点,二是看试题清单中的要求;教学难点一般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者对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识点,例如提升学生价值观目标就可以定为教学难点。最后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注意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二是导入新课注意新颖性,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一分半钟。新授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逻辑性不能混乱,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后要注意及时的巩固提高。最后是小结作业部分,这部分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切记不要让学生多读多算,要体现开发学生的创新性。 总之,教案撰写要详略得当,合理分配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案难写的地方。 京师经纬教育培训学校提供全国各地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培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老师资格、普通话、普通话培训、普通话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第4篇: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案 根据即墨教研室的要求,特将小学数学教案撰写的标准下发到各学校,请各位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按照要求,撰写教案。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标明确 流程清晰 预设充分 意图明显 行文严谨 回顾全面 教学内容。 要写明所教学的内容是哪个版本第几单元第几页。 教材简析。 要写明本节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本节的知识基础和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即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现的素材意图。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都要兼顾,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要找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 (5)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要清楚明白。每一个大环节、每一个大环节中的每一个小环节都要层次清楚,目标明确。 2.重要知识不要遗漏,尤其要注意练习环节。以前老师们往往不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只是呈现练习题的内容,而对于练习过程的预设、练习题的处理没有一一写明。现在要求要把练习的的每一个环节呈现出来,要充分预设。 3要注意和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的形式一般是师:生:,教案撰写则要运用诸如谈话、引导、提问、小结等用语。 4.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设计意图,即这一环节你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5.预设要充分。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这样就会达到心中有学生的境界。 6.回顾要全面。课堂“总结回顾”时,不能走过场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预设,要引导学生对全课的所学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进行梳理归纳,在交流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提升。 7.撰写教案时行文要严谨。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号、大小标题的序号写法、标点符号等等都要非常规范。 教案撰写的水平,体现了老师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从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页9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圆的大小;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圆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对于圆,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圆呢?看来,圆无处不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出示图片) 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学生欣赏。 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板书:圆)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第一次尝试画圆 谈话:同学们都认识圆,那你能画一个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画一个圆吧。 (学生可能用瓶盖、两个半圆、线绳、圆规画圆) 请学生上来展示画出的圆和画的过程。 谈话: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出了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种? 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圆规画的圆。 小结:看来用这些工具画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圆规来得方便,这正像我们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一个既大小合适又比较规范的圆。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第一次自己尝试画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准确性。 (2)第二次尝试画圆 谈话:下面就用大家喜欢的圆规再试着画一个圆好不好? (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可能出现圆画的不完整、不圆滑等情况) 追问:看来要画一个规范的圆,一定要掌握方法。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能说出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等) 小结:针扎的一点不能动,概况的说是定点,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就是要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板书:定点、定长、旋转) 师总结,课件演示圆的正确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试画,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教师呈现一个学生画的不太标准的圆,让学生交流在画圆时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在通过交流注意的问题基础上,又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圆方法。 (3)第三次画圆 谈话:已经学会了圆的画法,想不想再画一个试一试?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圆。 谈话:观察刚才我们画的圆,想一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做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画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而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谈话:我们每次用圆规画圆的时间都会留下一个针扎的眼,我们把这个针眼用个圆点点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o) 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2)认识半径 谈话:能在你画的圆中用直尺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吗?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线段一个端点在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 教师讲解像这样的线段我们称它为半径。(板书:半径,r)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来表示。 (3)认识直径 教师呈现一条直径。问还是一条半径吗?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而且经过圆心。) 师讲解,我们把这样的一条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d)请你在你画的圆中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4)小练习: 谈话:我们刚刚一起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现在老师给你一组线段,你能从中找出半径和直径吗?(课件呈现练习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自身画圆的体会以及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后面追加的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使之掌握的更扎实。】 2、认识圆的特征 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那么多知识,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可能发现: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圆内,圆的直径相等、半径相等。总结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板书:d=2r,r=d/2)。决定圆大小和位置的因素。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画、折、量、比等具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了圆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巩固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就有过对圆的特征的记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曾经这样描述过圆:圆,一中同长也。谁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一中同长图片) (学生能说出一中就是指一个圆心,同长是指半径相等) 小结: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概括出圆的主要特点,我国古代这一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不止这些。周髀算经里有这样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的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是由正方形不断切割而来的。(出示正方形切割成圆的过程)。 提问: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圆的哪些信息? 3、谈话:说起中国古代的圆,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 这是阴阳太极图,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小圆合成的,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都知道了什么? 4、谈话:(出示交通工具图)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 小结:“圆,一中同长”这个圆的圆心相当于车轴,车轴到地面的距离相当于半径。车轮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行驶起来又快又稳。 5、回归生活,感受美丽 谈话:最后让我们在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圆的魅力。 (课件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 【设计意图】: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墨子的“一中同长”, “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太极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通过这个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圆的特征,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数学的文化历史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了我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最后一题让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五、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完美的图形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能会谈到: 1、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特征和关系。 2、怎么画圆及圆规的使用。 3、用什么方法探究发现这一系列知识的,圆知识的实际应用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回顾,从而初步形成知识建构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提升:今天我们认识了圆,大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圆的基本特征。还知道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学习,并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扩展学生对知识全面的掌握,并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新知,让学生从数学、历史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作业设置: 解决实际问题: 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快要到了,我们市政府要在门前的广场上摆花坛,广场中心是以“万众一心”为主题的喷泉花坛,花坛直径60米,水池直径30米。同学们,花坛直径60米,水池直径30米,这么大的两个圆形,能用圆规画吗?回去想想,帮工人叔叔解决这个问题。 参加几轮朝阳区教学设计基本功大赛,写了、阅读了无数的教学设计,在去年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前几天,忽然茅塞顿开,明白了教学设计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如何撰写一个比较像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在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期间屡试不爽,但基本功结束后就没有再想此事 新一轮朝阳区教学设计、说课比赛即将开始,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讲怎么写教学设计,而且要求听了讲座以后,对其间的结构、书写方法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于是开始梳理自己写教学设计的经历,总结撰写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要想写好教学设计,首先要知道教学设计有哪些内容,按照北京市教学设计的要求,教学设计有这些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我的思考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技术准备与教学媒体 (三)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二、怎么写教学设计 (一)明确所写题目领域,把握此领域内容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做到基本东西不跑偏 比如写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要知道其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板块,在数的认识教学中,要从6个维度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同时,在数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还要渗透位值思想 再比如写百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要知道其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板块,在计算教学中,除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竖式的书写过程,还要知道借助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素养是什么,知道计算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再如写厘米的认识,要知道其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板块,要知道从5个维度帮助学生建立度量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研读教材,同中求异 研读教材,重要的是要到别人看到的,还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从三个维度编辑、学生、教师的视角解读教材。 读懂教材的基本方法: 一看:有什么教材中有什么 二想:为什么 1.不这样行吗,不这样行,干吗非要这样,教材要传递是什么 2.教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3.根据教材编排确定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4.如果出考题,考什么,怎么考 三答:是什么不想明白不罢休 四验:再思考看教参、阅读书籍 (三)研读学生,积累学生经验 研读学生,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要不断思考、反思、实践,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前测、试讲、访谈 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关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试讲可以积累学生学习过程经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个人访谈,可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应对学生思维的复杂化。 (四)提出自己的思考,确定设计的主题 主题要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凸显本质,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彰显作者的智慧,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人的兴趣,增加文章的力度和厚度。 (五)行文 行文要结构严谨、瞻前顾后、环环紧扣,好的文章前后呼应、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三、写教学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题目生动彰显灵魂 思想依据合适贴切 背景分析精准独到 教学目标具体详实 教学流程清晰简洁 教学过程精致精彩 效果评价贴近主题 总结特点回扣主题 四、怎样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 审主题破题 审环节环环紧扣 现进一步举例说明如何写教学设计 借助多元表征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4例1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此环节是破题,写清三件事:什么是解决问题,什么是多元表征,为什么要借助多元表征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教学分布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中,对于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将一些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利用多元表征解决问题,是想借助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主要有四种表征方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语义表征、数学符号表征(考虑到数学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捕捉较复杂情景图中的有用信息,把握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策略。这是因为二年级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看简单情境图捕捉信息的能力,但从相对复杂的情境图中提取有用信息、把握其间数量关系有一定困难,利用多元表征,可以用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应对学生实际情况复杂化,使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要写清教材是怎样安排解决问题的,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教师面试教案撰写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