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重要)纺织工业--安全检查表.docx

    • 资源ID:62354013       资源大小:72.4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要)纺织工业--安全检查表.docx

    表5.1T工程选址平安检查表序 号规范要求依据设计情况结论1厂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或 工业园区规划的要求,宜选择生产、 生活协作条件良好的地区。纺织工业职业 平安卫生设施设 计标准(GB50477-2017)第条2纺织工程的厂址应符合国家工业布局 和地区规划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和 平安卫生的要求,并应根据所建纺织 工程及相邻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 危险性,结合地形与风向等因素,合 理确定。纺织工程设计 防火规范GB50565-2010第条3化纤厂、化纤原料厂等宜布置在城镇 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 侧,并宜避开窝风地段及经常无风、 有害气体扩散条件差的地区。GB50565-2010 第条4化纤厂和化纤原料厂的厂区、可燃液 体罐区邻近江、河、湖、海岸布置时, 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灭火时 含有口燃液体或粉尘(包括纤维和飞 絮等固体微小颗粒)的污水流入水域 的措施。GB50565-2010 第4.1.4条5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建厂时,排洪沟不 宜通过厂区。可燃液体罐区及装卸区 不宜紧靠排洪沟。当排洪沟确需通过 厂区或可燃液体罐区及装卸区确需靠 近排洪沟布置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 可燃液体和灭火时含有可燃液体或粉 尘(包括纤维和飞絮等固体微小颗粒) 的污水流入排洪沟的措施。GB50565-2010 第4.L5条6工厂的总体布置应与区域规划相协 调,宜充分利用城市或地区已有的水、 电、气、消防、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氨纶工厂设计 规范GB50929-2013第7. 1. 1条7配套和服务工业企业的居住区、交通 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 保护工程、施工基地等用地,应与厂 区用地同时选择。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第3. 0. 2条8厂址选择应对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 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条件、经济、 社会、人文、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规 戈IJ、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占地拆迁、 对外协作、施工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 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进行多方案技 术经济比拟后确定。GB50187-2012 第3. 0. 3条序号规范要求依据3在生产厂房中,以下支承设备的钢结构 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1爆炸危险区范围内支承设备的钢 构架(钢支架)、钢裙座;2支承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5n?甲 类物质设备及闪点小于或等于45乙类 物质设备的钢构架(钢支架)、钢裙座;3支承操作温度等于或大于自燃点 且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5m3的闪点在 4560之间的乙类可燃液体设备及 丙类可燃液体设备的钢构架(钢支架)、 钢裙座。当上述钢结构设置在厂房的梁、楼 板上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所在厂房 梁的耐火极限;当上述钢结构独立设置 在地面上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所在 厂房柱的耐火极限。纺织工程设计 防火规范 GB50565-2010第6. 2. 2条4存在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 厂房及仓库楼地面及地沟的防火设计,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 50016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当 上述场所必须设置地坑或排水明沟时, 地坑应采用不发火花的材料制作;排水 明沟的深度不应大于0.4m,需设沟盖板 的部位应采用不发火花的镂空沟盖板。GB50565-2010 第6. 4. 5条5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氨纶工厂 设计规范GB50929-2013表3.L 7的规 定,生产厂房(含附房)应采用不低于 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氨纶工厂设计 规范GB50929-2013 第8. 3. 1条 及表3. 1.76危险品储罐应设置防火堤隔离,并应采 取隔渗措施。GB50929-2013 第& 3. 7条*防爆措施7生产控制中心不应布置在防爆区内。GB50929-2013 第8. 3. 3条8聚合车间的胺投料间应靠外墙布置,并 应用防爆墙与车间的其他区域隔开,同 时应采取防爆泄爆措施。防爆区域内用 于分隔防火分区的防火墙,应同时作为 起防爆作用的防护墙。GB50929-2013 第8.3. 4条10序号规范要求依据9无爆炸危险的生产车间(含辅房)与防 爆区域贴邻布置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 低于3h的非燃烧体防护墙隔开,并应设 置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或平安出口。防 护墙上不宜设置门,当生产需求,必须 在防护墙上开门时,应在防护墙一侧设 置平安门斗,门斗上的门应为乙级防火 门,门斗上的两个门不应相对设置。GB50929-2013 第8. 3. 5条10防爆区域的外围护结构应有足够的泄压 面积,泄压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 止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565-2010的 有关规定。泄压面宜靠近室内易发生爆 炸的部位,但应避开室外的主要交通道 路和人员集中场所。GB50929-2013 第& 3. 6条11当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必须 与其他类别的厂房贴邻布置或设置在其 他类别的厂房内时,该部位与相邻部位 之间应采用防爆墙分隔,该部位所在的 房间应设置泄压设施,且应采用不发生 火花的楼地面。GB50565-2010 第6. 4. 1条12设置泄压设施的厂房,其泄压面积宜根 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2018 年版)的规定,经 计算确定。当缺少计算泄压面积的参数 时,化纤厂、化纤原料1可按泄压面积 与厂房体积的比值(m2/m3 )不小于0. 07 确定。当粘胶纤维厂的原液车间中应设 泄压设施的区域,其体积超过1000m3 , 且采用上述比值有困难时,可适当降低, 但不应小于0. 05oGB50565-2010 第6.4. 2条13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粱、柱 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当不能避开时, 工艺和设备设计应采取防爆、泄压措施, 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应采取防 止倒塌的加强措施。GB50565-2010 第6. 4. 3条14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布 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 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 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GB50016-2014 (2018年版) 第3.6. 7条15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 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应采用平安玻 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尖锐碎片的材料。 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 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 部位。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的质 量不宜大于60kg/m2oGB50016-2014 (2018年版) 第3. 6. 3条11序号规范要求依据16有爆炸危险区域的地面应采用不发生火 花的面层。GB50929-2013 第8. 3. 8条17防爆墙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防爆墙应设置在需要防护爆炸的 非爆炸区域的一侧,其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 3. 00ho防爆墙应与地面、楼(屋)面及其 他墙体一起,将存在爆炸危险的工艺装 置与非爆炸区域完全隔开。防爆墙应为自承重墙。2防爆墙下部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 或钢筋混凝土梁上。周边应与钢筋混凝 土梁、柱进行连接。GB50565-2010 笫6. 6. 1条*防腐措施18组件清洗间地面、反响器清洗区(间)、 精制地面及离子交换区,应采取防腐蚀 措施。GB50929-2013 第8. 3. 10条表5.3-1厂区道路平安检查表序 号规范要求依据1一个厂区至少应有2个供消防车进出的 出入口。出入口的位置宜分别设在厂区 不同的方向,当只能设在同一个方向时, 2个出入口的间距不宜小于50m。纺织工程设计防 火规范GB50565-2010第4.2. 2条2消防车道的路面边缘与管架支柱(边 缘)、照明电杆、行道树或标志杆等的 最近距离,双车道不应小于0. 5m,单车 道不应小于1. 0moGB50565-2010第条3消防车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上 方净空高度不应低于4m,路面内侧转弯 半径宜为9m,不应小于6m;供大型消防 车使用时,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6nb 路面上方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nb路面内 侧转弯半径宜为12m,不应小于9m。GB50565-2010 第4. 3. 4条4消防车道应符合以下要求:1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 应小于4. 0m;2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 要求;3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 阻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 碍物;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2014 (2018 版) 第条12序 号规范要求依据5跨越道路上空架设管线距路面的最小 净高不得小于5m。跨越道路上空的建(构)筑物(含 桥梁、隧道等)距路面的最小净高,应 按行驶车辆的最大高度或车辆装载物 料后的最大高度另加的安 全间距采用,并不宜小于5m。如果有 足够依据确保平安通行时,净空高度可 小于5m,但不得小于4.5m。跨越道路 上空的建(构)筑物(含桥梁、隧道等) 以及管线,应增设限高标志和限高设 施。工业企业厂内 铁路、道路运输安 全规程GB4387-2008第6. 1.2条表5. 4-1常规防护及平安标志检查表序号规范要求依据.直梯、斜梯、平台1平台、防护栏杆、固定直梯、扶梯、防护挡板等 的设置应符合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平安要求第1 局部:钢直梯GB4053. 1-2009、固定式钢梯 及平台平安要求第2局部:钢斜梯 GB4053. 2-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平安要求 第3局部: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4053. 3-2009的相关规定。GB4053. 1-2009GB4053. 2-2009GB4053. 3-2009 GB50477-2017 第4.7. 3条2企业设计工作位置时,必须考虑作业人员脚踏和 站立的平安性。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装 的工作位置在坠落高度距离基准面2nl及以上高 处作业时,那么必须在生产设备上或者作业区域配 置平台、防坠落的栏杆、平安圈及防护板等。纺织工程设计防 火规范 GB50565-2010第17.2. 1条3凡要经常登高作业或者检修设备的区域必须设 置防护平台、栏杆、钢梯、走道等,其平安技术 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并具有 良好的防滑性能。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050mm。离地 高度等于或大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 防护栏杆不得低于1200mm。GB50565-2010 第 17. 3. 1、17. 3.2 条4生产车间内应设女全走道。宽度应大于加两侧 宜用宽为。.08m黄色铅油线条标明。架空走道与平台的高度不宜低于2.2嗅架空走道 应采取栏杆及防滑等防护措施。GB50477-2017 第 4.7. 1、4. 7.2 条5平台、楼梯、坑池边、升降机口和安装孔等应设 置栏杆、围栏或盖板。GB50477-2017 第4. 7. 4条6操作人员可能接近设备的转动部件处应设置防 护罩、挡板、平安闸栏、警示标牌等平安防护设 施,传动运输设备、皮带运输线的检修通道应设 计带有栏杆的平安走道和跨越走道。纺织工业职业安 全卫生设施设计标 准GB50477-2017 第4. 5. 3条7在生产环境存在油渍污染处、胶被污染处、易滑 粉尘散落处或室外容易积水、积雪的梯子、平台GB50477-2017 第4. 5. 1条13序号规范要求依据和操作通道地面等区域应采取防滑措施.并应设 置警示标牌。8在可能产生湿滑地面的作业区域应设计防滑面 层或铺设防滑胶垫。GB50477-2017 第4. 5. 2条*识、志9化纤专用生产设备现场平安管理,现场应当有明 显的平安标志。GB50565-2010 第条10平安防护装置的颜色应当区别于机械设备的颜 色,便于识别。同时,配备对应的平安标志,安 全标志应清晰、醒目。GB50565-2010 第条11生产作业现场应当做到“有洞必有盖,有台必有 栏”。GB50565-2010 第18. 1.4条12企业内应当按照平安生产、消防平安、交通平安 等有关规定,根据不同的场所、不同的特点、不 问的要求,设置提醒从业人员注意不平安因素, 防止平安事故发生,起到保障平安生产作用的安 全标志。主要有:禁生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 标志、辅助标志。GB50565-2010 第条13易发生事故与可能危及平安的设备、管道及地 点,涂刷平安色和设置平安标志均应符合国家 GB2893、GB2894、AQ3047的有关规定。GB50477-2017第4. 8.1条14各种管道的涂色和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GB7231 标准的有关规定。GB50477-2017 第4. 8.2条15生产中储存、使用、产生可燃粉料、可燃液体、 可燃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毒物质、腐蚀性物料 等的车间入口或使用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应 按危害类别和要求设置岗位平安操作规程、应急 处置卡、作业风险告示牌、职业危害告知卡、重 大危险源平安警示牌等平安标志。GB50477-2017 第4. 8. 3条>烫伤防护16纺织机械设计时,应减少因接触或靠近高温的机 械零件或加工材料,或燃烧的火焰引起烫伤的风 险,机器零件、隔热层、防护罩或防护装置的表 面温度不应超过附录B值。纺织机械平安 要求第1局部:通 用要求GB/T 17780.1-2012第5.4. 6条17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到达限定范围,应在机器上设 置警示标志,以及使用人身防护用品。18局温设备和管道应隔热,隔热后外表温度不应大 于60;当工艺要求裸露,且外表温度大于60 时,在基准面上2. 1m以内,距平台0.75m范围内 应采取操作人员的防烫保护,并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平安标志及其使用导那么GB2894的有关规定 设置警示标识。纺织工业职业安 全卫生设施设计标 准GB50477-2017 第4. 4. 1条19存在高温物质溅中的场所,应设置紧急避让空间 和便捷疏散通道,对可能涉及的空间应采取隔离 措施。GB50477-2017 第4. 4. 3条四受限空间14序号规范要求依据20在受限空间作业区、高毒性物料作业区、强腐蚀 性物料作业区、登高作业区、动火作业区等应设 置禁止单人操作的警示标志。GB50477-2017 第4. 8. 4条21封闭或者局部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 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 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 者氧含量缺乏的空间。1、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 作业。2、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 检测不合格作业。3、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平安 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4、对作业人员进行平安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 合格上岗作业。5、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 目施救。工贸企业有限空 间作业平安管理与 监督暂行规定表6.21控制系统设计要求一览表表序号设计要求依据1生产装置中传动局部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信号应引入控制系统 显示和报警,重要变频控制设备的速度、电流、扭矩等信号应引入 控制系统显示和记录,并应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在控制系统上进行 操作和控制。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2. 2条2纺丝卷绕机等整装单元应配置现场控制单元,并宜根据需要将主 要检测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进行显示和报警,信号传输宜采用总 线通讯方式。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2. 3条3纺丝甬道的参数应采用控制系统进行监控。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条4环境空调宜单独设置控制系统,可根据规模和管理要求采用可编 程序控制器(PLC)、专用工控机或数显仪表进行集中或就地监控。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2. 5条5添加剂调配、油剂调配、组件清洗宜设置现场控制。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2. 6条6聚合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案应符合以下规定:1 .聚合反响器及管道伴热(或冷却)系统应设置温度显示控制系统;2 .信辅材料储罐应设置液位显示;3 .原、辅材料供给槽宜设置液位控制系统。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3.1条7纺丝原液的温度控制可通过控制纺丝管道夹套中的介质温度实 现。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条8容积式输送泵的出口应设置压力高限联锁控制系统。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3. 3条9各种添加剂宜分别设置质量流量控制系统,并应以主物料的质量 流量为基准分别组成闭环比值控制系统。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15序号设计要求依据第条10仪表设计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L仪表接触工艺介质局部的材质等级应等于或高于工艺要求材质 的等级;2 .用于限炸性危险场所的仪表应根据所确定的危险场所类别以及 被测介质的危险程度选择防爆结构形式或采取防爆措施;3 .用于腐蚀性气体场所的仪表,应根据使用环境条件,选择外壳材 质及防护等级。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4. 1条11控制系统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操作站应按工艺操作区域配置,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应配备工程 师站;2 .中央处理器、电源及模块均应1: 1冗余配置,中央处理器的负 荷不宜小于50%,负荷最高不应超过70%;3 .对中心控制室超出仪表自身输送距离的工艺装置检测,应采用 总线控制方式;4 .重要控制回路的I/O卡应冗余配置,I/O的备用点数宜为实际设 计点数的15%20%;5 ,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总线(包括接口设备和电缆)z应1 : 1 冗余配置,通信距离应满足工艺装置的实际要求;6 .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凤支持多种现场总线和标准的通信协议,并 宜与工厂管理网相连接,其通信网络应符合ISO/IEEE的通信标 准;7 .工厂管理网可根据工厂管理的需要设置,并应配置相应的网络 接口。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5. 1条12平安联锁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过程参数越限、机械设备故障、系统自身故障或电源中断时, 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程序联锁。联锁发生时,相关的通一断阀及调 节阀应置于平安位置,相关的工艺设备应按工艺要求启动或停止; 2.程序联锁宜由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实现;3.生产车间宜根据工艺要求设置紧急停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应 独立于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单独设置,宜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或通 过继电器联锁回路实现。紧急停车系统可采用串行通讯或硬接线 方式向集中分散控制系统传送信号,其报警、联锁信号可同时显 小O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5. 3条13纺丝热风系统应与纺丝计量泵联锁,当纺丝热风系统发生故障或 停车时,应报警,并应切断纺丝泵原液供给。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条14纺丝热风系统应设置在线氧分析仪检测,并应与纺丝联锁,当系统 内DMAC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报警并联锁启动,同时应 切断纺丝泵原液供给。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5. 5条15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565-2010的有关规定。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6. 2条16控制室应远离噪声源、振动源和具有电磁于扰的场所,地面振动的 幅度和频率及室内的电磁场条件应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6. 3条17控制室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且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度的10%o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5. 6.5条18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应根据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16序号设计要求依据(HG/T 20573-2012)的要求细化设计。计规范HG/T 20573-201219该工程乙二胺、二乙胺、丙二胺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涉及上述物 质使用场所应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 标准GB/T 50493-2019的要求细化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及设 备设施选型、安装。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 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 50493-2019表6.2-3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设计要求一览表序号设计要求依据1工艺流程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应满足产品品种的要求;2 .应满足正常生产、开停车、平安和事故处理的要求,并应有操作 灵活性;3 .氨纶长丝质量指标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氨纶长丝 FZ/T54010的有关规定;4 .应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余热和废水,并应采取回收和再 利用措施。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第条2聚合、溶剂精制等主要设备的能力,应按装置的操作弹性、设备运 转效率、物料停留时间以及产品质量特性进行计算,并应符合以下 规定:1.添加剂调配及添加系统的设备配置不宜低于装置能力的1. 5 倍.2.1合反响器的停留时间应对低产量,高黏度产品工艺条件进行 核算,或选用成套成熟的聚合装置;3.精制系统运转负荷宜取85%,且应对非正常情况进行核算,同时 总处理能力宜按聚合清洗需要量的12倍-L 3倍确定。GB50929-2013 第3. 3. 2条3原料供应及聚合装置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 PTMEG和MDI宜使用槽罐车或管道输送供应;2 .使用桶装PTMEG和MDI时,PTMEG融化装置配置不宜低于设计日 用量的15倍,MDI融化装置配置不宜低于设计日用量;3 .液态PTMEG> MDI设备和管道应采取防止凝结的措施。GB50929-2013 第条4纺丝热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原液管夹套宜采用热水作为伴热载体;2 .纺丝甬道伴热及热风系统加热宜采用液相热媒作为载体,也可 采用蒸汽作为热载体;3 .纺以热风系统应根加设备布置、产品方案及工艺要求进行物料 及能量衡算后确定;4 .整个热风系统在采用了必要的平安措施后,可不采用充氮气或 其他惰性气体的措施;5 .纺丝热风系统换热器热回收率不应低于50%。GB50929-2013 第3. 3. 8条5设备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条聚合生产线应独立设置PTMEG和MDI供给槽。1 ) PTMEG供给槽总容积宜按大于48h的生产量计算,MDI供给槽 总容积应按大于24h的生产量计算,充装系数宜按0. 80-0. 85计; 2)采用槽车装运PTMEG. MDI时应设置储罐,储罐大小应根据供货 周期确定。2 . PTMEG、预聚合物及其溶液、聚合物溶液的输送泵应采用齿轮泵, 消光剂的输送泵宜采用单螺杆泵或齿轮泵,MDI、胺类等介质的输 送泵应采用隔膜泵或屏敝泵。3 .热媒输送泵宜采用干式耐高温屏蔽泵或离心泵。GB50929-2013 第条17序号设计要求依据4.溶剂DMAC输送泵应米用屏敝泵或磁力泵。6预聚合反响器热水泵应设置在线备台。GB50929-2013 第3.3.13条7假捻器应按清洗周期备用,宜为正常使用量的L 25倍1. 5倍。GB50929-2013 第3. 3. 15条8主要设备备台应符合以下规定:1 .预聚合反响器和聚合反响器应设置离线备台;2 .PTMEG、MDI供给泵、添加剂供给泵、预聚合物供给泵、聚合物 溶液出料泵等,宜设置离线备台;3 .热媒输送泵应设置在线备台;4 .溶剂计量泵应设置在线备台;5 .连续物料过滤器应设置备台;6,纺丝计量泵、喷丝板、纺丝组件、卷绕头、原液滤芯等,应根据 不同规格型号分别配置备台备件。GB50929-2013 第3. 3. 11条9工艺系统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聚合装置生产、输送过程应采用密闭方式,设备及与管线之间 的连接应采取相应的密封措施。2)设备和管道应根据其内部物料的火灾危险性和操作条件,设置 相应的液位、温度、压力、流量等仪表、自动连锁保护系统或紧 急停车系统。3)泄放含可燃液体和有毒液体的平安阀出口管应接入密闭储罐或 其他容器。泄放含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平安阀出口管应接入处 理系统。4)输送可燃性物料并启口能产生火焰蔓延的放空管和管道间应设 置阻火器、水封等阻火措施。5)储存和输送甲、乙A类物质的设备和管道应有惰性气体置换设 施。6)输送可燃液体泵应在其出口管道上安装止回阀。7)进出装置的可燃气体下呵燃液体管道,在装置的边界处应设隔 断阀和8字盲板。8)对产生粉尘的工艺,应优先采用自动化或密闭隔离操作。9)对于易燃易爆粉尘,根据工艺特点应设置有效的防火检测或灭 火设施。10)散发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场所和设备应采取防止粉尘、 纤维扩散、飞扬和积聚的措施。纺织工业职业平安卫生 设施设计标准GB50477-2017第4. 1.6条10全厂宜设置统一化验室。化验室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化验室应配备进行各类化工原料、中间品、油剂、水等的化学 分析所需试剂、仪器;2化验室不应与甲类、乙类的车间布置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宜独 立设置或布置在车间辅房内,化验室的门宜向外开后;3 .化验室的布置宜接近生产主要取样点;4 .化验室宜设置通风柜。GB50929-2013 第3. 5. 1条11物检室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物检室应配备进行纤维中间品、纤维成品物理分析和物理性能 测试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应背光放置;2 .物检室应设置恒温恒湿空调;3 .物检室的布置应远离振动大、噪声大的区域。GB50929-2013 第条12热风系统中应采取热量回收措施。GB50929-2013 第3.6. 5条13溶剂精制应采用高效填料和高效传热设备,应选用新型绝热材料GB50929-201318序号设计要求依据并选择合适的绝热层厚度。第3. 6. 6条14设备布置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应满足工艺流程、平安生产、环境保护和消防工程的要求;2 .设备总体布置应合理;3 .施工、操作、维修应方便;4 ,应节省用地和减少能耗。GB50929-2013第条15工艺设备应按流程顺序布置,并应避兔交叉往返,同类设备应按适 当集中的原那么进行布置。GB50929-2013 第4.L3条16设备的间距除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防火、防爆的规定外,还应符 合以下规定:1 .应为操作、检修、装卸和吊装留有场地和通道;2 .应满足设备平台及工作扶梯的布置要求;3,应满足设备基础、地下埋设的管道、管沟、电缆沟和排水井的 布置要求,较深的设备地坑应防止靠墙、靠柱;4 .应满足管道、风管、仪表和电缆桥架的安装要求;5 .带搅拌器设备的上方应留有足够的吊装空间并设置吊点;6,平台、梯子等构筑物的布置位置应满足生产操作、管理、维修 等综合要求。GB50929-2013 第4.L4条17工艺设备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重型运转设备应落地布 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靠近柱子布置;2真空、重力流、固体卸料 等设备,应按工艺流程的要求布置,且应布置在合适的高程位置。GB50929-2013 第4. 1. 5条18设备的放空管宜集中布置,放空管出口应设置在室外且操作维修 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有液封要求时应采用液封装置。GB50929-2013 第4. 1.6条19工艺管道布置时应根据流程并结合电气.仪表管线,桥架、风管、 公用工程管线等的走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置。GB50929-2013第条20车间内部的管道宜集中布置或设置管廊,并应便于安装和维修。GB50929-2013第条21管道的法兰、焊接点应防止设置在电机、电气柜和仪表盘等的上 方。GB50929-2013 第条22管道设计应保证平安可靠、操作便利、整齐美观,除应满足正常 生产需要外,还应满足开、停车,事故处理时的需要。GB50929-2013 第4.LH条23单机设备不应设置在土建伸缩缝上。GB50929-2013 第4. 2. 1条24多层D房宜设置设备检修所需的吊装孔,位置宜设在车间出人口 附近或易于搬运的地方。GB50929-2013 第4. 2. 2条25散发烟雾、粉尘、有害气体的设备宜靠外墙布置。GB50929-2013第4. 2. 3条26泵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 宜将泵端基础边线对齐或将泵出口中心线对齐,泵端应留出检修 位置;2 .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且宜在中间留出检 修通道;3 .泵布置在室内时,两排泵净距不宜小于2m,泵端或泵侧与墙之 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和检修要求,且不宜小于1m;4 .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0. 7m;5 .泵的基础宜高出地面200mm,不得小于100nl叫在泵吸入口前安 装过滤器时,泵基础高度应便于过滤器的清洗和拆装;6 .公用备用泵宜布置在相应常用泵的中间位置。GB50929-2013 第4. 2. 4条19序 号规范要求依据设计情况结论9)址应有便利和经济的交通运输条 件,与厂外铁路、公路的连接,应便 捷、工程量小。临近江、河、湖、海 的厂址,通航条件满足企业运输要求 时,应尽量利用水运,且厂址宜靠近 适合建设码头的地段。GB50187-2012 第3. 0. 5条10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开展所 必需的水源和电源。水源和电源与厂 址之间的管线连接应尽量短捷,且用 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 靠近水源及电源地。GB50187-2012 第3. 0. 6条11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 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GB50187-2012 第3. 0. 8条12厂址应满足适宜的地形坡度,尽量避 开自然地形复杂、自然坡度大的地段, 应防止将盆地、积水洼地作为厂址。GB50187-2012 第3. 0. 10条13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 胁的地带,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厂址不可防止不受洪水、潮水、 或内涝威胁的地带时.,必须采取防洪、 排涝措施;2凡受江、河、潮、海洪水、潮水或 山洪威胁的工业企业,防洪标准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 的有关规定。GB50187-2012 第3. 0.11条14山区建厂,当厂址位于山坡或山脚处 时,应采取防止山洪、泥石流等自然 灾害的危害的加固措施,应对山坡的 稳定性等作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报告。GB50187-2012 第3. 0.13条15以下地段和地区不应选为厂址:1发震断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 及高于9度的地震区;2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 接危害的地段;3采矿陷落(错动)区地表界限内;4爆破危险界限内;5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6有严重放射性物质污染影响区;7生活居住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 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 区、自然保护区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 的区域;8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 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GB50187-2012 第3. 0. 14条2序号设计要求依据27容器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立式容器穿越楼板或平台时,应采用耳座友撑,并应防止液位 计和液位控制器穿越楼板或平台;2 .大型立式容器宜利用地面支撑,顶部有加料口的容器,加料点 的高度不宜高出楼板或平台LOm;3 .容器在地下坑内布置时,应防止积水和有毒、易爆、可燃介质 在坑内积聚,坑的尺寸应能满足操作和检修要求;4 .立式容器单排联合布置时宜中心线对齐或边缘切线对齐;5 .卧式容器成组布置宜按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或按封头顶端对 齐,宜设置联合操作平台,卧式容器之间的净距宜大于0. 7m,容器 之间有阀门或仪表时,操作通道净距不应小于L 0m;6 .容器的安装应满足物料重力流或泵吸人高度的要求;7,室外布置的大型原料储罐之间,以及大型原料储罐与设备、建 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和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565的有关规定。GB50929-2013 第4. 2. 5条28换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列管式换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按换热器管束抽出方式在管箱侧预留所需的空间,并应留有 足够的检修和安装仪表等操作通道;2)两种物料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宜布置在离两种物料进出口管 道最近的位置;3)成组布置的换热器应排列整齐,换热器管箱接管中心线宜在一 条直线上,并应防止中心线正对厂房柱子;4)换热器可按一端支座基础中心线或管程进出口中心线对齐;5)两台换热器可根据需要重叠布置,除工艺有特殊要求外,壳体直径大于或等于12m的换热器不宜重叠布置;6)换热器之间、换热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 7m;7)换热器安装高度应保证其底部接管的最低标高或排液阀下部与地面或平台面的净空不小于150mmo2 .板式换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换热器周围应预留足够的空间;2)设备及管道布置设计时应注意冷热介质进出口接管方位;3)换热器接管侧应预留足够的空间;4)成组布置的换热器应排列整齐,换热器宜保持接管侧在一条直 线上,并应防止中心线正对厂房柱子。GB50929-2013 第4. 2. 6条29纺丝和卷绕设备的

    注意事项

    本文((重要)纺织工业--安全检查表.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