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资源ID:62303217       资源大小:53.6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L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郸都区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那么,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 子品性与特质。论语载,子张问孔子,土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 子张:你所问的“达”何所指呢?子张说:我所理解的“达”,是知名于国家,知名于 乡邦。孔子说:这是“闻”啊,哪里是“达”。孔子强调,“达”为“质直而好义,察 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而“闻”那么与此大相径庭,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 邦必闻,在家必闻”。“闻”指社会知晓度,而“达”那么指“质直好义”,包含道德的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 诚如朱熹所注:“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显然,“达”是向内的,追求的 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故朱熹又说,“达”要在“主忠信”,行为合宜,谦虚低调, 处事慎重,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与此相对,“闻”那么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 声,其间难免务虚矫饰,表里相违。“达”与“闻”不同,故孔子舍“闻”而取“达”。他反复强调君子不要在意所谓名声 的有无和大小。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应反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不要担 心、顾虑不被人知,更不应焦虑自己的名声缺乏。“子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 也。”孔子甚至认为不被人知而淡定自如,不愠不怒,才是真正的君子。显然在孔子看 来,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求“达”的君子也是内向务实的,故无意于外在 的虚名。因此,孔子特别主张君子应忠厚笃实,少说多做;君子还应言实相符,言行应 一致,言而过其行,在君子那里是可耻的;孔子尤其要求,作为一个君子,要做到言出 有物,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说,说过的事情那么必须做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所谓“无所苟”,即意力戒虚浮,更拒绝为了所谓“闻”而虚张其词,夸诞其语。孔子之所以强调君子应求“达”不求“闻”,在逻辑上与他倡导的君子“为己之学”密 切相关。“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儿的“人一己”之分,非如一般 意义上的“人一我”之别,其所谓“为己”,非谋一己之私利和好处,其所谓“为人”, 亦非为他人着想的奉献。在上述语境中,“为己”即实事实做,治学是为自己的学问和 道德进步,而“为人”,那么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即只意在邀誉而已。“为人、为己” 之分,看似谈治学,实那么论做人,特别是如何做一个君子一样的人。孔子借古讽今,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中国学生 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 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 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己,不容丝毫延宕。其中, 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 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o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 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混淆视听B.危言耸听C.危言耸听D.混淆视听A.混淆视听B.危言耸听C.危言耸听D.混淆视听触目惊心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 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B.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 视率居世界第一。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 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 近视率居世界第一。17 .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 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B.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 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C.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 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 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第10页,共24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众所周知,盐和糖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 放盐多了,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 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糖和盐的这种“微妙关系” 对我们来说有利有弊,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 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比方,糖醋排骨、 鱼香肉丝等,咸味被甜味消减了。在外就餐,尽量少点这类菜肴。在家烹调,要少放糖 和盐。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饯。比方酸酸甜 甜的话梅让人欲罢不能,但吃进1。个,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总量的56%。你可能吃的时 候并不觉得咸,这主要是因为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再如鳄鱼丝等海产干货,味道鲜美, 有嚼劲,营养丰富。可数据显示,蟾鱼丝竟是含盐大户:1。克鳄鱼丝含钠2克,相当 于5克的盐。并且配料表上,白砂糖的位置特别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食物。大家选 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含有对群众的建议,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和解析13.【答案】D、C、B【解析】(1) A.错在强加因果。第一段是说“'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 事的信念和原那么,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可见二者并无因果关 系。B.错在“求'闻者一定会虚浮矫饰,表里相违”说法绝对。第二段是说“其间难免务 虚矫饰,表里相违”。C. “更是”错,第三段是说“显然在孔子看来,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求'达' 的君子也是内向务实的,故无意于外在的虚名”,可见原句是并列关系。D.正确。应选D。(2) C. ”由现象及本质”错。文中直接揭示本质。应选C。(3) B. “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错误,这是朱熹的主张。应选Bo答案:(1) D(2) C(3) B(1)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 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 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 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 .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第12页,共24页46.【答案】C、D、【解析】(1) C.“其高度会随着氧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错,于文无据。应选C。(2) A. “紫外线能量巨大”错,“长波长紫外线”对生物的影响较小。B. “陆地上初步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错,原文为“那时的陆地上尚未形成适合 生物生存的环境”。C. “只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北极出现的臭氧层空洞就可以愈合”错, 于文无据。D.正确。应选Do(3)注意审题,要表达“关系”。从“生物登陆”方面,“臭氧层去除了生物登上陆 地的一个障碍,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促使生物快速演化”。从“保护生命”方面, “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因为它吸收了对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从“物种灭 绝”角度,“人类绝不能忽视臭氧层空洞问题,不然类似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将会 再次降临”。答案:(1) C(2) D(3)臭氧层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促使生物快速演化。臭氧层吸收了对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层出现空洞或变得稀薄,地球上所有生命将面临灾难。(1)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 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 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 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7.【答案】D【解析】(1)此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 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 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D项,“控 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的解读错误,小说聚焦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显示出 真实的艺术力量,表达的是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与真挚的人文关怀。(2)此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细读 画线处环境描写的内容把握环境的特征然后联系小说的情节从其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气氛的营造、主题思想的揭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应遵循规范的答题模式 先指出环境的特点,然后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做到条理明晰,要点清楚。第一句通过 “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这些语句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是车厢 里的环境,突出环境的拥挤,写出农民工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劣;第二句通过“心脏好像 被冻小了”“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这是车厢外的环境,采用夸张的手法,渲染 出天气的寒冷,突出一种悲凉的气氛。(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 使得小说主题充满温情的色彩,特别是能够更好凸显出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使得小说 内容更为具体,通过一家人的回归,表达出一种悲凉的社会问题,写出中国广大农民工 的生存困境,处境艰难。答案:(1) D(2)第一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交代了小说主人公李大 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还起到了营造感伤气氛的作用。 第二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冷,揭示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心 境的凄凉,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3)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以“回家”为线索,使叙事显得更加集中。从人物塑 造来看,小说通过“回家”这一典型事件和火车上、车站等典型的场景较好地展示了人 物的形象特点。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以小见大,以李大壮一家的“回家”来展示乡 村打工者群体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从艺术感染力来看,回家过 年本是一件高兴的事,而李大壮一家的回家却是如此悲惨,比照中更能突出乡村打工者 处境的艰难,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此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的能力。第14页,共24页(2)此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情节作用答题策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情节安排评价,如: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 性、可读性;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 悬念,引人入胜;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 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 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出人意料式结局,作用是使平淡的故事情 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 主题;悲剧式结局,作用是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 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大团圆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 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 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 想象空间。2、情节安排方式,如:顺叙,作用是情节开展脉络清楚,层次清晰;倒叙,作用 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 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平叙,作用是使叙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3、其他技巧特点,如伏笔、照应、悬念、铺垫、比照、渲染、烘托、倒叙、插叙、详 写、略写、变换人称、先抑后仰、先扬后抑等。811 .【答案】C、B、D、【解析】(1) “以骑从辇”做“假”的宾语,所以“辇”后断句,排除选项A、D; “盗”做“闻”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应选:Co句子翻译为:曾巩用 衣裳、饮食款待他,并配给随从人员,用车载着所购买的金银布帛,四处夸耀。盗贼听 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了。(2) B. "第一甲称为状元,第二甲称为榜眼,第三甲称为探花”错误。科举殿试录取 时分三甲,一甲头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3) D."曾巩指出王安石虽轻视富贵但为人吝啬小气”错误。由原文“神宗尝问:安 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 何吝也?日:'臣所谓石安石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可知, 神宗曾经问他:“王安石这个人你看怎么样?”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学和行义, 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又不及扬雄。”神宗说:“王安石对富贵是看得很轻的, 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我所说的吝啬,指他敢作敢为,而难于改正错误而已。” 神宗听后觉得这话是对的。由此可知,王安石轻视富贵是神宗的话,且曾巩说王安石吝 啬,是指他难以改错,非指他吝啬小气。(4)职田: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岁:每年;鬻:卖;直:收益。句子翻译为:福 州没有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每年用卖园圃的蔬菜来获取收益,太守的收入常年达三四 十万。游:交游;振:大;巩导之于欧阳修: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欧阳修巩导之”; 导:引见。句子翻译为:他年轻时与王安石交游,这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 他引见给欧阳修。答案:(1) C(1) B(3) D(4)福州没有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每年用卖园圃的蔬菜来获取收益,太守的收入 常年达三四十万。他年轻时与王安石交游,这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他引见给欧阳修。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生来就机智敏锐,读几百字的文章,张口就能 背诵。在十二岁时,试作六论,提笔就写出来了,而且文辞十分壮美。到二十岁时, 已经名闻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后,对他的才能表示十分惊异。嘉祐二年他考中了 进士。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升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任实录检 讨官。担任齐州知州,为官理政把严惩奸盗作为根本。章丘人在村里纠众结伙,号称“霸 王社”,烧杀抢掠,没有不如(他们)心愿的。曾巩流放了三十一人,又令乡民组成保 伍,联合巡查盗贼行踪,有盗贼那么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这样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 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字列于被追捕者之中,一天,他到官府自首了。曾巩用衣裳、 饮食款待他,并配给随从人员,用车载着所购买的金银布帛,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 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了。曾巩之所以这样将事情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分化那些盗匪窃第16页,共24页 贼,使他们不能纠合在一起。自此以后,乡里十分平安,人们外出甚至可以连家门都不 关闭了。调任襄州、洪州知州。适逢江西这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亭传都储存药物, 作好准备,解决需求。军民因生活困难自己不能调养的,便招来住在官舍,供给他们饮 食、衣被等用品;分配医生给他们诊治,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作为成绩考核的 依据。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贪求富饶的财物,争着想做主守, 就行贿请求官府作决定。曾巩教僧徒们共同推选主守,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相 补。福州没有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每年用卖园圃的蔬菜来获取收益,太守的收入常年 达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合适吗? ”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 不再用这个方法获取收入。刚好遇上实行新的官制,拜曾巩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他因母丧离职。又过了 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曾巩品性孝顺友爱,父亲逝世后,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而薄弱无靠 的情况下,抚育了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是他一手出力操 办。他年青时与王安石交游,这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他引见给欧阳修,到 王安石得志,就对他有不同看法。神宗曾经问他:“王安石这个人你看怎么样? ”曾巩 回答说:“王安石的文学和行义,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又不及扬雄。”神宗说: “王安石对富贵是看得很轻的,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我所说的吝啬,指他敢 作敢为,而难于改正错误而已。”神宗听后觉得这话是对的。(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拟。(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 .留:留就是保存。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 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2 .补:补出省略成分。3 .册IJ: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但凡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 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那么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一一串意一一顺句。注:直译 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 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1213.【答案】C、坚强不屈,积极乐观。面对挫折不屈服,师蜂自励,显勤奋勇敢; 以杖自励,有政治抱负。志趣高雅,品格高尚。以鹤自比,情怀高洁;调酒抚琴,志趣高雅;机心已息,胸怀 坦荡。【解析】1. (1) C. “意趣不同,后者显得落寞”错,本诗“调神气”指调节精神,与 “长精神”是一致的,诗人刘禹锡最可贵的品格就是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应选:Co2. (2)诗中主要通过环境衬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借助“蜂”“鹤”“酒”“琴” 等典型意象,来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的。诗人虽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但依然 不忘进德修身。虽对朝廷不满,依然以杖自勉,心存社稷。在赏析诗人形象时要立足整 体看细节,知人论世晓人品。译文夏日午后树荫下格外凉爽,单独来到池上的亭中吟诗。静静观看蜜蜂忙碌感到很受教益,退想仙鹤们为何有如此美好的仪形。适当的饮写官酝可以调节精神,清正高雅的琴曲可以调养人们的性灵。心胸开阔坦荡,毫无意义,当今为几杖作铭文,又有什么意义呢?赏析:刘禹锡是我国唐代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长期遭贬,备受打击,却仍然抗厉不 屈。这首诗正是充分地表现了他的可贵品格。唯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但定于开成元年(836) 分司东都以后,当无大误。“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 孤独闲适的情韵。第18页,共24页“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并从所看所想的内 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蜜 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郭璞蜜蜂赋),一生何尝偷闲? 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 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挖苦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 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 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联出句 从“看”字引出,是实写;对句“闲想鹤仪形”那么从“想”字着笔,是虚写。相传鹤是 君子所化(见抱朴子),所以“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在他另一首鹤叹 诗里有:“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两句,就可以想象出“鹤仪形”的神态,及诗人 曲折表达的高尚人格。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 “身闲志不闲”的高 尚情操。总的来说,这两句诗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构成了鲜明的 感性形象,是极耐人寻味的。“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法酒”是按照法 定规格酿造的酒。古人饮酒,有的纯系纵情享乐,有的是为了消忧,诗人饮酒那么是为了 “调神气”,即调节精神。这与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说的“暂凭杯酒 长精神”是一致的。下句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紧承上联仍从“静”、 闲,两字着笔。外表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 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 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 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 显然,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 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 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尾联作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为 君子风度。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澹 荡。“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 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几杖”在这里是偏义词,主要是说“杖”。 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 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本诗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挖苦朝廷“有士不用”,而 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 赏“为己”,鄙薄“为人”,而前者是“君子”应有的品性,后者那么是“小人”的机巧 和敷衍,即“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己”,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意味着主动而自觉地追求道德之善,这种追求 不是外加的,更不是被迫或受利禄诱惑的,而是自觉自愿的,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其次,“求诸己”意味着乐观进取,“为己”之学不在博取外在的名声或功利,而专注于“闻 道”和“怀德”,寄意于“为圣成贤”,故洋溢着向上向善的追求,它是充实而快乐的。 孔子曾生动地形容这种追求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可见“求诸己”的迷人之处。 再次,“求诸己”还意味着严于律己,时刻坚守君子的操守与德行,不会在外在虚荣的 牵制下俯仰迎合、弄虚作假。因为,君子“求达”而学在“为己”,必然要求内在的真 实和老实,即“吾日三省吾身”,在自我检视与反思中,严于律己。不管身处何种境况,“求达”的君子,会自觉为仁,并时时刻刻以此为信念,不在意浮名,不在意虚誉,永 远做个真诚、纯粹的人。(摘编自胡发贵君子“求达不求闻”,有删改).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由于“求达”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所以孔子把“求达”作为 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那么。8. “闻”与“达”大相径庭,“闻”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求“闻” 者一定会虚浮矫饰,表里相违。C.孔子认为,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更是内向务实的,故不会在意名 声的有无和大小。D.孔子对“为己、为人”的理解,与一般意义不同,“为人、为己”之分,包含 着治学与做人的道理。1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开篇提出论题,然后举孔子与子张的对话对“闻”与“达”的内涵做出界 定。B.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照论证的方法,使说理充分,有说服 力。C.文章由现象到本质,先论述“闻”与“达”的不同,再论述君子应“求达不求 闻”。D.文章重点从求什么和为何求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说明“求达”是君子应有的品 性。第2页,共24页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14【答案】【小题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小题2】小乔初嫁了,橘橹灰飞烟灭【小题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小题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小题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解析】故答案为:(1)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重点字:菱)(2)小乔初嫁了 橘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橘)(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重点字:璧)(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点字:嶂)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 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 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防止错别字 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积累: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4.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5.【答案】起点与终点 我抚过盛唐战马的长鬃,掠过乐山大佛的眉间,再去埃菲 尔铁塔上与阳光舞蹈,亲吻高贵的自由女神,或者在死海掬一捧清泉,撒作撒哈拉千年 的眼泪在这一次贯穿古今,惊心动魄的旅行中,我匆匆走过无数的起点和终点,它们本是 平行的直线,却偶然在我的放行中相遇。于是,终点也是起点,他们演绎出许许多多美 丽的神话。乌江滚滚东逝水,带着美人宝马的悲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舞出绝美。这里曾经有 一位英雄,他顶天立地睥睨人世,却把乌江作为人生的终点。殊不知“江东弟子多才俊,第20页,共24页 卷土重来未可知? ”他的霸业也无可挽回地成为大汉最凄惨的背景。面对人生的终点,项羽选择放大痛苦,就此罢手,而李白却给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大唐盛世,有多少有识之士梦想走上仕途,拜 将封侯。对于生性豪放的李白,贵妃捧砚,力土脱靴是何等的荣耀,这也许是寒门】学 子,青云直上的顶峰,也许是达官显贵,钟鸣鼎食生活的终点。但这样的终点,却使他“不得开心颜”。于是,在唐风宋雨中,便有了一个真诚直率,寄情诗酒的“诗仙”。 权力的终点却给千古文坛一朵奇葩的起点。从古到今,有无数的旅者挣扎于生命的探索。这些旅程的起终就像苍穹的繁星,带 着神秘的光辉缓缓谢幕。海子没有回到他心仪的大海,却以卧轨结束了年轻的脚步;凡高将太阳的色彩铺满 画布,海明威创造了征服世界读者的“桑地亚哥”,他们却都在艺术的高峰饮弹自尽。 王国维、老舍、川端康成在这些与死神的婚礼中,他们失去了起点,也看不到终点。 有人说,高处不胜寒。大师在起点与终点的徘徊留给我们沉沉的心痛。上帝是吝啬的,他只给牛顿一个苹果,给曲阜一个孔子,给穷困的迪斯尼一只老鼠。 如果这些都是终点,就不会有万有引力,不会杏坛碑林,更不会有一个动画帝国。我们在起点与终点交织的网中,不能错过。不管是繁花满梗的昨天还是硕果累累的 明天【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必须以“起点与终点”为 题写作。这里的起点与终点都具有象征意义。材料提到我们在拼搏奋斗的路上,学业上 取得的成绩、工作上获得的成果、事业上赢得的成就等,这些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 的起点。而我们身边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度日,没有了进取 的动力,这是很致命的。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 想与认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起点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先天条件, 有些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不懂得自身变得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个道理,以为“起 点”就是“终点”,终日享乐。也有人家庭条件差,很自卑,不敢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 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努力,拥有自信,我们一样可以变得强大,要知道“起点”不是“终 点”,可根据以上分析立意写作。参考立意:1 .输在“起点”,也可以赢在“终点”。2 .追求进步的路上没有“终点”。3 .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过程。4 .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 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1618.【答案】B、B、D【解析】(1)第一空,“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危言耸 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根据“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可知,并不是 故意说吓人的话,所以选用“危言耸听”。第二空,“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 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 张到极点。通过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让人感觉事态严重,所 以选用“触目惊心”。第三空,“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 分紧急,已到眼前。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所以选用“迫在眉睫”。第四空,“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认。“不以为意”,不把它 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 不负责任”分析可知,所以选用“不以为意”。应选:Bo(2)本语句有两处错误: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 可改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 告”;二,“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不合逻辑,可改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 超过6亿人”或“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人”。应选;Bo(3) “'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所以用连词“或者”而不是“甚至”。 同时,“如果”应在主语“心灵的窗户”前面,所以排除B、C。“美丽未来” “拥有 出彩人生”之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所以排除A。应选:Do答案:(1) B(2) B(3) D(1)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 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第22页,共24页 率。(2)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 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根据病句类型去排除错误选项。(3)此题考查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 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段的关联。再结合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内容。病句的错误类型有以下几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做题时要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再观察主干局部,是否存在搭配不当、 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找出病因,准确修改。192。.【答案】(1)处前边交代了 “盐放多了”,后边提到“使咸味变得柔合”等, 中间应填入“加点糖就可以使咸味降低、缓解”之类的句子。处前边说“当糖的浓度 到达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接 下来应该填入和“只要”能够搭配的关联词“就”等词语。加点盐就会使糖味变得明显。 处前边提到了 “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 几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应填入“食盐浓度很高”之类的词语。(2)本段第一句话是“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 像果脯蜜饯”,可以概括为“市面上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根据最后一句 话可以概括建议为“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 产品”。答案:(1)只要再加点糖就可缓解咸味就会让甜味变得很明显食盐浓度要比感觉到的 更高(往往含有较多的盐)(2)市面上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因此,大家选择食品时; 要注意查看食 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解析】(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根据文段内容和前后文思考作答。(2)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文段内容思考其主要内容作答。语境补写答题技巧: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 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 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 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 式的合理性等。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 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第24页,共24页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孔子认为“达”是“质直好义”,朱熹说“达”要在“主忠信”,二者说法不 同,但都包含道德的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8. “达”是向内的,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孔子舍“闻”而取“达”, 认为达者应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C.孔子主张君子应“忠厚笃实”“言实相符”“言出有物”,原因在于孔子认为 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且内向务实的。D.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君子求诸己”,这与他强调君子应求“达”不求 “闻”在逻辑上是密切相关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氧气的出现是地球的一件大事。它改变了地球外表的一切,使得铁矿得以形成,天气有 了冷热变化,地貌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真核细胞诞生了。其对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 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臭氧层的出现是氧气与紫外线发生化学反响的结果。从宇宙中射入的强烈紫外线与地 球大气中的氧分子(02)接触,氧分子被分解为两个氧原子(0),孤立的氧原子与其 他氧分子相结合形成了臭氧(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