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推动城市绿色发展.docx
用创新推动城市绿色开展全面开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倡导创 新开展的今天,绿色建筑将获得新的开展机遇。对于绿色建筑与绿色 生态城区如何在创新中开展,专家和业内人士日前在广东省深圳市举 行的绿色开展:城市建设的创新与融合论坛上,从各自的角度纷纷提 出看法,将创新与绿色开展深度结合。创新从转变观念开始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董事长、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 长叶青说,我们欣喜地看到,整个行业从绿色建筑开展之初的从设计 入手,到今天国家产业政策出台,它代表大规模的建造方式的变革, 实际上是绿色建筑开展到今天的必然阶段。影响人类历史的三次城镇化进程,第一次在欧洲,第二次在美洲,第 三次以中国的崛起为代表,预计历时50年到80年完成。我们建设链 还有30年到50年的繁荣期,这个繁荣期伴随着国家战略。叶青说,我们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既有的经验可能成为财富,更是我们的包袱,我们会舍不得丢弃,舍 不得放下,在当下还挣钱的业务中流连忘返,舍不得飞得更高、看得 更远,这个时候需要先行者给我们启迪,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以引导。希望在这个转型中,建设行业真正能从资源消耗的大户、能从大规模建设中的既得利益者变成国家绿色开展的价值创造者。一个行业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存在,终将被抛弃。 建设行业的价值观改变、内省和建设行业整个运行模式、商业模式、 管控模式将大规模从资源竞争,从能获得土地、获得金钱做开发,从 能获得甲级牌照、贴牌存在,将全面创新、转型为以技术创新革命为 核心竞争力。这个过程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已经太短太短,科技对建 筑行业的贡献是低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的。最后一次城市建设开展即 绿色开展是我们能够最后一次全面转型的机会,用互联网的思维,用 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和信息化的技术全面转型,挨弃传统的建造思维 和建造方式已经成了当务之急。而这样的技术储藏、市场的机遇和政 府政策的引导三合一的并行会给我们带来更加明媚的春天,从事绿色 事业的人应该成为最幸福的一群人。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副总建筑师孙延超认为,人类的 城市化进程是从18世纪一直到现在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每次都 是在一些技术的核心和变革的情况下引领的。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遇 到的矛盾,为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也是 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最重要的是表达尊重和共享 的价值观。孙延超提出了更具体的认识,认为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在中国的开展 是由浅绿、深绿到泛绿,经过了几个阶段,目前是向着更加体系化、 系统化的云绿方向开展。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生态城市都指向人类的 幸福生活,绿色建筑涵盖面比生态城市的范围要小,集合了功能、交 通、能源、生态、资源等,但在城市范围内会更加体系化,和产业、 人类的生活、社会的文化会有更多的聚集。从绿色城市到绿色建筑的生态城市,实现的路径我们构建了一个模型, 它分成了四个方向:一是政府的善治,包括政策和观念;二是人文指 导,包括生活模式、绿色人文;三是市场,包括产业和利益的分配机 制;四是技术,它构成了一个比拟完整的复合的系统。他们的观点说明,开展绿色建筑的意义已经远超人们原有的认识,如 果不能及时看到这一点,不仅是绿色建筑开展将受到影响,而且所失 去的将会更多。开展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开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要求大力开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推动建造方式的创新。 钢结构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开展,将成为绿色建筑开展的方向。叶青认为,钢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结构的兴起以及生物材料为代表的新 型建材的崛起,对建设行业的革命将是非常深远的。钢结构对绿色建 材在全生命周期中重复使用再利用,会比混凝土结构对军备建材更有 用。杭萧钢构股份副总裁方鸿强认为,开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具 有节能、环保、提高建筑平安水平、化解产能过剩的一举多功能之效。 同时,可以推动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在这个目标指标里,除了减以外还要加,一方 面是减、一方面是加,做减法我们减产量、减污染,做加法是增加用 途,加快建筑用钢,从目前的5000万吨到1亿吨以上,成倍的上涨 空间,这个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是非常巨大的。方鸿强说,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提高 建筑质量。方鸿强以某一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小区为例说,其抗震设防 是八度,建筑节能标准75%,而且施工过程中没有脚手架,没有模板, 没有工地扬尘,几乎没有人,在这个建造过程中,室外做的事情挪到 室内做了,工地的事情工厂做了,危险复杂的事情机器和机器人做了, 质量和平安都是计算机做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事情是不做的。装配制造业工业化,就是带着装配制造业的基因来到建筑业,建造方 式的变革带来产业的变革。建筑产业现代化与住宅产业化,两化融合,构建一体化完整建筑产业链,实现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工业 化转变。中建科技集团总建筑师樊那么森指出,钢结构的框架结构是最 成熟的,支撑体系非常完整,用钢结构加条板或是幕墙是比拟成熟的 技术,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但他强调,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 一个整体,主体结构系统采用钢结构、所有的连接节点采用螺栓或是 钾接而不是焊接、楼板采用免或是少的支撑工艺,要让楼板的支撑不 像原来满堂的支撑、外围护系统采用预制构件或部品。我们有一个根 本的判断,钢结构不等于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一定是要系统地集 成所有的建筑要素形成完整的建筑产品,仅仅是钢结构不能简单的叫 做钢结构建筑,要从整个建筑系统看。樊那么森说,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做的装配式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如山 东建筑大学教学楼的建设即采用了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 筑技术的集成应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世界先进,是从德国引进的 近零能耗的节能建筑;二是防霾、保湿、环保平安的室内空气质量; 三是保证24小时的新鲜空气;四是舒适;五是长寿命;六是环保经 济。这是中德科技合作示范工程,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 开展中心和德国能源署共同全程监控,最后要授牌的示范工程。很明显,专家们对开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认识是深刻的,这对于绿色建筑以及行业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绿色智慧园区到智能家居绿色开展与智能化关系密切,智能化带来的方便、精确与高效、节能, 使绿色开展成为可能。深圳智慧园区信息技术董事总经理汪 成志通过天安云谷工程对建设智慧园区进行了探讨,与业内人士一起 提供了云时代建设智慧园区的思路。他说,打造开放、绿色、共享、 关联的智慧园区,一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到材料、技术和招商的阶段。 二是应用技术平台,充分实现设施和资源的共享之制度保障、建立以 人为本的环境和驱动鼓励健康生活方式的社区运营。止匕外,深圳智慧 园区信息技术是中国智慧园区商标持有人,并已获得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在开发商内部我们也建立了智慧建造和绿色建筑 的事业部,包括云谷的物业是全深圳唯一一家到达三星级绿色运营的 物业。在规划上,表达产业和城市充分融合,城市要逐渐多极化、多中心化, 减少这个园区的居民不必要的出行,职业和居住得到很好的平衡。减 少上千万人在城市中进行大量的早晚运动和能量的浪费,这是在规划 层面表达出的很大程度的绿色和低碳。在园区的设计、架构上开放群楼通道、阳台、智能化的通风系统和气 体检测联动等,比拟先进的技术在园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我们 也充分应用BIM技术,应用质检管理平台实现现场的精细化协作管理, 实时高效,通过这些措施使我们的整个建设过程绿色节能。中央空调 采用群控技术,制冷机房综合能效目标值可以到达5.0以上,已经超 越了美国制冷协会的标准和新加坡政府对于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 节能标准。绿色和节能低碳的实现除了在建设阶段,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更长的生 命周期的运营阶段表达出来。他们通过几方面的措施保障天安云谷绿 色是可以持续开展的,产业是可以长期向健康有序开展的,从基础设 备管理、公众参与、绿色环保制度、节能制度等设立多达67项制度, 并在园区建立绿色运营委员会,设定绿色的KPI,逐户上门给业主宣 讲垃圾分类、污水排放和各种控制措施,并且与业主签订绿色物业管 理服务协议。他们还建立了创新的平台CC+,通过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平 台和快捷的配送体系,使入住园区的人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得所有服务, 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充分节省资源,这对于整个园区的能耗节约 是非常有好处的。不仅是在运营方面,园区还通过一系列的智能控制、平安管理和能效 的在线数字化管理提升整体节能效果。通过能耗大数据管理,仅华为 公司两栋楼每个月节约的用电量就是100多万度,转化到经济价值就 是100多万元人民币。智慧系统和大数据驱动管理对节能是有很大的 促进作用的。智能家居与绿色建筑关系更为密切,深圳市邦悦科技市场总 监邱梓明说,智能家居在绿色建筑中能做什么?首先它可以做灯光控 制,按需照明。还有家电控制、电器控制、环境监控。比方说我们可 以做温湿度的监控、PM2. 5的监控,还可以联动我们的空气净化设备, 提高环境质量比方说温湿度。另外是节能,节能有很多方面可以做,照明、新风系统和其他一切可 以做的节能。情境体验在智能家居里运用得最多,如果用在家庭里, 可以设置一些离家模式、回家模式、影音模式、起床模式等。有了智 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之前设置好的我要出门是什么状态,一键可以 设定好。城市是绿色开展的载体,绿色开展是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只有转变观 念,以国家政策为引导,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中国 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