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三).docx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三)1、古今语音的异同古今语音的异同表现在字音的声、韵、调三个方面。一、声母古今声母的不同,我们通过双声就能看出来。双声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果 两个音节都是零声母,也是双声。如:仿佛,参差,斑驳,芬芳,犹豫但是古代的双声联绵词,有的今天读来也不是双声了。如:缤纷binfen,都属滂母。迅速xunsu,都属心母。纲纪gangji,都属见母。三十六字母(声母)三十六字母(定义):古代有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 的代表字。这三十六个字母就是: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 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 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其中唇音又可以分为重唇 和轻唇,舌音又分为舌头和舌上,齿音又分为齿头和正齿。此外, 还分出一个半舌音和一个半齿音,所以又有所谓“七音”。三十六字母表:课本表格了解几个概念:清:发音时声带不颤抖的辅音。浊:发音时声带颤抖的辅音。全清:指不送气声带不颤抖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送气而声带不颤抖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不送气声带颤抖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送气声带颤抖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清浊指声带是否颤抖,全次指送不送气(信通伸,伸展)(7)今也那么亡。(亡通无,没有)(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通勿,不要)(9)莞闭,必须太守之节。(莞通关)(10)假设己推而内之沟中。(内通纳,进入)(11)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台通怡,开心,愉快)三、特殊词语的读音5.诗律(一)一、掌握几个概念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诗集。1、古诗古诗一般指汉魏六朝的不讲究平仄、对仗的诗歌。它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2、近体诗近体诗指唐代正式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 句。3、古体诗唐以后仍然有按照古诗的作法写诗的。即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这种诗称为古体诗, 也叫古风。二、近体诗和古诗的不同近体诗和古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三、近体诗的特点(一)句数固定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根据句数,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律诗(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叫七律(2)绝句(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3)长律或排律(超过八句,一般是五言诗)(二)押韵严格近体诗除有的诗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相押(2、4、6、8句),其押韵严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一般只押平声韵。(平水韵即106韵中的平声韵,2、4、6、8句最后一个字 必须为平声。)2、不能出韵。就是说,韵脚(押韵的字)必须只能用同一个韵中的字,不能用 邻韵的字。平水韵(106韵)的由来:上古三十韵部基本上适用于先秦两汉的诗歌散文。魏晋以后,语音的变化越来越 大,诗人用韵也有不同。后来出现了许多供诗人选字押韵而编写的韵书。隋朝陆 法言切韵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193韵,北宋陈彭年的广韵分为 206韵,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107 韵,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常说的平水 韵。平水韵(106韵)的韵目: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其韵目如下 表:(三)讲究平仄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讲究平仄。平就是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指非平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我们主要讲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平仄可以根据“粘”和“对”的原那么来掌握。大家知道,律诗八句可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一联由两句组 成,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所谓“对”指的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应该相反。所谓“粘”,指的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还要注意:律诗的第3、5、7各句最后一字应为仄声,第2、4、6、8各句最后一字应为平声,第一句最后一字可平可仄。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五言律诗的平仄,主要有四种基本句式:(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四种不同格式的律诗。七言的平仄就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1、五言仄起仄收式(七言平起仄收式)五言仄起仄收式:(第一句以仄开头以仄收尾,即以仄仄平平仄开头,然后按照 对和粘的原那么写出后面几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对)O平平平仄仄(粘),仄仄仄平平(对)O仄仄平平仄(粘),平平仄仄平(对)。平平平仄仄(粘),仄仄仄平平(对)。七言平起仄收式:(先写出五言的仄起仄收式,然后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五言平起仄收式(七言仄起仄收式)五言平起仄收式:(第一句以平开头以仄收尾,即以平平平仄仄开头,然后按照 对和粘的原那么写出后面几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仄收式:(先写出五言的平起仄收式,然后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3、五言仄起平收式(七言平起平收式)五言仄起平收式:(第一句以仄开头以平收尾,即以仄仄仄平平开头,然后按照 对和粘的原那么写出后面几句,要注意2、4、6、8句最后一字必须为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错,2、4、6、8押平声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式:(先写出五言的仄起平收式,然后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4、五言平起平收式(七言仄起平收式)五言平起平收式:(第一句以平开头以平收尾,即以平平仄仄平开头,然后按照 对和粘的原那么写出后面几句,要注意2、4、6、8句最后一字必须为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错,2、4、6、8句要用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式:(先写出五言的平起平收式,然后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要注意的问题:1、有的律诗并不是每一个字都符合上面所说的平仄规律,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律 就叫“拗”,但拗了之后可以救。其实律诗中有的地方是可平可仄的。过去作诗 有一个口诀,叫做“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2、“一、三、五不管”,意思是说七言律诗的第一、三、五个字(五言第一、 三个字)平仄可以不管,但是这种说法也并不完全正确,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一、 三、五不能不管,主要是指:(1)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个字必须是仄,如果改为平,就成了平平仄仄 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叫“三平调”,在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的。(2)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改成了仄,全句成了仄仄 仄平仄仄平,那么,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孤平。但孤平可 以救,救的方法就是把本句中的第五个字由仄变为平,即全句成了仄仄仄平平 仄平。(本句自救:仄仄平平仄仄平(三拗五救,五言一拗三救)3、二、四、六清楚指的是七言的第2、4、6个字(五言第2、4个字)平仄必须 清楚。但是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在以下三种情况中二、四、六可以不清楚, 主要指:(1)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本应用平而有的诗用了仄,那么就违反了平 仄格律,这种情况就叫做拗。但拗了以后可以救,怎么救呢?只要把第六字由仄 改为平就行了(五拗六救)。即全句变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本句自救:七言 是五拗六救,五言是三拗四救。)(2)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六字也可不用平而用仄,拗了 怎么救呢?对句的第五字不用仄而用平救。(对句互救:六拗对句五救,五言是 四拗,对句三救)(3)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五字拗,也可以用对句的第五 字救,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五拗对句五救,五言三拗,对 句三救。)拗救:1、本句自救(1)仄仄平平仄仄平(三拗五救,五言一拗三救)(2)仄仄平平平仄仄(五拗六救,五言是三拗四救)2、对句互救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六拗对句五救,五言四拗对句三救;五拗 对句五救,五言三拗对句三救。),习题6 .诗律(二)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橘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该诗应遵循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该诗实际的平仄格律:(1)独、阔、月、一为入声字(2)名应仄实平,天应仄实平,但这些字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 要求。(3)无拗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I I -1 I -I I I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该诗应遵循的格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二)该诗实际的平仄格律:(1)十、笛、侧、木、日、一、曲为入声字(2)怀应仄实平,到应平实仄,翻应仄实平,今应仄实平,暂应平实仄,杯应 仄实平 但这些字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无拗救。山居秋暝( 王维)-I I I I I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该诗应遵循的格律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该诗实际的平仄格律:(1)月、石、竹、歇为入声字(2)天应仄实平,明应仄实平,竹应平实仄,莲应仄实平,随应仄实平,但这 些字都处于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无拗救。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I I - - - I I - - I I I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I-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1111 -III-幸不折来伤岁暮,假设为看去乱乡愁。-II-III-II-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该诗应遵循的格律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该诗实际的平仄格律:(1)阁雪忆客折假设一发夕白不为入声字(2)东应仄实平,何应仄实平,此应平实仄,折应平实仄,假设应平实仄,朝 应仄实平,但这些字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有一处拗救,在“东阁官梅动诗兴”中,动拗诗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I I - - I - - I I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I I I I I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该诗应遵循的格律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该诗实际的平仄格律:(1)阙、另I、假设为入声字(2)城应仄实平,与应平实仄,同应仄实平,儿应仄实平,但这些字都处于可 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有一处拗救,在“无为在歧路”中在拗歧救。新城道中( 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I I - - -1 I - - I I I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征。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二、声调 现代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古:平、上、去、入四声。1、平声:(1)阴平(凡原来是清声母一类的平声字变成了阴平。)(2)阳平(凡原来是浊声母一类的平声字变成了阳平。)2、上声:(1)上声(2)全浊上声变去声3、去声:去声4、入声:入派三声。(平、上、去)三、韵母 古今韵母的不同,我们也可以通过叠韵联绵词去考察。叠韵就是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即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相同,介音不一定相 同。如:蹉在它 cuotuo,辗转 zhanzhuan,窈窕 yaotiao但是有不少古代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却并不叠韵了。如:仓庚 canggeng,如/ fuyi汉语语音开展的历史汉语语音开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切韵是一部 按韵编排的韵书,隋朝陆法言所编。但此书早已失传,它的音系保存在北宋陈彭 年等编的广韵里。近古音指元明清时代的语音,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它是归纳元代 北曲用韵而成的。现代音那么以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即北京音系为代表。三十韵部上古音的韵类,习惯上叫做韵部。王力先生在前人基础上,根据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把诗经 时代古韵分为十一类29部,楚辞时代分为30部,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十韵部。 古代韵部和现代韵母有什么不同?西崎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一)该诗应遵循的格律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二)该诗实际的平仄格律:(1)积、竹、日、乐为入声字(2)知应仄实平,吹应仄实平,树应平实仄,初应仄实平,野应平实仄,含应 仄实平,溪应仄实平,西应仄实平,煮应平实仄,烧应仄实平,但这些字都 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有两处拗救,在“野桃含笑竹篱 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一句中,竹拗沙救,自拗沙救。晚晴( 李商隐)-I I - I I I-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一)该诗应遵循的格律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该诗实际的平仄格律:(1)夹、阁、越为入声字(2)春应仄实平,天应仄实平,并应平实仄,微应仄实平,但这些字都处于可 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无拗救。登高( 杜甫)I I - - I I - - - I I I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I I - I I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I-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该诗应遵循的格律为:(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该诗实际的平仄格律:(1)急白落木不作客百独浊为入声字。(2)风应仄实平,猿应仄实平,渚应平实仄,沙应仄实平,百应平实仄,多应 仄实平,潦应仄实平,但这些字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无拗救。四、要求对仗 韵部:但凡韵腹(主要元音)、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组就称为韵部。韵母:韵头、韵腹、韵尾都相同才是同一个韵母。如:an、ian、uan,属于同一韵部,但不属于同一韵母。三十韵部表:课本表格掌握三个概念:韵局部为阴、阳、入三类,是按它们的韵尾的不同来分的。(1)阴声韵:开韵尾(无韵尾)或以元音(i、u)收尾的叫做 阴声韵。(2)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叫做阳声韵。(m、n、ng)(3)入声韵:以塞音b-p、d-t, gk收尾的叫入声韵。2 .古代的文体中国古代的文体,按照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1)散文(2)韵文(3)骈文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辞赋的语言形式,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但它基 本上是押韵的应属于韵文。骈文:讲究平仄和对仗,但不押韵。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古典散文。古典散文分为四类:(1)史传文(2)说理文(3)杂记文(4)应用文一、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1)编年体(2)纪传体(3)纪事本末体编年体 特点: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春秋左传司马光资治通鉴纪传体司马迁史记本纪、世家、列传 特点:以写人物为中心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材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 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二、说理文说理文最重要的体裁有:论、说、辩、原。1、论:是议论,他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论主要有两种:人物论:苏轼留侯论专题论:贾谊过秦论、范缜神灭论、柳宗元封建论2、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说主要有两种:(1)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师说是关于师的道理。(2)借物以喻理。周敦颐爱莲说、柳宗元黑说。这种说接近于寓言。那就顺便介绍一下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哲理。庄子庖丁解牛, 韩非子守株待兔、矛与盾。3、辩:主要是驳论,驳正一个错误观点或不可信的事实。韩愈讳辩是辩驳 一种错误观点。柳宗元辩列子是区分一部作品的真伪。4、原:是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黄宗羲原 臣从根本上探求臣的道理。三、杂记文(1)记叙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的算史传文)岳阳楼记水经注(2)笔记文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其特点是篇幅短小,长者不过千八百字,短者那么寥寥数语而 已。内容五花八门。刘义庆世说新语以品评人物为主。沈括梦溪笔谈是作者的见闻经历和学术研究成果的结晶。四、应用文奏议、诏令、碑志、哀祭、送序、箴铭、颂赞1、奏议:是臣下给皇帝的书信、报告,其中有奏、议、书、疏、表、状、封事、 札子等。晁错论贵粟疏、诸葛亮出师表、李斯谏逐客书另外还有对策,是奏议的一个附类,它是由皇帝命题,应举者回答下列问题,是封建 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2、诏令:是皇帝给臣下的书信,命令。包括策书、诏书、戒敕等,檄文也是诏 令的一个附类,属于军用文书,往往是敌对双方用来夸己之美,揭人之短的文告。用来表示上下尊卑关系的文书还有两类:一类是教,这是侯王对臣下的文告,如 诸葛亮与群下教。一类是笺,这是下级给上级的文书。如杨德祖答临淄侯 笺。3、碑志:碑志包括碑铭(墓碑上的铭文)和墓志铭(埋在里面)墓志铭:形状是两块方石,一底一盖,盖底刻写“志”与“铭”,内容也是两部 分,一局部是志,这是散文体,记载死者姓名,籍贯,官职以及生平事迹。另一 局部是铭,这是韵语,很短。韩愈柳子厚墓铭4、哀祭:包括哀辞、祭文、诔等,都是哀悼死者的文章,一般都是韵文。哀辞 的韵文,有的用楚辞体,即句末或句中用“兮”等。祭文是在设祭时用来宣读的, 所以篇末一般都有“尚二字,即希望鬼神歆享的意思。诔本来是用以记死者 所谓德行的,后来和哀辞没多大区别。5、铭箴,颂赞都属于韵文,但从作用来说,可以归到应用文(1)铭的作用有二:用于祝颂,如刘禹锡陋室铭用于规戒,如座右铭(2)箴:自我警戒的格言,基本上是四字韵语。如韩愈五箴(3)赞:用于表彰、颂赞历史人物,一般也是四字韵语。如陶渊明扇上画赞。(4)颂:歌功颂德。一般是四字韵语,但也有不押韵的。如韩愈伯夷颂。6、送序:送孟东野序,从表达方式来说,送序是说理文,但它是专门用来 赠送友人的,也可以算作应用文。3 .习题古代的文体中国古代的文体,按照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1)散文(2)韵文(3)骈文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辞赋的语言形式,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但它基 本上是押韵的应属于韵文。骈文:讲究平仄和对仗,但不押韵。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古典散文。古典散文分为四类:(1)史传文(2)说理文(3)杂记文(4)应用文一、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1)编年体(2)纪传体(3)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特点: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春秋左传司马光资治通鉴纪传体司马迁史记本纪、世家、列传特点:以写人物为中心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材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 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二、说理文说理文最重要的体裁有:论、说、辩、原。1、论:是议论,他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论主要有两种:人物论:苏轼留侯论 专题论:贾谊过秦论、范缜神灭论、柳宗元封建论2、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说主要有两种:(1)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师说是关于师的道理。(2)借物以喻理。周敦颐爱莲说、柳宗元黑说。这种说接近于寓言。那就顺便介绍一下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哲理。庄子庖丁解牛, 韩非子守株待兔、矛与盾。3、辩:主要是驳论,驳正一个错误观点或不可信的事实。韩愈讳辩是辩驳 一种错误观点。柳宗元辩列子是区分一部作品的真伪。4、原:是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黄宗羲原 臣从根本上探求臣的道理。三、杂记文(1)记叙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的算史传文)岳阳楼记水经注(2)笔记文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其特点是篇幅短小,长者不过千八百字,短者那么寥寥数语而 已。内容五花八门。刘义庆世说新语以品评人物为主。沈括梦溪笔谈是作者的见闻经历和学 术研究成果的结晶。四、应用文奏议、诏令、碑志、哀祭、送序、箴铭、颂赞1、奏议:是臣下给皇帝的书信、报告,其中有奏、议、书、疏、表、状、封事、 札子等。晁错论贵粟疏、诸葛亮出师表、李斯谏逐客书另外还有对策,是奏议的一个附类,它是由皇帝命题,应举者回答下列问题,是封建 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2、诏令:是皇帝给臣下的书信,命令。包括策书、诏书、戒敕等,檄文也是诏 令的一个附类,属于军用文书,往往是敌对双方用来夸己之美,揭人之短的文告。用来表示上下尊卑关系的文书还有两类:一类是教,这是侯王对臣下的文告,如诸葛亮与群下教。一类是笺,这是下级给上级的文书。如杨德祖答临淄侯 笺。3、碑志:碑志包括碑铭(墓碑上的铭文)和墓志铭(埋在里面)墓志铭:形状是两块方石,一底一盖,盖底刻写“志”与“铭”,内容也是两部 分,一局部是志,这是散文体,记载死者姓名,籍贯,官职以及生平事迹。另一 局部是铭,这是韵语,很短。韩愈柳子厚墓铭4、哀祭:包括哀辞、祭文、诔等,都是哀悼死者的文章,一般都是韵文。哀辞 的韵文,有的用楚辞体,即句末或句中用“兮”等。祭文是在设祭时用来宣读的, 所以篇末一般都有“尚警”二字,即希望鬼神歆享的意思。诔本来是用以记死者 所谓德行的,后来和哀辞没多大区别。5、铭箴,颂赞都属于韵文,但从作用来说,可以归到应用文(1)铭的作用有二:用于祝颂,如刘禹锡陋室铭用于规戒,如座右铭(2)箴:自我警戒的格言,基本上是四字韵语。如韩愈五箴(3)赞:用于表彰、颂赞历史人物,一般也是四字韵语。如陶渊明扇上画赞。(4)颂:歌功颂德。一般是四字韵语,但也有不押韵的。如韩愈伯夷颂。6、送序:送孟东野序,从表达方式来说,送序是说理文,但它是专门用来 赠送友人的,也可以算作应用文。4 .古书的读音问题一、破读(一)定义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如“王” 字,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读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一般来说,后一 种意义和读音是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所以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 音”或“如字”,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破读”或“读破”。(二)破读举例(1)衣平声,名词,衣服去声,动词,穿衣(许子衣褐)(2)语上声,名词,语言,话语去声,动词,谈论、告诉(语人日:“我不能。”)(3)雨上声,名词,雨去声,动词,下雨(雨雪霏霏)(4)饮上声,动词,饮酒去声,使动,使饮酒(晋侯饮赵盾酒)由上可以发现,破读的音主要是声调变了,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 声,入声字)变成了去声。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多音字就是破读而来,它是一种 音变构词的手段。二.、假借(一)定义:假借就是古人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二)假借的两种情况:1、“本无其字”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1)西金文写作像一个鸟巢,本义是鸟栖息在巢上,今字为栖,后借为东西的西。(2)北甲骨文写作像两人背向而走之形,本义为背离,今字为背,后借为北方的北。(3)女、汝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也属于这一类。2、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来有这个字,但是书写的人没有写本字,而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通馈,赠送。(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3)两澳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区分(4)八月剥枣剥通支pu,敲打。(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逝通誓,发誓。(6)尺蟆之屈,以求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