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设计《穷人》.docx
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2 .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 .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4 .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重难点】能抓住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引导质疑1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短篇小说穷人,(板书课题)他的作者是大作家列夫托 尔斯泰,我们来看看课后“资料袋”对他的介绍。2 .指名说说从“资料袋”获取的信息。3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这节课就让我们看看列夫托尔斯泰是怎样描写穷人品质的。【设计意图:文学大师自身就具有神奇的吸引力。开篇让学生自读“资料袋”的内容, 了解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感受作家塑造的人 物形象和作品的表达特点。】二、检查预习,概括内容L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都会读吗?出示词语,自由读一读。熄灭抱怨掀起蜷缩 糟糕勉强魁梧焦黑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寒风呼啸汹涌澎湃潮湿阴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1)指名分行领读。教师强调“蜷缩”“勉强”的读音。(2)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行都是描写环境的词语。(3)出示带有这些环境描写词语的句子,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 .指导写字:强调“澎、湃、淋、掀”四个字右边要写紧凑一些;“唉、嘿、嘛”左边 的口字旁书写时要偏上一些,小一点儿。教师范写:汹涌澎湃。引导学生注意“澎湃”两个字右边部件高低的变化。学生练写, 展示点评。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让学生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2)引导学生抓住“桑娜、渔夫、西蒙”三位人物的关系,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3)小结: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能够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导入新课之后,教师直接出示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相关语句,指名 学生认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情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充分表达了先学 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无论是读词语,还是写生字,教师都分门别类,精心指导,体 现了教师备课的深入和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主要 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始终是难点所在。在此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借助文中主要人物之间 的关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还交给了学生概括小说这一类文章主要 内容的有效方法,便于今后迁移运用。】三、浏览全文,梳理情节L这篇小说篇幅比拟长,但是思路很清晰,主要是以文中人物(桑娜和渔夫)的活动为 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的。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把课文分成三局部,并用小标题 加以概括。4 .全班交流。(桑娜补帆,等夫归来一一探望西蒙,抱回孤儿一一渔夫归来,主动收养)【设计意图:我们知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情节推动了故事的 开展,赋予了人物品格。所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不仅有助于 学生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梗概,加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同时, 还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 高尚品质。这样,就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真正落到了实处。】四、品味语言,感受贫穷1 .课前,同学们在质疑的时候都想问文中的人物到底是怎样的贫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 文,画出能看出他们确实很“穷”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2 .交流阅读感受。预设:(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 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抓住“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 “海上正起着风暴”等体会“穷。通过室内环境 与室外环境的比照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2)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 感到心惊肉跳。抓住“清早,“还没有回来,体会渔夫捕鱼的艰辛与无奈,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窘迫。(3)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 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管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 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抓住“冒着寒冷和风暴” “从早到晚” “勉强填饱”“光着脚” “黑面包” “菜只有鱼”等 体会“穷。抓住“没什么可抱怨的”体会桑娜的豁达乐观。(4)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 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 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 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 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 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 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引导学生抓住“又潮湿又阴冷” “稻草铺”体会西蒙家的“穷、抓住”在临死的时候, 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体会西蒙作为一位母亲在临死前对孩子的最后一丝关爱。3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4 .小结:不管是恶劣的环境,还是桑娜的沉思,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中人物确实穷 到了极点,让人不禁为之担忧。同时,我们从这些表达人物穷困的语句中,还不时地感受着 穷人美好的品质和温暖的人性。【设计意图:关注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对于文中大量的环境 描写,教师并没有刻意指出来,而是通过组织学生寻找文中的“穷”,进而巧妙地指向于环 境描写。接下来,通过对相关语句的品读交流,学生不仅发现一个“穷”字贯穿全文,而且 真切地感受了穷人内心散发出的金子般的光辉,还感受到了环境描写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大 师语言的朴实与精妙。】五、布置作业,复习巩固1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抄下来。【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抄写生字词,意在 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关注环境描写,摘抄相关语句,凸显了小说单元的学习重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 .说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文中的穷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你还记得文中的环境描写吗?齐读下面句子,想想这些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具有什 么作用?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 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3 .上节课,通过品读文中的环境描写,我们感受到了桑娜和西蒙两家人的贫穷以及勤劳 善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 品质的。【设计意图:回顾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以及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助于唤醒学生的 学习记忆,再次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二、走进内心,感受品质1 .我们知道,列夫托尔斯泰是举世公认的心理描写大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文 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旁边做上批注。2 .交流反应。预设:(1)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 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管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 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2 2)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 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3)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4)“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 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引导学生把心理描写的语句找全,并学会抓住“沉思、想”表示心理活动的提示语就能 快速地找到相关段落。学生练读。3 .聚焦内心,探究人性。(1)找找哪个自然段的心理描写最有特点。(出示第9自然段)看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 的地方?(2)这一段在描写时使用了很多的省略号、问号、感叹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这种纠结、矛盾的心理状态,那就是一一忐忑不安。 看看“忐忑”这两个字的字形,再联系上下文说说“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这 个词说一句话吗?(4)既然是忐忑不安地想,她的心里肯定是非常纠结不安的,请大家默读这一自然段, 看看你能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并在具体句子旁边做批注。4,交流反应。预设:(1)体会“担忧”。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表达了桑娜非常担忧。桑娜担忧什么呢?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娜怕自己养不活,从描写桑娜一家一贫如洗的语句可以看出。)(2)体会“害怕”。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引导学生关注“揍”字。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女人在家里挨打是平常的事。丈夫要揍 她,她怎么会不害怕呢?(3)体会“坚定”。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第二个“揍”字还是害怕吗?除了这两个“揍”字,还可以从哪个标点符号感受到 她的坚定?是的,从两个“揍”字以及感叹号的运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桑娜从害怕到坚定这一 心理过程的变化,更能体会到她宁可自己挨打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高尚品质。(4)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出示省略号的作用,读一读,再想想文中的每一处省略号分别是什么作用。A.引文的省略;8 .列举的省略;C.说话断断续续;D.说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E.表示语意的跳跃。9 .以读促悟。(1)指名读。(2)老师范读。(3)学生练读,再次体会问号、感叹号和5处省略号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10 小结:列夫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心理描写的大师,寥寥几笔,再加上几处特别的标 点,就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设计意图:提取有效信息是阅读的基础能力。此处交给学生区分心理描写的方法,再 着力把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找全,从而较为完整地了解桑娜内心的变化过程,便于从整体上 感受人物形象。之后,引导学生聚焦课文第九自然段,通过品读交流,学生能够发现这一段 看似矛盾、复杂的心理描写,实那么非常细腻地展现了桑娜最真实、最平凡的人性。作者这样 安排材料,不仅进一步增加了人物和故事的可信度,还进一步突显了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11 学写心理。(1)出示课后小练笔,学生练写。“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方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 一阵。桑娜心想: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可以尝试用上省略号、 问号和感叹号。)(2)学生完成小练笔。(3)全班提供交流。(4)引发思考:你们刚才写得特别棒,将桑娜的内心世界很好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可是为什么擅长心理描写的列夫托尔斯泰在这里却一个字也没有写?总结点拨:写文章没必要面面俱到,有时候,恰当的留白可以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第九自然段的重点 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心理描写方法,为迁移运用作好了准备。此时,适时引入课后 小练笔,让学生仿写桑娜的心理,不仅为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提供了支点,而且为他们提供了 运用语言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得言、得法、得能。】三、品读对话,感悟形象1 .了解了桑娜的人物形象,我们再来看看渔夫。请同桌分角色读读渔夫回来以后与桑娜 的对话,看看从中你感受到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2 .结合相关语句,组织学生交流。(心直口快,性格直爽,和桑娜一样朴实善良)3 .聚焦重点段落。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 怎么力、?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另4 等他们醒来J(1)交流讨论: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了?他忧虑些什么?(2)品味“熬”字: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乐观。(3)说说从这一处细节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虽然生活艰苦,却竭尽自己的力量养活一家人;虽然贫困艰难,却仍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同时,还能看出 渔夫粗中有细,为两个孩子着想。)(4)这局部除了细致描写渔夫的语言,还对他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神态、动作)你瞧,大师的语言就是这么细致入微,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来分角色读读这段 话。(女生读桑娜的话,男生读渔夫的话,老师读作者的话。)【设计意图:阅读小说,除了关注情节和环境描写之外,我们还可以抓住人物对话,体 会人物形象。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渔夫与桑娜的对话,放手让学生自读品悟,然后重 点聚焦渔夫征求桑娜意见的那一段话,通过品词析句,读懂渔夫作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 感受他与桑娜一样,也有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叶圣陶先生说:“一 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对于文中的关键词句,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品读,仔细揣摩,让 学生既得言,又得意,还得法。】四、回顾课题,总结升华1 .本文的题目叫做穷人,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但是全文穷意浓浓,如 果把这个“穷”字换一个字,给文章取什么题目呢?(好人、善人)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用 “穷人”来做题目吗?2 .托尔斯泰笔下的这些“穷人”虽然生活非常穷苦,可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 印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等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暴雨交加之夜的辛酸 乂暖心的故事。)【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灵魂。学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聚焦题目, 不仅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回顾全文,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感悟作者写作意图,探寻文 章表达方法。】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 .课后资料袋中为我们推荐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享誉中外的巨作。他的其他小说,如琉 森幼年也非常精彩,里面同样有精妙的心理、对话、环境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希望大 家课后能够读一读。2 .课文结尾写渔夫让桑娜把孩子抱过来,而桑娜却拉开了帐子。请你结合插图,展开想 象,当渔夫看到眼前这一幕时,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他与桑娜又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 呢?课后续写故事拉开了帐子以后(尽量保持原作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设计意图:新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小说单元的学习一定要把学生带进更 加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向学生推荐大师的其他作品,能够让学生在大量的文字海洋中发现 阅读的快乐,感受小说的魅力,品味文章的语言,发现写作的密码。续写故事拉开了帐子 以后,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开展学生的语言。从而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夕卜”。板书设计:13穷人勤劳善良 帮助他人 坚强乐观(好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