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争分夺秒天押题古诗鉴赏 .docx
精品_精品资料_12022 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疑题.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答: (2)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冲突?为什么?答: 解读: 1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才能.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奇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2 此题考查评判文章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才能.第一要懂得后两句诗的字面意思.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是说“故园即使没有战事,送人归时仍是有一段忧愁”.结合背景资料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作者会有这种忧愁.当时作者的故园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身为爱国诗人的作者心系祖国,心系家乡,在送别他人北归故都之时,难免要生发出一段忧国之愁.答案: 1 想念故土,有家难归的哀痛.(2) 不冲突.由于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2. 2022 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疑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考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 住.灯前写了书很多,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仍是、秋将暮. 注 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答: 解读:第 1 题考查炼字,“隔”的双重意蕴既指表面客观的阻隔,又指深层次情感的阻隔.第 2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才能.如挑选上片作答:必需明确上片的前两句是实写眼前之事,后两句是想象中的梦中相遇.虚写内容反衬了实写内容.假如挑选下片作答:必需明确下片前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后两句是想象中的秋雁传书.虚写内容烘托了实写内容.答案: 1 客观 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主观 情感的阻隔:想念之情无法传递.2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 想象 .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借大雁传信时的虚写 想象 .想象中的暮秋雁传书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3. 2022 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疑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答: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详细分析.答: 解读: 1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懂得,延长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点,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 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浇愁,此为其次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 此为第三层.3 依据诗句内容和题干“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详细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答案: 1 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 由眼前情形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42022 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 题.定林 宋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 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 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1)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答: (2)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解读: 1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才能.诗词的表达技巧是考查的重点内容,表达技巧可从四个方面分析,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 拟人是常见的修辞手法.2 此题考查评判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才能.回答题目时,不但要细读本诗,明白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时局背景,仍要做到知人论世,然后进行综合摸索,才能不遗漏要点.答案: 1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欢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精妙的音乐.52022 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 题.岁暮 唐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仍用兵.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天的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孤寂壮心惊; 注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末,时杜甫客居阆州 今四川阆中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 今四川成都 西.雪岭接近松州、维州、保州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孤寂壮心惊”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2)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 解读: 1 此题考查评判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才能.回答题目时,要细读本诗,明白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时局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并依据平常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明白杜甫的平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摸索作答.2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品表达技巧的才能.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此题的修辞手法仍有对比和双关.如“岁 暮”表面指的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了人生暮年仍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等等.答案: 1 边疆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的,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孤寂.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剧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巨的境况、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庞大反差.(2)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疆战事.与后文的“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急,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示意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担忧.6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疑题. 牧牛图 田锡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 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 这是一首题画诗.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1) 其次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答: (2) 试简要赏析本诗最终一句的意境.答: 解读: 1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才能.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供应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比如 “干戈”“扰”“何日”等词语.2 解答此题,第一步,要找出本诗中的主要意象,如长笛等.其次步,要绽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三步,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 或成效 特点.第四步,描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答案: 1 “似水流”运用比如的修辞方法,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繁重负担,表达了对战乱现实的厌恶,对承平社会的憧憬.2 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漂亮画面,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憧憬之情.7. 2022 年荆州质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疑题.泪李商隐永巷 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 永巷:汉宫中幽闭有罪宫嫔之处.岘首碑: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百姓于岘山为其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青袍: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诗中用以指贫寒之士.玉珂:为贝制的马络头上的饰物,诗中借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1) 这首诗题为“泪”,诗中八句,没有一个“泪”字,可是读来句句都是泪.作者是如何写出泪来的?诗中写了哪几种泪?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 (2) 程梦星在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中云:“此篇全用兴体,至结处一点正义便住.”尾联有两字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答: 解读:这是一首自伤身世的七律.本诗的写法特别别致,前面六句,一句一事,首句写宫人失宠,次句写离别,第三句写娥皇、女英的故事,第四句写羊祜之事,第五句写王昭君之事,第六句写楚霸王项羽兵败之事.这六件事情形不同,性质各异,却都含着诗题的一个“泪”字,粗粗看去,似乎只是一些故事的积累,仔细读完最终一联就会发觉并非如此,人间一切难过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楚啊;为什么了?由于迎送贵人必得强颜欢乐,这对才志之士,不是一种难堪的痛楚吗?而且痛楚的泪水只能往肚里流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淌,这不是更甚于以上六种“泪”吗?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先诗的构思反常新颖独特:前六句都是铺垫,最终一联才是主旨.答案: 1 作者运用六个关于“泪”的典故来写泪.分别写了失宠之泪,别离之泪,伤逝之泪,怀德之泪,身隐异域之泪,英雄末路之泪.(2) “未抵”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末两句的意思是:早晨,我来到灞桥边询问不舍昼夜消逝的河水,才知道一切人间难过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楚啊; 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先诗的构思反常新颖特殊:前面六句,都是铺垫衬托,最终一联,才是本诗主旨.8.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疑题.谒荆公不遇方惟深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1) 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答: (2) 从情形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答: 解读: 1 解答此题,不仅要分析“渺渺”和“茸茸”两词在诗句中的表达成效,仍要写出它们在全诗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对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感情的作用等.最终,从“诗”本身追求音律美的特点来分析它们增强表达成效的作用.2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才能,题目已限定了鉴赏的角度,即“情形关系”.那么,解答此题时,考生第一要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景,通过对“景”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情”.最终再说诗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以景写情”“情形交融”等.答案: 1 “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广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密,水面愈宽敞,花草愈繁茂,愈透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成效.(2) 本诗采纳以景写情的手法,情形交融,浑然一体.全篇无一字直接明写作者的心境,但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渲染的苍茫迷离的氛围,无不渲染或反衬出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9. 2022 年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疑题.寄韩潮州愈 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 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 注 贾岛因闻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赏识,与韩愈感情深挚.指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1) 第三联景物描写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两例赏析.答: (2) 全诗从开头到结尾,作者的感情有一个进展的过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答: 解读: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平常的交契,显露了一种深情的眷念和神往的心曲.作者说,我的心早与您同乘兰舟,水宿风餐,始终流到岭南韩江潮水的终点了.两句笔力奇横,表达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伴随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篇章”即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作者说,你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到京师 “华岳”指代长安 ,我怎能不内心共鸣,驰书慰问?当出关驿马驰过泷流,谪贬中的知友就可得到片纸安慰了.这一联,说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终点的驿路,盘山而 上,似乎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况.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的卑湮湿, 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况.“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就说境况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就有“树如同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到绝顶,诗的境域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就宕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疫的瘴气,总有一天会像风卷残云那样一扫而光.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朗照在潮州浪西楼上,整个大的也将变成琼玉般的银装世界了.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 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终止全诗.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希望.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深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均从丹田流出.答案: 1 “悬”字,写盘山而上,望不到终点的驿路,似乎悬挂在耸入云际的峰峦上,将道路的险阻形象的表现出来.“浸”字,写海潮浸泡中的卑湮湿的城根,老树满是秋 意,将境况的凄苦形象的突显出来.用景物烘托透露对韩愈的深切关怀.(2) 心逐兰舟,直到岭南潮水终点,写对韩愈的眷念和神往.读诗感叹,驰书驶过泷水,写对韩愈的牵挂和慰问.驿路艰巨,到任的环境恶劣,写对韩愈的怜悯和关怀.瘴烟尽净,皓月银光照在浪西楼上,写对韩愈的美好希望.10. 2022 年东北联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注 菩萨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如为情,西江潮欲平.江潮简单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如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1) “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成效?请简要分析.答: (2) 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赞扬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懂得.答: 解读: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在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经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这首词从送别的场面写起.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在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流连.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冲突突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如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西江潮欲平” 的好处在于没有直接回答疑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广阔场景.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动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慢慢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换头仍就江潮生发,潮水有信,定时起落,所以说“简单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却未必会送人来.一旦南北分别,相见即无定期,故云“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这最终一结悠闲宕开,颇值得玩味.“此樽空”,遥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见情不忍别, 共拼一醉.但即使饮至樽空,故交终不行留,所以结尾就由叹见面之难,转思它日再会,发出“知君何日同”的感叹.词在“去住如为情”这样的思忖后,接以“江西潮欲平”,看上去是写景,实际上却把思索和情感活动带进了景物描写,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会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下片“江潮简单得,只是人南北”仍不离眼前景象,而更侧重写意念,以传达人物的心境.结尾二句虽然表现为感叹,却又是循上文意念活动连续进展的结果.所循的思路应当 是: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复能送君归来.依旧是情形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情思.答案: 1 “催”字表现击鼓开船,督促离人上船动身.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的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形衬托得特别剧烈. 大意对即可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2 江潮来去简单,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 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 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会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期望,情韵深长. 大意对即可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