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4).docx
-
资源ID:62359738
资源大小:25.7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4).docx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案I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了解歌行体的特点。熟记名句,积累词 语。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二、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境,品味音乐描写艺术。2、训练朗读能力、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品味语言。三、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 实。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描摹音乐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 感情。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解决方法: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 的局部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 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由此了解故事的 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切实完成。二、导入:一位盲人将耍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 美好的东西啊! ”人们请来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 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盲人带着喜 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 历、不同心境的人共鸣。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 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个主题。然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尽管直至诗的最后 他没有说出遭贬的原因这是无须说明的。在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人,其结 果只能如此。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江州 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同之点:a.来自京都:去年辞帝京 本是京城女b.出色才能:誉满京都名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c.落泊失意:年长色衰守空船 直言相谏遭贬谪3.艺术结构这首诗的结构艺术也很值得欣赏。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 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 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 到的,演奏什么皿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 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 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 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第二次是明写,琵琶 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局部。先用叙事引人,然后浓墨重彩地 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完成了这 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 人”。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消沉,而 关于“沦落”的原因,那么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 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 的。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之 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 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一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4.对“江”和“月”的描写本诗前三段中都有关于“江”和“月”的描写:第一段写诗人及其客人在“茫茫江 浸月'的情境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完名曲后的外景;第三段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 水寒”写琵琶女目下的孤单、凄凉处境。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 者能具体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作业:1.比较李贺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不同之处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 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 乐描写那么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2.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音乐,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泪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欣赏作者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 非凡本领,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原因。三、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 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 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 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下面是有关白居易的一那么资料。白乐天去世,大中(唐宣宗年号)皇帝以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 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摭言卷十五)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 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那么大同小异,常统 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四、疏通文字1、读准字音琵琶()()溢()浦口 悯()默迁谪()荻()花 瑟瑟() 慢捻()嘈嘈()水浆迸()虾蟆()()红绡()钿()头云篦()呕哑嘲口折()()()()Pi Pa> Pen min> zhe> di> sese> nian>cao cao、 beng、 ha ma、 xiao、 dian > bi > 6u ya zhao zha五、理清思路1、小序有何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琵琶女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2、简析诗歌的内容(师生互动,依次简析各节诗歌内容。)1)第一节:诗人:涪江送客闻琵琶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其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2)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诗人:江心聆听琵琶声3)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4) .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寻阳处境艰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5) .第五节: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感情在“送客闻满座皆泣”中到达高潮。同情歌女遭遇感伤身世时局双线结构 虚实相生比照衬托深化主题六、课文串讲1 .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 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 .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表达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 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 的感情共鸣。3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4 .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 .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 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明确:乐妓:早年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境况是 “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 (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 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 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 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 起。6 .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工 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从小序中找)明确:铮铮然有京都声。7 .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 后,外表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 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 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 自己隐臧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 激烈的情感。8 .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 强烈的情感?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 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 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9 .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 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 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 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昆智女 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沼阳江 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消沉抑郁。而 白居易那么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 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 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第二局部是“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 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 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 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 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 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 哪里是珠子,清楚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 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 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第三局部“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 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 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 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是呀,琵琶女 好景不长,“弟走参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她“年长色衰工 生活变故,门庭冷 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最后一局部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留神 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 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 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 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 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 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 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智女音 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 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 心人闻声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 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 心。10 .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 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 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的比照(有声和无 声)、动静结合的方法;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 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消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 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方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 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 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11 .分析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明确: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 的声音和形象比较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 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 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 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 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 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 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 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12 .分析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 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 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占名句。总结:正是因为有了相同的境遇,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才写下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 行以赠之。七、然后放课文磁带(最好是配乐朗读),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 (如此范读有替代讲解、创造课堂良好气氛、帮助学生记诵等作用)。可根据实际 情况作诵读指导诵读这首诗要注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必须化身为 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的意境,读得凄楚 动人。1 .开头:前六句要读出悲凄的气氛。读最后两句,情绪应有变化:“忽闻水上 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这就是序中说的“听 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 境界中,忧伤暂被驱散。2 .关于音乐描写局部:“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 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 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3 .关于琵琶女自叙身世局部:可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划分层次, 每层后宜作一顿。4 .关于诗人倾诉内心局部:“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要读得 慢些;“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述心情,也要用叹惋之 声;“今夜”以下四句表祈请,应读得恳切。5 .结尾局部:开头两句承上叙事,要读得平缓些。中间两句转入抒情,当用低 沉声调。最后两句用问答式,问后宜作稍长停顿,然后徐徐作答,这是全诗抒情的 高潮。诵读不单纯是为了记诵,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鉴赏手段来运用。八、鉴赏要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仔细品味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 人,的具体内涵。这两条都是诗中的精髓,如能切实完成,就给学生课后继续领悟创 造了条件。其余如全篇的结构艺术、景物描写、叙事手法等,可以三言两语带过或 略而不讲。实践证明:读诗主要靠学生自行领悟,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抓不住主要 的内容或一时消化不了,未必有益。1 .音乐描写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 作人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然后分两个阶段写 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 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 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 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人胜的魅力。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 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 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像中亲聆琵琶的 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开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 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 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 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一一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 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进”,这是高 潮到来的信号;它开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呜”的热烈而紧张的场 面。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 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如何用文字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形象化表达 出来,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是比喻。(1)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 八个比喻句。(2)八个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一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比喻特征变化如急雨粗重急骤如私语轻微委婉急促愉悦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鸟语花底宛转流畅泉流冰下阻塞压抑轻快一一停顿冰泉冷涩清冷凝滞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铁骑突出高亢雄壮爆发高昂如裂帛短促急迫戛然而止(3)八个比喻有什么特点?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飞和 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比喻是描摹音乐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善 用比喻,能使我们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 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 情。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跟白居易精通音乐有着密切的关 系。历史上曾流传过一个故事。有一次,有人将一幅乐队演奏霓裳羽衣曲图拿 给白居易看,白居易说这是演奏曲中某个乐句的情形。那人不信,就找一个乐队来 试验,当奏到那个乐句时,白居易叫停,再拿图来对照,所有演奏者的姿态及指法 都跟图上一样。可见他在本诗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是完全可信的。2 .“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在何处?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 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 宾。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 欢乐;然而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 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 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 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的是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话 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 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